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门格尔经济学与米塞斯经济学的关系
1
作者 冯兴元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3-63,共11页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经济科学发展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元经济学位置,这完全要归功于门格尔所奠定的基础。米塞斯在门格尔的原生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础上,从主观主义和先验论视角发展出自己的化生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当今的世界上,...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经济科学发展中占据了独一无二的元经济学位置,这完全要归功于门格尔所奠定的基础。米塞斯在门格尔的原生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础上,从主观主义和先验论视角发展出自己的化生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当今的世界上,米塞斯和他的学生被认为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通过对照和评述门格尔原生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和米塞斯化生版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不难发现两者在当代经济学中都有重要地位,两者也存在传承关系,以及一些区别,尤其是对两者一些不同特点的讨论,澄清了很多同人对两者的一些误解。两者属于同一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其建立经济学体系的方法论没有本质的不同,都强调以公理或者等同于公理的普遍事实关联出发(前者为米塞斯的情况,后者则为门格尔的情况),借助演绎逻辑推演和提炼有关经济现象的一般性质和精确的规律。但他们只是方法论侧重点有不同:门格尔强调自己的经济学属于经验科学的范畴,而米塞斯则强调自己的经济学属于先验科学。此外,米塞斯还强调从主观主义角度改造、拓宽和发展门格尔经济学。门格尔经济学与米塞斯经济学属于奥派经济学“元宇宙”与“平行宇宙”之间的关系。不能以门格尔经济学否定米塞斯经济学,也不能以米塞斯经济学否定门格尔经济学。两者的共存共荣是经济学界甚至是人类的一大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门格尔 米塞斯 行动学 主观主义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的十大政策创新 被引量:15
2
作者 程恩富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8-26,102,共10页
马克思主义学者应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理论宣传和政策探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进行了十大政策创新:一是幸福指数政策,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佳目标;二是立新核算政策,用“国内生产... 马克思主义学者应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理论宣传和政策探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进行了十大政策创新:一是幸福指数政策,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最佳目标;二是立新核算政策,用“国内生产福利总值”替代“国内生产总值”指标;三是为民财税政策,协调全面建设与民生共享的关系;四是金融实化政策,从脱实向虚转向脱虚向实的举措;五是知识产权政策,自主创新关键核心科技和世界名牌;六是公主私辅政策,公有制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七是改善分配政策,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缩差共富;八是提高福利政策,较快增加免费公共福利的项目和比重;九是抑制通胀政策,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宏观调控重要任务;十是对等开放政策,积极反制外国遏制和追求高质量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 经济社会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学派经济学方法论的哲学沉思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志君 王文豪 赵国春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3-121,共9页
2008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波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广泛批判和反思思潮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优缺点的认识。突破旧范式、构建新框架已成为经济学人的共同追求。中国学派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应该做到&qu... 2008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一波对现代经济理论的广泛批判和反思思潮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新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优缺点的认识。突破旧范式、构建新框架已成为经济学人的共同追求。中国学派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应该做到"三个把握""三个坚持",即把握经济学原理的变与不变,把握对研究对象的可知与不可知,把握经济学家的能与不能,坚持唯物辩证法和中国哲学的指导地位,坚持理论创新的科学化方向,坚持世界一般性和中国特殊性的统一。在《道德经》辩证思维的启发下,尝试构造一个简单的随机供求市场均衡模型,既可刻画自由竞争市场的性质,又可避免完全竞争的逻辑矛盾,更具现实解释力和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哲学视角 自由竞争市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立经济学中国学派的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彦明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0-34,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文认为,创立经济学中国学派,系统、彻底地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经济学中国学派的研究起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文认为,创立经济学中国学派,系统、彻底地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的条件已经比较成熟;经济学中国学派的研究起点是现实人,研究对象是由现实人组成的现实社会的经济运行;经济学中国学派具有三个特点,即它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解决全球问题的普适性,具有彻底解决社会问题、完善世界的系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中国学派 中华文明 西方经济学 中国奇迹 普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价值判断与改革目标选择——论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 被引量:2
5
作者 伍装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0,共3页
从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入手,可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已形成的经济学派主要分为: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由于它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秉承了西方新古典经济... 从经济学中的价值判断入手,可将中国经济改革中的已形成的经济学派主要分为: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由于它们有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对中国经济改革有不同的观点。中国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秉承了西方新古典经济学传统,并在这种经济学价值判断指导下来思考、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从而进行相应的改革路径选择;而中国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逻辑,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综合创新和发展。它与中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最大区别在于:认为经济改革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来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从而由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过渡到更高阶段的社会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判断 经济改革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 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创新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现象学关系的历史和逻辑考量 被引量:3
6
作者 栾林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7,共6页
