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8篇文章
< 1 2 7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配性视角下经济法体系构建的反思与重构
1
作者 周坤琳 《现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4-208,共15页
确立经济法学科的独立品性,为经济法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是实现经济法体系构建的前提。现有体系构建初有成效,也有不足:在市场-政府关系的不断调适中,学界已初步形成共识,却仍有背离之势;引入系统论的尝试,对经济法体系的外在定位及功能... 确立经济法学科的独立品性,为经济法体系提供理论基础,是实现经济法体系构建的前提。现有体系构建初有成效,也有不足:在市场-政府关系的不断调适中,学界已初步形成共识,却仍有背离之势;引入系统论的尝试,对经济法体系的外在定位及功能阐释有所裨益,但系统论并非经济法体系构建的内在理路。找寻内在理路的场域是内在体系,关键是确立内在体系性,以实现法秩序的内在统一性和评价一致性,这既是体系的本质目标,又是经济法学知识体系构建的现实要求。经济法的分配性,作为“圆心”推动经济法内在体系性解释的达成,提供了体系上首尾一贯及理解一致的可能性;作为“塔尖”又为经济法体系内各法律命题的规范性证立提供了相互支持的理据。我们可以在阐释、融贯中刻画经济法体系,增进经济法制度的统领性和制度间的协调性,奠定经济法内部稳定自足的理论品质;同时,以此种共识性的理论铺垫,拓展经济法体系与其他法律体系的合作空间和对话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体系 内在体系性 分配性 体系构建 法学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视角下茶企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与制度优化
2
作者 田雅琴 《福建茶叶》 2025年第6期64-66,共3页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知识产权已崛起为企业争夺市场先机的关键武器。我国茶企,作为传统产业的佼佼者,却饱受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行为多发之困扰,其长远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基于经济法视角,深入剖析茶... 在全球经济深度融合与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知识产权已崛起为企业争夺市场先机的关键武器。我国茶企,作为传统产业的佼佼者,却饱受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侵权行为多发之困扰,其长远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基于经济法视角,深入剖析茶企知识产权保护的当前状况、内在价值及制度革新的紧迫性,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策略与改进措施,旨在助力茶企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茶企 知识产权 保护 制度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守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133,共13页
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具有不同于政府等主体的特殊性。基于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国家主体在经济法中具有独立地位,其经济职能的履行和经济职权的行使,应受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约束,以体现国家理性的要求。此外,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 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具有不同于政府等主体的特殊性。基于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相关规定,国家主体在经济法中具有独立地位,其经济职能的履行和经济职权的行使,应受经济宪法和经济法的约束,以体现国家理性的要求。此外,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在总体上是“现代国家”“经济国家”,并在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中具体体现为预算国家、税收国家、债务国家、规制国家等多种国家形态。研究经济法中的国家主体,应结合国家目的或国家目标、国家任务、国家职能、国家理性或国家理由等影响因素,分析具体的国家形态,由此有助于审视法律规定背后的法治原理和法治问题,揭示经济法制度中国家主体存续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在法治框架下解决国家调制行为的合宪性、合法性问题,切实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循上述研究路径,有助于提炼经济法中的国家理论或国家主体理论,深化经济法学主体理论乃至整体总论的研究,推动经济法治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国家主体 国家职能 国家理性 国家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的经济法逻辑 被引量:11
4
作者 董新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9,共15页
在广受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各主要国家正在加强经济法治理,我国在该领域的经济法治理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并存在多方面问题。经济法的双重功能及其体系构造决定了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 在广受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领域,各主要国家正在加强经济法治理,我国在该领域的经济法治理还未得到足够重视,并存在多方面问题。经济法的双重功能及其体系构造决定了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国际规则竞争尤其需要经济法发挥作用。经济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治理应当促进发展与安全的融合,注重系统治理,加强事前防范与事后回应相结合、专项规则供给与一般规则适用相结合。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应当基于各自优势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治理中发挥相应作用;考虑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不同阶段的复杂情形,经济法治理应当分段进行、区别对待。为了使经济法治理更加精准、更具效率,需要科学构建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经济法治理 宏观调控法 市场规制法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体系的制度工程学解释 被引量:4
