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10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及空间分异 被引量:5
1
作者 蔡永龙 陈忠暖 刘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2-98,共7页
选择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较小的区域内的北京市、苏州市和重庆市等18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人均GDP为修正数据,修正了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运用修正后的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测度珠三角城市群整体以及城市群内部广州市... 选择与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差异较小的区域内的北京市、苏州市和重庆市等18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人均GDP为修正数据,修正了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运用修正后的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测度珠三角城市群整体以及城市群内部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等9个城市之间2005—2014年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并分析经济承载力水平的空间分异.研究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趋于小幅波动状态,但城市群内部极化效应显著,涓滴效应仍处于较低水平,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承载力等级分化严重,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珠海市和佛山市为第一层级,东莞市和中山市为第二层级,惠州市、江门市和肇庆市分列第三~五层级的经济承载力等级体系;地理空间上,形成以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为核心的三大区域,三大区域的经济承载力水平变化趋势为: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广佛肇),深圳市-东莞市-惠州市(深莞惠),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珠中江);近10年,珠三角城市群经济承载力呈东高-西低的发展状态,西岸塌陷的阴影效应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城市群 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 测度 经济承载力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环境经济承载力测算与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红 王亚东 岳晓燕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26-129,共4页
区域经济规模的合理性取决于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因此,环境容量大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以环境容量这个表征环境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为限制因素,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应用广义福利概... 区域经济规模的合理性取决于经济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否在环境容量的限度内,因此,环境容量大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以环境容量这个表征环境系统健康与否的关键指标为限制因素,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应用广义福利概念建立环境经济承载力的分析模型,并用动态规划方法来求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优)经济规模,以此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容量 最大经济规模 区域环境承载力 环境经济承载力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韩帅帅 狄乾斌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42,48,共7页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在利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三轴图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力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相关性和贡献度两个层次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1985—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 以辽宁省14个城市为例,在利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三轴图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力和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的基础上,从相关性和贡献度两个层次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承载力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首先,1985—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经济承载力整体呈现倒"U"型变化,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呈现"J"型结构。其中,1985—2003年大部分城市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并占据首位,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加强,经济承载力稳步提升;2003—2014年第二产业比重回升,产业结构水平下滑,城市经济承载力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其次,辽宁14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变动与城市经济承载力表现出了较强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贡献度分析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城市经济承载力有直接且明显的贡献作用,其中第三产业贡献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经济承载力 相关性 贡献度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承载力构成要素的比较分析——兼论武汉市经济承载力的提升策略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晓华 曹暄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3期160-163,共4页
本文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要素构成状况,对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成都、沈阳、武汉等7个城市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武汉市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发展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高层次劳动力要素与低层次科技竞争力的矛盾;充足的... 本文根据城市经济发展的要素构成状况,对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成都、沈阳、武汉等7个城市进行对比分析,重点研究武汉市的具体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武汉城市发展中存在两个主要问题:高层次劳动力要素与低层次科技竞争力的矛盾;充足的资本要素与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承载力 生产要素 劳动力 政府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矿产资源的经济承载力评价:基于五种主要矿产资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熊英 黄钞华 马海燕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6-49,共4页
中原经济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区,是中原主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区,矿产资源产业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关系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中原经济区是全国主体功能区的重点开发区域,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区,是中原主要的矿产资源供应区,矿产资源产业是河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关系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本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主流的矿产资源经济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河南矿产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具体选取河南五种主要矿产资源作为样本,从资源储量和保有储量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对河南矿产资源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经济承载力 资源储量 保有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及其提升策略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国平 崔丹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48,共12页
城市群作为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形式,是支撑我国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空间载体。我国城市群存在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总体偏低、城市群内部节点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差距较大、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提升动力不足等问... 城市群作为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形式,是支撑我国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空间载体。我国城市群存在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总体偏低、城市群内部节点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差距较大、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提升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升我国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应把握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处理好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对于处于不同水平的城市群,应根据各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异化目标分类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社会经济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2-1279,共8页
