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现中国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 被引量:6
1
作者 任保平 李娟伟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0-115,共6页
经济增长的最优目标是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增长的数量解决的是速度问题,以要素积累来实现,通过GDP增长率来体现。经济增长质量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以结构优化来实现,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体现。经济增长效益解决的是产出... 经济增长的最优目标是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经济增长的数量解决的是速度问题,以要素积累来实现,通过GDP增长率来体现。经济增长质量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以结构优化来实现,通过全要素生产率来体现。经济增长效益解决的是产出最大化问题,以投入产出的比较来实现,通过边际量的增长来体现。中国经济在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高速度、低质量和低效益的状态,出现了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效益不一致的情况,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中要实现经济增长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和效益的统一要实现一系列路径转型:经济增长的战略要从追赶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成本外生型向成本内生化转变,经济增长的动力要从要素驱动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结构要从多元化转向高级化,经济增长的体制要由速度数量型体制转向质量效益型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数量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互动机制研究:1996—2016 被引量:3
2
作者 宋文月 任保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4,共12页
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机制。本文首先基于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典型经济体的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分析了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 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建立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良性互动机制。本文首先基于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典型经济体的技术水平和制度环境的差异性特征,分析了以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协同演进为核心的经济增长质量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机制。采用SYS-GMM估计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并以人均GDP为门限变量,分析了技术进步、制度变迁及其交互项对经济增速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原有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不仅降低了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因技术与制度协同反馈机制的弱化,对经济增长造成双重制约。因此,应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同时注重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进一步优化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协同互促机制,以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的互动实现高质量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阶段 经济增长数量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速 技术进步 制度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中数量和质量的不一致性及其理论解释 被引量:21
3
作者 任保平 魏婕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10,共5页
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不一致,表现出严重的高速度、低质量特征。这种不一致除了表现为总量视角上的不一致,还同时表现为省区视角上的不一致。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质量差异大、资源环境代价大,以及增长的稳定性不足和收... 中国经济增长的数量与质量不一致,表现出严重的高速度、低质量特征。这种不一致除了表现为总量视角上的不一致,还同时表现为省区视角上的不一致。由于经济增长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质量差异大、资源环境代价大,以及增长的稳定性不足和收入分配与福利状况不甚理想等问题直接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数量背离。实现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统一的条件在于如何使经济剩余能够增长社会的总福利,路径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强资源资产化管理,推动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数量 经济增长质量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协调关系的时空演化与机理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国俊 王运喆 +2 位作者 王珏晗 曹永旺 周春山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75-2086,共12页
以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及的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经济发展潜力、成果分配、资源环境、民生福利7个维度刻画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从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两个维度刻画经济增长数量以构建综合... 以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及的19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经济效率、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经济发展潜力、成果分配、资源环境、民生福利7个维度刻画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从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两个维度刻画经济增长数量以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剖析2006—2018年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总体协调水平上,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的协调度较低,且呈下降趋势;②协调度空间格局上,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数量、增长速度的空间格局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且保持相对稳定,但经济增长质量与增长规模的协调度空间格局差异较大;③协调类型上,“数量滞后”型呈零星分布,“规模滞后”型向中西部集聚,“速度滞后”型向东北拓展,“质量滞后”型表现出多样性特征;④经济增长质量与规模、速度的协调关系表现出不一致的特征;⑤相互协调机理分析发现,民生福利、经济发展潜力、人均GDP对中国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与数量协调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⑥针对不同协调类型的城市群应分别采取相应举措以助力中国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数量 协调性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型经济增长与质量型经济增长的比较及转型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薇 任保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4-30,共7页
数量型经济增长是中国在传统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增长方式,在"增长奇迹"的背后,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结构偏差、利益冲突、环境成本增加等问题,导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非... 数量型经济增长是中国在传统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增长方式,在"增长奇迹"的背后,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结构偏差、利益冲突、环境成本增加等问题,导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及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非均衡增长。质量型经济增长是对数量型增长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旨在通过结构转化、创新驱动等方式形成经济增长的规模报酬递增机制,在增长过程中注重人的发展、社会和谐及对生态环境的包容性。通过对数量型经济增长与质量型经济增长内涵、特征、形成机制及理论基础的对比分析,提出由数量型经济增长向质量型经济增长转型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体制转型、发展战略转型、增长模式转型、经济结构转型及增长动力转型,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经济增长 质量型经济增长 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东北三省经济增长:基于VEC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伟光 侯军利 白雪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3-1300,共8页
