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府权力市场化的经济法规制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大洪 郑文丽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政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调控者和参与者。政府权力的行使是实现民生和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但存在自利属性和权力市场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投资行为的越位、经济角色的错位、公共产品供给的缺位。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是制度供给不力... 政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调控者和参与者。政府权力的行使是实现民生和发展目标的重要路径,但存在自利属性和权力市场化倾向,主要表现为投资行为的越位、经济角色的错位、公共产品供给的缺位。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是制度供给不力或不足,使政府较容易利用掌握的公共行政权力谋取利益。经济法因其法益目标和干预手段的特殊性,天然地具有对权力行为进行调适的能力。故而,在考量和整合多重利益范畴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经济法规制策略,是克服政府权力市场化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权力 社会整体利益 经济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服务市场失范的经济法规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云良 何聪聪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63-68,共6页
医疗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过度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公民健康权,没有有效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医疗服务市场出现的失灵应当通过经济法加以规制,以实现医疗公平性和普遍均等化。当前,医疗服务的市场调节失灵包括信息不对称、不正当... 医疗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过度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公民健康权,没有有效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服务。医疗服务市场出现的失灵应当通过经济法加以规制,以实现医疗公平性和普遍均等化。当前,医疗服务的市场调节失灵包括信息不对称、不正当竞争和医疗商业贿赂。政府并没有履行好国家调节职能,降低了医疗可及度,出现了公立医院垄断、医疗公共服务缺位的双失灵。通过经济法规制医疗市场,应当完善医疗信息公开制度,细化反垄断法执法标准,彻底实现管办分离,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服务的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健康权 经济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不对称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及经济法规制——基于经济人假设和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视角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燕 邓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9-82,共4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丰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必然面临农村劳动力过剩和过剩劳动力转移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基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并不顺畅,除传统制度因素外,直接因素是大量转移...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村劳动力丰富,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必然面临农村劳动力过剩和过剩劳动力转移问题。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基于经济人的有限理性,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并不顺畅,除传统制度因素外,直接因素是大量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和用人单位之间供求信息不对称,劳动力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和有效配置。因此,基于经济人假设和发展现代农业视角分析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寻求经济法规制框架,这既是经济法的现实使命,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劳动力转移 现代农业 经济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的负外部性及其经济法规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元聪 廖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1-79,共9页
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正外部性时,其产生的负外部性也随之而来,主要表现在冲击现有的社会经济秩序、弱化法律的调整功能、增加社会管理主体的治理成本等。这些负外部性的解决,当然离不开多个法律部门的共同努力,这些部门... 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在给人类社会带来正外部性时,其产生的负外部性也随之而来,主要表现在冲击现有的社会经济秩序、弱化法律的调整功能、增加社会管理主体的治理成本等。这些负外部性的解决,当然离不开多个法律部门的共同努力,这些部门也存在必要的分工。从经济法视域来看,当前应该重点完善人工智能市场准入制度、市场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和主体责任制度,从而确保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人工智能健康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负外部性 度检视 经济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信息不对称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及经济法规制——基于经济人假设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燕 邓义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25,共4页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尤其是完善农村信息市场。然而,农业信息不对称巨大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法律规制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完善农村...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在全国地位举足轻重。在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必须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尤其是完善农村信息市场。然而,农业信息不对称巨大制约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法律规制农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完善农村信息市场建设现代农业的突破之处和重点之策,因此,基于经济人假设的视角研究我国农村信息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经济法规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信息市场 现代农业 信息不对称 经济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危害行为的经济法规制——制度规则、权力配置与规制工具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波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5-148,共4页
