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46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孟民 汤洁 +2 位作者 李昭阳 孙平安 王晨野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9,共5页
生态经济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是包括生产和生活在内的综合性、全方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对生态经济城市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经... 生态经济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城市,是包括生产和生活在内的综合性、全方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在对生态经济城市的概念、内涵以及国内外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采用专家咨询的定性和定量信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求和与加权求积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计算了2000—2004年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的发展度,并对该时间段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发展的程度、速度以及潜力进行了分析与排序.建立的指标体系,对于正确认识吉林省生态经济城市建设成果和发展规律,促进城市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城市 评价指标体系 吉林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自然与社会相协调的生态经济城市 被引量:3
2
作者 范红辉 李铭 吕冰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31,共3页
城市走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其自身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工... 城市走经济生态化发展之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其自身发展的方向。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本文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经济城市的对策和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城市 社会 城市建设工作 经济生态化 城市生态化 发展之路 文明进步 自身发展 生态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经济城市的核心是创建生态工业体系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万灵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41-43,共3页
本文对生态经济城市与生态工业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把“生态”概念引申为物质与能量在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的平衡关系 ,进而阐述了人类经济系统的多层次平衡关系 ,重点揭示了生态经济城市的内涵。指出了工业系统生态化平衡及生态工业... 本文对生态经济城市与生态工业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把“生态”概念引申为物质与能量在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的平衡关系 ,进而阐述了人类经济系统的多层次平衡关系 ,重点揭示了生态经济城市的内涵。指出了工业系统生态化平衡及生态工业体系是生态经济城市的核心 ,并阐明了生态工业体系的主要内容。最后 ,提出了创建生态城市的实践方案 ,即生态工业体系的规划与设计 ;建立和完善生态工艺 ,改进能源的利用方法 ,实现“三废”物质的资源化利用 ,规划建设污染物净化的设施项目 ,设计和实施绿化工程 ,建立完整的环境监测系统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城市 生态工业体系 生态工艺 能源利用 “三废”利用 绿化工程 环境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与生态经济城市建设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翟英 朱恒学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6,共4页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口问题和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而且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围绕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解... 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口问题和城市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不仅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而且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生态经济城市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围绕生态经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各种积极有效措施,解决人口问题,加快城市生态经济建设改革和发展步伐,实现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 生态经济城市 资源 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规划概念和新工业经济城市
5
作者 郭彦弘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2-56,共5页
一般来说,第三世界国家中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概念与方法大都来自西方。这些外来的东西是否适用呢?本文在追溯了西方规划概念的起源和分析新工业经济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以香港为例,探讨了西方规划概念与方法在新工业经济城... 一般来说,第三世界国家中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概念与方法大都来自西方。这些外来的东西是否适用呢?本文在追溯了西方规划概念的起源和分析新工业经济城市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以香港为例,探讨了西方规划概念与方法在新工业经济城市中的适用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经济城市 城市规划 规划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态敏感区生态经济建设途径研究——评《生态经济城市》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光炬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04-204,共1页
近年来我国各方面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化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盲目实行扩张政策,急功近利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由... 近年来我国各方面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城市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化率也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城市化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盲目实行扩张政策,急功近利地推进城市化进程,由此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对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构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致使我国的城市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从而使我国的城市生态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注重城市生态经济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城市生态敏感区是在城市化时最容易引发各种环境问题的区域,也是最能体现我国城市建设工作者的综合整治能力的关键区域,因此应尤其注重城市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经济建设。可见,研究城市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经济建设途径具有重要意义。问题是研究解决措施,探寻发展路径的重要导向,因此要建设好城市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经济首先应该明晰城市生态敏感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以问题为导向提出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经济 城市化速度 扩张政策 生态经济建设 发展路径 可持续发展 城市化率 以问题为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经济发展的要素与模式创新——评《中国城市经济问题研究》
7
作者 刘旭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I0004-I0004,共1页
