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 德国学徒制现代化转型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55
1
作者 王星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4-205,共22页
在德国学徒制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宏观层面的社会管制式市场治理模式为学徒制奠定了匹配的制度环境。劳动共同体模式和去商品化的社会保护成为学徒制有效作用的经济社会基础。这些制度安排的达成可追溯到工业化时期,当时围绕学徒制而发生... 在德国学徒制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宏观层面的社会管制式市场治理模式为学徒制奠定了匹配的制度环境。劳动共同体模式和去商品化的社会保护成为学徒制有效作用的经济社会基础。这些制度安排的达成可追溯到工业化时期,当时围绕学徒制而发生的利益政治是建构学徒制转型演化轨迹的社会原因。德国学徒制的技能形成过程是社会建构的。学徒制相关问题应该成为经济社会学和社会政策研究中的重要议题。这种研究视野的转化,对于思考当下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保护如何协调等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转型 社会建构 技能形成 学徒制 社会学分析 德国 经济社会基础 社会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民社会之延续:基于对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社会的考察
2
作者 张虎祥 仇立平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8-128,共1页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逐步确立了以计划经济和单位制为主的经济社会格局,社会改造运动持续进行,但在消费品供给上依然保持着"类市场"方式,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续,成为重塑上海市民性的经济社会基础。这种独特的市场体验以及长期...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逐步确立了以计划经济和单位制为主的经济社会格局,社会改造运动持续进行,但在消费品供给上依然保持着"类市场"方式,市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延续,成为重塑上海市民性的经济社会基础。这种独特的市场体验以及长期的市场文化浸润,对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性格产生了极大影响,市民普遍具有较为鲜明的市场经济和契约意识,体现出精明的商业头脑和对矛盾冲突采取相对宽容的态度,在处理个体与社会、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倾向采取较为理性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成立 上海社会 市民社会 市场经济 社会改造运动 经济社会基础 计划经济 个体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何以成为类型教育?——基于国家技能形成体制建设的观察 被引量:31
3
作者 郝天聪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63-72,共10页
推动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质疑并非自古有之,它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基于对德国、美国、日本、中国技能形成体制建设的观察发现,职业教育内嵌于... 推动职业教育从“层次”到“类型”的转变,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质疑并非自古有之,它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基于对德国、美国、日本、中国技能形成体制建设的观察发现,职业教育内嵌于国家技能形成体制,其类型地位受到国家技能战略、经济生产体制与职业教育参与意愿的结构性制约。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真正确立,离不开以夯实其经济社会基础为目标的国家技能形成体制再造。具体而言,包括重塑劳动光荣价值观念,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改善技能型人才就业环境,拓宽其生涯发展进路;试点区域协调性劳动力市场,培育成熟行业协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类型教育 国家技能形成体制 经济社会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历史思辨 被引量:4
4
作者 邓钢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5-28,共4页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古已有之,其本质就是官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投入最小化。官员是国家和民间的接口,如果没有适当的制度钳制,官员都成为职业官僚、职业的形式主义者,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失去治理的功能。官僚制度一旦形成,...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古已有之,其本质就是官员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个人投入最小化。官员是国家和民间的接口,如果没有适当的制度钳制,官员都成为职业官僚、职业的形式主义者,最终的结果就是国家失去治理的功能。官僚制度一旦形成,即带来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是与官僚制度共生的,必须靠外来的力量钳制。中国历史上对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过很多积极的探索。监督制度能有效发挥钳制作用,监督主体可以是同僚、媒体,也可以是民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形式主义 官僚主义 官僚制度 经济社会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