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3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方发达国家职业体育联盟形成的经济学依据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庆伟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4,共6页
通过文献分析、逻辑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职业体育联盟的形成原因进行研究,以职业体育联盟的核心产品——竞赛的独特性为切入点,分析其相互竞争、相互依存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共... 通过文献分析、逻辑分析、历史分析等方法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当今世界发达国家职业体育联盟的形成原因进行研究,以职业体育联盟的核心产品——竞赛的独特性为切入点,分析其相互竞争、相互依存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职业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共生性与职业体育联盟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形成市场垄断型职业体育联盟才能实现俱乐部之间的共生,说明成立职业体育联盟是发展职业体育产业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体育联盟 市场垄断 经济学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中医药专有法律保护制度的经济学依据
2
作者 董研林 王明旭 张平川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年第10期685-687,共3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理论被引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法理学方面也不例外。已存在于法理学中的一门学科就是法理经济学,即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论证法律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文章将这一方法在此引入到建立中医药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理论被引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法理学方面也不例外。已存在于法理学中的一门学科就是法理经济学,即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论证法律制度建立的理论依据。文章将这一方法在此引入到建立中医药专有法律保护制度的论证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专有保护制度 经济学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税市场国征税权的政治经济学依据及对我国的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洪治纲 《税收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3,共8页
数字经济中市场国是否具有数字税征税权的问题在国际上引发了较多的争议。文章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其理论依据,并认为市场国征收数字税是合理的,以市场国显著数字经济存在及用户参与等标准来配置征税权也是合理的。因为数字经济主要是... 数字经济中市场国是否具有数字税征税权的问题在国际上引发了较多的争议。文章从政治经济学角度阐述其理论依据,并认为市场国征收数字税是合理的,以市场国显著数字经济存在及用户参与等标准来配置征税权也是合理的。因为数字经济主要是数字资本运动的产物,数字资本的内容构成、存在样态与运动形式等要素应当且可以作为数字税征税权的依据,这是对传统经济资本概念的扬弃,以及对传统的以物质化常设机构、实体存在等作为征税原则标准的税制体系的迭代更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数字税市场国征税权的问题与我国密切相关,厘清市场国征收数字税的政治经济学依据对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即可以根据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据来更好地认识数字税和市场国征税权的本质,并可以根据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据来构建更符合我国国情和国家利益需要的数字税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税 市场国征税权 税制改革 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检劳务二重性:商检改革的经济学依据
4
作者 熊国忠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95-98,共4页
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加强,许多属于第三产业的部门,尽管它们不一定生产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但它们越来越对社会发展和财富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直接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生产目的,同样创造价值和社会... 现代社会,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加强,许多属于第三产业的部门,尽管它们不一定生产具有实物形态的产品,但它们越来越对社会发展和财富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并且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直接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生产目的,同样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因而许多劳务的生产具有生产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检劳务 商检改革 经济学 二重性 第三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形成、基本内涵及内在逻辑 被引量:4
5
作者 魏鹏举 冯星宇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2,共12页
人文经济学是一种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初心回归。文章从理论角度探讨了人文经济学的起源、含义和内在逻辑。研究认为:(1)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人文思想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化,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 人文经济学是一种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初心回归。文章从理论角度探讨了人文经济学的起源、含义和内在逻辑。研究认为:(1)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人文思想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经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优化,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文思想;(2)人文经济学强调以人文价值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观和发展理念,人文价值是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关键;(3)人文价值是文化和经济的纽带,对两者的发展至关重要。文化塑造人文价值,推动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又为文化和人文价值提供物质支持,形成一个相互促进的循环,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同发展的整体。人文经济学发展需要突出人文思想以注重人文价值,发掘文化内涵以注重文化价值,理论联系实际双向多维矫正,提升国际接受度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文化与经济 人文价值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技术封建主义?——当代西方技术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被引量:8
6
作者 蓝江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共9页