城市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城市经济的运行以及管理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对新形势下的城市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是把握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付晓东和王静田编著的《中国城市经济问题研究》一书,以问题... 城市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城市经济的运行以及管理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对新形势下的城市经济发展进行研究,是把握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付晓东和王静田编著的《中国城市经济问题研究》一书,以问题剖析为主线,对中国城市经济中的发展要素和模式展开探究,并通过案例分析方式提出了更具创新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城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经济发展 中国城市经济 模式创新 问题剖析 持续健康发展 案例分析 驱动力 经济发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配置驱动城市经济韧性的多元模式
8
作者 毛丰付 邵芳琴 林红光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2,F0002,共12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要素配置日益成为驱动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从组态视角看,数据要素配置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表现出多元性。虽然数据的开发利用、管理、传播以及应用环境并不是产生城市经济韧性的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要素配置日益成为驱动城市经济韧性的重要因素。从组态视角看,数据要素配置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表现出多元性。虽然数据的开发利用、管理、传播以及应用环境并不是产生城市经济韧性的必要条件,但在经济生产、流通和应用过程中,数据要素仍然能够对城市经济韧性产生广泛影响。数据要素配置的方式通过创新和治理的驱动,形成了推动城市经济韧性的多元模式,这些模式包括数据创新市场驱动、数据社会治理驱动、数据技术治理驱动和数据要素治理驱动四种类型。其中,治理驱动被认为是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有效措施,也是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优化数据要素配置对推动城市经济韧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配置 城市经济韧性 组态 多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施晓丽 阳光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积极举措,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2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梳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历程,对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据要素市...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是响应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积极举措,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2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梳理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历程,对城市经济韧性时空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展迅速,逐步覆盖大部分省市;城市经济韧性总体水平上升,但城市经济韧性差距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显著增强了城市经济韧性,该促进作用可以通过人才集聚效应、数字金融效应和决策成本降低效应实现。为进一步发挥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需要提升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水平,完善数据要素市场机制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城市经济韧性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视域下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
10
作者 张伟丽 马自豪 +3 位作者 李建新 郑道霖 魏瑞博 覃成林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6-769,共14页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界定并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其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有利于形成共同富裕的空间动能。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分布演进及驱动力量,发现:(1)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 基于共同富裕目标界定并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揭示其动态演进及驱动因子,有利于形成共同富裕的空间动能。本文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进一步分析其分布演进及驱动力量,发现:(1)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高水平城市发挥“溢出效应”向周边城市辐射,中部城市“追赶效应”显著,西部城市正处在震荡阶段,东北城市亟待遏制发展颓势。(2)全国和4大区域均在相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0.93,0.99]内转移概率由向上转为向下。东部高水平城市抵御下行能力较强,西部向上转移概率略低于全国,东北向上转移潜力羸弱,未来全国城市“东优西次,南强北弱”的不均衡现象仍将存在。(3)创新活力直接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协调和服务共享是重要渠道,生态文明和开放互联起次要作用,增收共促具有间接作用,且各因子交互也驱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4大区域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创新活力和产业协调驱动,东部和中部以创新活力为主导,西部的创新活力和服务共享交互作用较强,东北则突出产业协调对生态文明和服务共享的积极影响。不同规模城市中,创新活力是首要驱动,超大城市依赖其与生态文明、产业协调的交互作用,大城市依赖创新活力与生态文明合作,而中小城市则依赖其与服务共享、产业协调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空间Kernel密度估计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赋能、流通业智能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朱新武 崔凡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1-35,共5页
本文深入分析数据要素赋能、流通业智能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性,以期为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显著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消费水平、资本要素投入、人口密度、对外开放程度显著促进城市... 本文深入分析数据要素赋能、流通业智能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性,以期为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提供实证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数据要素显著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居民消费水平、资本要素投入、人口密度、对外开放程度显著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流通业智能化在数据要素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流通业智能化 居民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创新效率差距:基于城市网络路径研究
12
作者 韩坚 张斌驰 黄卓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61,共14页
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指导下,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加速长三角城市群融入全球科技革命新浪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经济和城市创新效率差距的测度指标,利用门限效应模型,从城市网络视角检验了... 在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理念指导下,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加速长三角城市群融入全球科技革命新浪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数字经济和城市创新效率差距的测度指标,利用门限效应模型,从城市网络视角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创新效率差距的影响效应和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具有缓解城市创新效率差距的总效应,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依旧成立。并且数字经济可以通过强化城市经济网络效应和创新网络效应作用于城市创新效率差距。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不同市场一体化水平下,均能促进经济网络和创新网络的发展,但在市场一体化水平较低的城市中,其网络强化效应与缩小创新效率差距的传导机制存在“断裂”。鉴于此,长三角城市群需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城市间合作交流,优化城市网络构建,缩小创新效率差距,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城市创新效率差距 城市经济网络 城市创新网络 门限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与城市经济韧性
