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更迭及“十三五”重要指标述评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佳宁 白静 罗重谱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1,共16页
从"十五"到"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日趋科学、完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引作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蓝图... 从"十五"到"十三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日趋科学、完善,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引作用。"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作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蓝图,已发布的25个主要指标预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此,选取"国内生产总值"、"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等4个预期性指标,以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和"空气质量"2个约束性指标,对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述评。这些指标的突破性意涵率先外露为以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绩效考核和政绩考核体系,凸显政府在经济增长,以及资源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涉及公共利益领域需要履行的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预期性指标 约束性指标 五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安全生产状况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26
2
作者 孔留安 田好敏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6-50,共5页
为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安全生产状况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安全生产状况的规律性作了分析研究。然后选取了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7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各指标对安全生产状况... 为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与安全生产状况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新中国建立以来安全生产状况的规律性作了分析研究。然后选取了与安全生产密切相关的7个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各指标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程度,得出该时期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最大,第三产业的影响其次,科技和教育经费的投入指标对安全生产状况的影响度较小的结论,并深入分析探讨了其内在原因。提出了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如何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度 安全生产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相关性 灰色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周长城 谢颖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9-94,共6页
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体系能在评价社会进步和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深入研究国际视野下的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体系,发掘隐含在不同指标体系中的共同发展理念和趋势,从对GDP的修正、淡化平均指标、尊重民意、重视弱势群体和社会整合等... 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体系能在评价社会进步和政策制定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深入研究国际视野下的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体系,发掘隐含在不同指标体系中的共同发展理念和趋势,从对GDP的修正、淡化平均指标、尊重民意、重视弱势群体和社会整合等方面剖析国际指标体系的最新进展。最后,本文分析了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对目前中国指标体系研究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综合指标体系 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中长期电力需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会茹 周佳 +2 位作者 郭森 韩新阳 薛万磊 《陕西电力》 2015年第8期71-77,81,共8页
电力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是经济、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能源电力、科技发展4个方面出发,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各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变结构协整分析等... 电力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是经济、产业结构、人口、城市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能源电力、科技发展4个方面出发,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各因素对电力需求的影响,利用因子分析、变结构协整分析等方法筛选指标,全面、系统地论证了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构建影响中长期电力需求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需求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 变结构协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事故指标与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代英 何学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66-70,共5页
以安全生产相对指标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最终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结构、经济活动水平和社会活动水平角度筛选出14个指标为观察对象,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的... 以安全生产相对指标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调研分析,最终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结构、经济活动水平和社会活动水平角度筛选出14个指标为观察对象,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我国安全生产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为:第三产业增加值产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并建立了回归模型。应用弹性系数法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并推测工矿商贸就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率将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多元逐步回归 弹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徐荣华 高敏雪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统计指标体系 经济社会 观念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彦云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12,共5页
关键词 中国 经济社会发展 指标体系 国民经济 发展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春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不可能用几个指标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和变化,因而需用一系列指标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评价指标体系来描述发展状况。根据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目标要求的理解,选择...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不可能用几个指标来描述系统的状态和变化,因而需用一系列指标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评价指标体系来描述发展状况。根据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目标要求的理解,选择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截面,以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发展潜力、发展调控力等发展特征作为指标体系的功能体现,划分为总系统、子系统和个体指标三个层次研究提出指标,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确定指标标准和权重,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春光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3-58,共6页
由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因此本研究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目标要求的理解,选择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截面,以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发展... 由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面对的是一个复杂的复合系统,因此本研究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目标要求的理解,选择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公共服务、人民生活,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截面,以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发展潜力、发展调控力等发展特征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体现,分总系统、子系统和个体指标三个层次研究提出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研究方法,研究确定指标标准和权重,建立起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研究——基于丝路沿线64国指标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胡健 张维群 +1 位作者 邢方 耿宏强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53,共11页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若要实现"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有力有序有效"地建设推进,对丝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性研究十分必要。据此,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均衡、开放、包容、共同发展&...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宏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若要实现"突出重点、远近结合,有力有序有效"地建设推进,对丝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基础性研究十分必要。据此,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均衡、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新理念为理论依据,在对国际组织典型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支撑、组织宗旨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可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开放度三个方面对沿线64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和评价,旨在得出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特征,为沿线各国做好政策沟通、战略对接以及企业部门更好地选择投资国与投资方向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社会发展 指标体系 测度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和谐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出了新的指标体系
11
作者 林崇德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B06期66-67,共2页
