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劳资协商的引入与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的重塑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在范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7,共7页
劳资协商对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目的的实现具有保障性与支撑性的作用,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也只有通过劳资协商方能对企业的裁员行为施加必要的调控与干预。我国企业裁员法律制度迄今未能体现劳资协商的精神,因而在法律实践中暴露出诸多缺... 劳资协商对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目的的实现具有保障性与支撑性的作用,经济性裁员法律制度也只有通过劳资协商方能对企业的裁员行为施加必要的调控与干预。我国企业裁员法律制度迄今未能体现劳资协商的精神,因而在法律实践中暴露出诸多缺陷与弊端。惟有适时引入劳资协商机制,并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对劳资协商规则进行精当的构思与设计,方能显著增强我国企业裁员法律制度良性运行的内部驱动力,充分展现法律规范企业裁员行为的功能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资协商 经济性裁员 制度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性裁员的法律规制及改革 被引量:9
2
作者 闫海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7-133,共7页
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由于经济方面原因单方面解除一定规模以上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经济性裁员不仅导致大量劳动者失去工作,而且严重冲击经济社会秩序,因此是法律规制的重点。以《劳动合同法》第41条为基础建立的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 经济性裁员,是指用人单位由于经济方面原因单方面解除一定规模以上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经济性裁员不仅导致大量劳动者失去工作,而且严重冲击经济社会秩序,因此是法律规制的重点。以《劳动合同法》第41条为基础建立的我国经济性裁员制度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问题挑战,立法缺失已经呈现。完善经济性裁员立法应明确经济性裁员界定的基本要素、加强裁员方案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要求,建立有序参与的裁员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劳动合同法 解雇保护 经济性裁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性裁员中的劳动合同解除 被引量:8
3
作者 江锴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20,共10页
我国现行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作出了前提限制、程序限制、补偿限制和录用限制的规定,但对于这些限制性规定的内涵、法律性质以及具体应如何理解和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争议。经济性裁员中客观存在着协商解除和单方解除两种性... 我国现行劳动法对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作出了前提限制、程序限制、补偿限制和录用限制的规定,但对于这些限制性规定的内涵、法律性质以及具体应如何理解和适用,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争议。经济性裁员中客观存在着协商解除和单方解除两种性质不同的行为,协商解除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应适用不同的效力判定规则。对协商解除的效力,只要其与集体合同的相关约定不抵触,即应予以充分的尊重。对于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则应基于合同解除权的形成权属性,并充分考虑经济性裁员所具有的处理集体劳动关系的特殊性质,对劳动法律就用人单位行使解除权做出的限制性规定,从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两个层面进行综合解释:"通知工会"义务相对应的只是工会的监督权;"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义务既是用人单位行使解除权的程序性义务,也是其集体合同的缔约义务;"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义务既是用人单位行使解除权的程序性义务,也是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审查集体合同的规则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性裁员 劳动合同协商解除 劳动合同单方解除 集体劳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下企业裁员风险防范的法律问题
4
作者 焦志勇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8-111,共4页
应当讲,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性危机。在这种环境下,国内一些企业出现了大量的"经济性裁员"。由于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一些企业在裁员过程中疏于风险防范,导致大量... 应当讲,此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是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下面临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性危机。在这种环境下,国内一些企业出现了大量的"经济性裁员"。由于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一些企业在裁员过程中疏于风险防范,导致大量纠纷出现。这不仅不能维护企业的自身利益,而且也损害了劳动者的权益,并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不利的影响。如何正确适用《劳动合同法》相关的法律规定,作好风险防范工作,是当前企业应时危机中又一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性裁员 法律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辄裁员不可为“任性”为之代价高
5
作者 张兆利 《农村百事通》 2023年第7期50-52,共3页
经济性裁员(以下简称裁员)是指用人单位一次性辞退部分劳动者,以此作为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的一种手段,属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的一项权利。但用人单位裁员不能随心所欲,而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 经济性裁员(以下简称裁员)是指用人单位一次性辞退部分劳动者,以此作为改善生产经营状况的一种手段,属于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是法律赋予用人单位的一项权利。但用人单位裁员不能随心所欲,而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等的规定,在遵循相应程序后方可实施。下面,通过几则案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裁员的相关法律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法》 经济性裁员 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劳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资并购中职工安置的重要性及对策
6
作者 曹虹 《现代管理科学》 2005年第5期42-44,共3页
在职工安置是由计划经济的企业制度向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过渡的情况下,政府应通过完善我国国有企业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制度和经济性裁员制度,妥善安置国有企业职工,保护发生外资并购的国有企业职工劳动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
关键词 职工安置 外资并购 国有企业职工 经济性裁员制度 职工身份置换 企业制度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合法权益 劳动权利 补偿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企改革新政策
7
作者 郑言 《中国农垦经济》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中国 国有企业改革 行政级别 经济性裁员 激励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