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区域接力增长模型的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覃成林 张伟丽 +1 位作者 贾善铭 熊雪如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共7页
构建区域接力增长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一个经济体可以采用区域接力增长方式而实现比单个(或某类)区域的快速增长阶段更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区域接力增长现象,就增长率而言,... 构建区域接力增长理论模型,初步证明了一个经济体可以采用区域接力增长方式而实现比单个(或某类)区域的快速增长阶段更长时间的持续快速增长。经验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过程中存在区域接力增长现象,就增长率而言,区域接力增长发生在2002年。这是中国经济实现长达3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东部发达省市正处于增速减缓和结构调整时期,而部分中西部省市则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因此,国家宜将这些省市作为接力区域,大力支持其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趋势,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接力增长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持续性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际地方公债对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收入阈值效应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建 张伊玮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1,共9页
地方公债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其中重要的是判断二者是否具有阈值效应,并确定处于阈值不同区域范围的公债债务率对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存在的结构性差异,从而科学地判断地方公债的效率和风险状态及进行相应的管理。本文... 地方公债对于经济可持续增长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其中重要的是判断二者是否具有阈值效应,并确定处于阈值不同区域范围的公债债务率对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存在的结构性差异,从而科学地判断地方公债的效率和风险状态及进行相应的管理。本文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财政收入的角度引入阈值效应,探讨省际地方公债对中国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公债对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收入阈值效应,地方公债债务率与经济可持续性增长之间存在左侧拉平的S型关系,第一个转折点约在120%附近,左侧坡度较缓,右侧坡度较陡;第二个转折点约在140%附近,不同的阈值范围内呈现出地方公债对中国经济的差异性影响机制。收入阈值效应的精准量化结论为中国公债政策设计与完善等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本文结论较有价值的政策启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债起步晚,尽管当前其债务普遍高于经济发达地区,但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也十分明显。因此,可在加强债务风险管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发债规模,对此中央财政也可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公债 经济持续性增长 债务率 收入阈值效应 非线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进步视角下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
3
作者 丁建勋 巩爱凌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8-39,共2页
为了探讨我国经济是否具有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本文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已经实现了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具有较高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这种技术进步率较难通过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方... 为了探讨我国经济是否具有持续的动态改进的力量,本文研究了我国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层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已经实现了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的动态融合,具有较高资本体现的技术进步率,这种技术进步率较难通过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方法核算出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得出结论:低TFP增长率、高投入式增长未必就完全属于粗放式增长,也不一定是低效、不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持续性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TF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4
作者 严奉宪 《理论月刊》 2004年第7期78-80,共3页
经济学的视野和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中最难以回答而又不得不作出回答的问题。本文在概括分析经典理论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基本概念的论述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研究... 经济学的视野和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中最难以回答而又不得不作出回答的问题。本文在概括分析经典理论对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基本概念的论述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性经济增长的研究范畴。并试图从经济增长理论、发展经济学等经济研究的基本思路与逻辑中,辨识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本原关系,认为可持续性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经济增长 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机制研究——基于中介效应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尚秀丽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7,共17页
将环境要素纳入分析框架,利用中国285个城市2003—2016年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并依据生态承载力分区,考察区域差异性。研究表明,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要素替代影响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总体上,环... 将环境要素纳入分析框架,利用中国285个城市2003—2016年数据,研究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作用机制,并依据生态承载力分区,考察区域差异性。研究表明,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要素替代影响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总体上,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直接、间接和总效应均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生态承载力不同,环境规制通过环境要素替代影响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路径显著不同;生态承载力越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促进作用越小。据此,政策主张为:应基于生态承载力条件选择环境规制强度,且应激励创新,以促进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增长持续性 环境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要素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水平与中国家庭储蓄率 被引量:7
6
作者 陈贵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0-72,共13页
教育水平的提高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家庭储蓄率?学界对于这一课题至今未有定论。利用199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模型,可对劳动力教育水平对我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均教育年数增加1年,家庭储蓄率提... 教育水平的提高究竟是提高还是降低家庭储蓄率?学界对于这一课题至今未有定论。利用1996—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和系统GMM模型,可对劳动力教育水平对我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劳动力人均教育年数增加1年,家庭储蓄率提高3.15个百分点,滞后1期的人均教育年数增加1年,导致家庭储蓄率降低2.41个百分点,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分组构成对我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我国劳动力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较快发展所能带来的人均收入增长率的持续提高,会降低我国家庭储蓄率。另外,从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分组构成对储蓄率的不同影响来看,现阶段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重视高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从政府的层面来看,有必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以降低我国家庭的预防性储蓄,从而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水平 家庭储蓄率 持久收入假说 预防性储蓄假说 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