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的门槛效应检验--基于2001-2022年八大区域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1
1
作者 庞磊 陈晓磊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是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环节。文章运用Heckman两步法,聚焦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问题。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经历了由“低技能劳动+生产资本”向“高技能劳动+研发资本”切换的阶段;东部沿海...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是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环节。文章运用Heckman两步法,聚焦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问题。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经历了由“低技能劳动+生产资本”向“高技能劳动+研发资本”切换的阶段;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处于“高技能劳动+研发资本”驱动状态,西北地区尚处于“低技能劳动+生产资本”驱动状态;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在2001—2010年多为“低技能劳动+生产资本”驱动状态,2011—2015年多为“高技能劳动+生产资本”驱动,2016—2022年东部沿海和北部沿海地区率先切换为“高技能劳动+研发资本”驱动状态;此外,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存在研发资本的“双门槛”和高技能劳动的“高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 研发投入 技术创新 高技能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阶段转换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陈守东 孙彦林 毛志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24,85,共9页
在新经济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新兴与传统经济增长动力能否顺利接力的考验,因此,首先利用符号约束的FAVAR模型提取经济增长不可观测动力因子,基于关联性分析"三驾马车"对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双轮驱动"对新兴经济增长... 在新经济形势下,中国面临着新兴与传统经济增长动力能否顺利接力的考验,因此,首先利用符号约束的FAVAR模型提取经济增长不可观测动力因子,基于关联性分析"三驾马车"对传统经济增长动力、"双轮驱动"对新兴经济增长动力的表征程度,并通过横向比较判断中国经济是否已完成新兴与传统经济增长动力的阶段转换。研究发现,"双轮驱动"的拉动作用较强但仍弱于传统的"三驾马车",即中国尚处在新兴与传统增长动力的转换阶段,需要宽松经济政策为中国经济托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经济 经济增长动力 三驾马车 双轮驱动 创新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动力演进与“十三五”增速估算 被引量:27
3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6-117,共12页
市场化改革不仅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通过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与利用率,并同时优化资本积累与劳动供给的结构,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基于增长核算模型的测算表明,"十三... 市场化改革不仅可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还可以通过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技术进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与利用率,并同时优化资本积累与劳动供给的结构,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基于增长核算模型的测算表明,"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平均潜在增速将仅有6.2%,难以达到6.5%的增长目标。但如果深化市场化改革以促进增长动力转换,"十三五"期间的平均潜在增速可提高至7%左右。因此,政府应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以保证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经济增长动力 宏观审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的要素禀赋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永恒 郝寿义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66,共7页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亟需发展并培育新动能。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总体思路大致有三个方向,即从短期动力(需求动力)向长期动力(供给动力)转换,从有形要素禀赋主导向无形要素禀赋主导转换,在重视实体空间聚集动力的同时也重视虚...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亟需发展并培育新动能。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总体思路大致有三个方向,即从短期动力(需求动力)向长期动力(供给动力)转换,从有形要素禀赋主导向无形要素禀赋主导转换,在重视实体空间聚集动力的同时也重视虚拟空间所带来的新动力。要素禀赋变化是经济发展从低级循环向高级循环转变的关键,要素禀赋变化包括类型变化、结构变化和主导要素升级三种模式,这些由技术创新所带来的不同要素禀赋变化模式为我们揭示了时空结合层面的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制度创新是当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产生区域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要素禀赋 经济增长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的时间异质性及阶段性演化规律 被引量:4
5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3-127,共5页
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升级视域构建出要素禀赋、科技创新、结构转换和制度变迁四维动力结构图,并运用扩展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和主成分因子法,探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间异质性,解析了结构转换动力和制度变迁动力... 文章基于供给侧结构升级视域构建出要素禀赋、科技创新、结构转换和制度变迁四维动力结构图,并运用扩展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和主成分因子法,探究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时间异质性,解析了结构转换动力和制度变迁动力的阶段性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转换的过程;增长动力阶段性演化表现出要素禀赋正向驱动作用逐渐减弱,科技进步正向驱动作用不显著,结构转换和制度变迁负向驱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的特征;增长动力正从要素驱动型发展转向生产率驱动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 时间异质性 要素驱动型 生产率驱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区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及中长期发展建议 被引量:4
6
作者 张超 吴群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73-177,共5页
本研究以江苏为例,运用主成份估计法,对经济增长的六大因素,即资本形成、劳动力、市场化、国际化、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进行了回归分析,测算出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探讨江苏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为培育江苏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提... 本研究以江苏为例,运用主成份估计法,对经济增长的六大因素,即资本形成、劳动力、市场化、国际化、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等进行了回归分析,测算出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探讨江苏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为培育江苏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到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内外部环境充满着挑战与变化,江苏应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为重点,注重培育新增长动力,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构建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实现中长期经济增长持续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 因素分析 中长期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短期经济增长动力研究——基于经济增长差分模型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刊 白世贞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4年第3期51-54,共4页