技术封建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代西方左翼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门词汇。技术封建主义思潮滥觞于数字技术下新空间的开辟,在传统政治学上的领土、领海、领空之外,形成了一个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基底的领云空间。这个空间一经成立,就发生... 技术封建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代西方左翼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热门词汇。技术封建主义思潮滥觞于数字技术下新空间的开辟,在传统政治学上的领土、领海、领空之外,形成了一个以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为基底的领云空间。这个空间一经成立,就发生了被各大数字平台瓜分的新圈地运动,被圈起来的云空间变成这些平台的云封地,而平台背后的资本家摇身一变成为云领主,广泛使用这些云封地的用户和企业,变成云封地上的云农奴和附庸资本家,这就是技术封建主义的实质。总体来说,技术封建主义只是一种譬喻,也并不能涵括整个当代资本主义的状况,因此,它不构成资本主义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我们仍然可以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视角来批判技术封建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封建主义 政治经济学 数字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中传统文化资本的独特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邵明华 高洋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0,共10页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文化资本,区别于西方人文经济学。结合文化经济学广义狭义说、布迪厄文化资本三形态说以及思罗斯比文化资本存量流量说,构建了“文化(经济伦理)-经济(劳动对象)-人(人力资本)”的理论框架,分...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文化资本,区别于西方人文经济学。结合文化经济学广义狭义说、布迪厄文化资本三形态说以及思罗斯比文化资本存量流量说,构建了“文化(经济伦理)-经济(劳动对象)-人(人力资本)”的理论框架,分析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中传统文化资本的独特价值。在经济伦理层面,以人为本的民本经济观念、守诺互利的诚信经营理念、贵和尚中的和合共生文化与贫富调节的大同发展追求等精神文化资本,为人文经济学提供了修正工具理性的传统人文精神;在劳动对象层面,作为内容生产来源的无形文化资源、经济价值外显的有形文化资源与文化生产活动的行为文化资源等资源文化资本,为人文经济学供给了满足文化生产消费需求的传统文化资源;在人力资本层面,中国人特有的文化基因、制度化传承的文化技能与师古不泥古的文化自觉等具身文化资本,为人文经济学培育了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力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人文经济学 传统文化资本 经济伦理 文化资源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法学实证研究的现实境遇与展望--对法学实证研究产能的法律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武西锋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7,共16页
实证研究以其科学性著称,是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参考期刊影响因子,选取20年来我国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代表性期刊,对其刊载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法学实证研究产能不高。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供... 实证研究以其科学性著称,是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文章参考期刊影响因子,选取20年来我国社会科学各学科的代表性期刊,对其刊载的实证研究成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表明法学实证研究产能不高。从法律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供给不足和需求乏力是制约法学实证研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缺少必要的实证研究教育训练和充足的数据库,造成了供给不足;另一方面,以期刊为重要载体的研究平台的结构布局、同行评议制度以及学术偏见等不利于实证研究。在此情况下,研究者基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选择传统的理论研究。增强实证研究的理论化,超越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二元对立,推动二者的实质性融合,是实证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方法 法学实证研究 法律经济学 产能 供给和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人工智能之魅:基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省思 被引量:1
9
作者 曹晋 曹浩帆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8-34,72,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勾勒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美好前景,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主流聚焦时空重组和感官重构的数字“乌托邦”的无限可能或人机共生的“后人类”主体性重构。在承认人工智能带来生活便捷性的同... 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社会勾勒了生产和生活方式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美好前景,社会舆论和学术研究主流聚焦时空重组和感官重构的数字“乌托邦”的无限可能或人机共生的“后人类”主体性重构。在承认人工智能带来生活便捷性的同时,本文反思了这一“脱实向虚”的技术迷思对人工智能的“赋魅”,聚焦其在能源消耗、异化劳动以及终端设备的报废处理等层面所导致的环境隐忧,透过讨论人工智能的“不智能”性和“虚拟世界”的“不虚拟”性,进一步省思被遮蔽的社会权力关系的再生产和环境代价。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及其传播的迷思已经融合了从技术合理性(Technology Rationality)到支配合理性(Rationality of Domination)的生活规定性,人类思想以及生态环境均被严密的、定型的数学模型化、数据化、商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政治经济学 人工智能 媒介物质性 异化劳动 电子垃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失能与美国经济学范式的转向——基于先进制造业战略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国柱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7,173,共28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直主导着美国国家治理体系。但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和新的大国竞争的过程中,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表现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造成美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美国社会就业率下...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一直主导着美国国家治理体系。但在应对2008年金融危机、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和新的大国竞争的过程中,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表现得越来越力不从心,造成美国制造业向海外转移、美国社会就业率下降、贫富分化加剧、技术创新能力衰退、贸易逆差扩大和供应链脆弱等一系列问题。从奥巴马到拜登,三任美国总统从不同的角度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试图通过加大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重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美国制造业体系。这体现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大国竞争格局下,美国制造业战略和政策的巨大调整,也昭示着美国经济学范式的转向。