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降碳减污增长的差异化协同增效方向——兼论生态环境经济多维目标的优化策略
1
作者 涂正革 毛旌宇 马港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92,共16页
推进降碳减污增长协同增效是提升发展“含绿量”和增长“含金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内生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城市降碳减污增长协同增效的最大潜力和最优改进方向,并结合城市环境经济目标的设置,给出了因地因时制宜的目标优化方式。... 推进降碳减污增长协同增效是提升发展“含绿量”和增长“含金量”的重要举措。本文使用内生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城市降碳减污增长协同增效的最大潜力和最优改进方向,并结合城市环境经济目标的设置,给出了因地因时制宜的目标优化方式。研究表明:(1)降碳减污的绿色方向是推动城市协同增效的主要方向,“十四五”时期降碳减污增长均表现优异的绿色先行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加;(2)城市群的发展方向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差异,北方城市群应从源头控制出发重点降碳,南方城市群应同样聚焦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重点减污;(3)以“十三五”时期为例对比现实与目标之间的效率差异发现,城市的碳目标、硫目标、经济增长目标与最优环境经济方向之间存在偏离。按年份平均设置降碳减污目标不仅使得城市环境潜力无法充分释放,还会导致规划后期的减排压力增加,而每年灵活设置增长目标的实际产出与潜力之间的差距较小。因此,根据城市最优发展方向灵活调整经济环境目标能够有效推动降碳减污增长的协同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碳减污增长 协同增效 生态环境经济目标 内生方向性距离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佳韡 冉光泰 +1 位作者 肖世平 吴佳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6,共9页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构建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OLS模...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构建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OLS模型、GWR模型等,从时空视角探究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和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2012~2019年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子系统起主导作用;2020~2021年的新冠疫情期间,耦合协调度先明显下降,后缓慢恢复。②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各省市综合评价水平、子系统评价水平得分的上升和恢复速度有明显差异,长江经济带总体向有序协调发展。③推动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总体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在动力,其中以入境游客人数为代表的外部动力和以水资源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为代表的内部动力对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的正向驱动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旅游经济-城镇化-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GWR模型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矿产——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韩信 聂闻 +11 位作者 王运敏 张绍轩 曾霞 芮玥纪 王玉莲 代碧波 王星 谢伟 倪天华 范廷玉 王兴明 徐良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9-257,共9页
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思想理念,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三大子系统的优先发展级,运用熵权法、耦合协... 为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建设思想理念,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基于200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相关数据,构建了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设定三大子系统的优先发展级,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不同优先级下的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从中选取最优发展模式。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整体上由轻度失调区间上升至中级协调区间,且耦合协调度值上游<中游<下游。分省来看,耦合协调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云南、江西、贵州、安徽、湖南、上海、重庆、江苏、四川、浙江、湖北。除了湖北、浙江、四川三省位于良好协调区间外,其余8省市均位于中级协调区间。同时,“经济优先”仅适用于短期发展,“环境优先”更适合长期发展。故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协调可持续发展,整体上应坚持以环境保护为重心的发展战略,个体上要进一步针对不同省市采取差异化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矿产资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及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佳璐 潘景茹 +2 位作者 冯峰 徐鹏 刘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6,共10页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 黄河流域九省(区)人口扩张和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亟待探究其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PWEE)系统耦合协调关系,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九省(区)构建了PWEE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0年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和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九省(区)PWEE系统及其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从2008年的0.56上升至2020年的0.69,由勉强协调进入初级协调阶段,水资源子系统一直是影响九省(区)PWEE系统协调发展的限制因素,其平均障碍度从2008年的49.05%增加至2020年的55.48%,人均水资源量为主要障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水资源-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耦合协调度 障碍因素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同演变的生态流量阈值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钰 张翔 +3 位作者 闫少锋 刘浩源 邓梁堃 付湘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5,65,共10页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 针对天门河-汉北河流域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矛盾突出、水生态退化及经济社会发展受限等问题,基于水系统理论与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模型,从系统层面研究河道内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应用情景模拟法,考虑高效节水、再生水利用率提高等调控措施及未来天然来水的不确定性,设置9种情景模拟2022—2035年研究区高、中、低3种生态流量阈值下的水资源供需及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结果表明:高效节水和再生水利用率提高均有利于缓解因生态流量阈值增大而引起的区域水资源用户间的冲突问题;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分析,建议研究区丰水年(P=2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30%~5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生态流量阈值设置为年径流量的10%~30%;增大生态流量阈值的同时应采取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调控措施。研究结果从“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化机制出发分析河流生态流量阈值的适宜性,为复杂水资源系统的优化运行与科学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统 “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 生态流量阈值 适宜性 系统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预测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玒玒 刘书芳 李新一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2,共7页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 利用熵权TOPSIS模型测度2007—2021年祁连山地区30个县域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度,采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预测2022—2031年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逐年升高,水资源子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人口子系统发展水平缓慢上升,经济子系统发展起点较低但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起点相对较高但波动较大,且除水资源子系统外,甘肃片区指标优于青海片区。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协调度等级波动上升已达到中级协调;各地区增速具有异质性,南部增速最快,西北部次之,中部最慢。祁连山地区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逐渐由中级协调升至良好协调等级,且甘肃片区协调度略高于青海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人口-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时空演变 预测 祁连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芷若 肖喜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6,共7页
