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要点解析及经济测算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博文 李合军 李慧婷 《甘肃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70-75,82,共7页
本文介绍了CCER政策及方法学、项目筛选与识别、林业碳汇量的监测、集体林权碳汇开发等方面内容,浅析了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涉及的要点,并提出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几个建议。在林权方和咨询机构合作开发利益分成模式下,进行了关键指... 本文介绍了CCER政策及方法学、项目筛选与识别、林业碳汇量的监测、集体林权碳汇开发等方面内容,浅析了CCER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涉及的要点,并提出了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几个建议。在林权方和咨询机构合作开发利益分成模式下,进行了关键指标假设,对不同项目类型、不同项目规模、不同分成比例的林业碳汇CCER开发项目进行了经济测算。得出林权方和咨询机构分别在90%∶10%、80%∶20%、70%∶30%分成比例下,不同规模的造林碳汇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收益情况。项目收益情况随着项目规模的增大而增大,林权方和咨询机构可根据项目规模探索合适分成比例合作开发林业碳汇,快速高效的获得林业碳汇收益,实现互利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碳汇 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 合作分成 经济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经济测算的战略意义
2
《现代情报》 1988年第1期41-41,共1页
南京工学院叶明认为,考察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必须首先和着重考察形成社会信息化的经济基础—信息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计量学的角度,以共同的价值尺度,客观地解析信息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
关键词 信息经济测算 战略意义 社会信息化 计量学 国民生产总值 信息化程度 价值尺度 经济基础 国民经济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基于经济数据测算的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强 徐康宁 魏巍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2-71,共10页
康雍乾三朝在我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文章测算了康乾时期人口、粮食产量、财政收入和进出口贸易等四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发现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 康雍乾三朝在我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文章测算了康乾时期人口、粮食产量、财政收入和进出口贸易等四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发现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8.37‰和6.13‰;财政收入和进出口贸易均有所增长。但与同时期英国的横向比较可知,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此外,研究还发现,康乾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军事实力不强、文化事业停滞不前,政治制度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此,"康乾盛世"并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乾盛世 经济数据测算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共同周期的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协同性特征的测算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海红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4,共4页
文章以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及其协同性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对外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周期之间的相关性大大增强,二者的相关系数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不断上升;其次通过因果测算得知,上世纪80年代期间是中国随着世... 文章以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及其协同性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对外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周期之间的相关性大大增强,二者的相关系数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不断上升;其次通过因果测算得知,上世纪80年代期间是中国随着世界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而进入90年代之后,我国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因果关系已经转变成了互相作用;最后通过共同周期测算,得知我国与世界经济周期不仅在长期内存在协整关系,而且在短期内还存在共同周期,从而证明了我国与世界经济周期之间具有显著的协同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周期 世界经济周期 经济协同性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大通道沿线云南城市经济势能测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宇 徐应萍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82-87,共6页
依据现代城市发展规律,基于城市圈域经济理论和方法,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多种方法,对国际大通道沿线云南城市经济势能进行测算,为云南省委、省政府规划大通道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并为城市圈域经济理论进一... 依据现代城市发展规律,基于城市圈域经济理论和方法,运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多种方法,对国际大通道沿线云南城市经济势能进行测算,为云南省委、省政府规划大通道建设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并为城市圈域经济理论进一步由定性分析朝定量分析作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通道 城市经济势能测算 因子分析 多元线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森林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测算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伍格致 周妮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27-132,共6页
