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修改宪法总纲中经济条款的设想 被引量:9
1
作者 童之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共2页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12月4日颁布以来,经过了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三次部分修改。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 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现行宪法自1982年12月4日颁布以来,经过了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三次部分修改。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制定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现行宪法的某些规定与形势的发展已不相适应,亟需进一步加以修订,与时俱进,以完善我国的宪政制度。也就是说,实践在发展,实践无止境,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本市部分政治学、宪法学专家学者就这个问题谈谈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供有关领导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改 宪法 经济条款 中国 经济活动主体权利 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四点思考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根福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124,共8页
本文主要就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基本结论是:(1)搞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一是要有信心,二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问题,三是要构建一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经济腐败的制度体系,四是要处... 本文主要就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基本结论是:(1)搞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一是要有信心,二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的理想和信念问题,三是要构建一套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经济腐败的制度体系,四是要处理好市场效率与百姓福利水平共同提高问题。(2)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是一种"早产儿"现象,并非是一种所谓的正常的"新常态",我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仍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3)反腐犹如切除人体上的恶性肿瘤,在短期内会挤出以往经济增速中的"腐败泡沫",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传统的政商关系和激活经济主体活力的部分机制已经失效,法制经济是重新构建我国新型政商关系和激发经济活动主体的基础。(4)为了在短期内有效扭转经济增速连续下降的局面,需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增加公共产品有效投资;二是要逐步降低"三率",为实体经济让利;三是要稳步推进相关改革。为了在中长期内实现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需要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要积极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二是要通过合理调整所有制结构关系,提高我国企业的总体技术创新能力;三是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努力实现企业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层设计 经济增长 经济活动主体 经济增长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价值观念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安应民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24-29,共6页
本文首先对价值观念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剖析,指出两者之间除了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之外,还表现着“作用──反馈──修正──升华”的关系模式,论述了这种关系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价值观念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建设... 本文首先对价值观念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剖析,指出两者之间除了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之外,还表现着“作用──反馈──修正──升华”的关系模式,论述了这种关系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对价值观念与社会经济制度的建设、与社会经济行为校正、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协调以及与经济体制的改革等问题,作了多视角、多层次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念 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行为 社会价值观念 经济基础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经济制度 经济活动主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利益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宁所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动力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何东霞 《理论探讨》 1986年第4期12-16,共5页
经济动力机制就是社会经济动力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通过相互作用、互相推动促使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式。一个社会的经济动力结构包括:经济动力由以产生的经济活动主体;经济动力产生的源泉或构成经济动力的内在因素;强化这些内在因素... 经济动力机制就是社会经济动力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通过相互作用、互相推动促使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式。一个社会的经济动力结构包括:经济动力由以产生的经济活动主体;经济动力产生的源泉或构成经济动力的内在因素;强化这些内在因素的刺激手段。 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前提是,社会主义经济动力结构各要素互相统一,相互推动的良好形式。它不仅仅是生产组织者和领导者对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机制 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动力结构 列宁 经济活动主体 相互作用 内在因素 相互推动 发展速度 领导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实现有机结合的条件和环境
5
作者 姜军凤 李连中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60-64,共5页
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迫切的任务之一,是研究和探讨二者实现有机结合的条件与环境。本文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实现有机结合的条件与环境有五:第一,要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第二,建立企业经... 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迫切的任务之一,是研究和探讨二者实现有机结合的条件与环境。本文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实现有机结合的条件与环境有五:第一,要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第二,建立企业经营制;第三、建立和健全宏观间接调节体系;第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第五,建立适合新的经济机制正常运行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调节 经济管理体制 企业经营 间接调节 社会总需求 经济活动主体 市场机制 国家财政收入 经济发展水平 模式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结构与运行机制
6
作者 黄泰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1-5,24,共6页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体制,就一般特征而言,它主要是通过市场形式将各个经济活动主体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市场信号和市场竞争推动经济的运行。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应具备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并根据... 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体制,就一般特征而言,它主要是通过市场形式将各个经济活动主体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市场信号和市场竞争推动经济的运行。我国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应具备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并根据这一要求设计它的基本框架。(1)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之一的家庭或居民经济活动将主要由市场机制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信号 市场体系 调节市场 经济活动主体 经济运行机制 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宏观经济目标 市场机制 利率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SARS的经济学分析
7
作者 张沁悦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26,共3页
交易是市场活动的本质.经济的运行态势可由经济的活跃程度即经济交易的发生量来反应,此外整个社会对经济资源的需求总量也是衡量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 “非典”危机 经济学分析 宏观经济 社会经济活动主体 行为函数 交易活动 社会总需求 经济运行 经济影响 社会经济活动 成本 预期收益 成本-收益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风险与经济风险管理机制管窥
8
作者 梁瑞华 《学习论坛》 1999年第3期12-13,共2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经济风险层出不穷。因此,探讨经济风险,建立经济风险管理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经济风险的内涵及特性 (一)经济风险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中,对于市场主体来说,风...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经济风险层出不穷。因此,探讨经济风险,建立经济风险管理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 一、经济风险的内涵及特性 (一)经济风险的内涵 在市场经济中,对于市场主体来说,风险无时不有、无所不在,然而人们却又无法确切指出风险存在于何处、发生于何时。正因为如此,人们才特别注重研究和探讨风险,尤其是经济风险,力图把握住经济风险的内涵及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风险 管理机制 经济主体 风险防范 风险识别 经济风险管理 经济体制改革 风险损失 风险因素分析 经济活动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内在统一论
