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马克思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任皚
|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
1996 |
2
|
|
2
|
“后工业社会”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
梁树发
邱守娟
|
《北京社会科学》
|
1986 |
0 |
|
3
|
社会经济形态是社会有机体的骨骼系统 |
王东
孙承叔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7 |
1
|
|
4
|
再谈“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概念——与刘德福同志商榷 |
罗贵秋
|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
1985 |
0 |
|
5
|
马克思社会历史进程理论考评 |
郑镇
|
《文史哲》
|
1988 |
1
|
|
6
|
论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内在动力 |
刘工践
|
《内蒙古社会科学》
|
1983 |
0 |
|
7
|
马克思主义史学遗产的价值论说 |
张剑平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8
|
理性的抉择: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殊性 |
荣长海
|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9
|
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看“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志纯、学盛同志商榷 |
宋敏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79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