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经济新格局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征、风险及应对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莉文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0-65,共6页
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下滑趋势,但中国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进行海外并购。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的主要外在动因在于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主要体现为发展中... 金融危机以来,尽管世界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呈现下滑趋势,但中国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进行海外并购。推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的主要外在动因在于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些深刻变化主要体现为发展中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赶超态势、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内日益呈现"双分化"现象及南北、南南经济关系正在经历重大变迁等特征。正是在世界经济新格局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在宏观层面上可谓是"长于布局,善谋大势";在微观层面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体现为并购主体的"多样化"、并购方式的"多元化"、并购区域的"广泛化"和并购增长的"高速化"等趋势。在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提供了新机遇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经济新格局 中国企业 海外并购 发达经济 发展中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经济新格局下中国提升利用外资质量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8
2
作者 樊增强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9-66,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外资对于弥补资金短缺和牵引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对于中国经济产业转型与升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选取2015-201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国利用外资的数据,通过横向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利用外资对于弥补资金短缺和牵引中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对于中国经济产业转型与升级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选取2015-201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国利用外资的数据,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分析发现,由于西方国家逆全球化浪潮持续上升、美国特朗普政府持续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及美欧持续强化外资安全审查等因素的影响,西方国家外国直接投资大幅下降。而中国在借鉴外商投资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高速发展,实现了从中国组装、中国制造到中国研发、中国服务的巨大飞跃。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日益兴起,经济全球化正遭遇波折,世界经济总体上处于低速增长状态,这必将重塑国际产业格局。但我们只要坚持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通过制度型开放体系的完善,有效应对经济风险,必将提升中国利用外资的数量和质量,有力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新格局 外资质量 制度型开放体系 营商环境 知识产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双循环”经济新格局的增值税改革建议 被引量:8
3
作者 刘薇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32,共9页
税制调整的核心内涵是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更应着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呼应与结合,助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撑。而增值税改革既是我国... 税制调整的核心内涵是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严峻的背景下,更应着力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相互呼应与结合,助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撑。而增值税改革既是我国税制改革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也是影响微观市场主体决策行为的重要制度因素。在当前深化宏观调控制度体系改革、加快“双循环”经济新格局形成中,把握增值税深化改革契机,加快税制转型,推动制造业和实体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路径,提升市场运行效率,加快形成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势在必行。本文立足现实,在对增值税改革进展评价基础上,分析现行增值税与“双循环”经济新格局的不相适应之处,进而从六个维度提出促进“双循环”经济新格局形成的增值税制度改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 经济新格局 增值税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东亚经济新格局的初步形成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敏先 《山东经济》 2003年第1期80-80,F003,共2页
20世纪 80年代 ,东亚经济格局呈现出一种以日本为排头的“雁行结构” ,然而进入 90年代 ,日本经历了持续 10年的经济衰退 ,相比之下 ,中国则保持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 ,“雁行结构”格局遂在东亚瓦解。随着中国 -与东盟达成在 10年内建... 20世纪 80年代 ,东亚经济格局呈现出一种以日本为排头的“雁行结构” ,然而进入 90年代 ,日本经历了持续 10年的经济衰退 ,相比之下 ,中国则保持了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 ,“雁行结构”格局遂在东亚瓦解。随着中国 -与东盟达成在 10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协议 ,东亚地区一种新的经济格局正初步形成 :日本经济跌到与亚洲新兴经济体同等水平的地步 ,并导致激烈经济竞争 ;中国、东盟与韩国联合起来加快经济整合的步伐 ,以对付日本在亚洲的“单边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经济新格局 自由贸易区 “雁行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与新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
5
作者 陈子雷 《国际商务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2015年5月29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建院55周年学术论坛暨“新常态下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与新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商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015年5月29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建院55周年学术论坛暨“新常态下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与新战略”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松江校区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商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共襄盛会。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徐永林副校长主持会议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格局 学术研讨会 开放型 研讨会综述 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算法+算力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时序变化与空间格局
6
作者 任保平 迟璐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9,共14页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背景下数据、算法、算力协同作用引致的生产力新质态。从数据、算法、算力三个层面解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上市公司文本数据测算...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背景下数据、算法、算力协同作用引致的生产力新质态。从数据、算法、算力三个层面解构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并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上市公司文本数据测算分析其时序变化与空间格局,结果表明,我国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水平发展较快,各区域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由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型增长。为全面促进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要给予锻造数据要素长板、补齐算力设施短板、培育算法产业新板的发展选择,因地制宜发展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重塑我国经济空间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质生产力 数据+算法+算力 算力设施 算法产业 经济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被引量:11
