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部古为今用的高水平区域经济史著作——评王鑫义主编《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
1
作者
杨东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经济开发史
王鑫义
《淮河流域
经济开发史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
2
作者
杨国宜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4-95,共2页
王鑫义教授主编的《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 ,是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好书。它系统论述了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貌 ;细致探讨了影响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 ;资料丰富 ,考证严密 ,科学性强。本书坚持史论结合 ,总结历史上淮河流域经...
王鑫义教授主编的《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 ,是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好书。它系统论述了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貌 ;细致探讨了影响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 ;资料丰富 ,考证严密 ,科学性强。本书坚持史论结合 ,总结历史上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经验教训 ,颇具历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该书以史为鉴 ,对淮河流域的经济建设具有颇多的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经济开发史
评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徽州地区经济开发史要
被引量:
5
3
作者
崔思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72-80,共9页
徽州,禹贡扬州之地,春秋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统一后属彰郡;汉置黟歙二县,属丹阳郡,献帝时建新都郡,增置休阳县(今休宁县地);晋太康时改为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新安郡,改置歙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歙州为新安郡;唐开元(71...
徽州,禹贡扬州之地,春秋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统一后属彰郡;汉置黟歙二县,属丹阳郡,献帝时建新都郡,增置休阳县(今休宁县地);晋太康时改为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新安郡,改置歙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歙州为新安郡;唐开元(713年—741年)折置婺源,大历元年(766年)遂分祁门、绩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商人
经济开发史
新安
南方
经济
手工业品
休宁县
劳动人民
商业发展
商业资本
土特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反思
被引量:
5
4
作者
蓝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9-94,147,共7页
通过对中国经济开发史中违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训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退耕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远不仅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实际上更是一种进行结构性调整、讲求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对历史上种种经济开发举措的纠错和...
通过对中国经济开发史中违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训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退耕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远不仅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实际上更是一种进行结构性调整、讲求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对历史上种种经济开发举措的纠错和一种历史回归。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历史上经济开发对传统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影响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一些落后地区,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中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大量丧失,一方面又是现代化的步伐十分遥远,形成一种可怕的“双重丧失”。而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旦破坏,多数具有不可回归性,难以恢复和替代。人类总结历史在于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故历史上的许多教训绝不能成为我们今天走弯路的借口。经济开发中不仅要考虑当代的环境成本,也要考虑历史和未来的环境成本。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认为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比畜牧业、林业更先进的误区,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则存在工矿业一定比农业、畜牧业、林业先进的误区。但实际上地区间的产业选择不在于产业间的先进与落后与否,而在于产业是否与地区的资源、区位、环境相适应,在于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是否高,在于产业管理组织理念是否先进。现在国家迫切需要一个从生态、环境、资源、文化保护上对河道渠化控制的总体规划。在西部开发中充分体现“国家关怀”,增大财政转移的力度,一些不适合人类基本生存的地区应向东部地区移民,显现一种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反哺”与“报答”,强制性完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开发史
可持续发展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泰与云贵边省经济开发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明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41-46,共6页
清代大臣鄂尔泰基于“欲安民必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财不得理,则诸事不振”等思想,在兼任云贵总督期间,“改土归流”,铲除完全丧失进步作用的土司制度,设流官分治,使云贵边省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与此同时,制定并实施了云...
清代大臣鄂尔泰基于“欲安民必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财不得理,则诸事不振”等思想,在兼任云贵总督期间,“改土归流”,铲除完全丧失进步作用的土司制度,设流官分治,使云贵边省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与此同时,制定并实施了云贵边省经济开发战略。垦荒辟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兴建矿业,发展水陆交通,不仅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且在边疆经济开发史上书写了不朽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泰
雍正四年
垦荒政策
经济开发史
土司制度
云南省
政治稳定
农业生产
发展农业
陆路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部古为今用的高水平区域经济史著作——评王鑫义主编《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
1
作者
杨东晨
机构
陕西历史博物馆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5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经济开发史
王鑫义
《淮河流域
经济开发史
》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G23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
2
作者
杨国宜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4-95,共2页
文摘
王鑫义教授主编的《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 ,是一部填补学术空白的好书。它系统论述了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貌 ;细致探讨了影响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 ;资料丰富 ,考证严密 ,科学性强。本书坚持史论结合 ,总结历史上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经验教训 ,颇具历史学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该书以史为鉴 ,对淮河流域的经济建设具有颇多的启发性。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经济开发史
评介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徽州地区经济开发史要
被引量:
5
3
作者
崔思棣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4期72-80,共9页
文摘
徽州,禹贡扬州之地,春秋属吴,吴亡属越,越亡属楚,秦统一后属彰郡;汉置黟歙二县,属丹阳郡,献帝时建新都郡,增置休阳县(今休宁县地);晋太康时改为新安郡,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新安郡,改置歙州,大业三年(607年),又改歙州为新安郡;唐开元(713年—741年)折置婺源,大历元年(766年)遂分祁门、绩溪。
关键词
徽州商人
经济开发史
新安
南方
经济
手工业品
休宁县
劳动人民
商业发展
商业资本
土特产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反思
被引量:
5
4
作者
蓝勇
机构
西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9-94,147,共7页
文摘
通过对中国经济开发史中违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训进行反思,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退耕还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远不仅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实际上更是一种进行结构性调整、讲求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对历史上种种经济开发举措的纠错和一种历史回归。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历史上经济开发对传统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影响进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一些落后地区,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中有形的和无形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的大量丧失,一方面又是现代化的步伐十分遥远,形成一种可怕的“双重丧失”。而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一旦破坏,多数具有不可回归性,难以恢复和替代。人类总结历史在于少走前人走过的弯路,这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故历史上的许多教训绝不能成为我们今天走弯路的借口。经济开发中不仅要考虑当代的环境成本,也要考虑历史和未来的环境成本。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认为农业,特别是种植业比畜牧业、林业更先进的误区,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则存在工矿业一定比农业、畜牧业、林业先进的误区。但实际上地区间的产业选择不在于产业间的先进与落后与否,而在于产业是否与地区的资源、区位、环境相适应,在于产业的科学技术含量是否高,在于产业管理组织理念是否先进。现在国家迫切需要一个从生态、环境、资源、文化保护上对河道渠化控制的总体规划。在西部开发中充分体现“国家关怀”,增大财政转移的力度,一些不适合人类基本生存的地区应向东部地区移民,显现一种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的“反哺”与“报答”,强制性完成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道路。
关键词
经济开发史
可持续发展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泰与云贵边省经济开发
被引量:
2
5
作者
张明富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5期41-46,共6页
文摘
清代大臣鄂尔泰基于“欲安民必制夷,欲制夷必改土归流”“财不得理,则诸事不振”等思想,在兼任云贵总督期间,“改土归流”,铲除完全丧失进步作用的土司制度,设流官分治,使云贵边省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与此同时,制定并实施了云贵边省经济开发战略。垦荒辟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兴建矿业,发展水陆交通,不仅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且在边疆经济开发史上书写了不朽的一页。
关键词
鄂尔泰
雍正四年
垦荒政策
经济开发史
土司制度
云南省
政治稳定
农业生产
发展农业
陆路交通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部古为今用的高水平区域经济史著作——评王鑫义主编《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
杨东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读《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
杨国宜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徽州地区经济开发史要
崔思棣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8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中国经济开发的历史进程与可持续发展的反思
蓝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鄂尔泰与云贵边省经济开发
张明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