根据国民收入理论,从投入产出与需求消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以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建立起短期经济增长差分模型,用来帮助一个国家根据短期经济目标合理地制定经济调控战略和实现路径,促进短期经济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 根据国民收入理论,从投入产出与需求消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出发,以收入决定理论为基础,建立起短期经济增长差分模型,用来帮助一个国家根据短期经济目标合理地制定经济调控战略和实现路径,促进短期经济目标的实现。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差分模型 收入决定理论 消费倾向 投资倾向 经济增长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动力耦合与全球经济再平衡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继勇 周琪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0,共6页
以经常账户不平衡为纽带的失衡各方经济增长的动力耦合促成了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并增长"格局的形成。在金融危机余波尚存,重大制度或技术创新尚缺的条件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未改变全球经济失衡的本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实质是... 以经常账户不平衡为纽带的失衡各方经济增长的动力耦合促成了当前全球经济"失衡并增长"格局的形成。在金融危机余波尚存,重大制度或技术创新尚缺的条件下,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未改变全球经济失衡的本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实质是通过渐进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的重新耦合。这不仅需要经济失衡各方着力解决内部失衡问题,更需要注重经济增长利益的重新分配和调整成本的合理分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失衡 经济再平衡 经济增长动力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追溯及阶段性演化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钱娟 李金叶 聂春霞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1-35,共5页
基于扩展的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运用Bai-Perron多重结构突变模型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突变点,Prais-Winsten AR(1)和OLS对突变点前后不同增长阶段进行回归,并解析结构变化、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 基于扩展的卢卡斯内生增长模型,运用Bai-Perron多重结构突变模型找出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突变点,Prais-Winsten AR(1)和OLS对突变点前后不同增长阶段进行回归,并解析结构变化、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追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阶段性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因素是资本、劳动、对外开放和城镇化,阻碍经济增长表现为结构性、制度性因素不断增多增强;科技进步、结构优化、制度创新将成为增长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 阶段性演化 结构突变点 动力 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刚 李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12,共6页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力评价体系,从拉动力、推动力、内生动力和阻力4个维度,探讨中国内地31个省份经济增长动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按经济增长动力大小可将31个省份划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 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动力评价体系,从拉动力、推动力、内生动力和阻力4个维度,探讨中国内地31个省份经济增长动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按经济增长动力大小可将31个省份划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较低水平和低水平5个梯队;(2)中国省际层面经济增长动力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动力整体实力明显领先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且3个区域之间差异化程度呈不断扩大趋势;(3)各省份在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不均衡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动力存在较大差异的直接原因,也是各省份提升和优化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 评价体系 熵值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转变及“十二五”展望 被引量:3
11
作者 原磊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共8页
下一阶段,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将发生转变:一是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转变;二是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三是由平推式工业化向立体式工业化转变;四是由"低级红利"向"... 下一阶段,中国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将发生转变:一是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拉动转变;二是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三是由平推式工业化向立体式工业化转变;四是由"低级红利"向"高级红利"转变。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工业经济增速仍将处于平稳较快增长区间。2013年全年工业经济增速将维持在11%左右,2014年和2015年将逐步下降到10%左右,整个"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增速为10%~11%。对此,应将"四化并举"作为"保增长"和"调结构"的基础;实施进出口平衡的外贸战略;鼓励制造企业"走出去";争取在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经济增长动力机制 新四化 扩大内需 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线性增长与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晶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6-112,共7页
采用时变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以及影响经济在不同区制之间跃迁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三类经济增速区间内,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强,在推动经济从中速增长... 采用时变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分析了不同投入要素在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差异,以及影响经济在不同区制之间跃迁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在三类经济增速区间内,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最强,在推动经济从中速增长向高速增长转移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帮助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匹配度,使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流动与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发展一致、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配合;渐进式转型有利于平滑增长路径,降低向高收入均衡收敛的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 非线性增长 人力资本投资 中等收入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的经济增长动力体系理论及其新发展
13
作者 宋小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5-48,共4页
邓小平为我国经济增长设想的第一个动力体系以“责任制”为基本内容 ,第二个动力体系则由中心城市的幅射力、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市场机制的作用力构成。当前 ,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新的动力体系 ,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新发展。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体系 理论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邓小平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动力与科教兴国战略
14
作者 徐明华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6-27,共2页
