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贸易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分析——基于1978-2011年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陈仕雄 胡必亮 《区域经济评论》 2014年第6期60-66,共7页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际贸易功不可没。同时,我国各地区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所表现出的区域性特征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31个省市区1978-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际贸易功不可没。同时,我国各地区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所表现出的区域性特征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利用31个省市区1978-2011年的面板数据就国际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进出口对其区域经济增长均呈现出显著的影响效应,但中部地区的出口对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甚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贸易 区域经济增长 进出口的经济增长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人口与经济增长的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尚正永 陆慧缘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76,共7页
利用江苏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人口-经济不一致性指数和人口、经济空间自相关性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人口与经济增长时空格局演变的特征.研究发现江苏省各市的人口... 利用江苏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采用人口-经济增长弹性、人口地理集中度、经济地理集中度、人口-经济不一致性指数和人口、经济空间自相关性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江苏省人口与经济增长时空格局演变的特征.研究发现江苏省各市的人口、经济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其增长弹性先降后增,人口与经济集聚呈现北低南高的带状分布格局,人口与经济的不一致性指数在逐渐缩小,说明江苏人口与经济的发展逐渐趋于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经济增长弹性 空间自相关 地理集中度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回归及ECM的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沈永昌 林义征 《南方农业》 2014年第11X期78-81,共4页
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生产自然制约条件、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农业生产资本投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的市场作用、农业生产条件制约因素等密切相关。基于此,选取反映农业经济增长的11个指标,对1980-2012年的时间序列运用主成分回归分... 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生产自然制约条件、农业人力资本投入、农业生产资本投入、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经济的市场作用、农业生产条件制约因素等密切相关。基于此,选取反映农业经济增长的11个指标,对1980-2012年的时间序列运用主成分回归分析与其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影响我国农业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增长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农业长期与短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农业生产条件、市场作用、自然制约条件、农业生产资本、农业生产技术、人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回归分析 ECM 农业经济增长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我国就业弹性下降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4
作者 李连根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2期54-56,共3页
我国经济高增长没有带来就业高增长,高增长与低就业并存,就业弹性不断下降,政府必须协调经 济发展与就业的关系,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建立就业 预警机制。提高就业密度和提高就业弹性。
关键词 就业弹性:经济增长 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就业预警机制 就业密度 转型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供给侧改革的教育战略对策研究——基于31个省级教育财政投入面板数据的建模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凤娟 司言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25,共8页
文章基于1998-2014年全国31个省级地区教育财政投入面板数据,采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及相应省级区域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东北地区教育财政投入的经济增长弹... 文章基于1998-2014年全国31个省级地区教育财政投入面板数据,采用固定影响变系数模型,对东北、西北、西南、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及相应省级区域的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东北地区教育财政投入的经济增长弹性最高,再依次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等,最小的为华南地区,且教育财政投入占GDP的平均比重最高的是西南地区,最低的是华东地区。据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根据供给侧改革的方向需要调整完善教育振兴政策、促进与符合城市及区域持续经济发展的产业链上企业的深度合作、提升科研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及水平、提高学校与社会的接轨程度、提升专业服务社会水平等,以期实现教育与各区域供给侧改革的协调性以及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财政支出 经济增长弹性 区域经济 供给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