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济增长要素中的高等教育投资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冲 刘剑峰 周荷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6-219,共4页
高等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的观点已经被社会承认.通过对1990~2000年我国对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投资,利用生产函数表示的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资本仍然起着主要作用,高等教... 高等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的观点已经被社会承认.通过对1990~2000年我国对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投资,利用生产函数表示的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资本仍然起着主要作用,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小,这与我国在2000年以前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过少密切相关,说明我国增加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与高等教育大扩招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投资 生产性投资 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要素 教育投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经济增长要素的层级性
2
作者 杜守杰 《理论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62-63,共2页
经济增长并不是靠某一种要素来实现,而是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各种要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层级性。揭示这种层级性对于我们把握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指导经济建设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这一问... 经济增长并不是靠某一种要素来实现,而是各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各种要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层级性。揭示这种层级性对于我们把握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指导经济建设的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经济增长要素的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要素 科技进步 管理子系统 劳动力 经济系统 交易费用 外部性 资本 充分就业 科技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云霞 曾五一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3,共9页
传统的按照索洛方法计算的广义技术进步率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本文重新构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框架。一是明确定义全要素生产率,即一定时期内,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产业结构比例,每投入一个单位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能够... 传统的按照索洛方法计算的广义技术进步率并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本文重新构建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框架。一是明确定义全要素生产率,即一定时期内,按照现有的技术条件和产业结构比例,每投入一个单位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能够带来的最终产出。二是利用有关统计数据估算省级层面有效资本存量,并分别构建各省份合适的计量模型估计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要素产出弹性系数,进而测度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以及因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率(简称全要素经济增长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越高,但是经济发达省份的全要素经济增长率并不一定高于经济欠发达省份。该结果不仅与常识相符,而且也合理解释了各省份生产效率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测度框架及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洛余值 要素生产率 要素经济增长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江西省各设区市经济增长效率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美 杨飞虎 《价格月刊》 2011年第10期78-82,共5页
采用非参数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即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2009年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技术... 采用非参数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对江西省11个设区市的投入产出效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构成(即效率变化和技术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6年~2009年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水平呈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南昌、新余和鹰潭3市经济增长的投入产出最为有效,南昌、新余和宜春3市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提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A Malmquist指数经济增长效率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均衡增长的实现方式
5
作者 倪吉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1-57,共7页
所谓均衡增长,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内,资本和人力资源得到“社会满意”的利用,各经济增长要素处于兼容并存、和谐共处、互相促进的状态下所发生的经济增长。从比较经济体制的角度看,要克服传统体制和双重体制下以大起大落为特征的失衡增... 所谓均衡增长,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内,资本和人力资源得到“社会满意”的利用,各经济增长要素处于兼容并存、和谐共处、互相促进的状态下所发生的经济增长。从比较经济体制的角度看,要克服传统体制和双重体制下以大起大落为特征的失衡增长,就必须先改变导致失衡增长的运行基础,建立起均衡增长的内在机制或体制。从这一认识出发,我认为有宏观控制的市场经济构成均衡增长的运行基础。其理由和根据,是基于以下的三个基本假定: 第一,每一个经济体系都有其不可打断的内在逻辑,由此出发,可得到两个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衡增长 运行基础 价格调节 经济体系 数量调节 商品市场 宏观调控 经济增长要素 劳动力市场 资金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劳动力转移必须以劳动力素质提高为前提 被引量:1
6
作者 丁振国 段平忠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07-109,共3页
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势在必行,但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产出率的低下制约了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不高。论述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与否,不仅会影响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而且会影响到农... 在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势在必行,但农业部门与非农业部门产出率的低下制约了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农业劳动力的素质不高。论述了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与否,不仅会影响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而且会影响到农业部门和非农业部门的产出效率,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对剩余 相对剩余 劳动力转移 经济增长要素 劳动力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结构化多维向量模型的社会就业指标考察
7
作者 滕学芹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89,共4页
传统计量经济学分析框架无法消除被解释变量内生性对参数估计的影响。通过增加滞后变量,非结构化多维向量模型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章运用这一模型从人力资本财政投入、社会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三个维度实证考察社会就业指标与我国经... 传统计量经济学分析框架无法消除被解释变量内生性对参数估计的影响。通过增加滞后变量,非结构化多维向量模型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章运用这一模型从人力资本财政投入、社会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三个维度实证考察社会就业指标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1996~2012年间人力资本财政投入、社会就业以及经济增长三个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VAR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人力资本财政投入与经济增长都对社会就业有显著影响,其中前者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化多维向量模型 社会就业指标 经济增长内生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3
8
作者 金志奇 《经济与管理》 2001年第5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信息技术 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内在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