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生产效率的分解与经济收敛性的变迁 被引量:2
1
作者 冯烽 叶阿忠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31,共6页
根据1995—2009年27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各地区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并通过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方法对地区经济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尚处于技术含量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经济... 根据1995—2009年27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算各地区的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率,并通过非参数局部线性回归方法对地区经济的收敛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尚处于技术含量低的粗放型经济增长阶段,经济增长主要由要素投入的增加拉动而非技术进步驱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显著提升了西部省份的效率水平,但相比东部省份仍然较低;1995—2009年地区效率水平呈俱乐部收敛,且效率水平的收敛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九五"期间效率水平差距扩大,"十五"期间呈β收敛,"十一五"期间收敛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效率 经济收敛性 非参数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增长“中等收入陷阱”的识别及跨越路径——基于“集团收敛性”检验与TFP提升路径的跨国比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金全 张运峰 王俏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26,156,共16页
本文通过构建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描述、分析和检验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6个国家,在1980~2017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集团收敛”情况。实证结果发现,“中等收入陷阱”在短期确实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稳态”,但从长期来看则是非稳定... 本文通过构建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描述、分析和检验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36个国家,在1980~2017年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集团收敛”情况。实证结果发现,“中等收入陷阱”在短期确实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局部稳态”,但从长期来看则是非稳定状态,存在多种脱离“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在各种跨越条件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是各国向高收入水平收敛的关键所在。本文进一步通过技术前沿收敛模型,探索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路径,结果发现这一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在低收入水平阶段,可通过技术模仿提升TFP,实现第一阶段的“集团收敛”;在由低收入向中等收入水平跃升阶段,需在技术模仿的同时利用全球技术边界提升带来的技术溢出拉动TFP增长;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跃升阶段,需由外部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转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第三阶段,此时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和优化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机制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收敛 集团收敛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孙兆刚 葛方艺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0-127,共8页
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创新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不高... 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区域经济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2000~2016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研究了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对我国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创新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不高是制约我国创新效率提升的关键原因。我国创新效率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一个地区创新效率的变化并不是由该地区内部因素决定的,还会受到来自相邻地区的影响。创新效率及空间效应的提升可以缩小我国区域经济差距,使区域经济呈现收敛性,且随时间的推移收敛性不断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效率 空间效应 经济增长收敛 区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基于产出和收入双维度和多时段的SPDM模型检验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文爱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5-76,共12页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 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理论与方法,从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两个维度,分别对1978—2013年及1978—1992年和1992—2013年三个时段中国西部12省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均产出在各研究时段上均不存在绝对β收敛,城镇居民收入较农村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具有更强的发散性;不论人均产出还是人均收入,在1992—2013年期间均呈现出显著的地区发散性,经济差距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经济产出与居民收入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示范效应与空间传递效应,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冲击对邻近地区影响显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在提升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同时,也应不断缩小西部地区内部省区间的经济差距,加快城镇化进程和促进地区经济合作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收敛 绝对Β收敛 空间面板数据模型(SPDM) 西部地区 经济产出差距 居民收入差距 空间示范效应 空间传递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和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学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20815-20818,共4页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指标,通过计算测度1996~2009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利用全局Morans’I指数和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聚集效应增强,集聚区域间的经济差异... 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变量指标,通过计算测度1996~2009年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并利用全局Morans’I指数和空间联系局域指标(LISA)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聚集效应增强,集聚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不断拉大,经济增长收敛性在空间格局上表现出明显的苏南、苏北间发散和两大区域内部收敛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 经济增长收敛 空间自相关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少甫 陈哲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9,共11页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Barro和Sala-i-Martin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为基础,分析中国及其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省际间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4-2015年全国和三大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和中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 采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以Barro和Sala-i-Martin建立的人口迁移模型为基础,分析中国及其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省际间人口流动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显示:2004-2015年全国和三大地区的经济增长是收敛的,全国和中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慢,东西部地区的收敛速度较快;人口流动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均呈现负效应;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相关性,但东部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说明中国人口分布结构以及技术发展水平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东部地区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剩和技术溢出趋于饱和的现象;而中西部地区又因人才严重流失导致经济增长受到阻碍。因此,需制定相关的发展政策,有利于人口流动合理科学的进行,使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经济增长收敛 动态空间面板模型 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直管县、财政分权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基于长三角地区县级数据的GMM实证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永杰 耿强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11期16-26,共11页
本文基于长三角两省一市111个县域经济的数据,构建了基于省直管县、财政分权与县域经济增长、县级财政解困的动态模型,采用系统矩估计方法(SYS-GMM)对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省直管县体制实施背景下,经济增长、财政解困之间良性互动... 本文基于长三角两省一市111个县域经济的数据,构建了基于省直管县、财政分权与县域经济增长、县级财政解困的动态模型,采用系统矩估计方法(SYS-GMM)对模型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省直管县体制实施背景下,经济增长、财政解困之间良性互动和恶性循环两种路径并存;我国财政收支分权对经济增长、财政解困的作用具有非对称性特征,并且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财政解困的作用受到省直管县体制的制约;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收敛性现象、县级财政困境同经济发展程度成相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直管县 县域经济 财政分权 政府治理结构 经济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界效应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郭晓合 王来全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2年第5期66-70,共5页
运用经济增长收敛性模型、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和Head与Mayer修正后的边界效应模型对198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边界效应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看,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边... 运用经济增长收敛性模型、Barro回归方程结合重力模型和Head与Mayer修正后的边界效应模型对1988年以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和边界效应对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看,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边界效应在减小,趋同性在增加。进入21世纪,地方政府追求行政区域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使得江苏与上海、浙江的边界屏蔽效应增大,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收敛 边界效应 长三角区域 经济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