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深化、自主创新与经济均衡发展
1
作者 任晓珠 《管理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6,共10页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将金融深化、自主创新与经济均衡发展纳入统一框架,旨在厘清三者本质关系与内在逻辑。结果得出:自主创新对经济均衡发展存有非线性U型作用,且呈现地区异质性特征。机制解析显示,自主创新可经由... 基于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将金融深化、自主创新与经济均衡发展纳入统一框架,旨在厘清三者本质关系与内在逻辑。结果得出:自主创新对经济均衡发展存有非线性U型作用,且呈现地区异质性特征。机制解析显示,自主创新可经由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进步两大重要渠道,提升经济均衡发展水平。门槛效应检验发现,伴随着金融深化程度加深,自主创新对经济均衡发展积极作用逐渐强化,即在自主创新影响经济均衡发展过程中,金融深化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应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注重技术与产业协同发展,优化产业结构;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稳态强化金融深化程度,进一步发挥金融驱动创新作用,助推经济均衡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均衡发展 自主创新 金融深化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耦合与协调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俊霞 高菲 祝丹枫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6-42,共7页
文章在对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与协调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5-2013年两者之间的发展状况与协调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互动关系,且基本达到了高度协调的状态,但... 文章在对城乡经济均衡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关系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耦合与协调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2005-2013年两者之间的发展状况与协调关系。实证结果验证了两者之间存在强烈的互动关系,且基本达到了高度协调的状态,但各省份间存在差异,且部分地区存在恶化的迹象。因此城镇化过程中应注重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制定两者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以构建其良性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耦合度 协调度 城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王倩 逄亚男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8,共9页
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备受关注,但其“数字排斥性”可能引发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本文以数字鸿沟和虹吸效应理论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我国2011—2019年23个省份数字金融对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 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备受关注,但其“数字排斥性”可能引发新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本文以数字鸿沟和虹吸效应理论为基础,运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我国2011—2019年23个省份数字金融对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加剧了省域经济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促进省域经济均衡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域经济均衡发展的负向影响呈现出非线性收敛特性。据此,我们应警惕数字金融发展初期对省域经济均衡发展造成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强化数字金融的普惠性,以农村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经济均衡发展 城乡消费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税权配置与地方经济均衡发展问题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云莺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89-90,共2页
税权配置反映着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特别是税收收益权配置的直接结果决定着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配置格局,并通过政府对财力的运用影响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地方政府的财力水平,而地方政府的财力配置... 税权配置反映着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特别是税收收益权配置的直接结果决定着中央与地方、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配置格局,并通过政府对财力的运用影响经济的发展。一般来说,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地方政府的财力水平,而地方政府的财力配置制约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呈现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税权配置 地方经济均衡发展分税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城乡经济均衡发展内在动力机制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俊高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1-87,共7页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城乡经济均衡发展内在要求城乡产业融合畅通、城乡收入分配均衡、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顺畅和城乡供需适配。为了破除现存体制机制障碍,构筑起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坚实基础,需构建产权对等-市场公平-有为政府三维...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城乡经济均衡发展内在要求城乡产业融合畅通、城乡收入分配均衡、城乡要素双向流动顺畅和城乡供需适配。为了破除现存体制机制障碍,构筑起城乡经济均衡发展的坚实基础,需构建产权对等-市场公平-有为政府三维动力机制。具体而言,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市吸纳外来人口、市民入乡下乡的体制机制障碍;要推动土地市场化改革,在扩大农村集体产权结构开放性方面迈出更大步伐;要制定资本下乡的管理规则,引导工商资本向农村、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投入;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吸纳生产要素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城乡经济均衡发展 动力机制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思考
6
作者 陈桢 《河北财经学院学报》 1993年第1期48-51,共4页
美国经济学家丁·威廉森的区域增长理论认为:在一国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差异将会日趋扩大,然后处于稳定状态,当进入成熟增长阶段,区域差异随之减小。这是生产力区域布局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空... 美国经济学家丁·威廉森的区域增长理论认为:在一国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区域差异将会日趋扩大,然后处于稳定状态,当进入成熟增长阶段,区域差异随之减小。这是生产力区域布局的一般规律。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特征,不失时机地推动生产力的空间布局转移,其现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均衡发展 生产力发展水平 空间分布特征 区域差异 经济发展 增长理论 经济学家 稳定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规模、要素禀赋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何雄浪 胡运禄 杨林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48,共9页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 传统经济学认为,地区间的资源要素空间分布差异是产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新经济地理学将区域差异的产生归结于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认为随着贸易成本的降低,将形成中心—外围空间经济结构。以多地区自由资本模型为理论基础,实证分析表明,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要素禀赋质量以及新经济地理学所强调的市场规模因素,虽然要素禀赋数量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毕竟不起主要作用。由此,要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主要在于扩大落后地区的市场规模与提高要素禀赋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规模 要素禀赋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县域经济非均衡发展评价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玉红 张旭东 《地方财政研究》 2007年第4期55-59,共5页
