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4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长江经济带106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1
作者 赵霞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91,共12页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但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同时,水资源低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加剧,制约了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W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发... 长江经济带作为流域经济,涉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但经济增长与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同时,水资源低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加剧,制约了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水资源利用效率—经济发展—生态环境(W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体系发现:一是WEE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但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空间格局表现为“东高西低、省会城市普遍高于非省会城市”;二是从时间路径来看,东部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较为稳定,而中西部城市波动较大;三是从时空跃迁来看,大部分城市保持在“协调型”或“失衡型”状态,少部分城市实现跃迁,空间锁定效应明显;四是空间杜宾模型结果表明,经济密度和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耦合协调水平,而第二产业比重和政府干预对其产生一定抑制作用,且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人口规模的跨区域溢出效应不显著。通过优化区域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强化水资源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引导人口合理流动等政策措施,可以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发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技术系统视角下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组态研究——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2
作者 张瑾 吴媛 李金铠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97-107,共11页
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能源转型具有关键作用。为系统探究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演变规律,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视角构建宏观、中观、微观多层级理论框架,以中国内地30个省份为样本,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寻不同时空... 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实现能源转型具有关键作用。为系统探究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与演变规律,基于社会-技术系统视角构建宏观、中观、微观多层级理论框架,以中国内地30个省份为样本,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寻不同时空条件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差异与影响因素组态。结果表明:①政府扶持并非“特效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存在显著的时空变化差异;②“十二五”至“十三五”时期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经历从“环境引领-利基响应”到“利基主导-体制变化”的驱动路径转换,现阶段应加大微观利基层驱动力培育;③资源禀赋与用电需求在不同时期均发挥重要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技术系统 新能源产业发展 影响因素组态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周元任 陈梦根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17,共22页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促进数字要素流通和资源互补,能有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设计了数字经济五维综合评价体系,测算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新格局,促进数字要素流通和资源互补,能有效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设计了数字经济五维综合评价体系,测算2010—2022年中国31个省级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总体呈持续增长态势,西部地区发展速度相对更快。数字经济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各省份联系紧密,数字资源和要素互通可达,表现出显著的地理集聚性、空间通达性和分布非均衡性,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扮演数字经济发展“引擎”、数字经济发展“受益”和数字资源“输出”的角色。分维度和分时段来看,地区数字经济格局呈现不同的动态演进特征,空间关联网络不断重构,稳定性和复杂度不断提升,各地区联系渐趋紧密,数字要素流动渐趋通达,网络地位渐趋平等化,网络集群效应日益减弱,数字经济呈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地理距离较远、经济增长差异较大、教育水平和创新能力差距较大均会减弱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效应,但不同时段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空间联系的关键因素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体系 空间关联网络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胡莉娜 张江峰 赵云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80-183,共4页
本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0-2023年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研究显示,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先升后稳、持续再升的发展趋势。Tobi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区域经济开放程度、绿色创新技术、低碳交通网络... 本文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0-2023年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水平。研究显示,西藏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水平呈现先升后稳、持续再升的发展趋势。Tobit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区域经济开放程度、绿色创新技术、低碳交通网络完善程度、政府绿色治理投入支持情况、经济发展综合水平、信息技术普及与应用程度等因素,对旅游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其中绿色创新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绿色政策引导,成为驱动西藏旅游经济绿色高效转型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旅游经济 绿色发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林下经济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
5
作者 席小滟 《花卉》 2025年第11期175-177,共3页
为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其价值充分发挥,以修文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态势分析、层次分析等,对林下经济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政府政策、市场主体参与度、林农素质是核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深化科技赋... 为促进林下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其价值充分发挥,以修文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态势分析、层次分析等,对林下经济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政府政策、市场主体参与度、林农素质是核心影响因素,据此提出强化多元主体协同、深化科技赋能、建立生态保护机制等对策,以期为县域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经济 影响因素 资源配置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安全生产经济社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吴远巍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00-304,共4页
为了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安全生产的影响,以2000-2014年31个省区市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最主要经济社会因素,其次是就业结构和城镇... 为了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安全生产的影响,以2000-2014年31个省区市的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最主要经济社会因素,其次是就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对于我国不同省区市而言,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与安全生产水平正相关,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与安全生产水平负相关。在全国尺度上,受安全生产高压政策的影响,产业结构变化与安全生产状况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因素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安全生产主要经济社会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翰锋 朱红青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87,共4页
在分析国内外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两项安全生产指标和14项经济社会指标,应用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的主要经济社会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应... 在分析国内外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择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工矿企业事故死亡人数两项安全生产指标和14项经济社会指标,应用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的主要经济社会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应用因子分析方法计算了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的经济社会主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指标 经济社会指标 影响因素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8
