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伞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新概念
被引量:
70
1
作者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1,共8页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什么中国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我们思考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中国经济崛起与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有什么关系?政府与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尽管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市场或...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什么中国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我们思考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中国经济崛起与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有什么关系?政府与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尽管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市场或市场主体充当"运动员"和取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但是,通过对"地方"和"企业"两类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推动力和发展方式之一是:尽管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转型,但是,在属地经济和"官本位"体制下,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关系依然是原有的"庇护"与"被庇护"伞式关系。在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中,在大大小小的各种庇护伞状结构下,当地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伞式社会"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伞式
社会
伞式关系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国家农业劳动资源配置与地域经济社会的转型
2
作者
曹前满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6,共7页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层面的,体现在价值体系层面,呈现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特征,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于"四化同步"发展。在实践路径层面,转型发展关键在于适应价值体系调整的劳动配置再平衡,使经济转型与社会转...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层面的,体现在价值体系层面,呈现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特征,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于"四化同步"发展。在实践路径层面,转型发展关键在于适应价值体系调整的劳动配置再平衡,使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匹配协调。基于此,分析地域经济发展与构成大宏观大背景的国家价值体系成因,以及大背景大环境对于地域经济转型的困扰,进而探讨构建地域经济社会体系的劳动配置与结构转型思路框架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体系
劳动资源配置
地域
经济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结构主义:一种对“中国式发展”的新解释
被引量:
14
3
作者
张继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新结构主义"是在学理层面进一步阐明"中国式发展"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一种新尝试。与欧美学者所奉行的"新制度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基于"中国式发展"而提出的"新结构主义"理论是...
"新结构主义"是在学理层面进一步阐明"中国式发展"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一种新尝试。与欧美学者所奉行的"新制度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基于"中国式发展"而提出的"新结构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基于本国国情独立探索出的本土概念和解释框架。"新结构主义"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呈现的"伞式"和"蜂窝式"并存的二元结构,提出"中国式发展"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一条腿走由政府主导的"伞式"发展路子,另一条腿走由民间自发开拓的"蜂窝式"发展路子。实践证明,通过"伞式"和"蜂窝式"的二重奏方式,以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为主旋律,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功奏响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三部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发展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伞式
社会
蜂窝式
社会
新
结构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伞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新概念
被引量:
70
1
作者
张继焦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社会研究室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4-61,共8页
文摘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为什么中国可以快速发展起来。由此,我们思考了几个相关的问题:中国经济崛起与巨大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有什么关系?政府与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尽管中国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市场或市场主体充当"运动员"和取决定性作用,政府主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但是,通过对"地方"和"企业"两类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在很大程度上,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推动力和发展方式之一是:尽管发生了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转型,但是,在属地经济和"官本位"体制下,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的关系依然是原有的"庇护"与"被庇护"伞式关系。在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中,在大大小小的各种庇护伞状结构下,当地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伞式社会"特点。
关键词
伞式
社会
伞式关系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资源配置
分类号
F12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国家农业劳动资源配置与地域经济社会的转型
2
作者
曹前满
机构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基金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属课题"多重结构下的农业农村充分发展的实现机理研究"(18ZHB14)
文摘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问题是多层面的,体现在价值体系层面,呈现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特征,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于"四化同步"发展。在实践路径层面,转型发展关键在于适应价值体系调整的劳动配置再平衡,使经济转型与社会转型匹配协调。基于此,分析地域经济发展与构成大宏观大背景的国家价值体系成因,以及大背景大环境对于地域经济转型的困扰,进而探讨构建地域经济社会体系的劳动配置与结构转型思路框架与路径。
关键词
价值体系
劳动资源配置
地域
经济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分类号
F304.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结构主义:一种对“中国式发展”的新解释
被引量:
14
3
作者
张继焦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
中国民族研究团体联合会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76,共6页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创新工程项目"多民族国家的社会治理"(2016MZSCX007)
文摘
"新结构主义"是在学理层面进一步阐明"中国式发展"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的一种新尝试。与欧美学者所奉行的"新制度主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基于"中国式发展"而提出的"新结构主义"理论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基于本国国情独立探索出的本土概念和解释框架。"新结构主义"理论揭示了中国社会呈现的"伞式"和"蜂窝式"并存的二元结构,提出"中国式发展"可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即一条腿走由政府主导的"伞式"发展路子,另一条腿走由民间自发开拓的"蜂窝式"发展路子。实践证明,通过"伞式"和"蜂窝式"的二重奏方式,以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为主旋律,中国的社会经济成功奏响了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三部曲。
关键词
中国式发展
经济社会结构转型
伞式
社会
蜂窝式
社会
新
结构
主义
Keywords
Chinese development pattern
social -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umbrella society
cellular society
NewStructuralism
分类号
C915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伞式社会”——观察中国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新概念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7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国家农业劳动资源配置与地域经济社会的转型
曹前满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结构主义:一种对“中国式发展”的新解释
张继焦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