本文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考察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现象学之间不同阶段的历史联系,并从两者对实证主义的态度,意向性对人的行动理论的影响,两者关于时间性和不确定性的观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复兴中遇到的理论困境以及解释学转向等方面出发... 本文从现象学角度出发,考察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现象学之间不同阶段的历史联系,并从两者对实证主义的态度,意向性对人的行动理论的影响,两者关于时间性和不确定性的观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复兴中遇到的理论困境以及解释学转向等方面出发,论证了现象学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影响。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现象学,主流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在现代表现为科学主义思潮,哲学基础的不同使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现象学 主流经济学 经验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经济学家在宏观经济学上的若干共识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家贵 吉萍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西方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相互辩难,充满分歧和争议。但近年来各派经济学家在需求和供给、反通货膨胀的成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局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预期的作用及政策可信度的重要性、政策... 西方宏观经济学流派众多,相互辩难,充满分歧和争议。但近年来各派经济学家在需求和供给、反通货膨胀的成本、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局限、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替代关系、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预期的作用及政策可信度的重要性、政策的时滞性等等重大问题上已逐渐达成共识,表明宏观经济学正走向成熟。但分歧和争论仍然是宏观经济学保持发展活力的源泉,共识与歧见并存乃是理论与学术发展的正常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 争议 共识 经济学学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还是两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区分米塞斯和哈耶克的深层次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敬敬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4,325,共9页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不同于经济学其他学派的独特之处是什么?26年前,奥地利学派的学者们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场辩论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独特之处并不是其研究内容而是研究方法。...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不同于经济学其他学派的独特之处是什么?26年前,奥地利学派的学者们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场辩论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独特之处并不是其研究内容而是研究方法。它并不是主要研究自发秩序、非均衡或市场过程和知识的作用等问题,而与经济学的其他学派类似,它主要研究价格理论、资本理论、货币理论和商业周期理论等。在研究方法上,它的独特之处并不是方法论的主观主义或个人主义,而是"因果—现实"的分析方法。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本质的正确认识,有助于新一代的奥地利学派学者更好地选取研究问题,进一步推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更深刻地认识经济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主观主义 “因果—现实” 价格理论 均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恩富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术贡献
9
作者 周文 刘少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55,共8页
作为我国享有较高学术声誉和广泛社会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研究与前瞻性探索,坚持经济学方法、原理和政策三者的连贯系统分析,推动现代政治经济学向国际化、应用化、数理化和学派化... 作为我国享有较高学术声誉和广泛社会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程恩富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开拓性研究与前瞻性探索,坚持经济学方法、原理和政策三者的连贯系统分析,推动现代政治经济学向国际化、应用化、数理化和学派化的方向发展,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和海派特色的现代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恩富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国际化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学派 政治经济学应用化研究 学术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危机的机制分析——基于马克思和后凯恩斯主义危机理论的视角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成林 何自力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99-104,共6页
在自由主义经济信条的指引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弊端的同时,不断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当前发生的经济危... 在自由主义经济信条的指引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弊端的同时,不断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时,显得苍白无力。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深刻的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即危机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此外,后凯恩斯主义危机理论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异端学派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有企业再探究——域观取向的现实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基于域观范式,观察并阐释了国有企业对认识中国经济制度和判断中国经济态势的关键作用。中国国有企业的制度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具有独特域观特质的经济形态,而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特殊域类企业群体... 基于域观范式,观察并阐释了国有企业对认识中国经济制度和判断中国经济态势的关键作用。中国国有企业的制度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具有独特域观特质的经济形态,而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特殊域类企业群体——具有独自特质的企业类型。在经济分析中,"利润最大化"可以作为企业效率与国际竞争力要求的显示性指标,但国有企业在组织行为中,并没有产权性质所支持的私人性利益目标的系统性制度要求和制度安排。认为国有企业尽管是特殊企业,但仍然是营利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实质性特质;中国共产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突出的结构性制度特征之一,在理论逻辑和制度逻辑上是顺理成章的,而在实践中却要有高度的创造性和调适性,并且是全世界没有同类先例和经验借鉴的中国独创性域观特质课题。提出国有企业既要发扬长期形成的光荣传统,也要与时俱进地探索形成与世界经济有效接轨的新机理规则,建立适合其发展的管理体制,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国有企业的机理规则;国有企业与市场规则、尤其是与世界市场规则的衔接相容,既是人类不同文明形态的相容问题,也是在多种文明形态共存条件下,国有企业与世界市场经济规程的相容协进,以及多样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行动实践和理想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国有企业 市场经济规则 中国学派经济学 域观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尔纳·松巴特的“精神”概念:帕森斯最初的理论社会学志趣
12
作者 王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60-70,147,共12页
二十世纪初,维尔纳·松巴特和马克斯·韦伯都曾探讨过“资本主义精神”的概念。他们分别以此为出发点在经济史学说中构建社会理论,并谨慎地保持着关于这一论题富有建设性和争议的长期交流。塔科特·帕森斯1925/26年在海德... 二十世纪初,维尔纳·松巴特和马克斯·韦伯都曾探讨过“资本主义精神”的概念。他们分别以此为出发点在经济史学说中构建社会理论,并谨慎地保持着关于这一论题富有建设性和争议的长期交流。塔科特·帕森斯1925/26年在海德堡大学撰写的博士论文却尖锐地指出两人的精神学说具有根本的差别。在讨论松巴特的章节中,帕森斯呈现出其“精神”概念作为服务于生存需要的实践理性具有恰当的意识哲学结构,同时指出它始终建立在可疑的思想前提之上,没有能够把握到实践理性被现代社会所赋予的本质特征。帕森斯通过对两位先驱的学说进行辨别和批评,构建出自己在社会理论中的基本立场。2019年首次出版的博士论文德文原稿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以重新认识帕森斯早期理论工作的动机和总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科特·帕森斯 维尔纳·松巴特 经济学历史学派 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