7
作者 姜玉砚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7,共7页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面对当前及今后复杂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2020年党中央、国务院在面对当前及今后复杂经济形势下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战略。“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在构建以内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过程中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均衡、供需错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和短板。因此,要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区域不平衡和城乡差距;扩大城镇化建设,完善城市相关配套政策;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升级供应链和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之间和内部的合理化和优化;完善和加强制度保障,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建立扶贫长效机制,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消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国内大循环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调控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佳宁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8-40,共3页
宏观调控的效果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运行格局将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这一关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梳理:一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脉络和轨迹.涉及六次宏观调控.调控的效果渐进吻合政策层面预期的思路;二... 宏观调控的效果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运行格局将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这一关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梳理:一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宏观经济的脉络和轨迹.涉及六次宏观调控.调控的效果渐进吻合政策层面预期的思路;二是在宏观调控背景下,区域经济新格局已然形成,这将直接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调控政策 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 经济新格局 运行格局 政策层面 宏观经济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塑区域新格局须从经济互利切入 被引量:1
9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1,共1页
以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这四大板块构成的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缘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报告的表述。这一排序当可视为脱胎换骨,其重塑意蕴在于平息对区域格局进行多维划分的争议。在这个新格局中,即将于2011年实施的“十二... 以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这四大板块构成的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缘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报告的表述。这一排序当可视为脱胎换骨,其重塑意蕴在于平息对区域格局进行多维划分的争议。在这个新格局中,即将于2011年实施的“十二五”规划将重点重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产业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互利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 经济新格局 十七大报告 “十二五” 四大板块 区域格局 产业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京沪港渝汉为核心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被引量:1
10
作者 汪海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15,共11页
建设大都市带是中国向内需主导发展模式转变,发挥大国优势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聚焦点。以我国北东南西中最大都市京沪港渝汉为核心,构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长江中游五大都市带,推动沿海大都市带产业转型升级,把劳动密集... 建设大都市带是中国向内需主导发展模式转变,发挥大国优势实现大国崛起的战略聚焦点。以我国北东南西中最大都市京沪港渝汉为核心,构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四川盆地、长江中游五大都市带,推动沿海大都市带产业转型升级,把劳动密集产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向更接近国内人口和经济重心的内地大都市带转移,以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大规模生产和大众化消费互为因果的循环累积机制扩张国内大市场,能形成沿海与内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新格局,走出由内需主导和创新驱动的大国自主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沪港渝汉 大都市带 中国经济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调控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第四届改革论坛综述
11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2008年11月9日,由改革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改革论坛在重庆圆满举行。来自高校、党校科研管理部门及相关院系负责人,有关研究机构负责人,宣传文化系统的理论工作者,出版界、期刊界同行以及其他有关方面代表40余人出席会议。论坛主题为:&qu... 2008年11月9日,由改革杂志社主办的第四届改革论坛在重庆圆满举行。来自高校、党校科研管理部门及相关院系负责人,有关研究机构负责人,宣传文化系统的理论工作者,出版界、期刊界同行以及其他有关方面代表40余人出席会议。论坛主题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与前瞻"。针对当前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王佳宁编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宏观调控政策 区域经济新格局 综合配套改革 改革开放 论坛 产业园区 杂志社 区域经济支撑 理论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应链经济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基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视角 被引量:71
12
作者 陆岷峰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26,共8页
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供应链经济是实现经济双循环目标的重要抓手,而供应链金融则是供应链经济能否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的... 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供应链经济是实现经济双循环目标的重要抓手,而供应链金融则是供应链经济能否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特别是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必须根据供应链经济变化新特点,扎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敞口,设计好供应链金融的新布局,提升供应链金融在各项金融产品中的比重,加快供应链金融各项政策落地,以数字化为主要手段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生产能力的再释放,充分满足供应链经济发展的需求,发挥金融在供应链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格局 供应链经济 供应链金融 小微企业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新格局》述评
13
作者 许红兵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88-91,共4页
关键词 《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格局 书评 战略伙伴关系 次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经济关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众声喧腾中的中国经济新模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佳宁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共1页
