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诏经济文化类型探微 被引量:3
1
作者 管彦波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55-60,共6页
本文应用经济文化类型的理论与方法,从共时的角度对南诏广阔辖境内操持不同生计方式、处于不同生态位上的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三种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进行了历史民族学的考察,以便进一步... 本文应用经济文化类型的理论与方法,从共时的角度对南诏广阔辖境内操持不同生计方式、处于不同生态位上的民族共同体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的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三种不同的经济文化类型,进行了历史民族学的考察,以便进一步加深对南诏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采集射猎经济文化类型 畜牧经济文化类型 农耕经济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经济文化类型理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伟 杜生一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54,共6页
经济文化类型作为民族学中的专有概念在理解和具体应用中存在一定的认识上的偏差。本文通过对其不同概念的比较和目前该理论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并由此对其概念和应用体系重新进行设计 ,使之与经济发展类型相关的术语更加... 经济文化类型作为民族学中的专有概念在理解和具体应用中存在一定的认识上的偏差。本文通过对其不同概念的比较和目前该理论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并由此对其概念和应用体系重新进行设计 ,使之与经济发展类型相关的术语更加规范 ,同时在实际的操作性方面做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文化类型 地理环境 生存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文化类型:从“原生态型”到“市场型”——对中国少数民族城市移民的新探讨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继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1,共8页
从边疆民族聚居地区迁往人口异质性较高城市的少数民族,是否都会变成"碎片化"群体?不同的民族会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青岛市朝鲜族移民的"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移民的"创新—移植式"... 从边疆民族聚居地区迁往人口异质性较高城市的少数民族,是否都会变成"碎片化"群体?不同的民族会发生什么不同的变化?青岛市朝鲜族移民的"依附—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移民的"创新—移植式"经济文化类型;昆明市会泽回族移民的"半自创半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深圳市和昆明市一些少数民族移民的"融入型"经济文化类型等。这些情况对"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提出了重构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文化类型 少数民族 城市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返乡创业就业对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继焦 宋丹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1-136,共6页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发生了巨大转变。带有反刍性质的返乡创业就业对家乡产生了显著影响。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经济结构转型上,返乡创业就业...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发生了巨大转变。带有反刍性质的返乡创业就业对家乡产生了显著影响。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类型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经济结构转型上,返乡创业就业者从原来从事传统农业转变为从事现代农业、绿色工业以及服务业;在社会结构转型上,非农就业者增多,商业服务人员和个体工商户数量上升;在文化变迁上,在工业化、市场化和城镇化的浪潮下,民族文化产生了新功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返乡创业就业 经济文化类型 连南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经济文化类型在北方农牧交错带变迁中演变 被引量:5
5
作者 黄健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33-138,共6页
经过几个世纪尤其是近一个多世纪的变迁,北方农牧交错带由长城一线北移西进,农耕范围逐渐向草原深处推进,使蒙古族的经济文化类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尊重自然规律,又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以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蒙古族 北方农牧交错带 经济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耕与游牧:古代中国的两大经济文化类型 被引量:18
6
作者 贺卫光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0-105,共6页
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 ,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从历史上游牧民... 中国古代存在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文化类型。游牧文化是与农耕文化相对存在的文化系统。形成两大文化类型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生态环境 ,还有中国古代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和中国古代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中原为“中心”思想。从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关系的角度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 游牧 古代 中国 经济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满—通古斯语族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 被引量:2
7