5
作者 单飞跃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12,共15页
“调整对象-经济法体系”的主流叙事,忽视了经济法体系化的素材。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二元结构,未能充分反映我国政治家眼中的经济法形象,致使法学家与政治家在问题意识上相互碰撞,也严重削弱了理论研究对法治实践的解释力。作为... “调整对象-经济法体系”的主流叙事,忽视了经济法体系化的素材。宏观调控法与市场规制法的二元结构,未能充分反映我国政治家眼中的经济法形象,致使法学家与政治家在问题意识上相互碰撞,也严重削弱了理论研究对法治实践的解释力。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工程,经济法体系的主干可以从一般经济法和特别经济法两方面进行把握:一般经济法即竞争法、财税法、金融法、贸易法、资源法和行业产业法等领域法确立的主要板块,特别经济法即规划法、促进法、监管法和保护法等行为法构建的“政府-市场”对话机制。为回应国情、世情的发展变化,经济法体系的枝叶仍将在一般经济法和特别经济法的主干上推陈出新。经济法体系的制度工程学原理则是指认知、检视和改善经济立法的分析工具,具体表现为经济宪法、经济行政法和社会经济法凝练的关于经济法体系的规律性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体系 制度工程学 经济立法 分析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社会中的经济法理论拓展——基于时空、行为和风险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
6
作者 甘强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126,共14页
数字社会的数字时空产生了信息行为,信息行为带来了数字风险,从而推动了经济法时空理论、行为理论和风险理论的拓展。在数字社会中,经济法的时空观是数字时空,数字时空的时间具有永恒性、空间具有物质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同构性、时间和空... 数字社会的数字时空产生了信息行为,信息行为带来了数字风险,从而推动了经济法时空理论、行为理论和风险理论的拓展。在数字社会中,经济法的时空观是数字时空,数字时空的时间具有永恒性、空间具有物质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同构性、时间和空间是可分离的,并具有数字化、分享性、情境化和建构性的特征。经济法的信息行为是以信息流为核心要素的信息行动,其主体要素呈现为行为主体具有信息化的特征,平台成为重要主体并出现了无主体的现象;其意志要素出现了“无意志”和“主观的弱化”;其内容要素主要表现为信息化活动,具有流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经济法的数字风险是一种“超现代性风险”“数字权力化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对其规制的机制是社会风险规制,规制的主体是合作治理的多元主体,规制的方法是整体主义的规制模式,规制的规范注重技术和伦理入法。上述理论依据数字逻辑展开,拓展了经济法理论,为“数字经济法”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社会 经济法理论 数字时空 信息行为 数字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的学理化:理论省思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4
7
作者 蒋悟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127,共15页
当前我国经济法理论对经济法事实和现象的描述能力和解释力仍存在不足,经济法学研究因一般理论的孱弱而面临范式危机,不仅使经济法规范难以达成体系融贯,而且造成经济法的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难以彰显。这些现实困境共同指向了经济法学... 当前我国经济法理论对经济法事实和现象的描述能力和解释力仍存在不足,经济法学研究因一般理论的孱弱而面临范式危机,不仅使经济法规范难以达成体系融贯,而且造成经济法的形式理性与价值理性难以彰显。这些现实困境共同指向了经济法学理化的内在要求,经济法学理化的目标是实现科学化与哲理化的有机统一。为此,应逐步以规律性认识代替价值判断以提升经济法的逻辑连贯性,以价值平衡作为经济法体系化的基准,以反思性视角替代建构性视角提炼经济法的一般理论,并引入跨学科分析方法构建经济法特色分析范式。在实践层面,需要强化经济法领域内法律的基础性地位并设计科学程序来约束立法过程,经济法的实施既须从既有实践中提炼出完善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知识资源,也需要通过强化规范解释的地位克制经济司法与经济执法中的主观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学理化 体系化 一般理论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营经济发展的经济法促进 被引量:5
8
作者 甘强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6-68,共13页