在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已经实施3年半的“十一五”规划、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及至中共十七大对区域新格局作了宏观层面的界定,其排序是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在中国经济增长极中,比较公认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 在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中,已经实施3年半的“十一五”规划、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及至中共十七大对区域新格局作了宏观层面的界定,其排序是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在中国经济增长极中,比较公认的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以及有可能经年累月后诞生的西三角经济圈。如是,谓之中国经济转型进程的区域经济新模式。在区域新格局的框架下,催生了浦东、滨海这两个代表“两翼”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三大经济增长极中,若干都市型经济圈已呈亮点或呼之欲出。这样,亦可称为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条件下。寻求与国际惯例对接的个性化经济发展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十一五”规划 经济增长极 构建和谐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 经济新格局 宏观层面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理念和现实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力 《东方法学》 2013年第2期74-80,共7页
作为多年来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以理念追求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国际道义,并在一定时期对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权益的维护起到了历史作用。但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下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 作为多年来我国国际经济法学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以理念追求的角度,具有一定的国际道义,并在一定时期对我国和发展中国家权益的维护起到了历史作用。但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新自由主义下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和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远。特别是 WTO 的建立和成功运作,标志着以往的国际经济秩序经过改良而制度化、稳固化,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实现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在国际经济格局巨变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的经济体,从中国的国际经济利益出发,必须重新审视有关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口号和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经济秩序 国际经济格局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格局下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征 《中国铁路》 2021年第6期63-67,共5页
中国铁路始终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系统化建设、集约化运营、市场化经营、便利化服务、国际化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发送防疫物资10余万吨、上千万件,确... 中国铁路始终围绕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以系统化建设、集约化运营、市场化经营、便利化服务、国际化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发送防疫物资10余万吨、上千万件,确保“一带一路”通道畅通,为世界战“疫”注入强劲动力,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靓丽名片、“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和旗舰项目。新经济格局下,依托中国铁路加快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必将对“一带一路”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经济格局 后疫情时代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湾区经济表征及其开放机理发凡 被引量:55
17
作者 马忠新 伍凤兰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8-96,共9页
通过对五大湾区对外开放的历史和现状的梳理,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湾区及其内部城市的对外开放度,结果表明,湾区经济是根据海湾的天然地理特点而自然形成的;全国和五大湾区内部城市的对外开放度均以湾区为核心向内地辐射呈梯度分布... 通过对五大湾区对外开放的历史和现状的梳理,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湾区及其内部城市的对外开放度,结果表明,湾区经济是根据海湾的天然地理特点而自然形成的;全国和五大湾区内部城市的对外开放度均以湾区为核心向内地辐射呈梯度分布,五大湾区综合开放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环珠江口湾区、环长江口湾区、环渤海湾湾区、海峡西岸湾区、环北部湾湾区。基于湾区的特点对"引力"模型理论进行拓展,分析表明,人力资本水平、文化包容度、经济增长速度及基础设施便利性等因素决定了湾区经济的梯度开放格局。选用二维集群标准误差回归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经济增长速度、文化包容度对对外开放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基础设施便利性、人力资本水平具有正向影响,显著性依次减弱。为此,应提升"湾区经济开放"在国家开放战略中的地位,充分发挥好湾区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水平,提高文化包容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区经济 对外开放度 区域经济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发展新空间的逻辑演进 被引量:25
18
作者 安树伟 肖金成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5-53,共9页
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国家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区域,具有战略性、带动性、梯次性、层次性和多维性五个特征。保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客观上要求拓展区域... 区域发展新空间是对全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发展,可以有效地推进国家的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关键区域,具有战略性、带动性、梯次性、层次性和多维性五个特征。保证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客观上要求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区域经济空间接力规律的客观存在与我国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拓展我国区域发展新空间的基本构想是,轴带引领,构建"三纵-四横-一沿边"的空间格局;城市群支撑,形成区域发展新空间的主体形态;陆海统筹,全方位拓展潜在发展新空间;梯次推进,形成"第一代空间-发展新空间-潜在发展新空间"的接力机制。为此,必须培育经济集聚、产业转移、区域合作、群区耦合、"承上启下"等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空间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发展新空间及其现实驱动:观察远郊工业区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德起 钟顺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3-47,共15页
空间组织结构优化促进空间效率提升。产城关联模式是空间经济活动的微观组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远郊工业区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形成"边缘城市"的潜在新空间。然而,近年来的刚性空间组织结构安排,远郊工业区内部... 空间组织结构优化促进空间效率提升。产城关联模式是空间经济活动的微观组织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远郊工业区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不断优化,是形成"边缘城市"的潜在新空间。然而,近年来的刚性空间组织结构安排,远郊工业区内部生产功能的空间垄断导致的"功能残缺",破坏了边缘城市形成机理,制约了空间集聚创新效应的发挥,进而成为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应把产城融合作为推进远郊工业区空间组织结构柔性化的总体方向,进行园区存量空间治理,实现工业区内部功能的空间整合重组,使其更好地适应快速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组织结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发展空间 产城融合 区域经济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国有经济调整和改组的战略思考
20
作者 张海翔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11,共4页
面对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云南省应加快对国有经济的调整和改组。这种调整不是暂时性和局部性的 ,而是战略性的调整。云南省必须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契机 ,不失时机地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经济 ,并进一步完善... 面对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云南省应加快对国有经济的调整和改组。这种调整不是暂时性和局部性的 ,而是战略性的调整。云南省必须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契机 ,不失时机地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经济 ,并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素质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调整 改组 战略 云南 经济新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