正确认识并理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包含30项... 正确认识并理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结合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实际情况,并综合考虑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者发展的内外部因素,构建了包含30项的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综合评价指数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及障碍度模型,对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三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但子系统间省际差异明显,尤以社会经济子系统的差异最为突出;三系统整体始终保持着高水平的耦合状态,且子系统间的相互制约作用越发明显;系统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经历了从濒临失调衰退到初级耦合协调的转变,空间上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发展节奏不一,具体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特征;根据障碍因素分析可知,城市节约用水量、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长江经济带未来可在水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治理上多下功夫,同时注重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以实现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长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演变 被引量:39
9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2 位作者 魏晓旭 周俊菊 颉斌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636-2648,共13页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 以中国2853个县(区)的GDP数据和全国1km格网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ESV、YEEH和EEHC模型,依据ESV和GDP单位面积变化计算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并借助Arc GIS 10.1平台对YEEH和EEHC栅格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以此揭示中国陆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逐渐好转,呈现出东北地区好于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好于中、东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反映出当面社会经济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之间总体上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中国陆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分布状态从1980年的低于均值聚集模式发展变化到2010年的高—低两种聚集模式共同分布;(3)中国陆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度当前整体上趋于好转,但在区域分布上空间差异较为明显,西部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需大力发展经济,而东中部地区则需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持与修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度 空间演变模式 中国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被引量:117
10
作者 钟霞 刘毅华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68-574,共7页
依据2001―2010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环境方面的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函数建模法,对广东省21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 依据2001―2010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环境方面的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函数建模法,对广东省21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1市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平均耦合协调度由2001年的濒临失调提升到了2010年的勉强协调水平;但各市旅游、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发展程度各异,省内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珠三角地区发展的起点高、速度快,而粤北山区和两翼地区始终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2001年广州、深圳的耦合协调度得分分别为0.65、0.67,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揭阳、云浮得分为0.29、0.33,分别为中度失调水平和轻度失调水平。到2010年,广州、深圳的耦合协调度达到了良好协调的水平,而揭阳、云浮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规划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振兴 郭怀成 +1 位作者 陈冰 张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018-1027,共10页
从干旱地区经济 -生态环境系统的动态性、综合性、多目标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出发 ,提出用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 IMOP)模型来解决干旱地区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规划优化问题 ,建立了干旱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模型... 从干旱地区经济 -生态环境系统的动态性、综合性、多目标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出发 ,提出用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 IMOP)模型来解决干旱地区以水资源为核心的生态环境规划优化问题 ,建立了干旱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不确定性多目标规划模型 ( IMOPMEES) ,应用模糊算法退化形式进行多目标规划的求解。并以新疆和墨洛地区为具体研究对象 ,采用 IMOPMEES进行可持续发展规划 ,应用交互式调整和情景分析的方法得到模型在两种情景下的优化方案。进而对两种情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研究表明 IMOP模型可以充分反映干旱地区经济 -生态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 ,并有效地协调目标之间的冲突 ,为干旱地区经济 -生态环境规划工作提供了一种较为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地区 经济-生态环境系统 规划方法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被引量:25
12
作者 熊鹰 李彩玲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3期246-250,共5页
旅游业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协调好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张家界市是我国著铭旅游景区——武陵源风景名... 旅游业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协调好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张家界市是我国著铭旅游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所在地,本文从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引入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张家界市1996-2010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张家界市旅游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的评价值存在一定的波动变化;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中度协调发展类;系统耦合协调类型正在以经济发展超前型逐渐演变为旅游发展超前型。这说明近年来张家界市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但相对于旅游发展的而言,其生态环境的发展与改善还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界市 旅游-经济-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江苏沿海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龚艳 张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2,共6页
文章在分析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以江苏沿海为研究单元,分析了2001-2013年沿海整体和分市的三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基... 文章在分析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评价模型,以江苏沿海为研究单元,分析了2001-2013年沿海整体和分市的三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显示:耦合协调度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具有显著空间差异;生态环境普遍出现发展滞后现象。鉴于此,提出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模式,强化评估监督等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江苏沿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互动发展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4
