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SR-Markov模型的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时空演变
1
作者 袁昕恬 王婷 +3 位作者 刘彬 沙金霞 游进军 王文睿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9-848,共10页
结合相邻地区正负效应,耦合“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与马尔科夫(Markov)模型,构建河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通过分析河北省及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程度及邻域效应,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结... 结合相邻地区正负效应,耦合“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与马尔科夫(Markov)模型,构建河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通过分析河北省及各地级市的协调发展程度及邻域效应,揭示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看,河北省PSR系统整体与内部协调度自2019年持续上升,2021年达到最大值,发展前景良好,但短期难以跨等级跃升或衰退;从空间分布看,协调发展程度呈现中南部高、北部低的特点,高协调区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如唐山市、石家庄市。相邻地级市的协调发展类型显著影响周边地区,“中水平”和“低水平”地区协调发展情况易受周边地区影响而趋同。研究可为河北省水资源刚性约束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PSR模型 MARKOV模型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芷若 肖喜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6,共7页
正确认识并理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包含30项... 正确认识并理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包含30项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子系统间省际差异明显,尤以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差异最为突出;三系统整体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耦合状态,且子系统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发明显;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经历了从濒临失调衰退到初级耦合协调的转变,空间上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发展节奏不一,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特征;根据障碍因素分析可知,城市节约用水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未来可在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治理上多下功夫,同时注重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以实现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视角下的安徽省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乐勤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3期35-42,共8页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为确定区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进行...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行区域高质量发展判别及障碍诊断,为确定区域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提供数据参考。以安徽省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进行了综合评价;运用状态协调度模型,测算经济社会、生态支撑与环境保障系统静动态协调度;基于静动态协调度变化值,构建高质量发展判断体系,对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状态进行判别;采用障碍诊断模型,对掣肘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支撑及环境保障系统得分,分别由2005年的42. 33、36、31. 05攀升至2016年的82. 33、75. 74、69. 15; 2)考察样本期,静、动态协调度均值分别为0. 508 0、0. 498 8,多年平均呈准高质量发展状态; 3)高质量发展最大障碍因子为经济社会发展系统,障碍度均值为23. 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判别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 状态协调度模型 障碍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匹配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祁丽霞 杨承佳 王国帅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0-36,共7页
运用基尼系数的相似方法构建区域基尼系数模型,根据河南省2014年的水资源统计数据,绘制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农业用水量与第一产业值、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农业用水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及耕地面积之间的洛伦兹曲线,并依次计算... 运用基尼系数的相似方法构建区域基尼系数模型,根据河南省2014年的水资源统计数据,绘制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农业用水量与第一产业值、工业用水量与第二产业值、农业用水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及耕地面积之间的洛伦兹曲线,并依次计算其基尼系数,分析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总量、产业间水资源分配、农业生产要素间的匹配程度。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利用总量与地区GDP处于相对匹配状态;农业、工业用水量与第一、第二产业值均处于相对匹配状态;农业用水量与农业劳动力数量处于相对匹配状态;农业用水量与耕地面积处于比较合理匹配状态。同时,通过对2010—2014年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匹配状况多年均处于相对匹配状态。通过对地区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河南省水资源分配不合理的地区应采取用水管理措施,为实现水资源高效配置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资源经济社会要素的时空匹配关系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李佳伟 左其亭 马军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1-599,共9页
厘清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是地区谋求自身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首要前提.本文利用历史和监测资料,结合遥感解译提取的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数据,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代表性指标,采... 厘清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是地区谋求自身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首要前提.本文利用历史和监测资料,结合遥感解译提取的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数据,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代表性指标,采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1960—2018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要素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时空演变具有一定一致性趋势.根据各子系统要素长序列演变特征,可进一步研究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演变的互馈机制,为新疆长期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时空演变 长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度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常烃 贾玉成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96,共6页
为了实现京津冀三地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目的,构建了京津冀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7~2016年为研究时间段,综合运用熵值法、AHP法、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计算等分析了各子系统和综合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 为了实现京津冀三地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目的,构建了京津冀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以2007~2016年为研究时间段,综合运用熵值法、AHP法、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计算等分析了各子系统和综合系统的发展水平以及系统的协调程度。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区域内部存在着分化现象,综合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北京、天津、河北;河北水资源相对丰富而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天津的水资源水平发展最慢。②三地耦合度均高于耦合协调度,整体而言,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水平朝向愈加协调的方向发展,2016年天津、河北达到了高水平-高度协调状态,北京达到了高水平-极度协调状态。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从各子系统的发展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促进京津冀三地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度 耦合度 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城市群水-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8
作者 刘忠哲 魏慧贤 +4 位作者 王富强 刘沛衡 杨欢 吕铖 胡嘉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9-109,141,共12页
【目的】综合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缓解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供需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构建了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共25项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EFAST方法和云... 【目的】综合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缓解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供需矛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方法】构建了基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3个维度共25项指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EFAST方法和云模型理论对2011—2020年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中原城市群水资源子系统受自然条件制约,可持续发展能力最不稳定;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显著增长态势,可持续发展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5%和3.15%;水-经济-生态复合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71%,核心发展区的年均可持续发展指数(0.603)略优于非核心发展区的年均可持续发展指数(0.586);济源、淮北、郑州是可持续发展指数排名最靠前的三座城市,南阳、驻马店、商丘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增长幅度最为显著。【结论】中原城市群水-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并呈现区域差异和类型分化特征,研究结果为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EFAST方法 云模型理论 中原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