如何有效规制社会危害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社会危害行为具有受害主体的不确定性、客体的动态性、损害的不确定性、绵续性、难以恢复性、损害与收益的严重失衡性等特性,其与经济法的契合点在于"风险社会与公共秩序",应... 如何有效规制社会危害行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社会危害行为具有受害主体的不确定性、客体的动态性、损害的不确定性、绵续性、难以恢复性、损害与收益的严重失衡性等特性,其与经济法的契合点在于"风险社会与公共秩序",应是经济法的主要规制对象。主体在风险行为的知识或信息上的差异、是否具备支付损害赔偿的能力、面对损害赔偿诉讼的几率、行政费用的高低等四个因素决定着经济法对社会危害行为应以事前直接规制为主导、事后责任规则为辅助。基于法不完备理论,为有效遏制社会危害行为,经济法应赋予规制机构准立法权、执法权与准司法权,并在规制过程中进行规制影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危害行为 经济法规制 法不完备理论 准立法权 准司法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借贷的经济法规制
7
作者 许前川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23,共3页
目前,民间借贷成为我国最热门的投资方式之一,而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区"跑路潮"揭示的民间借贷危机令世人震惊。民间借贷具有自身独特的法律特征,既不同于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贷款人的借贷,也不同于高利贷。国家干预民间借贷是... 目前,民间借贷成为我国最热门的投资方式之一,而温州、鄂尔多斯等地区"跑路潮"揭示的民间借贷危机令世人震惊。民间借贷具有自身独特的法律特征,既不同于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贷款人的借贷,也不同于高利贷。国家干预民间借贷是民间借贷调节机制二元化、国家经济调节职能的发达、社会本位价值取向的确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国家应对民间借贷进行调节,但应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在承认民间借贷正当权利的基础上,应当坚持社会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公平的原则,采取疏导而非打压的政策,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使其合法化、阳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国家调节 经济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自然垄断理论的演进探讨相关法规制调整
8
作者 孙曼曼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8-9,共2页
自然垄断理论演进经历了从规模经济到成本劣加性再到网络经济效益,其规制理论从全面管制到弱自然垄断放松管制,再到完全、准自然垄断产业区别规制。在其最新理论下经济法规制定应准确界定、分别规制并分离经营完全自然垄断产业和准自然... 自然垄断理论演进经历了从规模经济到成本劣加性再到网络经济效益,其规制理论从全面管制到弱自然垄断放松管制,再到完全、准自然垄断产业区别规制。在其最新理论下经济法规制定应准确界定、分别规制并分离经营完全自然垄断产业和准自然垄断产业,从而实施激励性规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垄断 成本劣加性 网络经济效益 经济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出租车经营组织形式规制的经济法学分析
9
作者 胡承华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29-130,共2页
基于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国家有权对出租车行业的经营组织形式进行规制。当前我国存在两类四种经营组织形式,本文通过理论上的利弊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规制实践考察得出结论: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出发,实行实质的公司制即"公... 基于社会整体利益的需要,国家有权对出租车行业的经营组织形式进行规制。当前我国存在两类四种经营组织形式,本文通过理论上的利弊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的规制实践考察得出结论:从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出发,实行实质的公司制即"公车公营",是我国当前在经营组织形式规制政策上的正确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租车 经营组织形式 经济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制裁在经济立法上的处理
10
作者 方嘉民 《政治与法律》 1984年第2期47-48,共2页
要研究刑事制裁在经济立法上的处理,首先要研究经济法律规范。经济法律规范是构成经济法规的细胞。为了使经济法规制定得更加完善和能够得到正确的适用,在制定经济法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经济法律规范的研究。经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必... 要研究刑事制裁在经济立法上的处理,首先要研究经济法律规范。经济法律规范是构成经济法规的细胞。为了使经济法规制定得更加完善和能够得到正确的适用,在制定经济法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经济法律规范的研究。经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必须完备,即每个经济法律规范应由假定、处理和制裁这三要素所构成。只有上述三要素完整地规定和表述,经济法律规范才是完善可行的。经济法规的条文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文字形式,但法律规范不等于法律条文,在一个法律条文里甚至在一个经济法规当中,不一定必须把某一经济法律规范的全部要素都表述出来。如对严重经济违法的规定,假定和处理可以规定在经济法规当中,而制裁却要在刑法中才能找到具体的规定。如果在刑法中没有这项刑事制裁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律规范 经济法规制 刑事 经济立法 刑法 刑事责任 三要素 规定 法律条文 逻辑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治与振兴经济
11
作者 尹鲁先 《企业经济》 1985年第2期60-60,共1页
何谓经济法治?简言之,就是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它是对单纯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否定;是对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的发展;它的前提是经济立法,它的保证是经济司法。明确这一点并施行于经济建设之中,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经... 何谓经济法治?简言之,就是运用经济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主义经济。它是对单纯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的否定;是对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的发展;它的前提是经济立法,它的保证是经济司法。明确这一点并施行于经济建设之中,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在经济建设中,经济法治的重要性,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健全经济立法以加强经济管理、保证国家计划、巩固公有制、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历史已经证明,单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漏洞颇多,要杜绝漏洞,就应运用多种手段。包括法律手段通过立法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治 经济立法 经济法律 经济司法 行政手段 合法权益 法律手段 法律形式 经济法规制 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