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资源配置经济学的方法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普曼经济哲学述评 被引量:1
1
作者 胡义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61-66,共6页
关键词 资源配置经济 市场经济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社会资源配置 突破社会保障瓶颈
2
作者 刘震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共1页
关键词 社会资源配置 社会保障 经济资源配置 经济增长 社会发展 社会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资源定价的内在机理及其配置效率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庆华 刘建徽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2,共7页
现阶段我国水价政策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征收标准普遍偏低,水价未体现水资源用途,水价决定机制不完善,水价结构不合理等。只有遵循市场化机制,水价政策才能从过去简单地服从经济增长战略目标,转变为节水和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政策工具。... 现阶段我国水价政策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征收标准普遍偏低,水价未体现水资源用途,水价决定机制不完善,水价结构不合理等。只有遵循市场化机制,水价政策才能从过去简单地服从经济增长战略目标,转变为节水和优化水资源配置的政策工具。以我国各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基于DEA方法测度水资源配置效率,发现各地区之间配置效率差异非常明显。市场化改革进程越快的地区,水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公共产品价格 资源定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人口迁移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柳清瑞 王维华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2-160,共9页
东北地区人口净迁出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这使得东北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区域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经济增长受到抑制甚至负增长,本研究旨在探索人口迁移影响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形成及每个环节彼此之间的相... 东北地区人口净迁出已经持续了10年之久,这使得东北劳动力结构、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以及区域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导致经济增长受到抑制甚至负增长,本研究旨在探索人口迁移影响经济增长传导机制的形成及每个环节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基于2001~2020年东三省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口迁移到经济增长的传导路径清晰可见,并且确已形成一个传导链条;利用好这一传导规律,引导东北迁移人口有序流动,稳定东北人口数量是扭转东北经济增长缓慢的关键抓手,是协调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迁移 经济增长 传导机制 东北地区 经济资源配置 劳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浪潮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5
作者 徐晓玲 胡郅佳 李晓南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全球化浪潮 世界经济全球化 经济资源配置 区域经济合作 地区经济一体化 经济总量 配置效率 相互依存 相互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外差因素分析
6
作者 陈凯 杜建林 郭爱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6-18,共3页
经济资源配置高效率,它不仅要求具备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而且必须将外差因素计入。因此,分析外差因素的类别、成因和内在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一、外差因素类别经济外差因素是指经济行为人相互作用引致的受益和受损效应... 经济资源配置高效率,它不仅要求具备帕累托最优的三个边际条件,而且必须将外差因素计入。因此,分析外差因素的类别、成因和内在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一、外差因素类别经济外差因素是指经济行为人相互作用引致的受益和受损效应。或由一行为主体活动所产生,但其成本、收益或风险可转嫁为其它行为主体的行为效应。外差因素按其效应、来源和行为特性可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外差因素 经济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阶段性特征:1978~2014年 被引量:54
7
作者 王薇 任保平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8-58,共11页
通过对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分析,将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为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及经济持续性四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978~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耦... 通过对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分析,将经济增长质量界定为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及经济持续性四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对1978~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并通过构建耦合理论模型对两者的一致性进行量化评估。研究表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一致性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处于低发展度下的“虚假耦合”状态;在新常态阶段,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不一致性突出,两者呈现高发展度下失调状态。导致两者不一致性加剧的最主要症结在于经济结构失衡.要扭转经济增长数量与经济增长质量的不一致状态必须全面纠正各层次的结构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增长 发展方式转型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演进轨迹及其中国镜鉴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稻葵 伏霖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背后的基础性因素,如德国民众对社会秩序的偏好、大陆法体系,以及民众愿意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等,与中国都有相似之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不可能完全照搬到中国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稳健...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背后的基础性因素,如德国民众对社会秩序的偏好、大陆法体系,以及民众愿意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等,与中国都有相似之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不可能完全照搬到中国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稳健的公共财政体制、政府大力扶持实体经济、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审慎的金融体系、有效传承的家族企业,以及高效的社会福利体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制度安排,特别中国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德国市场经济模式 我国市场经济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经济类十大观点 被引量:1
9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9,共2页
政府成市场主体,就叫权贵资本主义了 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点,是自由的、自主的交换,如果上面始终有行政力量在控制,如果强势政府强化到主导经济资源配置的程度,那就不叫市场经济,而叫权贵资本主义了。
关键词 2010年 经济 权贵资本主义 十大 经济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 强势政府 市场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客观标志
10
作者 宋才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6期82-86,共5页
1、市场经济是一个与社会化商品经济相联系,反映社会化商品经济运行规律与关系的经济范畴,就其概念的实质而言,市场经济又是一种市场在其中对社会经济资源配置起调节和导向作用的经济。
关键词 市场经济体制 观标 经济运行规律 经济资源配置 商品经济 社会化 经济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路径
11
作者 罗蓉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年第7期66-67,共2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拓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资源配置,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完善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基于此,各地区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同时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维护农村生态环境;扩大农业生产规...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拓宽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经济资源配置,扩大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完善农村经济服务体系。基于此,各地区应结合实际,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同时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维护农村生态环境;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推动产业化发展;整合创新发展要素,提升乡村经济发展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完善生态农业,提振乡村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服务 经济产业结构 乡村经济发展 经济资源配置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生产规模 整合创新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经济规模 提高规模经济效益