作者 任国英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9,共5页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是由苏联学者首次提出的 ,曾在苏中民族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本文运用这一理论把中俄两国境内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从事的传统经济进行划分 ,认为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即沿江沿海渔业类型、原始森林狩猎类型、森林苔原养...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是由苏联学者首次提出的 ,曾在苏中民族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本文运用这一理论把中俄两国境内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从事的传统经济进行划分 ,认为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即沿江沿海渔业类型、原始森林狩猎类型、森林苔原养鹿类型、平原地区农耕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文化类型 中俄 满-通古斯语族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文化类型视野下的藏区土葬习俗解读——以云南省德钦县羊拉乡的土葬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叶远飘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云南省德钦县的羊拉乡藏族目前以土葬习俗为主,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视角来看,其原因在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文化类型决定了羊拉人不仅不排斥土葬,而且有强烈的实行土葬的心理需求,但是贫瘠的土地又决定了人们尽可能利用每一寸土地从事生产... 云南省德钦县的羊拉乡藏族目前以土葬习俗为主,从经济文化类型理论视角来看,其原因在于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文化类型决定了羊拉人不仅不排斥土葬,而且有强烈的实行土葬的心理需求,但是贫瘠的土地又决定了人们尽可能利用每一寸土地从事生产,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使土葬成为一种过渡性的葬式,而藏传佛教主张销毁尸骨的教义则成为解决矛盾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拉 土葬 经济文化类型 藏传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文化类型变迁对哈萨克族婚姻家庭结构的影响——基于伊犁ZKT村落的调查 被引量:1
9
作者 沙彦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19-25,共7页
民族经济是内嵌于民族"小社会"中的一种文化传统,并伴随"大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哈萨克族经济文化类型从单一的游牧型逐渐向多元的现代型转变,对其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较为突出,尤其表现在婚姻家庭结构方面的变化。... 民族经济是内嵌于民族"小社会"中的一种文化传统,并伴随"大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哈萨克族经济文化类型从单一的游牧型逐渐向多元的现代型转变,对其传统社会结构的影响较为突出,尤其表现在婚姻家庭结构方面的变化。婚姻家庭结构的变化,折射出哈萨克族从传统向现代社会变迁的社会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文化类型 社会结构 社会变迁 民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前宁夏境内两种经济文化类型的存在与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跃东 束锡鸿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53-57,共5页
经济文化类型原系苏联民族学家托尔斯托夫·列文和切博克萨罗夫子本世纪50年代提出,强调地理环境对于物质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将此概念引伸为史前时期特定区域人口群体在一定生态基础之上的生计方式和物质文化特征的总和,并... 经济文化类型原系苏联民族学家托尔斯托夫·列文和切博克萨罗夫子本世纪50年代提出,强调地理环境对于物质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将此概念引伸为史前时期特定区域人口群体在一定生态基础之上的生计方式和物质文化特征的总和,并以两种形式划分之:农耕文化、畜牧文化。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在宁夏境内因区域生态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两种经济文化类型是:南部黄土高原地带的以马家窑、齐家文化为特征的农耕文化,北部平原地区的以细石器文化为特征的畜牧文化。需要说明的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环境 文化特征 宁夏南部 平原地区 地理环境 北部地区 区域地理特征 经济文化类型 生存环境 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姜寨一期文化的劳动分工 被引量:2
11
作者 庞雅妮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3-45,共13页
试论姜寨一期文化的劳动分工庞雅妮一在我国史前考古界,劳动分工的探讨通常是研究社会性质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在讨论劳动分工时普遍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墓中随葬品来判断其劳动分工;二是通过遗迹遗物之分析,论证当时的农业是处于... 试论姜寨一期文化的劳动分工庞雅妮一在我国史前考古界,劳动分工的探讨通常是研究社会性质的一个很重要手段。在讨论劳动分工时普遍采用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墓中随葬品来判断其劳动分工;二是通过遗迹遗物之分析,论证当时的农业是处于锄耕或犁耕阶段,然后进一步指出妇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生产工具 随葬品 经济文化类型 锄耕农业 墓葬 家畜饲养 元君庙 农业生产 性别分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清真饮食文化浅谈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兴仁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1年第4期69-74,共6页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乌孜别克、保安、塔塔尔等,他们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语言,但在饮食方面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其饮食统称清真饮食。由同清真饮食有直接关系的物质... 在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柯尔克孜、撒拉、塔吉克、乌孜别克、保安、塔塔尔等,他们有着不同的历史和不同的语言,但在饮食方面却有着共同的心理情感,其饮食统称清真饮食。由同清真饮食有直接关系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了中国清真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真饮食文化 清真菜 伊斯兰教 回族 维吾尔族 民族 哈萨克 经济文化类型 烹调技术 乌孜别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撒拉族饮食文化及其特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兴仁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1994年第2期46-51,共6页
