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蜂窝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另一个新概念 被引量:57
1
作者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7-86,共10页
与官方主导的"伞式社会"相对应,民间的经济社会呈现出"蜂窝式社会"景象。"蜂窝式社会"有两类五种类型,包括就业者"链式"、"网式"两种形态"蜂窝"和经商者以家庭、价值链、... 与官方主导的"伞式社会"相对应,民间的经济社会呈现出"蜂窝式社会"景象。"蜂窝式社会"有两类五种类型,包括就业者"链式"、"网式"两种形态"蜂窝"和经商者以家庭、价值链、本族裔为中心形成的三种类型"蜂窝"。"蜂窝式社会"具有民间性质,没有很多权力和资源,只能靠自身努力获得市场空间和发展机会;其经济性和社会性比较强,但政治性比较弱。社会上各种大大小小的"蜂窝"的共同特征是互惠共赢;各种"蜂窝"一旦成为群体性网络或民族性网络,将会同时具有经济性、社会性和政治性,不但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也是推动市场化制度变迁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窝式社会 经济社会转型 结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城市化的质与量 被引量:6
2
作者 甄峰 席广亮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15,共5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城市化发展也正在从新城市的增长及城市规模扩张向城市化质量的提升转型。在此背景下,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确立对我国城市化质量提升和城市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积极构建共享型、集约型、功能型、...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城市化发展也正在从新城市的增长及城市规模扩张向城市化质量的提升转型。在此背景下,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确立对我国城市化质量提升和城市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积极构建共享型、集约型、功能型、创新型等城市化发展模式来提升城市化质量,通过城乡规划来引导与调控城市化发展,发挥公共财政与空间管治的作用,实现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 新型城市化 城市化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献度视阈下高职教育面对经济社会转型的发展策略 被引量:4
3
作者 许金招 左晓琴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6期28-30,共3页
在我国社会转型、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从提升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贡献度的视角,针对高职院校如何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在我国社会转型、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高职教育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文章从提升高职教育对经济社会贡献度的视角,针对高职院校如何在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探讨了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贡献度 经济社会转型 发展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锡市经济社会转型及其乡村生态环境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蕾 杨山 姜石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4-459,共6页
应用弹性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乡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转型的响应模型,分析无锡市乡村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转型的响应过程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978—2010年无锡乡村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转型表现为负向响应特征,响应强度曲线呈... 应用弹性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乡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转型的响应模型,分析无锡市乡村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转型的响应过程及其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978—2010年无锡乡村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转型表现为负向响应特征,响应强度曲线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倒抛物线"变化趋势;经济非农化是影响乡村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1990年代中期以来的社会城市化以及2002年以来的经济外向化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大;同时,乡村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转型也存在反馈约束作用,生态用地减少和环境质量下降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 乡村生态环境 响应 无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中的土地问题 被引量:10
5
作者 黄少安 文丰安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15,共11页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的产业化四个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土地用途、土地运用方式和农民身份均发生了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总体稳定,经历了从长期不变到长久不变的转向。...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突出表现为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农业的产业化四个方面。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土地用途、土地运用方式和农民身份均发生了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总体稳定,经历了从长期不变到长久不变的转向。将"开放性契约理论"运用到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的分析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工业经济时代的土地集中具有与农业经济时代完全不同的经济社会效应。即使土地流转和集中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也是总体发展趋势合理、社会进步巨大的情况下出现的问题,不应该成为否认土地流转和适度集中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农村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转型期农村基层治理问题研究的新思维与新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彭澎 《湖湘论坛》 2012年第4期53-61,共9页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作为农... 经济社会转型期随着市场化发展而日渐觉醒的村民的民主意识、法治理念、权利思维、平等观念的不断增强,使得村民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关注和参与农村社会政治事务,农村现有的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的重任。作为农村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的村民自治,成为农村经济社会转型系统的有机构成与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它随着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在不断的进行变革,转型期的新背景要求农村基层治理问题的研究必须构建新的思维与创新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 基层治理 治理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与传统农区经济社会转型问题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恒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90,共4页
劳动力流动在传统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对文献的梳理表明,劳动力流动在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农村社会分层、农业发展、非正式制度建设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多个方面产生作用,但人们对于这些作用的机理和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从... 劳动力流动在传统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具有复杂性,对文献的梳理表明,劳动力流动在城乡二元结构转换、农村社会分层、农业发展、非正式制度建设以及人力资本积累等多个方面产生作用,但人们对于这些作用的机理和效果仍存在一定的分歧。而从对现状描述到专题研究的深入、多学科交叉以及由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则是这一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经济社会转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转型与设计教育变革 被引量:2
8
作者 曹雪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9-134,共6页
本文阐述当前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主要特征以及设计在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分析经济社会转型对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影响,并提出设计教育改革的有关设想。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 设计教育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转型视角下党的执政方式的衍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金水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3-136,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面临着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这种转型在给经济社会体系增添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给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带来严峻的挑战,使党的执政方式遭遇到一系列困境,主要体现为执政主体利益诉求的困境、权...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面临着深刻的经济社会转型,这种转型在给经济社会体系增添了新的活力的同时,也给我们党的执政方式带来严峻的挑战,使党的执政方式遭遇到一系列困境,主要体现为执政主体利益诉求的困境、权力行使方式的困境以及执政资源的流失等。面对这一系列的困境,执政党需要认真地加以反思,认真地研究政党执政的规律,转变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 执政方式 执政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俊美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7期291-292,共2页
介绍了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探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以期为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农村劳动力转移 现状 制约因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转型中民族问题的治理逻辑
11