13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62,共17页
人口是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合理的人口分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充裕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形成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和消费局面,创造出人口机会窗口,从而提升城市承担风险和恢复经济的能力。当前,我国人... 人口是国家、社会、民族发展的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合理的人口分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充裕的适龄劳动人口将形成有利于经济高速增长的投资和消费局面,创造出人口机会窗口,从而提升城市承担风险和恢复经济的能力。当前,我国人口正经历从总量持续增加到持续减少、素质由受教育水平总体偏低和短寿命向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长寿化转变的阶段。文章在讨论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内在机理的基础上,运用全国272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就人口数量红利、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质量红利能够显著增强城市经济韧性,人口数量红利的影响效应则不明显;城市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人口数量红利的影响效应不存在明显的城市异质性特征,且对任何一类城市的经济韧性提升作用均不显著。而人口质量红利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片区的城市、内陆城市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更明显,对其余城市的影响效应则较弱;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增强了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影响则不明显,甚至有削弱人口质量利用效率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趋势;同时,劳动生产率在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口集聚在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存在门槛效应,迈过门槛值以后,人口质量利用效率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作用会减弱。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认为需要通过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推进其向西部等边疆地区延伸,着力发挥信息化在促进信息要素流动、拓宽劳动力获取就业信息渠道中的作用;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让人才“留得住,用得好”,充分释放人才红利,为城市承受外部冲击与恢复经济提供持续的人力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数量红利 人口质量红利 城市经济韧性 异质性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与区域协调发展
14
作者 胡艳 沈忱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6,共16页
当前,城市群经济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准确刻画城市群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探讨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对于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合力和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数... 当前,城市群经济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准确刻画城市群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探讨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对于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合力和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数字经济核心企业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城市群空间结构视角下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的区域协调发展效应。研究发现:第一,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明显的多中心化趋势与空间结构分异特征,其通过优化区域要素配置显著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第二,异质性检验表明,具备良好数字基础设施的城市比城市规模本身更重要,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网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网络外部性作用大于集聚外部性;第三,进一步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表明,为更好发挥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的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效应,弥补数字鸿沟,应持续优化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城市群数字经济关联网络空间结构,扩大网络外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 城市经济 数字经济空间关联网络 区域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增减分化对兰西城市群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与作用路径
15
作者 王逸菲 孔德臻 +2 位作者 罗宇煊 毛锦凰 王梅梅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0-1030,共11页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已成为城市间竞争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兰西城市群人口流失严重,人力资本竞争力不足,直接影响到兰西城市群的城市经济韧性。选取兰西城市群中6个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线性...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本已成为城市间竞争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兰西城市群人口流失严重,人力资本竞争力不足,直接影响到兰西城市群的城市经济韧性。选取兰西城市群中6个典型城市作为研究区域,运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探讨2010、2015、2020年人口增减分化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2010—2020年兰西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城市经济韧性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形成了以兰州市和西宁市为核心,其余城市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2)人口增减分化会直接影响到兰西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城市经济韧性,人口流入对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正外部性。(3)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不会改变人口变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强度,对于兰西城市群中的人口流失型城市,初期的人口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但这种产业结构调整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4)人口变动会影响地方信息化程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市经济韧性,人口数量增加有利于城市信息化程度提高,进而增强了城市经济韧性。基于研究结论,应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重视人口政策与信息化建设的协同推进等方面提升兰西城市群主要城市的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变动 城市经济韧性 影响路径 兰西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基于DPSR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16
作者 成依阳 茹少峰 薛飞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10,333,334,共20页
