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经济建构与政府职能转变 被引量:1
1
作者 利丹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43-48,共6页
关键词 政府职能转变 经济建构 亚洲“四小龙” 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管理 国有企业 政府投资 机构设置 法定机构 新加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市场经济建构中的集体谈判
2
作者 宫希魁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45-51,共7页
关键词 集体谈判 经济建构 利益集团 利益矛盾 利益要求 集团性 物质利益关系 劳动者 企业管理者 利益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的经济学逻辑建构
3
作者 金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是高度创新性和社会供需相宜性的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组织建设,是非常值得深入观察和研究的经济组织行为和企业创新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既有理论突破,也有实践创造。经济学承认企业(经济人)的自利性行为,但最终关切的... 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是高度创新性和社会供需相宜性的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组织建设,是非常值得深入观察和研究的经济组织行为和企业创新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既有理论突破,也有实践创造。经济学承认企业(经济人)的自利性行为,但最终关切的则是社会利益目标如何得以实现。以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主要的价值取向,不是(至少“不仅是”)为自利行为张目,而是为社会理性立据。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只要有社会需要,市场经济机制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供给,以满足相关需要。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创设和发展,则是以市场机制的企业自主自择行为,满足社会重要利益关切的创新性经济组织供给。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社会和未来世界,更需要有更具社会利益关切,以至人类命运关切意识的优秀企业,投入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创新发展的伟大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金融 社会企业 经济学逻辑建构 利益关切 供需相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制度变革的理论演进及其对中国经济学建构的启示
4
作者 王玉海 孙尧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5-88,共14页
国内经济学界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从改革策略到改革理论再到内在规律的探索,先后经历了为什么改革、如何持续推进、怎样深化改革三个阶段的演进。理论的概括总结包括引进新的经济理论解释、本土经济理论抽象、追本溯源中国传统思想... 国内经济学界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从改革策略到改革理论再到内在规律的探索,先后经历了为什么改革、如何持续推进、怎样深化改革三个阶段的演进。理论的概括总结包括引进新的经济理论解释、本土经济理论抽象、追本溯源中国传统思想三条来源路径。理论的抽象系统化包括文献综述及其梳理、对共性问题的命题式归纳、系统化学科建设三种典型模式。这些探究为我们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实践素材和理论原材料,也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要直面现实从中国改革实践出发,而不能从既有的理论等条条框框出发;要在中国的改革实践中抓住核心关键问题,勾勒出逻辑线索,而不能只是进行观点的汇集;要与既有理论贯通抽象出经济学研究的主题,探究一般性的价值意义,而不能局限于国情个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改革实践 改革理论 经济理论建构: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新区发展的当下问题及其经济政策建构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彭珊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9-113,共5页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功能形态,旨在承担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任务,实现空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自1992年设立浦东新区以来,截至2016年2月,国务院已批复设立17个国家级新区。经济发展实践表明,... 国家级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功能形态,旨在承担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国家重大战略发展任务,实现空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自1992年设立浦东新区以来,截至2016年2月,国务院已批复设立17个国家级新区。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国家级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城融合发展、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的桥头堡和试验区,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形成辐射效应。从发展现状看,相对于其他经济功能组织,虽然国家级新区有诸多"新"的优势,但仍面临诸多发展瓶颈。新的经济发展时期,为把发展国家级新区这篇时代大文章做细、做实、做好,还需加速国家级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新型服务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排污治污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新区金融环境,强化新区金融保障;需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寻找新区发展新增长极。能否做强国家级新区这一经济功能组织,也是对新区建设者勇气和智慧的考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新区 经济政策建构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极化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分析方法建构:一种三元认知框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昊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9-37,共9页
本文基于对一元认知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和二元认知的理性主义分析范式的分析与综合,提出一种三元认知框架。三元认知可以有效弥合"两分问题"之间的裂痕,从而显著增强经济分析的解释力。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分析表明,经济... 本文基于对一元认知的制度主义分析范式和二元认知的理性主义分析范式的分析与综合,提出一种三元认知框架。三元认知可以有效弥合"两分问题"之间的裂痕,从而显著增强经济分析的解释力。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分析表明,经济减速是经济结构多重失衡相互交叠的结果。从三元分析范式得出的全新"制度"建设的结论将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分析方法建构 分析范式 “两分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元认知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建构型市场经济的中国逻辑——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反思 被引量:6
7
作者 严静峰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15,25,155,共14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用实践创造了当代的"国富论"。中国的"国富论"依然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核心命题而展开的。市场经济诞生于西方,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演进从萌芽走向成熟,"自发扩张秩序"逐渐...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人用实践创造了当代的"国富论"。中国的"国富论"依然是围绕着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核心命题而展开的。市场经济诞生于西方,经历了五百多年的演进从萌芽走向成熟,"自发扩张秩序"逐渐成为主导原则,这是一种自发内生型市场经济。与西方不同,中国市场化的起点是计划经济,政府是推动市场化的最主要动力。正是依靠政府的积极建构,市场经济体制才能较快建立起来,是一种政府建构型市场经济。中国政府在建构市场经济过程中,通过放权成功地释放和激活了地方政府、企业和人民群众的致富激情,并利用官场竞争与市场竞争的互相促进,将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成功地整合在一起,共同创造了中国经济奇迹。搞清楚中国"国富论"的内在机理,对于澄清和阐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业政策是否必要、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关系、中国经验的世界意义、未来继续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与市场 自发内生型市场经济 政府建构型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奇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经济伦理关系构建的哲学探微
8
作者 郭德君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9期11-12,共2页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巨大变迁,一些负面的价值效应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失范,影响了经济生活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哲学思维,指出了构建和谐经济伦理关系的途径—既要立足传统文化,又要根据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超越传统,才能... 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巨大变迁,一些负面的价值效应导致了经济活动的失范,影响了经济生活健康、持续发展。本文运用哲学思维,指出了构建和谐经济伦理关系的途径—既要立足传统文化,又要根据当下社会发展的实际超越传统,才能构建出真正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和谐经济伦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野 经济伦理关系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转型期我国经济伦理的重建
9
作者 陈建玲 《理论月刊》 2002年第8期63-64,共2页
本文论述了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伦理问题研究的意义,阐明了经济伦理建构与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转型期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建构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经济制度伦理 经济伦理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