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对美国的经济渗透咄咄逼人
1
作者 林峰 《国际展望》 1987年第6期22-23,共2页
“美国退却,日本进攻”这一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却是当今日美经济竞争的生动写照。大量日资涌入美国,在美国不同阶层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人担心日本的势力会象当年石油输出国组织鼎盛时期那样摆布美国。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日本人有眼光... “美国退却,日本进攻”这一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却是当今日美经济竞争的生动写照。大量日资涌入美国,在美国不同阶层引起了不同的反响。有人担心日本的势力会象当年石油输出国组织鼎盛时期那样摆布美国。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日本人有眼光,美国的工商界应该好好仿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渗透 经济竞争 有眼光 地产投资 高技术工业 丰田公司 公司计划 信托银行 新日铁 计算机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分享经济:供给侧改革的新经济方案》
2
作者 王念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分享经济”与“供给侧改革”作为中网经济新常态下的热洲,受到来自政府、食业两层面的高度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的“分享经济”可视为互联网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作用、转化的产物,它的显著特征在于改变市场经济传... “分享经济”与“供给侧改革”作为中网经济新常态下的热洲,受到来自政府、食业两层面的高度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的“分享经济”可视为互联网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作用、转化的产物,它的显著特征在于改变市场经济传统模式,包括资源配置、合作模式、消费理念等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享经济 经济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 供给 互联网经济 经济渗透 资源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变异引发的思考——内外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异向发展比较研究
3
作者 安俭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116,共5页
关于历史上外蒙独立事件的原因,我国过去的研究主要强调的是国外势力的煽动,西方则一般认为是“民族自决”。因为这既是国家之痛,又与我国和苏俄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有关,因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度几乎成为禁区。所以,在当前实施的西部... 关于历史上外蒙独立事件的原因,我国过去的研究主要强调的是国外势力的煽动,西方则一般认为是“民族自决”。因为这既是国家之痛,又与我国和苏俄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有关,因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一度几乎成为禁区。所以,在当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有必要对涉及这一深层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从中得出痛中思痛的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蒙古 经济渗透 文化渗透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机遇与挑战
4
作者 朱会田 公方玲 《国际展望》 1999年第22期2-4,共3页
战后,伴随着以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飞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市场经济体系不断扩大,国际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和发展,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跃上了一个新的阶梯——全球化阶段。特别是八十年代... 战后,伴随着以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的飞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市场经济体系不断扩大,国际经济组织相继建立和发展,世界经济的国际化跃上了一个新的阶梯——全球化阶段。特别是八十年代末期以来,世界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趋势 机遇与挑战 国家安全 世界经济 信息网络系统 经济殖民主义 经济渗透 资本 经济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好数字文旅新引擎 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5
作者 李晓 《河北农业》 2024年第7期12-13,共2页
随着5G、超级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渗透逐渐加深,数字文旅产业应运而生。乡村是当前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相对薄弱的环节,在国家大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势头赋能乡村振兴,是当前... 随着5G、超级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数字经济渗透逐渐加深,数字文旅产业应运而生。乡村是当前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相对薄弱的环节,在国家大力推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文旅产业的发展势头赋能乡村振兴,是当前亟需探索的问题。紧抓数字化时代发展契机,唤醒乡村“沉睡”资本再“生产”,驱动文旅产品和业态再创新,推动新型管理模式再壮大,为乡村振兴擘画崭新的发展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经济渗透 现代化经济体系 文旅产业 新引擎 超级计算 区块链 新型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高校权力腐败的成因与对策探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德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6-128,共3页