法治是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发展促进法”的经济法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经济法促进理论。经济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实质公平,促进的主体结构是多元主体,促进的规范... 法治是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发展促进法”的经济法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的经济法促进理论。经济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价值追求是实质公平,促进的主体结构是多元主体,促进的规范载体是促进型规范,促进的运行机制是规制模式,促进的制度主要是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制度和融资支持制度等重要制度,而贯穿其中的则是“市场有效、政府有为”的原则,其内在逻辑是:秉持实质公平的价值追求,政府、社会中间层组织和数字平台等多元主体依据促进型规范,采用规制模式和重要制度来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应当重视经济法理论的运用,发挥经济法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经济 法治 经济法 经济法促进理论 民营经济促进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安全治理的经济法理念分析与制度构建 被引量:5
9
作者 胡俊宏 仲瑞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4-142,共9页
数据安全治理要确保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与合法利用的状态。数据安全治理应在数据管理安全与数据流通安全两大治理领域中展开,个人信息管理薄弱、数据不当利用与竞争是当前数据安全治理的主要问题,不仅客观上降低了数据保护与利用的整... 数据安全治理要确保数据持续处于有效保护与合法利用的状态。数据安全治理应在数据管理安全与数据流通安全两大治理领域中展开,个人信息管理薄弱、数据不当利用与竞争是当前数据安全治理的主要问题,不仅客观上降低了数据保护与利用的整体水平,还严重损害了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鉴于不同类型数据要素面临的安全损害或风险不同,治理方式应有的放矢。经济法理念能够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有效的法律理念基础,在实质公平理念下拓宽个人信息保护主体范围及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主体责任,在有序竞争理念下协调完善企业数据流通的法律规则与自律规则,在风险防范理念下统一公共数据管理与开放规则,以期形成契合现实、协同有效的数据安全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安全 数据治理 经济法理念 数据安全法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法中的技术性规范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子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60,共13页
经济法上的技术性规范,是一种将假定条件与行为模式中涉及的技术性事项加以数据化,以确保经济法律、法规顺利运行的独立规范类型,具体包括标准、准则、指南与规划4类。在立法层面,特定的技术性规范产生调制效果,辅助单行经济法律、法规... 经济法上的技术性规范,是一种将假定条件与行为模式中涉及的技术性事项加以数据化,以确保经济法律、法规顺利运行的独立规范类型,具体包括标准、准则、指南与规划4类。在立法层面,特定的技术性规范产生调制效果,辅助单行经济法律、法规成为国家干预市场的依据;在执法层面,为执法主体参照做出决定;在司法层面,为法院参照以补充发挥调制职能。经济法中的技术性规范属于经济法渊源,效力应等同于规章。独立的技术性规范与单行经济法律、法规形成了二元规范结构,其构建应遵循法定、公平与效率3项基本原则。针对现阶段经济法中技术性规范存在的法治问题,应进一步明确技术性规范的经济法律、法规依据,制定主体与制定程序,推动经济技术性规范向经济法律、法规、规章的转化,从而确保技术性规范在经济法治环境下的有效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性规范 经济法运行 结构与功能 经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经济法学的理论与制度体系——《经济法学》评述
11
作者 杨绕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F0002-F0002,共1页
现代经济法学理论与制度体系的科学发展与实践应用,为强有力规范我国经济关系和市场秩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并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和法制体系建设的完善,推动了现代经济法学... 现代经济法学理论与制度体系的科学发展与实践应用,为强有力规范我国经济关系和市场秩序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并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入和法制体系建设的完善,推动了现代经济法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客观要求的现代经济法学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为护航经济社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性的法制保障。由刘继峰编著的《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一书,在总结和集成现代经济法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经济法学理论与制度的系统化研究,从经济法总论、经济主体、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现代经济法学理论与制度体系,深入阐述了经济法学的理论范畴和不同经济关系的法律制度调整规范,并就经济法实施中的公益诉讼、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主体等制度规范进行了创新性的理论探讨,从学理层面构建了现代经济法学的理论与制度体系架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中国式现代化 公益诉讼 经济法总论 中国政法大学 法制保障 企业社会责任 市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城市营销行为的经济法规制
12
作者 曹胜亮 闫昊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4-152,160,共10页