在构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设计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整和VEC模型,对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对经济数量增长和经济质量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国有企业... 在构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基础上,设计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整和VEC模型,对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对经济数量增长和经济质量增长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存在着非同步性,而且这种关系特点也与全国地区的实证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创新发展 经济增长数量 经济增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创新发展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光 白雪飞 侯军利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102,共7页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整和VEC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数量正相关、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经济增... 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协整和VEC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国有企业创新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数量正相关、与地区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经济增长数量和增长质量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创新发展 经济增长数量 经济增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区层面的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 被引量:3
8
作者 姚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126-129,共4页
文章在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包括6个维度和46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2000—201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基本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特别是2008年以来,尽管地... 文章在界定经济增长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包括6个维度和46个基础指标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2000—201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基本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特别是2008年以来,尽管地区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排名变动较大,与2000年相比,2014年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地区多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排名则处于相对靠后的位置,同时2010年以来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差异性呈现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竞博 姜全保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66,共12页
中国人口规模已经进入负增长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使用1991-2020年省级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考虑实际经济... 中国人口规模已经进入负增长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使用1991-2020年省级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研究人口规模、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考虑实际经济运行的条件下,以人口老龄化作为门槛变量,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为负,且人口规模扩大或缩小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强于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而人口规模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影响为正;在人口规模变动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数量和经济增长质量均呈“U”型的关系。在生育政策调整的情况下,还需要依靠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投资、资本集聚、开放对外市场等途径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人口规模有助于经济增长数量的提高,但规模扩张却不利于实现效率优先的发展目标,即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人口规模巨大优势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变量,在人口老龄化不断深化并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仍然规模巨大的劳动年龄人口,提高劳动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是保证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规模 人口老龄化 经济增长数量 经济增长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的体量扩张与质量提升:不可兼得还是协同促进?——来自质量型经济周期的新证据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婉莹 刘金全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0-47,共18页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结合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采用分层因子模型对中国各地理层... 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如何在新形势下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文章结合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理念,采用分层因子模型对中国各地理层级的质量型经济周期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时变因子模型对一省经济增长的量质贡献进行详细分解。研究发现:第一,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在新常态之前具有逻辑一致性,在此之后,不同于数量周期的下行,上行的质量周期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明确之时达到波峰;第二,东北和中部地区是全国质量型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诱因,其域内省份的异化特征也最为明显,而东部地区则起到熨平周期的作用,其域内省份的协同机制最为成熟;第三,对于大部分省份来说,经济增长数量和质量基本呈现协同促进的态势,这说明我国已基本奠定良性高质量发展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数量 经济增长质量 高质量发展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200
11
作者 师博 张冰瑶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9-27,共9页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现为具有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和经济结构合理的发展基础,能够激发兼具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发展成果,助力平衡而充分的经济发展,最终服务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立... 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体现为具有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和经济结构合理的发展基础,能够激发兼具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发展成果,助力平衡而充分的经济发展,最终服务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人的全面发展。本文立足新时代,基于五大"新发展理念",从发展的基本面、社会成果和生态成果三个维度,测算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整体而言,我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城市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趋同特征,经济增长仍然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进一步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需要不断优化城市在社会和生态层面的发展成果;在区域层面,东部城市、大城市的经济高质量水平优于中西部城市、中小城市。构筑地方政府之间"为发展质量而竞争"的新格局,加大教育、医疗和环保的公共投入,引导高端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城市、中小城市流动是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并最终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增长数量协同并进的可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地级以上城市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的实际效果检验: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了吗 被引量:7
12
作者 蔡传里 许桂华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1-141,共11页
选取2003~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可能会对代表经济增长数量的人均GDP增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对代表经济增长质量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影响不明显,在... 选取2003~2015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算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可能会对代表经济增长数量的人均GDP增长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对代表经济增长质量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影响不明显,在全国层面上环境规制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我国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因此,适度加强环境规制是必要的,我国在研发投入、引进FDI等方面应大力发展环保技术,注重技术效率的提升,加大投入支持环保产业以及清洁能源利用,因地制宜地引进FDI、发展国际贸易、调整产业结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数量 经济增长质量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