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中文文本问题及其可能化解途径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金荣
《法治研究》
2018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目前联合国主要机构和中国使用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文文本并非是该公约的中文作准文本,而是一个来源不明的中文文本,两者在语义、语言风格以及对《公约》名称的使用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公约》中文作准本相比,《公约...
目前联合国主要机构和中国使用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文文本并非是该公约的中文作准文本,而是一个来源不明的中文文本,两者在语义、语言风格以及对《公约》名称的使用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公约》中文作准本相比,《公约》中文通行本不仅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翻译问题,从而可能会对《公约》适用带来很大的困扰。中国政府应考虑建议联合国弃用《公约》中文通行本并转而使用中文作准本,并通过启动条约的更正程序使《公约》中文作准本的某些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言得以更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
经济社会文化
权利国际公约》
中文作准本
中文通行本
翻译错误
更正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商”与江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2
作者
顾坤华
顾坤华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苏商"的崛起和发展特别是率先创办实业和创建新式学校,构成了近代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以张謇和荣氏兄弟等为代表的"苏商"风貌,崇尚实业、中西合璧、交汇融合、经世致用、重教崇文、兴办实业、兴办教育,形...
"苏商"的崛起和发展特别是率先创办实业和创建新式学校,构成了近代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以张謇和荣氏兄弟等为代表的"苏商"风貌,崇尚实业、中西合璧、交汇融合、经世致用、重教崇文、兴办实业、兴办教育,形成了新的境界,铸就了工商精神,折射出爱国恤民的思想,走出了一条自己发展的道路,堪称民族工商业的翘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对抵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新苏商"的活力形象一步步渐行渐近,日益清晰,作为一个崭新的商业群体迅速崛起,被称之为"苏商复兴"。"苏商"精神的理性动力是江苏人千百年来奋斗努力创造出的一种区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向人们展示出历久而弥新的人文背景和历史底蕴:取"苏商"之精华,秉"苏商"之神韵,扬"苏商"之气势,展"苏商"之风骨,已经成为江苏独具个性的理念,正以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成为江苏经济社会文化进步的一个历史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商
历史传统
经济社会文化
的发展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儒家文化圈国家青少年的大学期望依然偏高吗?——基于对韩国和新加坡PISA 2009—2018的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汪卫平
董扣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0-108,55,共10页
儒家文化圈国家对读书文化的重视已经受到了学界的关注,然而对其内部的差异以及纵向变化却缺乏研究。基于韩国、新加坡2009和2018年PISA合并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与十年前相比,虽然韩国和新加坡15岁青少年期望上大学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
儒家文化圈国家对读书文化的重视已经受到了学界的关注,然而对其内部的差异以及纵向变化却缺乏研究。基于韩国、新加坡2009和2018年PISA合并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与十年前相比,虽然韩国和新加坡15岁青少年期望上大学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大学期望仍远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在乐观的期望背后是底层学生期望不高的事实,尤其是在考虑了学业能力后,底层和顶层的优等生期望上大学的比例差距明显扩大。从影响效应来看,家庭背景对大学期望的直接影响呈现增加的趋势,而通过影响学业能力进行影响期望的间接效应则呈现下降趋势。最后,数学成绩已经成为间接效应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部分儒家文化圈国家要警惕教育再生产对弱势群体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期望
PISA
家庭
经济社会文化
地位
学业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人工智能与人,走向对立还是趋于共融?
被引量:
3
4
作者
朱华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9,共3页
人工智能逐渐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带来深刻影响。现在有一个潮流,认为"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征服人类",这种观点将人工智能与人对立起来,在增加了公众关注度的同时也制造了恐惧情...