地方政府城市营销行为在自救、转型与发展三重动因的交织下开展,它由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同时依靠平台、媒介等市场化的力量予以组织,市场主体则通过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全程参与。依照发展型规制与中立型规制并举的逻辑对城市营销进行理念重... 地方政府城市营销行为在自救、转型与发展三重动因的交织下开展,它由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同时依靠平台、媒介等市场化的力量予以组织,市场主体则通过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全程参与。依照发展型规制与中立型规制并举的逻辑对城市营销进行理念重塑,在确保政府行为竞争中立的前提下,确保城市营销理性、适度、精准、可持续性的干预品格是必要之举。在营销决策阶段,要开展政府干预影响评估,确保营销有效益;在营销实施阶段,要依法实施公平竞争审查,防范损害市场公平竞争;在营销持续阶段,要进行常态化法治保障体系建设,不断稳固和强化营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城市营销 经济法 淄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者论:基于经济法规范与原理的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徐孟洲 叶姗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9-95,共7页
根据现行经济法规范的规定,将经营者定位为"经济法上的人"之一是合适的。如要突显经营者的经济法主体属性,必须认识到"经营者"这一范畴具有多重属性。应在考察法律经验意义上的经营者的基础上,用富有经济法标签意... 根据现行经济法规范的规定,将经营者定位为"经济法上的人"之一是合适的。如要突显经营者的经济法主体属性,必须认识到"经营者"这一范畴具有多重属性。应在考察法律经验意义上的经营者的基础上,用富有经济法标签意义的经济法理念去阐释经营者的概念,从逻辑上推导出应然法上的经营者的内涵,并应着力建构和规整经营者的权利义务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营者 经济法上的人 经济法规范 经济法原理 权义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经济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创新——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14
作者 张国霞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18-I0018,共1页
《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一书由包玉秋、孙书光、刘莹编著,法律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本书从法学理论知识传授、法学实训课程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等角度,论证了菜单式培养模式在经济法学课程中的可行性,并结合行政法学、民法学... 《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一书由包玉秋、孙书光、刘莹编著,法律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本书从法学理论知识传授、法学实训课程实践、教学评价方式改革等角度,论证了菜单式培养模式在经济法学课程中的可行性,并结合行政法学、民法学、宪法学等教学课例,阐释了菜单式培养模式下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研讨法、案件分析法、电子教案法等。菜单式培养的显著特征在于,它可以同时释放“教与学”的主动性,其中“教师的教”的主动性释放主要通过小规模教学组织实现,教师可以将兴趣、秉性、志向等高度类似的学生聚集起来,再针对他们的情况及能力开展“因材施教”。而“学生的学”的主动性释放主要通过个性化选择实现,即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情境、学习媒介、学习渠道等。整体上,菜单式培养反馈出师生双方共商、共享及共同发展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价方式 电子教案 课程实践 法律出版社 职业院校 因材施教 刘莹 经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笔谈 被引量:27
15
作者 单飞跃 薛克鹏 +2 位作者 鲁篱 金福海 甘强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3-193,共21页
经济法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理论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时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本刊委托我国经济法学拓展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李昌麒教授组织了一批学者对经济法理论进行专题笔谈。秉承传承、反思和发展的理念,笔谈从... 经济法对于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理论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时值改革开放40年之际,本刊委托我国经济法学拓展者和奠基人之一的李昌麒教授组织了一批学者对经济法理论进行专题笔谈。秉承传承、反思和发展的理念,笔谈从多个维度对经济法理论进行了研究:一是对中国经济法理论发展进行了总结;二是对经济法的体系结构进行了重构;三是对经济法理论与其他部门法理论的互动进行了研讨;四是从风险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挑战两个角度对其理论适应性进行了审视。笔谈较为全面地对经济法理论进行集中探讨,以期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经济法理论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改革开放 法学研究 经济法理论 展望 经济法 信息社会 风险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与民法视野中的干预——对民法与经济法关系及经济法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35
16
作者 应飞虎 王莉萍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6-125,共10页
