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研究述评 被引量:14
1
作者 余亚东 陈定江 +1 位作者 胡山鹰 朱兵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7274-7285,共12页
作为研究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重要方法,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近年来在资源与环境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理论发展非常迅速。对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系统回顾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 作为研究经济系统物质代谢的重要方法,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近年来在资源与环境管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理论发展非常迅速。对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进行了系统综述,以期为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系统回顾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其核算框架和指标体系。重点对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述评,研究表明:(1)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的核算研究方面:国家层面的核算研究多、方法较为成熟,而区域层面的核算研究尚未形成成熟的核算框架;针对直接流指标的核算研究多,而包含间接流或隐藏流的综合指标的核算方法研究不足;(2)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的变化原因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包括分解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前者多基于IPAT方程的直接分解法,难以考察经济系统内部的结构和技术的变化对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的影响,而后者则在所识别的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指标的影响因素方面具有较大差异。提出了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 核算框架 指标体系 分解分析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趋势成因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段宁 李艳萍 +2 位作者 孙启宏 沈鹏 毛玉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8-72,共5页
运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和识别了1990-2003年我国物质流趋势及成因.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表现为直接物质投入量、国内废物产生量与GDP总体呈线性增长关系.近年来,资源生产率低位下降,资源循环利用率缓慢提升.造... 运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和识别了1990-2003年我国物质流趋势及成因.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系统物质流表现为直接物质投入量、国内废物产生量与GDP总体呈线性增长关系.近年来,资源生产率低位下降,资源循环利用率缓慢提升.造成上述趋势成因主要有:重化工发展阶段和“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发展仍旧是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循环经济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导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EW-MFA) 趋势分析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投入及其减量化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柳楷玲 段宁 武春友 《技术经济》 2009年第4期71-75,共5页
本文以欧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中的物质输入核心指标——直接物质投入为基础,追踪和考察了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结构变化,并利用物质减量分解模型对直接物质投入进行了经济增长的反弹效应和物质使... 本文以欧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中的物质输入核心指标——直接物质投入为基础,追踪和考察了1990—2005年中国经济系统直接物质投入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结构变化,并利用物质减量分解模型对直接物质投入进行了经济增长的反弹效应和物质使用强度的减量效应分解,最后指出了该研究指标的不足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投入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 物质使用强度 物质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流核算的我国直接物质投入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戴铁军 王婉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5-11,共7页
采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W-MFA)分析了我国1992—2014年的直接物质投入量,并建立LMDI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已成为物质投入量最大的国家;2011年后,随着经济发展放缓,DMI的增长速度同步下降;资源进口占比持续提高,对缓... 采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W-MFA)分析了我国1992—2014年的直接物质投入量,并建立LMDI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已成为物质投入量最大的国家;2011年后,随着经济发展放缓,DMI的增长速度同步下降;资源进口占比持续提高,对缓解国内资源压力较为有利;使用的资源中,能源矿产占到80%以上,故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尤为重要;资源产出率仍处于较低水平,限制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潜力,可通过技术进步和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加以改善;国家应加大力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鼓励资源类产品进口,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法(EW-MFA) 直接物质投入量 资源产出率 再生资源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京津冀生态质量空间耦合演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戴铁军 安佰超 王婉君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37-142,165,共7页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实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之一。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建立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协调度模型,对1992—2015年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京津...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实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之一。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建立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协调度模型,对1992—2015年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和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的演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都分为上升期、下降期和上升期三个阶段。2014年和2015年,京津冀资源投入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虽出现较明显的回升,但2012—2015年,废物排放方面生态质量协调发展度上升幅度仅为0.02,要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津冀两地的生态质量是影响三地生态质量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地要准确定位,加强合作,实现京津冀生态质量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 京津冀 生态质量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戴铁军 安佰超 王婉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15,共6页
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解决京津冀环境经济矛盾问题的前提,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1992—2015年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 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是解决京津冀环境经济矛盾问题的前提,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环节。基于物质流分析框架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对1992—2015年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最优;天津市资源系统发展指数可能由于滨海新区的规划建设而未出现明显回升,是影响天津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河北省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演化趋势出现较明显回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地要准确定位、加强合作,实现京津冀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协调发展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 资源环境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W-MFA方法的我国1990—2003年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孙启宏 李艳萍 +3 位作者 段宁 毛玉如 赵一平 沈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8-113,共6页
运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EW-MFA),分析1990—2003年我国国家层面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2 600多个数据,得出1990—2003年间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特征.在选取EW-MFA传统分析指标基础上,结合我... 运用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方法(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EW-MFA),分析1990—2003年我国国家层面资源利用与环境影响的2 600多个数据,得出1990—2003年间我国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特征.在选取EW-MFA传统分析指标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需求和循环经济自身特点,增加了资源循环利用率新指标.研究表明:我国资源利用中直接物质投入量和国内物质输出量随GDP增长呈线性增长趋势.近年来,我国资源生产率出现低位下降,而循环利用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与日本的差距日益扩大;我国单位GDP的环境负荷略有下降,但经济的大规模发展造成环境总负荷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0年中国资源产出率测算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楠 张天柱 周北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4-311,共8页
在中国实际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Chinese 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CEW-MFA)模型,对传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工具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将中国的RP定义为一组4个指标:直接物质投入... 在中国实际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Chinese Economy-wide Material Flow Analysis-CEW-MFA)模型,对传统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工具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在该模型的基础上将中国的RP定义为一组4个指标:直接物质投入(DMI)/GDP、本地物质消耗(DMC)/GDP、物质总循环量(CR)/(CR+DMI)与CR/固体废物总产生量(TG).测算了2000~2010年时间段的物质流及RP指标,并对其中的资源经济产出效率进行了国际比较.结果表明,中国现阶段的物质代谢总量高,2010年国家的DMI接近120亿t,DMC超过107亿t.中国资源的经济产出效率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0年的GDP/DMI与GDP/DMC分别为2260,2512元/t.循环物质总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综合利用率CRR(1)与CRR(2)总体保持上升趋势.CRR(1)从2000年的16%升至2010年的23%,CRR(2)由46.8%升至5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产出率 经济系统物质流分析 资源综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