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与社会因素协同驱动下黄河济南段微塑料的时空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1
作者 张厚勇 马海英 +6 位作者 喻文萱 滕欣然 黄奕佳 杜明月 张水燕 张英 王晓凤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8-969,共12页
微塑料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在黄河流域的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尚不明确。系统调查黄河山东段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重点关注黄河济南段及周边主要支流、湖泊、水库。通过现场采样,激光红外成像技术分析,结合水质参数、经济空间... 微塑料作为新兴环境污染物,在黄河流域的分布特征及驱动机制尚不明确。系统调查黄河山东段水体和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污染状况,重点关注黄河济南段及周边主要支流、湖泊、水库。通过现场采样,激光红外成像技术分析,结合水质参数、经济空间负荷指数、污染负荷指数对微塑料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与生态风险评估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调查的水体微塑料丰度为4.50~227.95 n/L(均值45.51 n/L,n表示颗,下同),沉积物丰度为200.51~13187.40 n/kg(均值3127.02 n/kg),粒径以20~50μm为主,水体中主要成分为聚氨酯(PU,29.38%)和聚酰胺(PA,18.16%),而沉积物中聚酰胺(PA,46.27%)占主导地位;空间分布上,湖泊水库(雪野水库71.09 n/L、华山湖83.09 n/L)微塑料丰度高于河流;时间分布上,枯水期水体、沉积物丰度(73.11n/L、3778.37 n/kg)显著高于丰水期(17.90 n/L、2475.67 n/kg)。微塑料污染分布受自然与社会因素协同驱动作用,自然因素中微塑料明显受丰水期与枯水期的影响,流速、流量、水温等与微塑料丰度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社会因素中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对微塑料也存在分段式相关的影响模式,经济空间负荷指数与微塑料呈正相关。生态风险评估方面,由于人类活动强度、水文扰动的综合作用,总体呈现“整体中等,局部极强”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黄河 赋存特征 驱动因素 经济空间负荷指数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