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末经济特科述论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康大寿
潘家德
-
机构
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1-86,共6页
-
文摘
经济特科,是清末科举中特设选拔“洞达中外时务”人才的科目。它倡之于光绪戊戌,举之于光绪癸卯,是当时科举改革中的一件大事。但由于事后不久科举被废除,清政府亦迅速走向覆亡,故而此举一直未能引起史学界的重视。笔者认为,清末经济特科,是近代激烈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在文化教育领域里的突出反映,是中西文化冲突和交流的产物。它的提出到终结的全过程,反映了近代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趋向。虽然它对清末社会的影响不大,但对当时中国新学风的兴起及新式学堂的设立,却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
关键词
经济特科
积极作用
中西文化冲突
科举制度
清政府
科举改革
述论
新式学堂
阶级斗争
民族斗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经济特科考论
被引量:4
- 2
-
-
作者
张海荣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77,共12页
-
文摘
1897年10月,贵州学政严修奏请开设经济特科,正式拉开甲午战后科举改革的序幕,也成为戊戌变法"最初之起点"。此次特科,上承康乾年间的"博学鸿词"科,下启癸卯特科,不仅宣示了国家考试制度、人才选拔机制乃至官员任用机制的重大革新,更被"康党"趁势造势,借以开辟登进同党的仕途捷径,加速其废除八股的改革筹谋。尽管由于"戊戌政变"的发生,此次特科仅行保举而未及召试,但其作为戊戌年清政府发出的第一个重大改革信号,的确在相当程度上鼓舞了士心,促成了政治风气、教育风气和社会风气的迅速转变。而经由戊戌特科的废罢所昭示的帝后两党的公开决裂,及其对于精英人才政治心理的沉重打击,不仅成为保皇力量迅速集结壮大的重要推手,也深刻影响了清朝此后的人才格局乃至政治走向。
-
关键词
戊戌变法
经济特科
戊戌特科
癸卯特科
保举
康有为
-
Keywords
Reform Movement of 1898
Jingji Teke
Jingji Teke in 1898
Jingji Teke in 1903
recommendation
Kang You-wei
-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张之洞与清末经济特科
被引量:3
- 3
-
-
作者
何玲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107-109,共3页
-
文摘
18 98年清廷欲破格选拔人材 ,依照博学鸿词科之例举行了经济特科 ,张之洞首荐人材 ,后因戊戌政变发生 ,经济特科仅举荐人才而没有进行考试。 190 3年经济特科再次举行时 ,张之洞为钦定的阅卷官 ,拟题、阅卷、评定由其总成。经济特科最终仅取中 2 7人 ,而且任用俱不优异 ,身为阅卷官的张之洞也受到猜疑 ,深感“闷闷”。
-
关键词
张之洞
经济特科
1903年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商以富国”的丰富内涵
- 4
-
-
-
出处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
文摘
“文以治国,理以强国,商以富国”是南开大学独具特色的立学理念,引领着百年辉煌、启迪着未来航向,其中,“商以富国”内涵独特、广博、隽永:(一)“商以富国”饱含着南开创始人经世致用、实业救国、教育兴国的报国志向。南开“校父”严范孙,盐商家源让他深谙商业济世的价值和经营实操之道,以清末翰林身份却能冲破旧学藩篱,力倡“经济特科”、实用新学.