干预是外力对某种关系或机制的一种介入。在法律中 ,并非只有经济法才体现公权的干预 ,民法也体现了公权的干预 ,只是两种干预在对象、功能、手段、广度、深度及有效干预的前提等方面有着差异 ,这些差异构成了民法与经济法的区别。文章... 干预是外力对某种关系或机制的一种介入。在法律中 ,并非只有经济法才体现公权的干预 ,民法也体现了公权的干预 ,只是两种干预在对象、功能、手段、广度、深度及有效干预的前提等方面有着差异 ,这些差异构成了民法与经济法的区别。文章主要探究了这两种公权干预的质的规定性 ,并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法体系中几个有争议问题作了一点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权 民法 经济法体系 体现 法律 争议 前提 探究 广度 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初探 被引量:58
17
作者 王全兴 管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社会法作为寓于法律社会化过程中的公法与私法相融合的第三法域 ,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 ,出现了作为经济领域法律社会化现象的经济法。因而 ,一方面 ,经济法具有广义社会法的基本属性 ;另一方面 ,经济法与狭义社会法之间 ,各自所对应的国... 社会法作为寓于法律社会化过程中的公法与私法相融合的第三法域 ,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 ,出现了作为经济领域法律社会化现象的经济法。因而 ,一方面 ,经济法具有广义社会法的基本属性 ;另一方面 ,经济法与狭义社会法之间 ,各自所对应的国家干预在范围、宗旨和手段上都不尽相同 ,但在经济与社会趋于一体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 ,需要完善其功能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社会法 法律社会化 国家干预 广义社会法 狭义社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中性与税收调控的经济法思考 被引量:36
18
作者 刘大洪 张剑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4-99,共6页
税收中性是一种古老的税收理论、原则 ,其核心内容是指税收不应干扰和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税收调控则是指国家利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调节的一种宏观调控行为。对两者关系的探讨不能被传统的思维方法以及单... 税收中性是一种古老的税收理论、原则 ,其核心内容是指税收不应干扰和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 ,税收调控则是指国家利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干预、调节的一种宏观调控行为。对两者关系的探讨不能被传统的思维方法以及单一的分析角度所束缚。从当代经济法及宏观调控理论的角度看 :税收中性思想是税收调控行为活的灵魂 ,两者统一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需求。强化税收中性思想的积极作用 ,是我国税制建设、改革的客观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税收中性 税收调控 中国 税收制度 宏观调控 税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 被引量:63
19
作者 史际春 陈岳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9-40,共12页
两位作者对令人兴奋的“市民社会”理念和追求作了冷峻的剖析 ,阐述了其概念、特质、作用及其与国家和民商法、经济法的关系。文章认为 ,市民社会作为特定概念 ,以其自由民主文明的价值追求 ,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人... 两位作者对令人兴奋的“市民社会”理念和追求作了冷峻的剖析 ,阐述了其概念、特质、作用及其与国家和民商法、经济法的关系。文章认为 ,市民社会作为特定概念 ,以其自由民主文明的价值追求 ,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人类迄今从未有过市民社会 ,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市民社会”不可能是“全体公民”的社会 ;在社会化和全球化时代 ,“市民社会”本能地抗拒国家与社会握手言和并开展深度合作 ,反对国家承担协调、管理经济 ,提供公共产品及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职能 ,也颇不合宜 ,有违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市民社会”的终结就是经济国家、经济法的兴起 ,从民商法到经济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跨越。经济法是现代民商法存在的必要条件 ,它以维护整体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为己任 ,确保民商法得以对社会成员在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自在、自为的活动进行调整 ,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民商法 中国 经济国家 经济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经济秩序 外国 公共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消费者及消费者保护在经济法中的地位——“以人为本”理念与经济法主体和体系的新思考 被引量:52
20
作者 徐孟洲 谢增毅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2-128,共7页
“以人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经济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经济法的主体可以概括为消费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消费者是经济法主体的核心。消费者的保护需要经济法,经济法是消费者保护的主要法律部门。我国应以消费者... “以人为本”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经济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经济法的主体可以概括为消费者、经营者和管理者;消费者是经济法主体的核心。消费者的保护需要经济法,经济法是消费者保护的主要法律部门。我国应以消费者保护为中心,构造经济法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经济法主体 经济法体系 经济法 消费者保护 消费者权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