十三世纪,撒拉人为了生存、为了升华和寻找乐土,牵着骆驼,驮着《古兰经》,脚踏文明古道,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举族东迁,万里迢迢,来到积石山旁.撒拉人将生命的种籽撒在黄土高原,以积石山为依托,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牧牛羊,种百谷,... 十三世纪,撒拉人为了生存、为了升华和寻找乐土,牵着骆驼,驮着《古兰经》,脚踏文明古道,朝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举族东迁,万里迢迢,来到积石山旁.撒拉人将生命的种籽撒在黄土高原,以积石山为依托,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牧牛羊,种百谷,育百果,养百花,创造了自己的物质文明,同时,创造了自己的饮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文化 民族饮食 清真饮食 《古兰经》 牧牛 传统美食 羊背子 饮茶习俗 突厥语 经济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康社会与藏区生态文化
14
作者 亚中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2-102,共1页
关键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生态文化 安多藏区 经济文化类型 经济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 经济建设 青藏高原 大学学报 康巴藏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古代人口南迁浪潮与中国文明的整合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冠梓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5-63,共9页
试论古代人口南迁浪潮与中国文明的整合张冠梓中国历史上人口流动的一大特征是不断南迁,恰如一石击水后波纹层层向前推进。在这种历史表象背后深藏不宣的、更为实质的问题是,生活在不同经济文化类型下的民族群体获得了交流与融合,并... 试论古代人口南迁浪潮与中国文明的整合张冠梓中国历史上人口流动的一大特征是不断南迁,恰如一石击水后波纹层层向前推进。在这种历史表象背后深藏不宣的、更为实质的问题是,生活在不同经济文化类型下的民族群体获得了交流与融合,并促使中华民族的整体文明不断进步,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迁 中国文明 中国历史 历史现象 民族人口 迁徙 族群 经济文化类型 整合 浪潮
全文增补中
略论西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 被引量:2
16
作者 廖健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西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几乎贯穿西汉两百年历史,历经确立、不稳定、中断、重新确立、稳定、断绝,虽然曲折,但确是历史的必然,不仅对当时汉族和匈奴的生产、生活的发展起了重大保障作用,对两个民族的融合起了重大推动作用,更开启了西... 西汉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几乎贯穿西汉两百年历史,历经确立、不稳定、中断、重新确立、稳定、断绝,虽然曲折,但确是历史的必然,不仅对当时汉族和匈奴的生产、生活的发展起了重大保障作用,对两个民族的融合起了重大推动作用,更开启了西汉以后各朝代“和亲”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匈奴 和亲政策 经济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族新闻传播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7
作者 阎建设 《新疆新闻界》 1996年第2期13-14,共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新闻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新闻事业在向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各项工作,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认识和了解世界,以及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民族新闻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民族新闻事业在向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指导各项工作,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认识和了解世界,以及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普及科学文化知识,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改进民族新闻宣传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和各族人民的需要,是摆在民族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新课题。本文拟就民族新闻传播的内容、语言、报道形式和资源开发等几个方面作些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传播 少数民族新闻 民族特点 民族特色 经济文化类型 新闻报道 表达方式 新疆 民族文化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史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略评《东北亚民族史论研究》
18
作者 冯继钦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51-152,共2页
辽宁社会科学院孙进己研究员80万字的巨著《东北亚民族史论研究》一书已于1995年7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七篇:民族形成理论、民族源流理论、民族分布理论、民族经济理论、民族文化理论、民族关系理论、民族史内容体例理论。这... 辽宁社会科学院孙进己研究员80万字的巨著《东北亚民族史论研究》一书已于1995年7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七篇:民族形成理论、民族源流理论、民族分布理论、民族经济理论、民族文化理论、民族关系理论、民族史内容体例理论。这些内容有些填补了民族史理论研究的空白,有些则提出了新的论点。通读该书,笔者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一评介。 一、提出了学科内容和体例的界定 该书作者对与民族史有关的学科做了严谨的界定,并对各相临学科的区别提出看法。如,作者在研究东北亚族系时界定了族系概念。不仅把族系看作是具有源流关系的若干民族的系列,而且还把它看做是具有一定共性的若干民族之横的系列;肯定族系内血缘上的联系,族系还与语系、语族下的语支有关,并与经济文化类型有关。族系史是系统研究诸民族的历史,但又不是各个族别史的简单总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史研究 东北亚 理论研究 民族共同体 重大成果 族系 部落联盟 多源多流 民族经济理论 经济文化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