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档案利用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1
作者 刘丁扬 吴建华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2-23,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档案部门要将全会精神与档案工作相结合,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这一新的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进一步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档案部门要将全会精神与档案工作相结合,推动档案工作现代化,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大局。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档案部门必须进一步深化档案利用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档案的开放和共享,提升档案利用服务能力,以更高效的方式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与时代同步,推动档案利用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变,不断提升档案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以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利用 档案工作现代化 档案部门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实证研究 加快推进 传统模式 广度和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2
作者 郝晓雅 李文溯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25,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列为单项重要内容,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列为单项重要内容,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重点举措,也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背景下,档案安全体系建设不仅是档案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还是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安全体系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事业 中国式现代化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根本遵循 实证研究 重点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3
作者 苏碧莹 王会粉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1,共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监管等任务,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力支撑。档案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记录反映社会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监管等任务,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强力支撑。档案资源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记录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档案资源体系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的新要素、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不仅促进着档案资源内容的丰富,并不断优化档案资源的结构,持续改善档案资源体系的空间布局,将有助于推进档案资源体系的优化与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资源 持续改善 社会发展变化 战略性作用 空间布局 新动能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家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治理体系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4
作者 荆欣 郭硕楠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19,共2页
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方面,档案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档案信息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档案事业发展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往多有学者对档案... 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方面,档案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其提供必要的档案信息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档案事业发展受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往多有学者对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一命题展开定性研究,但缺乏定量分析,研究结论的精确度、可靠度略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事业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档案信息资源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定性研究 定量分析 实证研究 影响和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及其测度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范柏乃 张维维 贺建军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8,共6页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 从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涵来看,协调发展既应强调协调,也应强调发展,是协调和发展的综合体。已有文献中,有学者用离差系数来测度协调发展水平,事实上,离差系数只能测度一组数据的离散趋势,也就是说只能测度协调水平,而无法描述系统间的发展度,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发展水平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不可否认,离差系数在测度协调度时有着先天的优势,在离差系数上加权发展度效应,则可以更加科学的测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离差系数 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际测度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范柏乃 张维维 朱华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6-65,共10页
本文采用头脑风暴法、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鉴别力分析构建了由36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该评价体系为工具,测度了我国1986-2011年间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经济社会综... 本文采用头脑风暴法、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以及鉴别力分析构建了由36个评价指标组成的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并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以该评价体系为工具,测度了我国1986-2011年间经济发展度、社会发展度、经济社会综合发展度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耦合原理建立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以此为工具测算了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度和社会发展度都呈现正增长的态势,且经济发展度的增长快于社会发展度的增长;同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度也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耦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珠三角地区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耀 郑鑫 张燕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12期12-22,共11页
泛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流动及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人口的流动及迁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在人口高度集聚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调整速度与区域经济集中过程、流动人口素质... 泛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流动及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人口的流动及迁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在人口高度集聚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调整速度与区域经济集中过程、流动人口素质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人口流动统计信息与不断增长的区域合作需求等多方面,表现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完善的问题。促进该地区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和人群设定不同的政策调控目标,从推动产业调整、重视社会发展和调节人口流动规模与方向三个方面同时着力,以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区域科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珠三角地区 人口流动与迁移 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协调问题——兼谈慈溪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有关问题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浩林 陆慧琦 韩民 《技术经济》 2005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慈溪市 社会发展水平 北仑区 区域经济 生活水平 江北区 江东区 镇海区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基指数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9
9
作者 崔述强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66,共3页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统计评价方法测度标准有所不同甚至差异较大的不足,尝试编制定基发展指数比较分析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经济发展快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针对现有研究成果中统计评价方法测度标准有所不同甚至差异较大的不足,尝试编制定基发展指数比较分析不同领域的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经济发展快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需要大力改善医疗、交通、住房等条件,并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定基合成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建构性分析——一个经济社会学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肖卫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2-65,共4页
经济社会学为我们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发展观。本质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因而,在贯彻和落实科学... 经济社会学为我们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理解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且,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发展观。本质上,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因而,在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能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增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建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社会 社会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模式的基本要素及其变项选择 被引量:6