作者 曹爱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6-31,共6页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必然与特定的时空场域相联系。市场经济发展、区域梯度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构成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影响到多民族社会利益格局,诱发形成了当下的民族社会问题。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转型中...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必然与特定的时空场域相联系。市场经济发展、区域梯度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相互交织,构成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影响到多民族社会利益格局,诱发形成了当下的民族社会问题。应对和解决经济社会转型中的民族问题,消解多民族社会结构紧张,需要提供整合型的解决方案:一是推动国家治理战略的转型,推动现代化走向公正协调的发展道路;二是调整民族问题的治理思路,发挥民族政策、地区发展政策与社会政策的功能协同;三是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适度开放民族事务治理边界,形成政府主导与社会协同相结合的治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问题治理 经济社会转型 政策取向 体制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问题刍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翔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6期125-127,共3页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向较全面、较深层转型的特点。转型时期经济实践向传统计划经济道德观和现代市场经济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实践呼唤适合转型时期的道德观。转型时期的道德观是中国传统道德...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向较全面、较深层转型的特点。转型时期经济实践向传统计划经济道德观和现代市场经济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实践呼唤适合转型时期的道德观。转型时期的道德观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现代道德文化的精华融汇,是一种承先启后的道德观。根据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客观实际,转型时期道德建设应体现先进性、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把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转型时期道德建设的战略重点,从经济、教育、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推进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时期 道德问题 刍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转型与农村土地产权变迁: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
13
作者 谢冬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84,共11页
本文从经济社会转型的视角,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三权分置”变迁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社会转型,是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经济社... 本文从经济社会转型的视角,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三权分置”变迁背后的原因。研究发现,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经济社会转型,是推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深入,将引致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朝着有利于明确和保护土地流转权、实现土地顺畅流转的方向演变,最终建立起能够适应经济社会转型要求的“三权分置”产权结构。基于198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反历史事实计量法构建土地产权变迁指标。实证结果表明,经济社会转型对中国农村土地产权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三权分置”变迁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依然成立。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从经济社会转型的角度为进一步深化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 土地产权变迁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中”是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新战略
14
作者 本刊特约评论员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共1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下帷幕,在明确2012年宏观经济五大任务以及"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之下,"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所谓的"扩中")"成为此次会议的最大亮点之一,如何培育壮大"中坚力量",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极其重要的战略新议题。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社会转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中等收入者比重 稳中求进 宏观经济 中坚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转型中土地制度创新、土地安全与社会治理”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15
作者 编辑部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13,共1页
2013年4月4—7日,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和《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在武汉联合举办了首届以研究生等青年学者为主的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土地制度创新 海峡两岸 经济社会转型 社会治理 武汉 《中国土地科学》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演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素波 王国庆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31,共10页
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通道。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两个系统在时空上的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综合指数... 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通道。以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两个系统在时空上的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碳排放强度综合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综合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两个系统在空间上存在显著异质性;各省份的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整体耦合协调度偏低;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位于“低—低”类型集聚区间的省份较多;2010—2021年,耦合协调度的重心主要向东南方向迁移,标准差椭圆在东西方向呈收缩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呈扩张趋势。研究采用系统动态行为和“时间—空间”研究范式,丰富了碳排放强度与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相关研究,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以及政府制定有效的绿色转型政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伞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新概念 被引量:72
17
作者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1,共8页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什么中国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我们思考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中国经济崛起与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有什么关系?政府与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尽管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市场或...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什么中国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我们思考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中国经济崛起与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有什么关系?政府与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尽管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市场或市场主体充当"运动员"和取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但是,通过对"地方"和"企业"两类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推动力和发展方式之一是:尽管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转型,但是,在属地经济和"官本位"体制下,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关系依然是原有的"庇护"与"被庇护"伞式关系。在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中,在大大小小的各种庇护伞状结构下,当地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伞式社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式社会 伞式关系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农业劳动资源配置与地域经济社会的转型
18
作者 曹前满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6,共7页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层面的,体现在价值体系层面,呈现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特征,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于"四化同步"发展。在实践路径层面,转型发展关键在于适应价值体系调整的劳动配置再平衡,使经济转型与社会转...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层面的,体现在价值体系层面,呈现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特征,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于"四化同步"发展。在实践路径层面,转型发展关键在于适应价值体系调整的劳动配置再平衡,使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匹配协调。基于此,分析地域经济发展与构成大宏观大背景的国家价值体系成因,以及大背景大环境对于地域经济转型的困扰,进而探讨构建地域经济社会体系的劳动配置与结构转型思路框架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体系 劳动资源配置 地域经济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深层思考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经勇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6-100,共5页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是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前正处在第三次转型,即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的社... 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是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第二次转型是推进计划经济体制向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前正处在第三次转型,即从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体制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就是公平、可持续发展,即科学发展的新体制转变。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实现科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说"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初步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基本纳入科学发展轨道,那么,"十三五"规划期间我国将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与其相联系,将全面纳入科学发展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科学发展 经济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社会转型与基层治理变革:农村问题研究的宪政视域
20
作者 彭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2-130,共9页
经济社会转型期农村现有的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基层治理的创新和变革具有鲜明的宪政内涵和宪政特性。基层的治理变革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革新自... 经济社会转型期农村现有的基层治理模式和乡村民主政治体制面临着变革和调整。基层治理的创新和变革具有鲜明的宪政内涵和宪政特性。基层的治理变革既需要对农村基层社会的经济政治资源进行调整和组合,更需要在宪政理念的主导下革新自治制度。基层治理的宪政化建设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期基层治理变革的方向,在宪政理念的指引下,农村基层治理变革具有独特的宪政路径和明确的宪政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转型 基层治理 治理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