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权与分权的融合: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1961—1965年)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丹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一方面体现为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重新上收权力,以期纠正大跃进期间由于财政权力过度下放地方而带来的地方盲目投资、工业管理混乱和工业增长效率低下的弊端,另一方面却表现为在财政收入的管...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一方面体现为中央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重新上收权力,以期纠正大跃进期间由于财政权力过度下放地方而带来的地方盲目投资、工业管理混乱和工业增长效率低下的弊端,另一方面却表现为在财政收入的管理层面对“大跃进”时期的“总额分成”体制的延续,且中央对于地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干预在国民经济调整后期都有所松动。同时,“中央局”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中央的“集权”,从而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更具有一定的分权特征。这一时期“融集权与分权于一体”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结构对后来正确处理央地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中央与地方关系 财政集权 财政分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赢与否: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水轮泵“歼灭战”——以贵州省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安峰 《古今农业》 2018年第2期25-32,共8页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解决喀斯特地貌下的乡村引水灌溉问题,贵州掀起兴建水轮泵的热潮。期间,政府通过组建机构、筹集资金、样板试点、工程管理等形式,给予极大的支持,短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彰显了政治权威在乡村水利建设中的速效性。既...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为解决喀斯特地貌下的乡村引水灌溉问题,贵州掀起兴建水轮泵的热潮。期间,政府通过组建机构、筹集资金、样板试点、工程管理等形式,给予极大的支持,短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彰显了政治权威在乡村水利建设中的速效性。既与全国水轮泵运动相呼应,又是高原山区引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水轮泵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调整时期发展势头减缓的原因及对策
3
作者 张屈征 曾乐元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0年第5期56-60,共5页
我们应与前一段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相比较分析调整时期产生的原因和近两年来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政府包括司法部门应明确调整时期的主要任务 ,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度创新、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上来。调整信贷方向、以消费信贷... 我们应与前一段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相比较分析调整时期产生的原因和近两年来经济增速减缓的原因。政府包括司法部门应明确调整时期的主要任务 ,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度创新、完善政府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上来。调整信贷方向、以消费信贷为主 ,大规模放贷 ,把当前信贷重点放在行政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来 ,减负减税 ,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储蓄者 ,采取不同措施使储蓄转化为投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调整时期 经济增速减缓 经济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计划经济演变史——《筚路蓝缕:计划经济在中国》评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潘鹏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8-78,共1页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程连升耗十余年之功撰写的《筚路蓝缕:计划经济在中国》(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是国内学术界第一本系统回顾和总结中国计划经济史的专著。本书以计划经济思想源流和早期实践作引,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程连升耗十余年之功撰写的《筚路蓝缕:计划经济在中国》(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9月出版),是国内学术界第一本系统回顾和总结中国计划经济史的专著。本书以计划经济思想源流和早期实践作引,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环境、发展任务和条件,围绕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计划的制订与执行、经济运行的初期效果、“大跃进”时期的经济体制变革、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经济计划的修复、“文革”时期的经济混乱、毛泽东时代的经济遗产、初步融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双轨制”下的计划经济以及抛弃计划经济的深度转型等方面,对计划经济形成演变的过程进行认真梳理,系统阐释计划经济在中国“登场-表演-退场”的历史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初期 计划经济体制 演变史 中共党史出版社 “大跃进”时期 中共中央党校 经济体制变革 经济调整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纪事》简评
5
作者 侯月祥 王涛 李雪枝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纪事 岭南 “文化大革命”时期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广东人民出版社 第一个五年计划 简评 经济调整时期 2000年 “大跃进” 历史时期 研究会 建国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