新的经济学范式可能会在未来较长时期对美国经济政策甚至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战略 新自由主义 国家发展主义 经济学范式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建军 胡薇婷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59,共4页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4年6月22日,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吉首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需求...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4年6月22日,2024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暨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吉首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和学者围绕新质生产力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需求和实现路径,从科技创新、产业体系、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三农”等多个视角展开研讨,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学术观点与研究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学 新质生产力 区域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如何是一种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浩 《学术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5,共12页
人文经济学是文化-经济一体学,是文化-经济生态学,也是建构现代化的“中国式”的文明学。人文经济学的话语形态不是“+思维”而是“‘化’思维”。人文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概括为“一体三维两概念”,其以“文化-人-经济”一体贯通为逻辑... 人文经济学是文化-经济一体学,是文化-经济生态学,也是建构现代化的“中国式”的文明学。人文经济学的话语形态不是“+思维”而是“‘化’思维”。人文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概括为“一体三维两概念”,其以“文化-人-经济”一体贯通为逻辑构架,以文化、人、经济建构三维坐标,以“人文力”和“人化”为体系的两大基本概念。人文经济学的内涵有狭义、广义和实践三重意蕴。狭义上是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广义上是文化-经济一体化,是文化-经济的辩证生态;实践上是现代化的中国式的“文明学”。人文经济学的理论有三个基本原理:“人文力”原理、“人化”原理、现代化的“中国式”原理。总之,人文经济学是基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话语和中国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中国话语 中国理论 现代化的“中国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下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框架探讨——基于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大安 《浙江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9,238,共17页
厂商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相融合的综合场景,正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排头兵,推动着平台经济、智慧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数字赋能等多种数字经济业态齐头并进。数字经济涉及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 厂商生产经营所面临的信息通信技术、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相融合的综合场景,正在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排头兵,推动着平台经济、智慧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数字赋能等多种数字经济业态齐头并进。数字经济涉及两个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范畴——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避免理论研究在一些方面出现模糊不清,我们有必要在经济理论分析层面对这两个范畴加以区分。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内涵、外延及其关联,取决于厂商生产经营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运用的实践,而这些实践正在悄悄地重构微观经济运行基础。经济学家探索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框架的重构,可考虑将数字经济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来建立一个分析参照,并通过厂商搜集、加工和处理大数据的技术层级变动来搭建一个逻辑分析框架。基于数字经济的宽广覆盖面以及各种数字经济现象引致的纷繁场景,本文在对大数据进行分类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个以厂商科技层级变动来衡量厂商决策效用的逻辑架构,并对产量和价格决定、竞争和垄断形成、产业组织变动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厂商决策理论、资源配置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等的重塑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微观经济学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化再探索——从经济共同体到共同体经济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曦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2,共11页
建立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为基础,从马... 建立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是解决我国民族学研究中存在的被西方民族理论思想和话语体系所左右的问题的关键所在,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史料体系、话语体系和理论体系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坚持“两个结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实践进行科学分析。历史实践证明,经济力量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持续发展与壮大,也对经济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推动生产力持续进步。可以说,中华民族是靠文化凝聚的,更是依靠经济一体来推动的。共同体经济学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完善对经济行为与绩效影响的学科。共同体经济学以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质和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研究经济发展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与完善双向互动的机理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学科化 共同体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产业经济学的自主学术体系建设 被引量:1
15
作者 庞瑞芝 戚聿东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6-96,共21页