通过分析雄安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遵循“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区规划与建设要求,选择经济发展、绿色生产、社会发展与绿色生活4个维度,运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定量方法,提炼出人均GDP、万元GDP水耗、城镇化率、... 通过分析雄安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遵循“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区规划与建设要求,选择经济发展、绿色生产、社会发展与绿色生活4个维度,运用相关性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定量方法,提炼出人均GDP、万元GDP水耗、城镇化率、地热资源取暖覆盖率等27个社会经济承载状况的主要特征指标,构建符合区域特征、能够反映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程度的雄安新区社会经济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2014—2018年雄安新区的社会经济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雄安新区的社会经济承载力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2.81%,尤其是2016年后新区提升了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速度,2017年加大了绿色生产与绿色生活的投资力度,使得2018年新区社会经济承载力明显增强,较2016年、2017年分别高37.66%、25.01%。提出了持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加大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力度,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的社会经济承载力提升对策,以期为雄安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社会经济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主成分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县经济承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莹 张仁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13-415,共3页
经济承载力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城市发展规模的根本性因素,通过对民勤县经济承载力分析,并对其经济承载力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对民勤县如何提高经济承载力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承载力 评价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承载力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梁智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2002年第4期65-68,共4页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其旅游承载力。社会经济承载力则是构成旅游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承载力决定了目的地在有关各方利益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所能够接待外来游客的最大数量。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数学模型,模拟了构成...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其旅游承载力。社会经济承载力则是构成旅游承载力的重要因素。社会经济承载力决定了目的地在有关各方利益得到基本满足的前提下所能够接待外来游客的最大数量。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数学模型,模拟了构成社会经济承载力的各要素之间达到均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分析 社会经济承载力 旅游目的地 效用 旅游接待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相对优势的估算与分析
10
作者 虞婷 赵婷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1期118-119,共2页
区域经济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一定时期内,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条件下,人口、资源和生态各要素所能承载的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本文采用相对优势的方法计算了广西省的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认为广西省的资... 区域经济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经济区域、一定时期内,在确保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条件下,人口、资源和生态各要素所能承载的经济社会总量的能力。本文采用相对优势的方法计算了广西省的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认为广西省的资源环境经济承载力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用高额的资源环境代价来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资源环境 经济承载力 相对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经济可承载力评估 被引量:9
11
作者 凡鹏飞 李宝琴 +3 位作者 侯江伟 李嵘 宋崇明 林凯骏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6-202,共7页
基于鲁棒优化方法,考虑安全运行和经济性目标,对配网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的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根据风光负荷的历史数据和分布特征生成多个运行场景,利用所生成的运行场景建立描述风光负荷的不确定集,然后基于该不确定集建立双层鲁棒优化模... 基于鲁棒优化方法,考虑安全运行和经济性目标,对配网分布式电源和储能的容量进行优化配置。根据风光负荷的历史数据和分布特征生成多个运行场景,利用所生成的运行场景建立描述风光负荷的不确定集,然后基于该不确定集建立双层鲁棒优化模型。外层模型在不确定集中寻找经济性最差的运行场景;内层模型考虑配网运行的安全约束,在最差场景下优化风、光和储能的容量。相比于采用典型场景法的容量配置结果,提出的容量配置结果更小,并且可以满足配网的安全运行条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分布式电源容量配置 经济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实证分析--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泽红 郭文杰 董锁成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3-87,共5页
以全国水平为理想状态参照区域,选择湖北省为研究载体,介绍了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表明,湖北省1978-2005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平稳发展趋势,相对... 以全国水平为理想状态参照区域,选择湖北省为研究载体,介绍了以人口和经济为双重考量的相对资源承载力分析方法。对湖北省相对资源人口与经济承载力的动态分析表明,湖北省1978-2005年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平稳发展趋势,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其中相对自然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上升趋势,相对经济资源人口承载力呈小幅波动的缓慢下降趋势。总体上,湖北省处于人口超载、经济承载力富余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人口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自然资源 经济资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口与经济—资源承载力关系区域模式初探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宝树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5,共5页
一、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下,一国一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客观上是有一定的合理限度或适度范围的。目前,国内关于人口承载量或承载力的研究正在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逐步引向深化。这方面最值得重视的是国家农业... 一、问题的提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条件下,一国一地区的人口承载能力客观上是有一定的合理限度或适度范围的。目前,国内关于人口承载量或承载力的研究正在从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上逐步引向深化。这方面最值得重视的是国家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承担完成的《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该项研究认为,从现状近期和中期人口需求与当地资源及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看,全国可分为三类地区:即富余地区、临界地区和超载地区。然而,仅从资源角度研究人口承载力及其与人口的关系不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资源承载力相对富余的地区其经济承载力未必富余,而资源承载力相对不足地区经济承载力却有可能是相对富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承载力 人口承载力 人口承载能力 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环境条件 人口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资源承载力 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州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被引量:8
14
作者 肖忠海 袁虹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08年第6期12-16,共5页
文章在介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1998—2004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徐州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趋势,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采用经济学的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解释。
