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我国经济法律体系的构成和特征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杨子华
肖常枫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3-34,共2页
-
文摘
我国经济法律体系,指的是我国现行各种经济法律规范遵循一定规律和原则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调整经济关系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或系统。经济法律体系的“细胞”是经济法律规范。所谓经济法律规范,指的是国家机关在组织、协调。
-
关键词
经济法律体系
调整经济关系
经济法律规范
社会经济活动
法律规范系统
经济管理关系
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
有机整体
社会关系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经济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 2
-
-
作者
杜飞进
-
机构
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教研室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6期41-46,共6页
-
文摘
一、研究“经济责任”这一概念的意义本文所称的“经济责任”,是指我国经济法规所规定的一种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一词在我国建国以来所颁布的经济法规。
-
关键词
经济责任制
法律责任
经济法规
经济法律规范
行政责任
经济法律关系
刑事责任
社会主义法制
经济违法行为
人民法院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经济法概论学习辅导
- 3
-
-
作者
李毓芝
-
机构
中央电大财经部
-
出处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1999年第6期27-33,共7页
-
文摘
第一章经济法概述1 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这里所说的一定范围内的经济关系是指国家在协调、管理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具体说来,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即:(1)宏观经济调控关系。(2)市场管理关系。
-
关键词
经济法律规范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关系
经济合同
经济法概论
学习辅导
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当事人
基本原则
市场管理关系
-
分类号
D912.29-4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
-
题名论经济立法
- 4
-
-
作者
陈志刚
-
机构
兰州大学法律系
-
出处
《理论月刊》
1988年第3期54-57,共4页
-
文摘
法律概念的区别,并非出于法律本身,而是源于经济关系的发展。很显然经济立法概念的形成,并非“立法”概念本身的发展,而是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结果。我国的经济立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的出现而同时出现的新概念。但究竟什么是经济立法尚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仅就经济立法的概念、体系和工作机构以及原则、经济立法技术等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
-
关键词
经济立法原则
经济法规
经济法律规范
调整经济关系
工作机构
立法技术
立法体系
经济特区
法律概念
初步探讨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如何区分经济政策与经济法规
- 5
-
-
作者
王河
-
机构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学术论坛》
1985年第1期37-40,共4页
-
文摘
一经济政策和经济法规都是党和国家组织管理经济的重要工具,但是,人们长期以来只知道依靠经济政策,忽视或不善于运用经济法规来管理经济。关键在于不懂得严格区分它们,把它们等同起来,以致习惯于运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要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顺利发展,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经济法制,善于运用它去管理经济。
-
关键词
经济法规
经济法制
规范性文件
经济立法
经济法律规范
客观经济规律
行政手段
经济政策
经济关系
国务院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经济法的对象和方法
被引量:1
- 6
-
-
作者
弗拉基米尔.拉普捷夫
吴长福
-
机构
苏联科学院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经济问题》
1985年第4期61-64,共4页
-
文摘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完善社会主义经营管理一是目前摆在科学研究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面前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尽管这首先是一项经济任务,但在实行过程中,对经济进行法律调整也起着重要作用。法律规范不仅巩固已经形成的经济关系,而且还促进这些关系的发展和完善。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机制重要而不可分割的因素。 在社会主义经营形式和方法日臻完善的条件下,经济法在指导经济中的作用正在加强。
-
关键词
经济法律规范
经济关系
法律部门
经济活动
法律调整
经济法律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关系
经济机制
经济立法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经济法体系
被引量:3
- 7
-
-
作者
张士元
-
出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5年第1期83-87,共5页
-
文摘
经济法体系应该包括两种含义,即经济法律体系和经济法学体系。经济法律体系是经济法学存在、建立的客观基础,是经济法学研究的对象;而科学的经济法学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必定促进经济法制的加强,从而使经济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两者互为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法制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经济法律体系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法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
经济法律规范
经济法律体系
经济法学体系
国际经济法学
经济关系
经济法体系
经济法规
经济法学研究
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析现行经济司法解释的若干问题
- 8
-
-
作者
陆永棣
-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61-63,共3页
-
文摘
一现行经济司法解释存在的若干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就经济审判实践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作的司法解释,既有诉讼程序方面的,又有实体处理方面的。其所依据的主要是《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经济合同法》及其他众多的单行经济法律、法令。由于经济纠纷案件所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主体多种多样,各部门经济法律规范的内容又十分繁杂,因此,经济司法解释必然呈现出量大面广。
-
关键词
司法解释
民法通则
经济合同法
审判实践
具体应用
最高人民法院
经济纠纷案件
邮电部
经济法律规范
法律问题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
-
题名刑事制裁在经济立法上的处理
- 9
-
-
作者