在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和办学投资主体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权力腐败案件却频繁发生,究其原因,高校相关制度建设滞后、领导干部思想缺乏警惕,难以经受权力和利益的诱惑,利用制度建设滞后和监管乏力等漏洞大肆寻租。文章认为应从领导干部... 在高校办学规模急剧扩大和办学投资主体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权力腐败案件却频繁发生,究其原因,高校相关制度建设滞后、领导干部思想缺乏警惕,难以经受权力和利益的诱惑,利用制度建设滞后和监管乏力等漏洞大肆寻租。文章认为应从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和校检合作等方面遏制和打击高校权力腐败的根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渗透 权力制约 检校联动 高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权中的作用及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飞 《亚非纵横》 2009年第2期53-58,共6页
伊斯兰革命卫队是伊朗国家的一支特殊武装部队,它与伊朗伊斯兰政权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是伊朗神权统治的坚强支柱。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强其军事力量的目的是巩固神权统治,干预政治,渗透经济,争夺... 伊斯兰革命卫队是伊朗国家的一支特殊武装部队,它与伊朗伊斯兰政权有着特殊的"血缘"关系,是伊朗神权统治的坚强支柱。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权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增强其军事力量的目的是巩固神权统治,干预政治,渗透经济,争夺外交发言权,监督社会生活的伊斯兰化。革命卫队在政权中作用的扩大给伊朗社会带来了一些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也为解决伊核问题增添了新的变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 伊斯兰革命卫队 政治干预 经济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近代的殖民地化及其原因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天社 《阿拉伯世界研究》 1996年第2期33-36,共4页
16世纪初,埃及名义上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仍拥有独立主权。特别是19世纪上半叶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埃及比较强盛,阿里乘奥斯曼帝国衰落之机,试图重振昔日阿拉伯帝国的雄威。但与阿里的愿望相反,埃及一步步地走向了殖... 16世纪初,埃及名义上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仍拥有独立主权。特别是19世纪上半叶穆罕默德·阿里统治时期,埃及比较强盛,阿里乘奥斯曼帝国衰落之机,试图重振昔日阿拉伯帝国的雄威。但与阿里的愿望相反,埃及一步步地走向了殖民地的深渊。本文试就埃及近代殖民地化的原因作一浅析。 一 一、穆罕默德·阿里的失败,揭开了埃及近代殖民地化的序幕。 穆罕默德·阿里是阿尔巴尼亚人,1798年随奥斯曼帝国的阿尔巴尼亚军团来到埃及。1805年,阿里任埃及帕夏,埃及从此进入阿里统治时期。阿里在埃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埃及的国力发展很快,成为当时东地中海最强大的地区。1839年,埃及已拥有20万陆军,2万海军,32艘军舰。 埃及的强盛,增强了阿里对外征服欲望。他除对阿拉伯半岛(1811~1818年)、苏丹(1820~1822年)、希腊(1824~1926年)等地发动战争外,还同奥斯曼帝国进行了两次战争,即1931~1833、1839~1941年的土埃战争。阿里积极对外扩张,不但没能建立起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反而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恐慌。1840年7月,英、俄、奥等列强干预第二次土埃战争,9月直接出兵埃及。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1841年阿里被迫屈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殖民地化 奥斯曼帝国 西方列强 斯梅尔 穆罕默德 统治时期 阿拉伯帝国 经济渗透 阿里 欧洲列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公关理论发展档案事业 被引量:1
9
作者 季金余 徐敬东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5-46,共2页
现代开放型商品经济渗透到档案工作中来,要求档案工作系统不再是孤立和封闭的堡垒。档案工作开放系统的建立,能够使档案信息流通交换的范围日益广泛。这就给档案机构“有效形象”的建树和控制输入了活跃的血液。
关键词 档案事业 档案工作 经济渗透 控制输入 信息流通 公共关系活动 档案机构 查阅档案 现代档案管理 宣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美国—巴拿马紧张关系
10
作者 赵仲田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43-48,共6页
很长时间以来,不论从美国驻巴拿马大使馆或是从美国总统府,都对巴拿马发号施令,统治着这个二百万人口的国家。有的巴拿马人也曾以在美国学习或进修为荣,或在美国驻巴拿马企业中任职为骄傲,或以半个美国人自诩。不可否认,美国历届政府,... 很长时间以来,不论从美国驻巴拿马大使馆或是从美国总统府,都对巴拿马发号施令,统治着这个二百万人口的国家。有的巴拿马人也曾以在美国学习或进修为荣,或在美国驻巴拿马企业中任职为骄傲,或以半个美国人自诩。不可否认,美国历届政府,都拨出相当数量的款项对巴拿马进行经济和军事援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拿马人 诺列加 服务性行业 托里霍斯 历届政府 军事援助 卡特 战略利益 经济渗透 银行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革命根据地钱币的特点
11
作者 居南 《武汉金融》 1988年第4期63-64,共2页
中国钱币史上的非常时期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前的几十年的中国钱币,是我国货币史上最特殊的阶段。这一时期发行货币之繁杂,流通的币种之多,人民受害之深,都可称中国历史之最。当时的货币是中国这一政治经济非常时期的缩影和见证。从发行权... 中国钱币史上的非常时期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前的几十年的中国钱币,是我国货币史上最特殊的阶段。这一时期发行货币之繁杂,流通的币种之多,人民受害之深,都可称中国历史之最。当时的货币是中国这一政治经济非常时期的缩影和见证。从发行权上看,不仅清朝和随后的国民政府有权发行,各路军阀各自发行,私人钱庄和工商大户变相发行,外国资本主义金融业为了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渗透和掠夺,也在大量发行。这就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腐败分裂,经济落后,丧失主权和封建军阀割据的混乱情势。特别值得一提的现象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币史 中国钱币 革命根据地 私人钱庄 货币史 非常时期 中国历史之最 经济渗透 政治腐败 发行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