经济增长动力与科教兴国战略●徐明华一临近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这将是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迈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作为一个有重大历... 经济增长动力与科教兴国战略●徐明华一临近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这将是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迈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道路上的又一里程碑。作为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跨世纪选择,科教兴国战略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动力 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进步 经济增长理论 制度创新 制度决定论 专业化 长期增长 增长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涛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5-89,共5页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开局之年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顺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举措,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供给... "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开局之年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顺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创新举措,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行使得经济增长动力的结构发生转变: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的作用力逐步增强;创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断提升;供需同时发力可实现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在"十三五"规划下,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将推动我国经济顺利走入下一个经济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增长动力 “十三五”规划 经济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凌示范区经济增长动力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随华 王磊 +1 位作者 满晓卫 陈江生 《陕西农业科学》 2007年第6期158-160,共3页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杨凌示范区经济增长综合因素模型,通过分析认为,资本投入是杨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发展过程中技术进步的贡献也较高,但也存在投资结构失衡,劳动力规模较小等问题,为此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杨凌示范区 经济增长动力 资本 动力 技术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主要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的时空演化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东超 焦方义 郑茜月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121-125,共5页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法分析东北地区2000—2018年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的时空演化过程及效率匹配情况,解读了"新东北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两轮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2003年和2016年两轮东北振兴取得的成绩源...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法分析东北地区2000—2018年城市经济增长动力的时空演化过程及效率匹配情况,解读了"新东北现象"产生的原因和两轮东北振兴政策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2003年和2016年两轮东北振兴取得的成绩源于五大经济增长动力显著增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东北现象"产生也是由区域五大经济增长动力下降导致的;空间维度上,哈长城市群经济增长动力强于外围,辽宁省中部强于周边、西部内陆低于东部沿海。黑龙江省和吉林省沿边、辽宁省沿海城市呈现多样化增长类型,新的城市增长极有东移的趋势;城市经济驱动类型、效率水平和动力水平存在对应关系,城市驱动类型和效率水平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振兴 经济增长动力 “新东北现象” 城市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新常态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动力 被引量:2
18
作者 于晓萍 栾大鹏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76-79,共4页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在创造了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增速整体放缓的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APEC峰会上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9%,降至25年来的最低点,在创造了多年高速增长的“中国奇迹”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增速整体放缓的新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APEC峰会上指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将不断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动力 生产率水平 城镇经济 投资结构 人力资本结构 投资驱动 城乡区域 技术效率 持续性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评价:基于经济增长动力视角 被引量:15
19
作者 周小亮 吴洋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18,共11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根本在于通过制度变革,调整经济结构、提升要素供给效率,从而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新动力。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导向出发,结合经济增长动力理论,构建以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制度公平为基础的评价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根本在于通过制度变革,调整经济结构、提升要素供给效率,从而为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提供新动力。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导向出发,结合经济增长动力理论,构建以技术创新、结构优化、制度公平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对2015-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绩效评价。结果表明:权重体系中的制度公平维度占有很高的比重,其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之一显得十分重要;自2015年改革启动之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评价综合指数得分呈上升趋势,但是近年增速有所下降,其中技术创新稳步上升,结构优化起着主要作用,制度公平供给不足;经济强省的绩效得分普遍高于弱省,但是绩效得分增速差异较大,部分城市的绩效增速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生态结构优化;2017年绝大部分省份的得分增速均有下降,反映出尽管去产能工作已落实到位,但仍需继续深化并增强执行力度,同时提供更多公平的制度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增长动力 技术创新 结构优化 制度公平 组合赋权法 绩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问题——基于TFPG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德荣 朱翔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3-102,共10页
本文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分析切入,在丹尼森理论的基础上,将"TFPG三因素"与一国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阶段性动力相联系。用TFPG框架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动力,认为当前我国经济... 本文从"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分析切入,在丹尼森理论的基础上,将"TFPG三因素"与一国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阶段性动力相联系。用TFPG框架梳理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经济增长动力,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市场化改革停滞的后果,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实现生产率的提高,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动力 TFPG三因素 市场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