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议民族地区金融优惠政策 被引量:2
1
作者 邓明湘 《西南金融》 1992年第10期51-52,共2页
(一) 为了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金融优惠政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份。就目前我州而言,属总行制定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对民贸企业和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每年安... (一) 为了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党和国家对民族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金融优惠政策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份。就目前我州而言,属总行制定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对民贸企业和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生产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扶贫贴息贷款和老少边穷专项贷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优惠政策 经济文化事业 优惠利率贷款 民贸企业 专项贷款 贴息贷款 扶贫贷款 全国经济发展 信贷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博物馆如何发挥专业博物馆职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通 《中国博物馆》 1988年第1期70-72,共3页
博物馆是社会大学校,是青少年的第二大课堂。它的这一社会教育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愈来愈波人们承认和重视。在我国城乡全面改革开放的今天,专业博物馆的这一社会职能似乎更具有魅力。专业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在一... 博物馆是社会大学校,是青少年的第二大课堂。它的这一社会教育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愈来愈波人们承认和重视。在我国城乡全面改革开放的今天,专业博物馆的这一社会职能似乎更具有魅力。专业博物馆是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在一个方面科学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它集中反映了这个方面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存。在这个领域里,它搜集的文物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博物馆 农业博物馆 全面改革开放 科学文化发展 经济文化事业 展览内容 农业资源调查 全国农业资源 农业生产 重要一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指导思想
3
作者 艾新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44-50,共7页
社会主义时期是过去受压迫的民族完全解放的时期.是确立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时期,是逐步消除民族间相互猜疑、隔阂和不团结,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但决不能据此就... 社会主义时期是过去受压迫的民族完全解放的时期.是确立各民族平等权利的时期,是逐步消除民族间相互猜疑、隔阂和不团结,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因素的出现是必然的、客观存在的,但决不能据此就把社会主义时期看作是民族融合的时期.我们必须树立民族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思想,做好民族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 民族工作 民族平等权利 指导思想 自治地方 民族政策 族际关系 经济文化事业 民族自治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菲斯城的中国热
4
作者 袁瑾 《国际展望》 1987年第12期18-,共1页
从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人的“中国热”,持续不断,历久不衰。如今,这股“中国热”,正从美国东西两岸向中国人足迹罕至的中部地区蔓延。前不久我到中南部密西西比河之滨的孟菲斯城探访,这里正在掀起一股“中国热”。孟菲斯... 从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人的“中国热”,持续不断,历久不衰。如今,这股“中国热”,正从美国东西两岸向中国人足迹罕至的中部地区蔓延。前不久我到中南部密西西比河之滨的孟菲斯城探访,这里正在掀起一股“中国热”。孟菲斯电视台,每天三次播送介绍中国情况的节目,其中有轰动孟菲斯城的中国广西杂技团的精彩表演,景色优美的名山大川,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还有中国人民日常生活、劳动的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菲斯 中国热 中国广西 两国关系 国际节 《商报》 连续刊载 艺术作品 经济文化事业 特派记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
5
作者 刘宝珍 《湖湘论坛》 1990年第5期83-84,共2页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权力观共产党人从来就认为,只有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在我们国家里,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
关键词 脱离群众 为人民服务 现代化建设 党的性质 经济文化事业 性本质 联系群众 官当 犯罪分子 批评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定不移地执行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
6
作者 王凤林 《农业经济》 1981年第2期1-3,共3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是毛泽东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社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按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是毛泽东思想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它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践意义。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社会用来生产小麦和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愈少,用来进行其他的生产——物质和精冲的生产的时间就愈多”。这就是说,任何社会,工业和其他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切社会所共有的经济规律,因此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就首先着重恢复农业,他反复强调:“整个国民经济的根本问题,就是无论如何要认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为基础 经济文化事业 个人需要 精冲 农产品问题 当前农村经济 农业总收入 吃饭问题 发展多种经营 国家财政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