人工智能逐渐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带来深刻影响。现在有一个潮流,认为"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征服人类",这种观点将人工智能与人对立起来,在增加了公众关注度的同时也制造了恐惧情绪。教育恰恰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人的认知发育过程、知识技能积累过程、情感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给予唤醒、帮助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培育
未来教育
恐惧情绪
经济社会文化
群体智能
认知过程
特种机器人
数据驱动
康复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中文文本问题及其可能化解途径
被引量:
1
1
作者
黄金荣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出处
《法治研究》
2018年第3期134-144,共11页
文摘
目前联合国主要机构和中国使用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文文本并非是该公约的中文作准文本,而是一个来源不明的中文文本,两者在语义、语言风格以及对《公约》名称的使用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与《公约》中文作准本相比,《公约》中文通行本不仅不具有法律效力,而且还存在比较严重的翻译问题,从而可能会对《公约》适用带来很大的困扰。中国政府应考虑建议联合国弃用《公约》中文通行本并转而使用中文作准本,并通过启动条约的更正程序使《公约》中文作准本的某些不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语言得以更正。
关键词
《
经济社会文化
权利国际公约》
中文作准本
中文通行本
翻译错误
更正程序
分类号
D99 [政治法律—国际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商”与江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2
作者
顾坤华
顾坤华
机构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室
出处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文摘
"苏商"的崛起和发展特别是率先创办实业和创建新式学校,构成了近代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以张謇和荣氏兄弟等为代表的"苏商"风貌,崇尚实业、中西合璧、交汇融合、经世致用、重教崇文、兴办实业、兴办教育,形成了新的境界,铸就了工商精神,折射出爱国恤民的思想,走出了一条自己发展的道路,堪称民族工商业的翘楚,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对抵抗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促进近代中国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新苏商"的活力形象一步步渐行渐近,日益清晰,作为一个崭新的商业群体迅速崛起,被称之为"苏商复兴"。"苏商"精神的理性动力是江苏人千百年来奋斗努力创造出的一种区域文化和人文精神,向人们展示出历久而弥新的人文背景和历史底蕴:取"苏商"之精华,秉"苏商"之神韵,扬"苏商"之气势,展"苏商"之风骨,已经成为江苏独具个性的理念,正以与时俱进的时代风貌,成为江苏经济社会文化进步的一个历史推动力。
关键词
苏商
历史传统
经济社会文化
的发展
江苏
分类号
F12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儒家文化圈国家青少年的大学期望依然偏高吗?——基于对韩国和新加坡PISA 2009—2018的分析
被引量:
4
3
作者
汪卫平
董扣艳
机构
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0-108,55,共10页
文摘
儒家文化圈国家对读书文化的重视已经受到了学界的关注,然而对其内部的差异以及纵向变化却缺乏研究。基于韩国、新加坡2009和2018年PISA合并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与十年前相比,虽然韩国和新加坡15岁青少年期望上大学的比例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大学期望仍远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而在乐观的期望背后是底层学生期望不高的事实,尤其是在考虑了学业能力后,底层和顶层的优等生期望上大学的比例差距明显扩大。从影响效应来看,家庭背景对大学期望的直接影响呈现增加的趋势,而通过影响学业能力进行影响期望的间接效应则呈现下降趋势。最后,数学成绩已经成为间接效应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部分儒家文化圈国家要警惕教育再生产对弱势群体学生教育期望的影响。
关键词
大学期望
PISA
家庭
经济社会文化
地位
学业能力
分类号
G40-05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人工智能与人,走向对立还是趋于共融?
被引量:
3
4
作者
朱华勇
机构
睿易研究院
国防科技大学无人系统研究所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9,共3页
文摘
人工智能逐渐融入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思想、情感带来深刻影响。现在有一个潮流,认为"人工智能将超越人脑、征服人类",这种观点将人工智能与人对立起来,在增加了公众关注度的同时也制造了恐惧情绪。教育恰恰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人的认知发育过程、知识技能积累过程、情感价值观培育过程中,给予唤醒、帮助和引导。
关键词
价值观培育
未来教育
恐惧情绪
经济社会文化
群体智能
认知过程
特种机器人
数据驱动
康复机器人
智能机器人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中文文本问题及其可能化解途径
黄金荣
《法治研究》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苏商”与江苏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顾坤华
顾坤华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儒家文化圈国家青少年的大学期望依然偏高吗?——基于对韩国和新加坡PISA 2009—2018的分析
汪卫平
董扣艳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人工智能与人,走向对立还是趋于共融?
朱华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