关键词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循环经济 U型 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原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慧爽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29-131,共3页
为探究建设中原经济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对构建生态型经济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利用集对分析和置信度准则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环... 为探究建设中原经济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对其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对构建生态型经济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利用集对分析和置信度准则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地区中心城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系统及子系统多数处于基本可载(II级)、弱可载(III级),不容乐观。因此,应采取一些具体的优化环境承载力的调整措施,保证和实现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环境的较好承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对分析 资源环境承载力中原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长建 杜宏茹 +3 位作者 张小雷 汪菲 张利 李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80-2893,共14页
基于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并探讨塔河流域42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于... 基于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1年塔里木河流域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并探讨塔河流域42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1)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于拓宽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的应用具有实践意义。(2)以新疆为参照区,塔河流域2000—2011年处于人口严重超载、经济非常富余或富余阶段。(3)与全疆相比,土地资源是塔河流域的相对优势资源,水资源是制约塔河流域人口、经济发展的相对劣势资源。(4)以塔河流域为参照区,流域内42个县市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的空间差异显著。(4)依据相对资源人口、经济承载力的超载、富余状态将塔河流域42县市归为A、B、C、D 4种资源承载力匹配区,并总结其时序演变特点和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 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塔里木河流域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忻州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鹏宇 郭劲松 +2 位作者 崔嫱 张俊卿 冯文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1-347,共7页
采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测算了1995—2013年忻州市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并探讨了全市14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模型改进工作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水资源与能源承载力,并运用优势资源牵引... 采用改进后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测算了1995—2013年忻州市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并探讨了全市14个县市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演变规律及空间差异。模型改进工作主要体现在增加了水资源与能源承载力,并运用优势资源牵引效应及劣势资源束缚效应,克服了原模型中权重的主观任意取值。结果显示:(1)以山西省为参照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是忻州市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而经济资源与能源为劣势资源;1995—2013年忻州市的人口承载状态总体呈从富余到超载,再到富余,以2001—2003年为界限;经济承载状态处于非常富余状态。(2)2004—2012年14个县市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空间差异显著;农业发展、煤炭产业与区位条件成为影响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经济承载力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 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 时空变化 忻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对资源承载力的青岛市主体功能区区划 被引量:17
18
作者 傅鼎 宋世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8-152,共5页
本文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计算了2005-2008年青岛市主要辖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而言,平度市处于富余状态;莱西市处于临界状态;胶州... 本文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作为参照区域计算了2005-2008年青岛市主要辖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①对于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而言,平度市处于富余状态;莱西市处于临界状态;胶州市、即墨市、胶南市处于超载状态;青岛市市区则处于严重超载状态。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序列(由富余到超载):平度市>莱西市>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市区。②青岛市各辖区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全部处于富余状态,其中市区的相对经济资源承载能力最大。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序列(由富余到超载):市区>胶州市>胶南市>即墨市>莱西市>平度市。③青岛市各主要辖区综合承载力全部处于富余状态,且基本保持稳定。综合承载力序列(由大到小):市区>平度市>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莱西市。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青岛市2005-2008期间主要辖区的主体功能区进行了区划,结果显示青岛市所辖6市区均属于优化开发区,在"十二五"期间,产业调整与优化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资源承载力 相对经济承载力 主体功能区 青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测度及提升对策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曹飞 郑庆玲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105,共7页
构建了包括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交通承载力和土地承载力的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值法的TOPSIS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测度了其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单... 构建了包括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交通承载力和土地承载力的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值法的TOPSIS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测度了其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单项承载力。得出如下结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属于短板要素;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本上呈从东向西递减的梯度分布;各省城市综合承载力与人口城镇化率的位序基本一致,但综合承载力滞后于人口城镇化率。最后提出,提高城市承载力既要统筹空间均衡发展,也要统筹各单项承载力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交通承载力 土地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R模型城市人口承载力的判断与提升路径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杨林 刘耀雷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6年第3期139-145,共7页
人口承载力正在成为制约城市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青岛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运用P-E-R模型,基于高、中、低三方案,分别测算青岛市2007-2013年经济人口承载力、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发现... 人口承载力正在成为制约城市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青岛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口规模与城市承载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运用P-E-R模型,基于高、中、低三方案,分别测算青岛市2007-2013年经济人口承载力、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发现:青岛市经济人口承载力高于资源人口承载力,产业发展以资源高投入为代价;经济人口承载力差异明显,未来就业潜力堪忧;自然资源接近或达到本地资源潜力极限,人口承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鉴于此,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青岛市提高人口承载力的路径是:协同推进人口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承载力;促进人口合理布局,提高空间承载力;统筹推进城乡生态保护,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人口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资源承载力 P-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