当我们谈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时,仅仅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够不够?答案是否定的。尽管GDP和GNP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经济发展的水平.但在建设和谐的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仅仅关注生产总值是不够的.更要结合一系... 当我们谈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时,仅仅用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够不够?答案是否定的。尽管GDP和GNP能够从某种程度上代表经济发展的水平.但在建设和谐的经济社会的过程中.仅仅关注生产总值是不够的.更要结合一系列的人文指标.才能更好地、综合地评价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程度。一个和谐的经济社会不仅需要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进行测量,更要结合对人类发展的人文和社会因素进行客观的评价和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指标体系 心理和谐 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人文指标 经济发展 社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内涵·主体·指标体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梁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9,共5页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相对高效的较快发展;是相对高效的较快发展的目标、好中求快的动态过程、高效中较快的静态结果的有机统一体,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增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相对高效的较快发展;是相对高效的较快发展的目标、好中求快的动态过程、高效中较快的静态结果的有机统一体,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新增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本质。人民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体和动力,要建立主体共同建设共同享受的激励约束机制。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指标体系包含48个指标,这些相关的指标数值每增长0.1个百分点或每降低0.1个百分点,都是为了走到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内涵 主体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能力评价 被引量:9
13
作者 方国华 周健 赵立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0,123,共5页
为准确掌握江苏省水利建设现状,分析了水利适应能力的内涵,建立了综合反映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水利适应能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结合江苏省在"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根据水利及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要求,计算... 为准确掌握江苏省水利建设现状,分析了水利适应能力的内涵,建立了综合反映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水利适应能力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结合江苏省在"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的实际情况,根据水利及经济社会现代化的要求,计算并评价了江苏省水利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水利建设略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并针对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适应能力 评价模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水利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毛春梅 谢丹 +2 位作者 方国华 叶健 陈振强 《水电能源科学》 2006年第4期19-22,共4页
为实现江苏省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水利能力的内涵,建立了综合反映江苏省水利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利能力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的模型,计算了江苏省水利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 为实现江苏省水利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水利能力的内涵,建立了综合反映江苏省水利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水利能力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的模型,计算了江苏省水利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结果表明,江苏省水利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属优质协调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水利能力略有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能力 经济社会发展 指标体系 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防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评价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毛春梅 《水利经济》 2007年第5期14-16,共3页
介绍水利防灾能力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建立水利防灾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给出水利防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江苏省的水利防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水利防... 介绍水利防灾能力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建立水利防灾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给出水利防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协调度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江苏省的水利防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水利防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属优质协调型,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水利防灾能力还略有滞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防灾能力 经济社会发展 发展指标体系 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讨论会主要观点介绍
16
作者 程明 《江淮论坛》 1985年第3期94-97,共4页
今年三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讨论会在合肥市举行。会议收到论文140余篇,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一、省情分析 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我省的基本特点是: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资金不足,... 今年三月二十六日至三十日,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讨论会在合肥市举行。会议收到论文140余篇,15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现将会议的主要观点介绍如下: 一、省情分析 绝大多数同志认为,我省的基本特点是: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资金不足,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人材缺乏。资源丰富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矿藏资源丰富。不仅储量大,品种较多,而且位于能源和原材料紧缺的上海经济区内。二是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数量多、种类较全。这是我省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是要把它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讨论会 安徽省 资源丰富 主要观点 矿藏资源 经济优势 经济 农副产品 地理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矛盾
17
作者 刘世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29-34,共6页
市场化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条件,但市场化并不必然保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实现;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解决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问题,即统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差距、兼顾经济... 市场化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重要条件,但市场化并不必然保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实现;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全面、协调、持续的发展观,解决好发展道路或发展模式问题,即统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区域差距、兼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处理好在国际社会中我国正面临的未曾有过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经济社会 主要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用两面性的思考
18
作者 刘铁华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77-778,共2页
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对矿物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回顾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成就,无一不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技术进步已成为人类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获得资源,实... 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对矿物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回顾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成就,无一不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技术进步已成为人类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获得资源,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人类对技术的崇拜已然形成。但工业革命以来数百年的资源开发利用实践亦表明,技术进步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而言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具有两面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进步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工业革命 煤制油 生活方式 人类社会发展 主要路径 双刃剑 生产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治区林业厅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被引量:1
19
《新疆林业》 2007年第6期5-5,共1页
10月8日,自治区林业厅召开党委会议,集中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温家宝总理在新疆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以及王乐泉书记和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主席在全区各地各部门主要负... 10月8日,自治区林业厅召开党委会议,集中学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温家宝总理在新疆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以及王乐泉书记和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主席在全区各地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通过学习,厅党委成员一致认为,《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认真分析形势、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高瞻远瞩、总揽全局,对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发展 国务院 林业厅 自治区 新疆 学习 主要负责人 温家宝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之经济社会指标预测
20
作者 唐瞿 史立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6-30,共5页
为了编制好重庆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合理进行需水预测,必须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进行准确的预测。重庆市水利规划院于2003年9月开始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了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并对重庆市2010... 为了编制好重庆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合理进行需水预测,必须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布局与产业结构进行准确的预测。重庆市水利规划院于2003年9月开始对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分析了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并对重庆市2010,2020年和2030年的人口、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农业、高用水工业、一般工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时段的发展速度进行了预测。根据最新发布的《重庆市统计年鉴2006》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预测成果进行了符合性检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测成果基本合理,能作为重庆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需水预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综合规划 经济社会指标 发展预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