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生态文明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生态发展模式 被引量:7
1
作者 程启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32,共7页
生态文明的产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即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支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必须转换到经济的生态发展模式上来。该发展模式转换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主要是发展观的转变、消费模式的转变和技术路径的转变。在此前... 生态文明的产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即经济发展模式,因此支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传统发展模式必须转换到经济的生态发展模式上来。该发展模式转换所需要的前提条件主要是发展观的转变、消费模式的转变和技术路径的转变。在此前提条件下,本文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论证了经济生态发展模式的均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和工业文明 经济传统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 经济生态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定量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怡楹 王俊荣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67,共5页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地区解决生态脆弱贫困区问题,就必须打破"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发展模式,贯彻执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局面,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脆弱贫困区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吴起县 定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两山理论”与生态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月梅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68,共4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初期的“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到后来的保护“绿水青山”发展“金山银山”,直至当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阶段,这是对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认识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经历了初期的“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到后来的保护“绿水青山”发展“金山银山”,直至当前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阶段,这是对自然生态与经济发展辩证关系认识的演变历程。“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都是生产力,前者是自然生产力,后者是社会生产力,只有二者相统一,才能促进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经济模式的探索就是将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有机融合的结果。完善生态文明保护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论 自然生产力 社会生产力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灾难的历史考察与长江中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一个综述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咏梅 吴声瑛 孙步忠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0-183,共4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地理上存在一种割不断、分不开的整体关系,在水资源、生态环境、疾病传播方面,更形成一种"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从理论上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将为长江下游东部发达省份提供经...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地理上存在一种割不断、分不开的整体关系,在水资源、生态环境、疾病传播方面,更形成一种"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从理论上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将为长江下游东部发达省份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的涵养,还将使东部地区免遭自然灾害、疾病传播带来的巨大损失。国家和东部发达省份应该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给予经济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 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