9
作者 黄少安 《湖湘论坛》 1991年第6期51-55,共5页
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商品经济到底是什么关系?是内在统一还是根本对立?这个问题是理论界尚未完全解决的重要理论课题。本文试图对二者的内在统一进行论证。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活动主体 物质利益 特定经济 理论课题 劳动关系 社会劳动 竞争规律 经济强制 经济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中信用丧失与重建的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龙跃 《求实》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32-133,共2页
关键词 信用重建 社会信用 信息不对称 信用环境 交易行为 信用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活动主体 诚实守信 处于混乱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市场经济的矛盾关系及其特点
11
作者 温燕萍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0-53,共4页
总量的均衡与失衡的矛盾经济行为主体之间各种特殊利益的矛盾经济新体制与旧体制之间的矛盾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矛盾主体的主观素质与市场变动的矛盾
关键词 矛盾关系 利益主体 市场经济活动 经济行为主体 经济活动主体 利益矛盾 旧体制 新体制 特殊利益 发展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中的宏观调控机制
12
作者 刘西荣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3-10,共8页
宏观调控机制是以宏观调控为其内核的。所谓宏观调控,乃是以国家(社会)为主体,站在经济运动整体的高度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机制就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运行所涉及的各种要素的联系、组织形式与功能。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机制是以宏观调控为其内核的。所谓宏观调控,乃是以国家(社会)为主体,站在经济运动整体的高度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的调节与控制。宏观调控机制就是国家调节和控制国民经济运行所涉及的各种要素的联系、组织形式与功能。宏观调控机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机制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国民经济运行 运行中 要素 组织形式 国家调节 经济运动 经济活动主体 调控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思想
13
作者 常汝娟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S1期49-54,共6页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至今已有211年的历史。这部科学著...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至今已有211年的历史。这部科学著作不仅当时以卓越的成就振动了英国与欧洲,使斯密获得很高荣誉;而且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它的某些经济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经济自由思想 市场机制 国家干预 经济现象 经济活动主体 社会财富 经济政策 发挥作用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反对腐败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致性
14
作者 丁兴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85-85,共1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反对腐败 反腐败 腐败现象 遏制腐败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 经济活动主体 行政权力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其效益实现
15
作者 陈(风思) 李彤华 《图书与情报》 1988年第3期15-18,共4页
(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将使经济活动主体由计划体制下的"指令执行者"逐步变为有独立的利益选择的经营决策者。在选择和决策面前,人们迫切需要作出这些选择和判断的依据——信息。国家各级政府为了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并有效地... (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将使经济活动主体由计划体制下的"指令执行者"逐步变为有独立的利益选择的经营决策者。在选择和决策面前,人们迫切需要作出这些选择和判断的依据——信息。国家各级政府为了能及时全面地了解并有效地调控和引导国家日益复杂的经济生活,正确制定经济发展规划,需要更为完备的决策支持信息。各级经济实体,迫切需要与自己的生产经营有关的经挤信息以及有关经济政策和外贸的信息,人们似乎是忽然间认识到了这一点:在我国建立经济信息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信息系统 计算机产业 经济体制 经济生活 信息交流系统 计算机化 经济活动主体 应用软件 计算机硬件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除对市场经济的几种误解
16
作者 张瑞甫 陈四化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1-12,共2页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当前许多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走入了误区,只有走出这个认识误区,才能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误区一: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市场 市场经济的发展依赖市...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当前许多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走入了误区,只有走出这个认识误区,才能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误区一: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市场 市场经济的发展依赖市场,没有交易市场也就无所谓市场经济。但是,市场的涵义不单是指有形的交易场所,按现代经济学理论,它主要是指具有购买力的需求。因此,市场更主要的涵义是“开发”而不是“建”的问题;发展市场经济是指建立一种经济模式,即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的经济运行方式。这包括价格由市场决定,价格波动又调节供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市场经济 经济所有权 社会道德规范 认识误区 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活动 经济运行方式 经济活动主体 社会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变革”座谈会发言摘登
17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2期55-58,共4页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变革”座谈会发言摘登编者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构建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本刊于1993年12月5日邀请了我省20余位中青年理论工作... “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变革”座谈会发言摘登编者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构建与之相应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是目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本刊于1993年12月5日邀请了我省20余位中青年理论工作者,以“市场经济与价值观变革”为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观变革 经济 整体价值观 传统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评价标准 座谈会 “看不见的手” 经济活动主体 经济条件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角色的转换
18
作者 王邦佐 桑玉成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14-18,共5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然而,如何走出计划经济的理论束缚和实践樊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这一任务之所以艰巨,是因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并不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然而,如何走出计划经济的理论束缚和实践樊篱,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这一任务之所以艰巨,是因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而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角色的实质性转换。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角色 计划经济 政府与市场 经济制度 经济活动主体 经济运行方式 市场经济条件 市场体制 社会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确立的科学依据
19
作者 刘自良 《湖湘论坛》 1994年第2期26-28,共3页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立即得到了党中央的确认。在...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点,立即得到了党中央的确认。在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又载入中国共产党章程,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改革 不等于 中国共产党章程 全国代表大会 经济活动主体 地区生产力 产业结构趋同 最大化原则 经济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卢卡斯与理性预期理论 被引量:2
20
作者 史晋川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1期100-101,共2页
卢卡斯与理性预期理论史晋川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罗伯特·卢卡斯教授(Robert.E.Lucas)因运用理性预期理论解释了人类对未来的预期如何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 卢卡斯与理性预期理论史晋川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罗伯特·卢卡斯教授(Robert.E.Lucas)因运用理性预期理论解释了人类对未来的预期如何影响社会经济活动,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1995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其所发布的公报中称:“罗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预期学派 理性预期理论 菲利蒲斯曲线 通货膨胀 经济变量 一般物价水平 经济活动主体 宏观经济政策 周期性经济波动 失业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