运用区域森林资源统计数据,采用生物量清单法、造林成本法、碳税率法,定量测算湖南省2011-2014年森林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的森林碳储量巨大,但在树种、龄级和空间分布上不均衡。不同优势树种、不同龄级、不同... 运用区域森林资源统计数据,采用生物量清单法、造林成本法、碳税率法,定量测算湖南省2011-2014年森林碳储量及其经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的森林碳储量巨大,但在树种、龄级和空间分布上不均衡。不同优势树种、不同龄级、不同市州的森林碳储量差异明显,由此导致森林碳储量经济价值在不同优势树种、不同龄级、不同市州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据此提出了增加森林碳储量总量和促进全省森林碳汇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经济价值测算 生物量清单法 造林成本法 碳税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对畜牧业经济影响的机理及效益模型分析
7
作者 陈有富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5-97,共3页
分析了信息技术影响畜牧业经济的途径及各种因素,提出了信息技术应用到畜牧业经济中效益的两种测算模型。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畜牧业经济 经济效益测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增值分配方式下的空间容量生成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黄鹤 王若冰 张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2年第2期1-6,共6页
空间容量是城市开发建设运营中增值产生和分配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城市更新途径指向了不同增值分配方式下的空间容量增长。在中国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程中,面对既有的巨大规模的城市空间容量,如何在实施可行和容量限制的双向约束条件下... 空间容量是城市开发建设运营中增值产生和分配的主要载体,不同的城市更新途径指向了不同增值分配方式下的空间容量增长。在中国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进程中,面对既有的巨大规模的城市空间容量,如何在实施可行和容量限制的双向约束条件下,有效提升城市的空间运营,推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城市更新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土地开发运营增值分配制度中的容量生成路径,分析了城市更新在宏观层面空间容量的增长限制与中微观层面空间容量的生成倾向并存的客观现象,并结合北京的更新案例测算,定量分析不同增值分配途径下的空间容量生成,指出在空间增量客观存在的背景下,应积极完善政策制度以降低更新成本、提高空间运营增值及确保公共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空间生产 空间容量 定量分析 经济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 为软科学研究和应用创造有利条件
9
作者 王相昆 《统计与决策》 1987年第1期44-46,共3页
统计是软科学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经济建设决策水平,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一、对软科学概念的理解什么是软科学呢?软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科学交叉的新兴科学。
关键词 重要基础 可行性研究 统计工作 经济测算 国民经济 软科学研究 各级政府 统计资料 经济建设 统计测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土地开发模式的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瑞咏 毛保华 +3 位作者 许奇 魏润斌 黄俊生 肖中圣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5,共7页
按不同开发主体将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土地开发模式划分为两种:房地产企业为主导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为主导;分别构建了政府视角下的土地开发模式的经济效益测算模型,对比不同模式下的轨道交通线路盈亏、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土地开发... 按不同开发主体将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土地开发模式划分为两种:房地产企业为主导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为主导;分别构建了政府视角下的土地开发模式的经济效益测算模型,对比不同模式下的轨道交通线路盈亏、城市轨道交通场站周边土地开发收益和政府的效益;最后,以某地铁线为例,设定一次性收益与持续性收益两种土地开发情形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收益情形下,由轨道交通企业主导开发时,可通过建设用地面积达10.96万m~2的潜力地块的开发收益和部分税收金额反哺运营亏损,年均政府经济效益为2.40亿元。持续性收益情形下,在线路运营初期、近期、远期,轨道交通企业主导开发模式下的年均政府经济效益均优于房地产企业主导开发模式,且轨道交通企业主导开发几乎可实现自负盈亏,政府在线路运营初期、近期、远期分别只需支出23.65%、20.75%、16.74%的税收金额用于补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土地开发模式 经济效益测算 财务可持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额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阳佳伶 宗影 +2 位作者 李玉凤 周奕 刘红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3-331,共9页
以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为例,基于3S技术、市场经济调查和生态补偿调整系数评估退耕还湿、退养还湿的生态补偿额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和养殖塘退耕还湿和退养还湿的单位面积生态补偿额度分别在0.7... 以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为例,基于3S技术、市场经济调查和生态补偿调整系数评估退耕还湿、退养还湿的生态补偿额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和养殖塘退耕还湿和退养还湿的单位面积生态补偿额度分别在0.74万~1.32万元·hm^(-2)·a^(-1)和6.68万~112.74万元·hm^(-2)·a^(-1)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09万和35.81万元·hm^(-2)·a^(-1);各类养殖塘中,虾与鱼种、螃蟹、蟹苗养殖区单位面积补偿额度相对较高,平均值分别为107.67万、53.57万和44.55万元·hm^(-2)·a^(-1);南二实验区梭子蟹和小白虾养殖区最低,仅为6.68万元·hm^(-2)·a^(-1)。保护区各功能区累计生态补偿总额在0.04亿~87.87亿元·a-1之间,其中南缓冲区最高,中实验区最低。各地块生态补偿总额度空间等级分异明显,全局和局部空间聚集关联性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恢复 生态补偿额度 土地经济产值测算 生态补偿调整系数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