作者 李丽 黎桃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14-224,共11页
【目的】揭示“双碳”目标下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序演变规律,为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照。【方法】立足“双碳”目标,结合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环境质量、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等5... 【目的】揭示“双碳”目标下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时序演变规律,为推进生态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参照。【方法】立足“双碳”目标,结合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环境质量、乡村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质量等5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此,运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实证分析2016—2022年黄河流域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演变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时空异质性特征;时间维度上呈迅猛上升态势,且省区间相对差距不断缩小;区域维度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形态,其中上游和下游地区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黄河流域内大多数省区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且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总体呈“下游高、中游和上游低”的分布格局。人均GDP、城镇单位从业人员薪酬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黄河流域乡村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时空异质性形成的主导因素,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支出占比、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化率是次要影响因素。【结论】“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生态旅游发展水平仍有待提升,亟须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驱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持续加大对乡村生态旅游的财政补贴力度,以助力黄河流域生态实现可持续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乡村生态旅游 高质量发展 时序变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杨立国 辛静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3-148,共6页
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维度,构建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 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维度,构建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地理探测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揭示其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凤凰古城的旅游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较高水平,并由景区内沱江两岸及其南部的历史文化街区向四周递减;(2)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状态与古城保护的区划状态呈现高度一致性;(3)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五维度的主要驱动因子分别是旅游资源创新组合能力、游客满意度、环境质量优良度、旅游开放度和文化传播传承度;(4)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两个维度对凤凰古城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效果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高质量发展 水平测度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凤凰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石方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37-144,共8页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石方198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几年后一条以哈尔滨为枢纽横贯我国东北的大铁路全线通车。中东铁路的修筑是沙俄殖民者对外扩张的产物,这是在论述问题时...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石方198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攫取了中东铁路的修筑权,几年后一条以哈尔滨为枢纽横贯我国东北的大铁路全线通车。中东铁路的修筑是沙俄殖民者对外扩张的产物,这是在论述问题时必须肯定的前提。但在客观上,沙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铁路 哈尔滨 经济社会发展 资本主义 殖民者 作用与影响 城市规划 国际都市 文明转型 近代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因素冲突与矫正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根兴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0年第2期41-43,共3页
在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 ,人口、环境、资源与官员政绩、地方经济扩张、招商引资诸因素间经常发生冲突。本文认为要矫正上述问题 ,必须建立一整套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因素冲突 制度体系 中国 经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治理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12
作者 荆欣 郭硕楠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9,共2页
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方面,档案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档案信息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档案事业发展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往多有学者对档案... 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方面,档案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档案信息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档案事业发展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往多有学者对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命题展开定性研究,但缺乏定量分析,研究结论的精确度、可靠度略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事业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档案信息资源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定性研究 定量分析 实证研究 影响和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静 李兴元 范姝瑶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算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检验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数字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 实现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构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测算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检验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1年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上升,数字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人力资本、税赋水平、政府政策、金融发展水平对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基于以上结论,我国应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贸易 高质量发展测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剑 程云龙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4-163,共10页
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者耦合... 数字经济和环境规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探讨三者的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识别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引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探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环境规制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增长趋势,其中环境规制综合水平最高;(2)三者耦合协调度存在时空差异,时间层面上全国耦合协调度位于中等和良好协调之间,总体呈现“W”型上升态势,空间层面上“链条式”和“组团式”特征明显,呈现“马太效应”;(3)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上表现为“高—高”“低—低”集聚模式;(4)产业结构、政府能力和国际贸易是耦合协调度提升的主要因素,研发资金、人口压力成为抑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环境规制 可持续发展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GTW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教师专业发展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15
作者 江珂 张小红 +4 位作者 殷倩 童晓茹 陈莹 何红 张燕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66,共4页
