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入人力资本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以中国省份经济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文举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84,共9页
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引入人力资本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大部分。中国省份经济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而且普遍存在着具有较大省际差异的... 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引入人力资本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大部分。中国省份经济的经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而且普遍存在着具有较大省际差异的技术无效率现象;资本深化、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都促进了经济增长,而技术效率变化总体上却对经济增长具有阻碍作用;忽视人力资本的核算结果会显著地高估资本深化的相对贡献,但是对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贡献影响较小且统计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增长核算 人力资本 方向性距离函数 跨期数据包络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索洛扩展模型的中国地区工业绿色经济增长核算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文举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13-17,共5页
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双重假设下,原材料、环境变量与资本和劳动力一起引入总产出生产函数,扩展了传统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将总产出增长率分解为投入要素积累(包括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环境投入变化等3... 在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的双重假设下,原材料、环境变量与资本和劳动力一起引入总产出生产函数,扩展了传统的索洛增长核算模型,将总产出增长率分解为投入要素积累(包括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环境投入变化等3大源泉。中国省份工业的经验分析表明:是否引入环境变量对经济增长核算结果有显著影响,环境变量的产出弹性为负数;各种投入的增长贡献率大小各异且省际差异大,但工业增长的主要源泉都在于原材料和资本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洛模型 绿色经济增长核算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制造业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2001—2010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文举 龙睿赟 《西部论坛》 2012年第6期78-86,共9页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但50%以上行业的技术效率都得到了改善或维持不变;资本深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其中的贡献相对较小;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后续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约束下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 跨期数据包络分析法 方向性距离函数 制造业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变化 资本深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能与技术匹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T与中国经济增长:资本深化、技术渗透及其贡献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志帆 丁胜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41,共12页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ICT投资与应用不断增加,ICT资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投入产出表和永续盘存法测算了1995-2018年间中国ICT资本投入,并基于劳动力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三维交叉分类矩阵,采用T... 随着数字化转型加速,ICT投资与应用不断增加,ICT资本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推动力量。根据投入产出表和永续盘存法测算了1995-2018年间中国ICT资本投入,并基于劳动力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的三维交叉分类矩阵,采用Tornqvist指数测算1995-2018年中国实际劳动投入;在此基础上,根据增长核算框架和两部门模型考察1996-2018年间投入要素和TFP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贡献。研究发现:第一,1996-2018年间,ICT资本解释了超过5%的中国经济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第二,1996-2018年间,ICT硬件资本服务和ICT软件资本服务平均增速分别为18.68%和21.58%,ICT软件在推动经济增长中作用越来越重要;第三,ICT部门不仅能够直接促进经济增长,其TFP变动对经济总体的TFP变动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能够解释14.48%的TFP增长;第四,ICT部门发展能够通过技术渗透和溢出效应推动非ICT部门TFP提升。在新发展阶段应当持续推动软硬件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着力提升ICT技术与产业创新能力;同时,完善支撑ICT技术扩散与渗透应用的组织和制度环境,加快推动ICT部门与非ICT部门的深度融合,实现从研发到应用的产业链深层次互动与协作,以充分挖掘ICT资本的增长动力与结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洛悖论 ICT资本 劳动投入 经济增长核算 两部门模型 投入产出表 Tornqvist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绿色增长核算方法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来源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石风光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4年第11期23-29,共7页
通过构建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利用虚拟增长分布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构成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认为:绿色技术效率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本深化和... 通过构建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测算中国省区经济增长的源泉,并利用虚拟增长分布法和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要素投入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构成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认为:绿色技术效率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影响最大,其次为资本深化和绿色技术进步的作用,而人力资本对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影响最小;围绕加快绿色技术进步和提升绿色技术效率,提出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缩小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增长核算 省际经济差距 虚拟增长分布 状态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量生产函数、经济增长与增长核算方法——中国增长核算研究的一个综述 被引量:3
6
作者 高伟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总量生产函数 经济增长核算 核算研究 中国 综述 经济数量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 长期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的使命
7
作者 刘伟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共3页
关键词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经济增长研究中心” 经济分析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经济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在北京大学正式成立
8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F002-F002,共1页
关键词 北京大学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经济增长研究中心” 经济分析 经济统计 科学研究 宏观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和运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立新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28,共2页