11
作者 肖卫东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48,共3页
作为经济社会行动的协调发展,包括协调发展主体、协调发展环境、协调发展手段和协调发展目标四个基本要素,而且从宏观上看,发展目标、发展手段的选择与发展环境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的结构性要素之间的配置和嵌... 作为经济社会行动的协调发展,包括协调发展主体、协调发展环境、协调发展手段和协调发展目标四个基本要素,而且从宏观上看,发展目标、发展手段的选择与发展环境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结构体,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的结构性要素之间的配置和嵌入,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和互动决定了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变项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济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春梅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115,共5页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归宿点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入研究分析科学发展观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理...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观点,经济社会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归宿点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深入研究分析科学发展观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理论,而其中所蕴涵的"一核心四维度(价值核心、内容维、空间维、时间维、方法维)"系统结构,就体现了经济社会学理论中系统观、时空观、进程观的有机统一,对经济社会发展协调发展理论进行了重大创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 “一核心四维度”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政府规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大政府-小政府之争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昕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1,共7页
在公共经济学与发展政治学中,政府规模是最经久不息的研究课题之一,而大政府与小政府孰优孰劣也是公共政策争论的重点话题之一。一般认为,只有把政府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才能保证政府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旦超过适度规模,政府... 在公共经济学与发展政治学中,政府规模是最经久不息的研究课题之一,而大政府与小政府孰优孰劣也是公共政策争论的重点话题之一。一般认为,只有把政府规模控制在适度的范围,才能保证政府更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旦超过适度规模,政府就变成了大政府。可是,对于何为适度或最优政府规模,学界众说纷纭。政府规模适度或最优水平的确定,与确定政府的施政目标有关,而施政目标的确立与政府职能的界定有关。如果仅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标,那么最优政府规模的测算结果会偏小;如果在经济增长之外引入多元社会发展目标,那么最优政府规模的测算结果会增大。此外,最优政府规模的研究还需考虑到政府施政效率和公共部门绩效的因素。由于很多社会发展指标、政府施政效率和公共部门绩效的可度量性低,且由于在政府究竟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职能的确定上分歧巨大,致使有关大政府与小政府孰优孰劣的争论会无休无止地进行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政府规模 政府成长 巴斯曲线 大政府—小政府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学习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毅平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六中全会精神 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经济发展过程 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发展 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系统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春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9-82,共4页
深入研究分析科学发展观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理论。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可以将科学发展观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结构从一个核心(价值层次)、四个维度(内容维、空间维... 深入研究分析科学发展观中的新表述、新思想、新观念、新目标、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就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的理论。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可以将科学发展观中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结构从一个核心(价值层次)、四个维度(内容维、空间维、时间维、方法维)上去描述,该系统结构注重从价值上发展的理性化推演出内容上发展的全面性、空间上发展的均衡性、时间上发展的连续性和方法上发展的统筹性。同时,科学发展观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已为我们开辟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践的新境界。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的经济社会协发调展系统不仅是一个理论建构,更重要的是一个实践指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特征模型 一核心四维度 实践指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祖才 《行政管理改革》 2012年第1期20-21,共2页
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们不懈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进行了艰辛探索,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再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管理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新中国成立以来 创新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开放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实考察与战略构想
17
作者 肖文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2期33-36,共4页
在过去1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东部沿海逐步形成了一条由南而北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带.1979年国务院把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开辟为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对外开放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 在过去1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东部沿海逐步形成了一条由南而北的对外经济开放地带.1979年国务院把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开辟为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对外开放北海、湛江、广州、福州、宁波、上海、南通、连云港、青岛、烟台、天津、秦皇岛、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并在上述开放城市中相继建立了十多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985至1988年又先后开辟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以及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和环渤海地区等沿海对外开放区.1983年初国务院宣布把海南岛改制为海南省,并把它确定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这样,就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初步形成 胶东半岛 海南省 国务院 沿海开放地区 社会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生产力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纬度——以湖南为个案
18
作者 刘静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5年第04X期37-39,共3页
省域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缩影。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湖南为个案,就省域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三个基本纬度即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不同类型教育与不同层次教育、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省域 个案 湖南 纬度 科学发展 教育发展 质量提升 数量扩张 层次教育 经济结构 教育结构 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晓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124,共4页
On November 19th, the Symposium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was held in the city of Ningbo, this is a 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At this symposium, social sciences ex... On November 19th, the Symposium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was held in the city of Ningbo, this is a summary of the symposium. At this symposium, social sciences experts and scholars from Zhejiang, Shanghai and Jiangsu brought up many valuable idea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experts have considered that we should further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region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 through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market integration. The experts also emphasized that during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Yangtze River Delta, we must deal properly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we should construct and share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solve these important problems related much to people’s life, such as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rural and the protection of peasant workers’ r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长三角区域 发展理论 区域经济 研讨会综述 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社科规划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耕地保护 被引量:9
20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2-64,56,共4页
关键词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耕地保护 中国土地学会 2004年 学术年会 中国科协 以人为本 副理事长 开幕式 会场 琼海市 海南省 论文集 秘书长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