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通过投资驱动和结构优化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基于DPSR(Driving-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技... 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通过投资驱动和结构优化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基于DPSR(Driving-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和科技等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使用2011—2022年西部地区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西南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平均高于西北地区;(2)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教育投资和科技投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均有促进作用,影响效应大小依次为教育投资、环境保护投资、科技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投资结构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多样化、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技术研发水平、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减少环境污染来提升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4)投资结构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四类投资在第三产业占比高的城市和人口密度高的城市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显著且效应更大;西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教育投资和科技投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更大,而西南地区的环境保护投资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更加显著。基于以上研究提出,西部地区应加强教育、科技和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全面增强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结构 西部地区 城市经济韧性 DPS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李勋 陈光宇 《工程管理科技前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9,共7页
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人口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已进入“伴险增长”通道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则显得尤为重... 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有效推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扩大内需的必由之路。人口集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已进入“伴险增长”通道背景下,如何利用集聚效应增强城市经济韧性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267个地级市样本,实证分析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口集聚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韧性,但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水平与市场化程度的门槛效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以及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会增强。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人口集聚对城市经济的作用效果,为优化人口分布空间格局、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集聚 城市经济韧性 人力资本 市场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耕地利用碳排放空间交互与脱钩效应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为例
18
作者 程鹏 王灏 +2 位作者 吴诗嫚 曾巧玲 陈惠昕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1-114,共14页
研究基于AHP-熵权法、IPCC碳核算系数法,结合空间分析和Tapio脱钩模型,对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2... 研究基于AHP-熵权法、IPCC碳核算系数法,结合空间分析和Tapio脱钩模型,对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表现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2)耕地利用碳排放呈倒“U”型变化态势,碳排放量在2015年达到顶峰后下降,农用物资投入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3)双变量空间关系由正相关向负相关转变,于2015年稳定呈现负相关状态。(4)脱钩状态持续优化转变,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最佳,成渝城市群波动最大。所得结论为: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群已进入新型城镇化与耕地低碳利用协调发展阶段,但仍需通过产业升级和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深度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耕地利用碳排放 双变量莫兰指数 Tapio脱钩模型 长江经济带三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实施对非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
19
作者 尚虎平 刘俊腾 《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4,共17页
城市群是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载体,弱势地区从城市“抱团发展”模式中获益是城市群长久维系的前提。以11个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21年地级市层面的经济社会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 城市群是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载体,弱势地区从城市“抱团发展”模式中获益是城市群长久维系的前提。以11个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21年地级市层面的经济社会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评估国家级城市群规划实施对城市群内非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市群规划实施显著促进了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城市群确实能够产生“弱者受益”的政策效应,但该效应具有明显的区域、结构和距离异质性。机制分析表明:城市群规划实施通过网络关联、市场整合和产业升级三种内在机制促进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增长。未来应将“弱者受益”目标纳入区域政策议程,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建立统一市场和促进产业协作等举措促进非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同时要在后发城市群中继续推进集聚导向的“强省会”战略,在先发城市群中推进扩散导向的“城市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国家级城市 区域政策 城市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20
作者 高俊 刘丹丹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26,共4页
商贸流通业是城市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经济质量和效益。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优化有助于加强城市经济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我国34个城市2012-2022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贸流通业结... 商贸流通业是城市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经济质量和效益。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和资源配置优化有助于加强城市经济竞争力,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我国34个城市2012-2022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可以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要素流动在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对商贸流通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其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贸流通业结构升级 要素流动 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