数字经济时代,市场主体(包括企业、组织与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市场形态及功能、产业组织与产业发展发生深刻变革,以产业实践为研究对象的产业经济研究范式也发生根本性变革。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国产业发展的独特实践决定了中国产业经济学... 数字经济时代,市场主体(包括企业、组织与消费者)的决策行为、市场形态及功能、产业组织与产业发展发生深刻变革,以产业实践为研究对象的产业经济研究范式也发生根本性变革。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国产业发展的独特实践决定了中国产业经济学自主学术体系亟待凝练中国产业发展的实践智慧,并回答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发展实践提出的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与中国之问。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可以得出:基于数字技术创新的“数据—平台—网络效应”及其内在关系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基础,即TDPN框架;以“数字化企业策略性行为—用户决策—平台型市场—政府角色”及其相互关系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组织研究范式,即CCMG范式;在前两者基础上,数字经济时代中国产业经济学自主学术体系研究架构——“数字化—市场—政府”(DMG)协同架构,也就此诞生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中国产业经济学 自主学术体系 TDPN CCM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经济学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耦合互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慧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人文经济学是当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经济学分支,是关于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经济文化化与文化经济化双向互动的科学。建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自觉使命担当,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 人文经济学是当代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经济学分支,是关于经济文化相互交融、经济文化化与文化经济化双向互动的科学。建构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自觉使命担当,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所需。从实践来看,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探索进程是经济与人文互动渐强的过程,人文经济学的出场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人文经济学也将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从理论来看,人文经济学既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的创新超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拓展。在构建新时代人文经济学中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应坚持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大实践观,实现人文经济学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耦合互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经济学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产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一兵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54,179,共13页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的空间不再是人之外的物质属性,而就是人的空间实践及其表象。所以在空间拜物教批判的透镜之中,常识中的空间场所和对象物都被空间实践流和行动能量供需所穿透,“不动产”视域中的物性空间必然转换为制约社会实践发... 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的空间不再是人之外的物质属性,而就是人的空间实践及其表象。所以在空间拜物教批判的透镜之中,常识中的空间场所和对象物都被空间实践流和行动能量供需所穿透,“不动产”视域中的物性空间必然转换为制约社会实践发生的关系性场境。在对当代资产阶级空间生产的批判性透视中,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科学方法论可以被用来建立全新的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的生产》 空间拜物教 空间政治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协调发展:范式变革的新逻辑——基于新空间经济学“4D”的分析框架
18
作者 叶堂林 刘佳 《学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9-119,215,共12页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并凭借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网络外部性等特点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和新动能。基于“距离-分割-密度-异质性”(4D)的分析框架,数字经济重构时空的物理约束,逐步突破物理意义上的“场所”,使空间进一步从物理层面拓延到虚拟层面;数字经济削弱市场分割,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通与高效配置;数字经济促进产业虚拟集聚,提升区域产业发展协同性;数字经济重塑区域比较优势,在数字技术与本地资源禀赋相适配的过程中给予后发地区缩小相对经济差距的机会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区域协调发展 新空间经济学 虚拟集聚 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的经济学逻辑建构
19
作者 金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5,共11页
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是高度创新性和社会供需相宜性的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组织建设,是非常值得深入观察和研究的经济组织行为和企业创新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既有理论突破,也有实践创造。经济学承认企业(经济人)的自利性行为,但最终关切的... 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是高度创新性和社会供需相宜性的企业经济行为和经济组织建设,是非常值得深入观察和研究的经济组织行为和企业创新现象,其产生和发展,既有理论突破,也有实践创造。经济学承认企业(经济人)的自利性行为,但最终关切的则是社会利益目标如何得以实现。以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主要的价值取向,不是(至少“不仅是”)为自利行为张目,而是为社会理性立据。市场经济的生命力在于:只要有社会需要,市场经济机制就会产生相应的社会供给,以满足相关需要。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创设和发展,则是以市场机制的企业自主自择行为,满足社会重要利益关切的创新性经济组织供给。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的现代社会和未来世界,更需要有更具社会利益关切,以至人类命运关切意识的优秀企业,投入社会金融和社会企业创新发展的伟大进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金融 社会企业 经济学逻辑建构 利益关切 供需相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申论
20
作者 张秀华 赵晶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6-103,共8页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与异化加剧的状况,列斐伏尔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将马克思基于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批判转向空间生产批判。通过对当代空间异质问题的发掘,他自觉地建构起以空间生产实践为理论根基、“抽象的具... 面对晚期资本主义危机与异化加剧的状况,列斐伏尔立足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下,将马克思基于商品生产的生产关系批判转向空间生产批判。通过对当代空间异质问题的发掘,他自觉地建构起以空间生产实践为理论根基、“抽象的具体”为方法论原则的空间辩证法之三维图景:由“矛盾空间”衍生出来的乌托邦式的“差异空间”,对以“抽象空间”为表征的资本生产与再生产关系的终结;由此,既揭示了资本“抽象空间”的统治所导致的空间拜物教,又描绘出扬弃抽象空间迈向差异空间的可能性。从而,列斐伏尔的空间辩证法开启空间政治经济学批判,拓展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向度,对当代空间问题研究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由于他的空间辩证法过于强调空间维度与乌托邦构想,一定程度上造成对辩证法的封闭,难以凸显辩证法的革命性和彻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空间 资本 空间生产 空间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