方嘉民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1984年第2期47-48,共2页
-
文摘
要研究刑事制裁在经济立法上的处理,首先要研究经济法律规范。经济法律规范是构成经济法规的细胞。为了使经济法规制定得更加完善和能够得到正确的适用,在制定经济法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经济法律规范的研究。经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必须完备,即每个经济法律规范应由假定、处理和制裁这三要素所构成。只有上述三要素完整地规定和表述,经济法律规范才是完善可行的。经济法规的条文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文字形式,但法律规范不等于法律条文,在一个法律条文里甚至在一个经济法规当中,不一定必须把某一经济法律规范的全部要素都表述出来。如对严重经济违法的规定,假定和处理可以规定在经济法规当中,而制裁却要在刑法中才能找到具体的规定。如果在刑法中没有这项刑事制裁规定,
-
关键词
经济法律规范
经济法规制
刑事制裁
经济立法
刑法
刑事责任
三要素
规定
法律条文
逻辑结构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初论浦东新区经济法
- 10
-
-
作者
游依群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5期97-102,共6页
-
文摘
随着浦东新区政策、法规的日臻完善,一个新的领域——浦东新区经济法已逐渐形成。如何认识浦东新区的法律地位?如何认识浦东新区政策法规在法学领域中的地位?浦东新区政策、法规调整的对象有何特点?浦东新区政策法规的表现形式和立法的基本原则怎样?等等。这些问题,就是这一新领域的研究课题。
-
关键词
涉外经济法律关系
法律地位
表现形式
基本原则
浦东新区
经济关系
国务院
经济法律规范
经济组织
地方性法规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经济立法中的协调原则
- 11
-
-
作者
侯炳伟
杨春堂
-
出处
《政治与法律》
1986年第1期13-16,共4页
-
文摘
经济立法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环节,其中协调是经济立法的枢纽环节,也是经济立法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本文仅就经济立法中的这一协调原则谈一点我们的看法。一、经济立法中协调原则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经济法作为反映并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是社会主义国家意志在经济领域里的具体体现。就其立法来说,表现为社会主义国家根据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立法工作过程,即自觉地协调过程。协调原则贯串于经济立法的始终,是经济立法的基本原则。
-
关键词
经济立法
协调原则
调整经济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规范
经济法规
基本原则
横向协调
经济法体系
立法规划
-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经济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
- 12
-
-
作者
陈克武
-
出处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4年第2期83-87,共5页
-
文摘
斯大林说:“形成社会的精神生活的源泉,产生社会思想、社会理论、政治观点和政治设施的源泉,不应当到思想、理论、观点和政治设施本身中去寻求,而要到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存在中去寻求,因为这些思想、理论和观点等等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论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斯大林文选》上册,第189页。)经济法产生的条件和原因,同样要到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的存在中去寻求。从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和法律的客观存在来看,可以概括为: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或条文)。
-
关键词
经济法律规范
调整经济关系
经济法规
物质生活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法
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设施
社会存在
社会化大生产
前提条件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谈谈经济法的历史过程及其调整对象
- 13
-
-
作者
陈大钢
-
出处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3期11-15,共5页
-
文摘
在经济法理论研究中,经济法是国家直接干预(或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法律手段的观点,已为愈来愈多的人接受,但在经济法的历史过程乃至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问题上,依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典作家告诫说:“在研究国家生活现象时,很容易……忽视各种关系的客观本性,而用当事人的意志来解释一切。但是存在这样一些关系。
-
关键词
经济法规
调整对象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历史过程
经济关系
经济法律规范
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活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新形势下经济法学研究的再探讨
- 14
-
-
作者
彭文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36-40,共5页
-
文摘
1 从法学体系而言,经济法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是一门部门应用法学。但是,经济法学与一般部门应用法学如民法学、行政法学等相比较,显然具有不同的特殊性。笔者认为,这种特殊性主要是指经济法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一般地说,经济法学是法学和经济学相交叉的学科。经济法学之所以是一门交叉学科,这与经济法学的产生与发展有关。世界各国,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关系中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都制定了各种法律予以调整。由于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和复杂,各国制定管理(或干预)经济活动的法律也日益增多。因此,在法学领域内出现了研究这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律现象的经济法学。经济法学的理论是关于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的理论,是运用法律手段管理(或干预)经济的理论。对于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问题,必然要求与经济学特别是经济管理学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法学研究,并运用适合本身特点的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在我国,经济法学是马克思主义法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学相交叉的学科。我们知道,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
关键词
经济法学研究
经济法制
经济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
再探讨
经济管理关系
法律调整
经济法律规范
产生与发展
经济活动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法治观念:成功企业家的基本素质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李玉梅
-
机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40-40,共1页
-
-
关键词
法治观念
成功企业家
经济法律知识
法律规定
权力集中
法律思想体系
管理活动
经济法律规范
现代经济法
经济管理人员
-
分类号
F272.9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