12
作者 张先治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6-50,共5页
关键词 经济规模标准 规模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递减 资源配置经济效益 规模优化 规模收益递增 最佳经济规模 生产要素投入 规模收益不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产证券化会计核算问题思考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艳龙 时军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5-136,共2页
一、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意义 (一)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信用风险转移,创新与优化经济资源配置资产证券化具有信用风险转移创新,它降低了风险累积的可能性。因此,在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经... 一、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意义 (一)资产证券化有利于信用风险转移,创新与优化经济资源配置资产证券化具有信用风险转移创新,它降低了风险累积的可能性。因此,在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整个金融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从发起人的角度看,资产证券化能够让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体的资源实现更有效、更优化的配置,其最基本功能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核算问题 经济资源配置 资源优化配置 信用风险转移 会计 金融风险 风险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邛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社会历史时期 财富的分配 经济资源配置 分配领域 奥肯 社会生产 最优配置 西方经济学家 总财富 主体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几点见解
15
作者 郭文轩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25,共2页
"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体制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下的计划以生产为中心,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所以计划不仅内容繁细,而且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市场经济下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政府只是弥补或纠正... "十一五"规划编制的体制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下的计划以生产为中心,是配置社会资源的主要手段,所以计划不仅内容繁细,而且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市场经济下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政府只是弥补或纠正"市场失灵"领域,并主要靠间接调控方式规范市场和引导企业。 因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十一五"规划必须突破传统计划理念,力求在体系、内容、重点、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五”规划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方式 规划编制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二三十年代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大论战的若干问题
16
作者 杨秋宝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16-22,共7页
本世纪20—30年代,围绕社会主义经济能否合理配置资源问题,西方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大论战。本文分析了这场论战的理论传统;认为论战的历史背景包括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模式、新经济政策模式和传统斯大林模式;论战中存在三个分歧,第三... 本世纪20—30年代,围绕社会主义经济能否合理配置资源问题,西方经济学界展开了一场大论战。本文分析了这场论战的理论传统;认为论战的历史背景包括苏联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模式、新经济政策模式和传统斯大林模式;论战中存在三个分歧,第三个分歧是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分配资源的方式是否具有优越性并值得追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 经济资源配置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 关于计划与市场的论战 战时共产主义经济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开发需要系统的决策观
17
作者 徐向艺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2009年第5期329-330,共2页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调节因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和异质性而带有盲目性,因此,经济波动是难以避免的客观存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波动,包括“衰退、复苏、增长、稳定”等不同时期。仅就经济波动与企业投资...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的调节因市场主体的独立性和异质性而带有盲目性,因此,经济波动是难以避免的客观存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波动,包括“衰退、复苏、增长、稳定”等不同时期。仅就经济波动与企业投资的关系而言,经济波动可以直接影响投资。房地产市场作为社会经济大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会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 决策观 社会经济发展 经济波动 系统 经济资源配置 经济周期波动 市场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政策的“泛化”、困境摆脱及其新方位找寻 被引量:45
18
作者 孙久文 原倩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7,共8页
区域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空间经济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空间性、相对开放性和局部干预性的理论特质。自2006年以来,我国区域政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促进了增长极的培育、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和体制改革创新的加速,也面临区域政策落实困难... 区域政策作为国家干预空间经济的重要手段,具有鲜明的空间性、相对开放性和局部干预性的理论特质。自2006年以来,我国区域政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促进了增长极的培育、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提高和体制改革创新的加速,也面临区域政策落实困难和政策"泛化"的挑战。我国未来的区域政策应沿着体系化、市场化和区域协调机制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对区域经济更高水平的引导和带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区域政策 政府行为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决定模式的新型城镇化:一个分析框架 被引量:29
19
作者 倪鹏飞 董杨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2-93,共12页
传统城镇化是由政府推动和控制的,而新型城镇化是由市场决定的。在评价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城镇化演进模型,并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深入剖析市场主导下企业组织城镇化的各个环节,考察该框架的运作机制及保障机... 传统城镇化是由政府推动和控制的,而新型城镇化是由市场决定的。在评价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城镇化演进模型,并在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上深入剖析市场主导下企业组织城镇化的各个环节,考察该框架的运作机制及保障机制,提出"政府引导、市场决定、企业组织、社会参与、居民自主"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 政府行为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地区差异:2001~2011年 被引量:38
20
作者 孙晓华 李明珊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9-66,共8页
从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要素资源市场化、产品市场公平化和市场制度完善化5个方面构建市场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我国31个省(区、市)2001~2011年的市场化相对指数,进而利用泰尔指数法对市场化进程的地区间差异加以分... 从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要素资源市场化、产品市场公平化和市场制度完善化5个方面构建市场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我国31个省(区、市)2001~2011年的市场化相对指数,进而利用泰尔指数法对市场化进程的地区间差异加以分解。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各省(区、市)的市场化水平逐年上升,但地区间差异和地域分化现象明显;泰尔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市场化水平的省际差异由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共同决定,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42%和58%,说明区域市场化改革的不同步是造成市场化水平失衡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市场化指标体系 市场经济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