14
作者 谢琦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7,共4页
近些年来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形势不容乐观。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提出西部地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良性互动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生态环境 互动发展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以奉节县为例 被引量:12
15
作者 夏春华 李阳兵 +4 位作者 曾晨岑 张冰 郑骆珊 陈艳 邵景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88-2702,共15页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 探究典型生态脆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合理利用山区坡耕地资源、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奉节县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坡耕地利用形态转型测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等方法,揭示山区坡耕地利用转型的一般规律,综合定量探究坡耕地利用转型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测量对其耦合变化类型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奉节县坡耕地面积整体缩减,以廊道和边缘斑块坡耕地形态减少为主,减少的坡耕地主要向具有生态功能的林地和生态经济功能的园地转换;(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均呈增长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前者呈“长江河谷区高—山区低”的分布格局,后者呈“长江河谷区低—山区高”的空间格局;(3)坡耕地利用转型对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响应类型可以归纳为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型、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滞后型、社会经济滞后-生态恢复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型和生态环境质量偏低型5种;(4)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变化的各类型主要受到坡耕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多样性、距县行政中心距离等因子驱动,且整体上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作用大于自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耕地利用转型 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生态环境经济补偿市场化机制的构建
16
作者 连璞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1,14,共4页
从宏观经济体制市场化构建入手,提出了煤炭产业生态环境经济补偿市场化机制的总体构思及实施方案。
关键词 煤炭产业 生态环境经济补偿 市场化机制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佳伟 左其亭 马军霞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1-599,共9页
厘清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是地区谋求自身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首要前提.本文利用历史和监测资料,结合遥感解译提取的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数据,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代表性指标,采... 厘清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是地区谋求自身发展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平衡的首要前提.本文利用历史和监测资料,结合遥感解译提取的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数据,从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方面选代表性指标,采用Mann-Kendall检验、滑动T检验等多种统计学方法,分析1960—2018年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要素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时空演变具有一定一致性趋势.根据各子系统要素长序列演变特征,可进一步研究新疆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演变的互馈机制,为新疆长期规划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时空演变 长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认证背景下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研究
18
作者 陈雪 赵眉芳 +1 位作者 王岩 徐蕊 《林业科技》 2013年第6期47-49,59,共4页
介绍了已经通过森林认证的林区进行森林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森林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及评价步骤。对目前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未来森林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指出了通过开展森林... 介绍了已经通过森林认证的林区进行森林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重要性,以及森林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主要方法及评价步骤。对目前评价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未来森林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指出了通过开展森林认证工作,在获得持续的森林经营利益回报的基础上,同时还可以获得稳定的生态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影响经济评价 森林认证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评价及空间格局——基于云南省脱贫户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焱 胡雪枝 +1 位作者 唐婷 冯璐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8-157,共10页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出发,构建12个准则34个指标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应用变异系数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Moran’s I指数,实证分析云南及16个州市脱贫户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和空间... 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2个子系统出发,构建12个准则34个指标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应用变异系数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Moran’s I指数,实证分析云南及16个州市脱贫户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和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2个子系统基本同等重要;(2)2个子系统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但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且生态环境增速高于经济社会,大多数州市属于生态环境滞后型;(3)耦合度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多为中度协调;(4)空间集聚性增强,区域差异有缩小趋势。因此,应通过提升医疗养老保障力度,提高人口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关注富裕州市脱贫户生计,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修复和保护等,不断推进云南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 变异系数TOPSIS法 耦合协调度 莫兰指数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重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被引量:56
20
作者 邱柏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4年第A05期7-10,共4页
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存在着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生态环境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它是指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关系及结构的总和。生态环境的分类,依社会活动形态来分,... 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存在着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生态环境的含义是十分丰富的,它是指一切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及其效果产生各种影响的内外部因素之间关系及结构的总和。生态环境的分类,依社会活动形态来分,可分为经济生态环境、政治生态环境和文化——心理生态环境;依政治文化的结构来分,可分为主流意识形态生态环境和亚文化生态环境;依意识形态的运作状况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经济生态环境 政治生态环境 文化生态环境 主流意识形态 外部因素 活动形态 政治文化 运作状况 性存在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