-
关键词
富国
南开大学
经世致用
实业救国
教育兴国
经济特科
创始人
商业
-
分类号
G649.28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面孔
- 5
-
-
-
出处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3期16-16,共1页
-
文摘
严修(1860—1929),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他积极倡导两学、革新封建教育,是天津近代民办教育的先行者。1897年,他任贵州学政时,大胆变革教育,要求学子不仅阅览经史书籍,而且学习英文及西方科技知识。同时,他上书皇帝开设“经济特科”,强调只要有真才实学,不必经过科举正途,也可量材取用。
-
关键词
封建教育
民办教育
科技知识
经济特科
教育家
先行者
近代
严修
-
分类号
G522.7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从“张南皮”说开去
- 6
-
-
作者
童恩正
-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4期48-49,共2页
-
文摘
寒夜寥寂,备课之余,偶阅《当代文坛》一九八五年第一期,见有《文苑拾趣》二则。其一名《戏张之洞》。原文不长,照录如下: 某考生,应经济特科试。文中用卢梭二字,阅卷者 张之洞,思想陈腐,素恶新名词,因而该生被斥。于 是,有人作打油诗戏之:
-
关键词
张之洞
经济特科
进士科
新名词
卢梭
打油诗
当代文坛
试卷
作诗
河南项城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文苑拾趣(二则)
- 7
-
-
-
出处
《当代文坛》
1985年第1期40-40,共1页
-
文摘
定是张打油 谭而而 中唐有张打油者,常以俚语入诗,不讲平仄,也无对仗,而亦妙趣横生,别具风味。他的《咏雪》诗大家都知道,此外还有一些妙诗…… 某冬,一大官祭奠宗词,便见雪白墙壁,上书一诗: 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 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 使锹的使锹。
-
关键词
卢梭
张之洞
六出
琼瑶
俚语
大家都知道
忍不住大笑
经济特科
试卷
南阳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蔡元培的教育法
- 8
-
-
作者
钱曼倩
-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2期56-,共1页
-
文摘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秋,蔡元培任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南洋公学特班是应科举考试中新设的'经济特科'而设立的。课程都为'应世之学',如英文、数学、格致、史地、政治学、经济学、外交史等。学生均为'当世绩学',黄炎培曾经是特班学生。据黄炎培回忆,蔡元培教育学生很有特点: 一、智育体育并重。'师之教吾辈,日常课程为半日读书,半日英文及算学等,间以体操。'并手订特班生《游息规则》,认为学生游息必须有一定之时,也必须有一定之地,如玩球、竞走等项,一定要在操场上;如因下雨或天冷不在操场,可以在饭厅走廊等处散步。
-
关键词
经济特科
南洋公学
光绪二十七年
外交史
科举考试
模范教师
爱国女学
命题作文
双圈
大公报
-
分类号
G529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钟天纬的教育思想
- 9
-
-
作者
钟祥财
-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7年第3期58-,70,共2页
-
文摘
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上,钟天纬的名字也许还鲜为人知。他生于1840年,卒1900年,字鹤笙,华亭亭林(亭林今属上海金山)人。1872年(同治十一年)入上海广方言馆,肄业。1875年(光绪元年)起任职于山东机器局。1879年应出使德国大臣李凤苞之邀赴德,两年后因病回国。1882年进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翻译西书。1888年至烟台,被盛宣怀委为矿学堂监督。次年被湖广总督张之洞招往湖北,任自强学堂监督等职。1895年仍入翻译馆译书。1898年,他被刘坤一、张之洞、陈宝箴等推举应经济特科,因发生戊戌政变而作罢。
-
关键词
钟天纬
经济特科
江南制造局
上海广方言馆
中国近代教育
陈宝箴
光绪元年
译书
湖广总督
西书
-
分类号
G40-09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介绍中国第一号会计师—谢霖教授
- 10
-
-
作者
德清
-
出处
《武汉财会》
1984年第4期49-50,共2页
-
文摘
谢霖字霖甫(1885-1969年)江苏武进人,是中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教育家。他与会计学家潘序伦教授同为我国会计事业的奠基人,兹介绍谢氏生平如下: 一、留学日本为清末商科举人。 1905年(清光绪卅一年)留学日本,在明治大学专攻商科,1909年(宣统元年)学成归国,1910年清朝开经济特科,被录取为商科举人。后为四川劝业道署观察、周善培(字孝怀)
-
关键词
会计师业务
会计学家
会计事业
霖甫
潘序伦
经济特科
劝业道
宣统元年
江苏武进人
商科
-
分类号
F233
[经济管理—会计学]
-
-
题名李伯元和《官场现形记》
- 11
-
-
作者
郁乃尧
-
机构
苏州教师进修学院
-
出处
《高校教育管理》
1979年第4期80-81,73,共3页
-
文摘
李伯元(1867—1906)名宝嘉,笔名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他少时擅长时文诗赋,曾考取第一名秀才,以后却不曾中过举,对科举功名也逐渐冷淡.他尝被荐应经济特科,不赴.
-
关键词
《官场现形记》
李伯元
小说
经济特科
《文明小史》
官场生活
江苏武进
蕴酿
自序
笔名
-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