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教师专业发展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3-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教育者专业发展量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量表,对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47... 目的 调查临床护理教师专业发展力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订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3年3-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教育者专业发展量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量表,对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475名临床护理教师进行调查。结果 临床护理教师专业发展力总分为(82.23±5.82)分,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总分为(45.71±6.88)分。文化程度、生育情况、医院教学氛围、护士长支持力度、组织职业生涯管理是临床护理教师专业发展力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护理教师专业发展力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因素较多。建议管理者重视临床护理教师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促进其专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教师 临床护理教育者 专业发展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 护理教学 教学氛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功能视角下中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晓 黄颖敏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7,共11页
县域是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通过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2020年中国5个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 县域是推进高质量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点和难点区域。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通过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2020年中国5个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整体看,高质量发展指数呈现原中央苏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领先、川陕革命老区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次之、左右江革命老区最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原中央苏区,低值区多聚集在省界区域和左右江革命老区。(2)从主体功能区视角分析,各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呈现重点开发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特征,且主体功能定位与其优势维度显著相关,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缩小主体差异的重要路径。(3)影响因素方面,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共同影响区域发展,3类主体功能区之间尚未形成共性驱动因素,但以人均GDP、人力资本和劳动人口为代表的经济社会因素驱动作用更加显著。研究为促进革命老区不同主体功能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撑,也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差异化的革命老区振兴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主体功能区 综合评价 影响因素 革命老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潘国文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高校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自我知识、情境知识和教学知识是高校教师当前最需要的教学实践性知识。教育信念在高校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发展中起潜在主导作用,教学反思、情境... 高校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知识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自我知识、情境知识和教学知识是高校教师当前最需要的教学实践性知识。教育信念在高校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发展中起潜在主导作用,教学反思、情境中解决问题等是提升高校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需要把握教学反思在高校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加强教学知识与情境知识融合,关注自我知识在高校教师教学实践性知识发展中的动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教学实践性知识 发展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晓 黄颖敏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3,63,共10页
以5个国家重点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20年中国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五大革命老... 以5个国家重点革命老区为研究区域,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2020年中国重点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五大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原中央苏区、大别山革命老区、陕甘宁革命老区、川陕革命老区和左右江革命老区。革命老区内部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较大,形成了新的核心-边缘结构。(2)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和共享发展维度驱动效应显著,是影响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其他各维度均与高质量发展指数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地域差异明显。(3)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力资本是革命老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但不同区域的驱动效应不同。此外,工业化水平因素也在原中央苏区、川陕老区、陕甘宁老区和左右江老区具有较强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高质量发展 综合评价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组态路径——以26家新闻出版企业为研究样本
19
作者 牟向前 于德山 王俊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5,共13页
新闻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出版发行行业借助技术革新、市场服务优化以及管理流程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持续增长。本研究基于TOE理论框架,以26家涵盖出版、发行、数字出版、新闻及新媒体出版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 新闻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指出版发行行业借助技术革新、市场服务优化以及管理流程提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持续增长。本研究基于TOE理论框架,以26家涵盖出版、发行、数字出版、新闻及新媒体出版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QCA组态视角探索新闻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存在四条组态路径(三大类:技术-环境驱动、组织-环境驱动、技术-组织-环境综合驱动),四条路径分别适用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2)新闻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多重并发”和“殊途同归”特点,研发创新是重点,政府引导或投入是重要驱动力;(3)新闻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不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的关键因素;(4)推动新闻出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匹配新闻出版专项政策,营造因地制宜的产业政策环境;提升新闻出版技术创新效率,打造出版与本地文化的共融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出版产业 高质量发展 影响因素 组态路径 数字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广亮 翟晓格 张绍阳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4,共8页
为探讨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差异、给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建立了包括发展高效、生态友好和资源节约3个维度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流域68个地级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 为探讨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空间差异、给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依据,建立了包括发展高效、生态友好和资源节约3个维度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黄河流域68个地级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全局熵值法评估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采用莫兰指数对其空间分异格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经济、社会、自然三方面设置产业结构、种植结构、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地形起伏度、年降水量6个指标,采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2011—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研究期末整体水平仍较低,下游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上游地区,发展高效维度在上游和下游地区上升趋势明显,生态友好和资源节约维度在研究期上升幅度较小;2)黄河流域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地级市相对较多;3)农业绿色发展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显著且影响强度不同,其中产业结构、种植结构、工业化水平、地形起伏度的影响空间差异较小,城镇化水平和年降水量的影响空间差异较大,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和地形起伏度有负面影响,种植结构、城镇化水平和年降水量有正面影响,影响强度大小为地形起伏度>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种植结构>年降水量。提出了转变农业发展理念、加强区域协作、实施差异化农业绿色发展策略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绿色发展 时空格局 影响因素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