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中,有代表性的工具莫过于经济增长回归法和经济增长核算法。两种研究工具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结合使用却很好的解决了一些问题。对计量问题的足够关注,可以从很多表面上矛盾的发现里找出一致性,从... 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中,有代表性的工具莫过于经济增长回归法和经济增长核算法。两种研究工具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在实际研究中,二者的结合使用却很好的解决了一些问题。对计量问题的足够关注,可以从很多表面上矛盾的发现里找出一致性,从而可以将增长核算法和经济发展回归法结合起来,去处理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积累 经济增长核算 经济增长回归法 教育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路径分析——基于“一带一路”国家投资的面板数据 被引量:13
10
作者 乔敏健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3-91,共9页
“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特征使其不同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关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两缺口模型”和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入手,在测算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资金缺口的基础上,构建了对外直接... “一带一路”的发展导向特征使其不同于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关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从“两缺口模型”和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入手,在测算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资金缺口的基础上,构建了对外直接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增长的聚类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发现:(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增长,但是促进作用会随沿线国家人均GDP水平的提高而减弱;(2)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阶段,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随着东道国人均GDP水平的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替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3)资本和劳动投入是“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一带一路” 经济增长 两缺口模型 经济增长核算方程 技术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推动力的因素识别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4-148,共5页
文章从产业层面推导出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得到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劳动力人口规模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基于中国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1953—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1... 文章从产业层面推导出经济增长核算方程,得到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及劳动力人口规模变化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基于中国相关数据的研究发现,1953—201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在不断变化,其中1954年、1957年、1958年、1990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劳动力人口的大幅增加;1956年、1968年、1972年、1974年、1978年,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劳动力的产业间转移;在其他年份,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核算 劳动生产率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测算与行业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鄂慧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07-113,共7页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的界定,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使用国民经济核算、增长核算框架及投入产出分析等工具,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宏观总体和19个分行业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 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的界定,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使用国民经济核算、增长核算框架及投入产出分析等工具,测算了2012—2020年我国宏观总体和19个分行业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并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整体呈持续较快增长趋势,发展速度快于GDP,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引擎。在数字产业化结构中,数字产品制造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的增加值规模显著大于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要素驱动业的增长速度较快,发展动力较强。产业数字化增加值的平均增速及规模大于数字产业化,数字技术替代效应增加值规模大于协同效应,但协同效应的平均增速快于替代效应。数字技术渗透效应在行业间差异显著,2020年,金融业、建筑业、制造业(除ICT行业外)的产业数字化行业增加值占比较高,有13个行业的产业数字化行业增加值占比低于平均水平,加大数字技术对各行业的渗透效应是促进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增加值 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 经济增长核算 数字技术生产率增长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对偶法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核算 被引量:30
13
作者 徐现祥 舒元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8-86,共9页
对偶法是基于生产要素价格核算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无须设定生产函数形式和生产要素存量数据,核算结果在理论上与Solow残差法方法相等,Barro等(2003)在最新版的《经济增长》教科书中予以了介绍。国内文献主要采用Solow残差法核算中国... 对偶法是基于生产要素价格核算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无须设定生产函数形式和生产要素存量数据,核算结果在理论上与Solow残差法方法相等,Barro等(2003)在最新版的《经济增长》教科书中予以了介绍。国内文献主要采用Solow残差法核算中国TFP,该方法需要生产要素存量数据,尽管国内研究者致力于探索模拟我国资本存量,但无法从根本上提高TFP的核算质量。基于此,本文首次采用对偶法重新核算我国TFP,结果发现,采用对偶法核算我国TFP可行、可信;在1979-2004年间,TFP增长率为2.5%,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偶法 经济增长核算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各省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测度与比较——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先海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7,共6页
本文通过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经济增长分解核算框架,将中国26个省区市在1978~200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变化以及资本深化三部分并加以了测度.基于这样的分解,我们发现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 本文通过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经济增长分解核算框架,将中国26个省区市在1978~2002年期间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技术变化以及资本深化三部分并加以了测度.基于这样的分解,我们发现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源于效率增进与资本深化,同时这也是导致各省劳动生产率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劳动生产率 数据包络分析法 经济增长分解核算框架 DEA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