本文主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和综合指数四个方面对辽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做了基本评价,并运用SAS软件分析了县域经济区域间非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应加大力... 本文主要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和综合指数四个方面对辽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做了基本评价,并运用SAS软件分析了县域经济区域间非均衡发展的影响因素,建议政府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应加大力度抑制地区发展差距的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均衡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 原因分析 评价 辽宁 主成分分析方法 经济社会发展 地区发展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非均衡经济发展观探析
9
作者 孙 岩 《探索》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1-23,27,共4页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深刻的历史眼光和巨大理论勇气,把著名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揭示出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这一历史趋势和必然规律,有效指导了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极大推动了中国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深刻的历史眼光和巨大理论勇气,把著名的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与中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结合,揭示出中国经济非均衡发展这一历史趋势和必然规律,有效指导了中国经济发展实践,极大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注入了新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改革开放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效率 公平 均衡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度质量影响分析
10
作者 焦爱丽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58-59,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省域之间由于不同的省情、发展轨迹及改革开放的具体战略差异,诸多制度性质量不同影响和导致了各省域间的区域差异。本文根据相关文献,选取我国30个省域为研究对象,验证了制度与我国省域间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并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相关问题,提出了我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经济发展均衡个体随机效应 路径选择制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是经济稳健前行的重要基础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鹏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2,共3页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强大的国内市场是需求稳定扩张的“发动机”,是供给升级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压舱石”。然而,从发展实际看,当前我国在建立强大国内市场的进程中依然面临...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强大的国内市场是需求稳定扩张的“发动机”,是供给升级发展的“助推器”,也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压舱石”。然而,从发展实际看,当前我国在建立强大国内市场的进程中依然面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待优化、供需两侧匹配度不高、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现实困境。应积极挖掘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建立适应消费升级发展的供给体系,切实发挥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市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市场 经济稳固均衡发展 释放内需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视角的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涂建军 李琪 +2 位作者 朱月 刘莉 向文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3-121,共9页
从不同视角解构大区域经济差异,有助于明晰区域经济差异的真实现状,有重点地推进经济均衡发展。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29个地级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并按尺度递减从全... 从不同视角解构大区域经济差异,有助于明晰区域经济差异的真实现状,有重点地推进经济均衡发展。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29个地级市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并按尺度递减从全域、区域、省域、城市4个视角,利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法(ESDA)和变异系数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识别出经济差异重点区域。研究发现:(1)2000~2015年,全域经济差异以2010年为节点先增大后减小,且内部"两极分化"明显,经济空间演化与经济差异时序波动吻合,相应在空间上呈现"极化→扩散"趋势;(2)研究时段内,从区域差异看,上游地区经济差异增长明显,干流沿线经济差异始终高于外围,上游干流沿线经济差异逐年增大;从省域差异看,苏、浙2省经济发展趋于均衡,川、鄂、湘、皖4省经济差异增长明显,云、贵、赣3省经济差异波动增长;从城市差异看,特大城市和Ⅱ型小城市经济差异较小,Ⅱ型大城市经济差异较大,2015年Ⅰ型小城市经济差异增至最大;(3)长江经济带西部地区,中西部长江干流沿线,川、鄂、湘、皖4省,Ⅰ型小城市和中等城市是下阶段长江经济带推进经济均衡发展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差异 变异系数 ESDA 尺度效应 长江经济 经济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经济非均衡发展中的政治调控
13
作者 吴志鸿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1期35-41,共7页
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呈现出总体上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与资源配置、产业部门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相对失衡。非均衡的经济运行对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震荡,直接影响到政治稳定,... 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呈现出总体上的非均衡性。这种非均衡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生产力布局与资源配置、产业部门结构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在很长一段时间的相对失衡。非均衡的经济运行对社会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震荡,直接影响到政治稳定,并导致了政治体制中的一系列冲突、变革与转型。要保持政治局面在非均衡经济运行中的动态稳定,以促进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就必须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中,优化政治系统中的稳定调控机制。在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政治决策、政府调控、社会控制三大机制,以形成一个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有机协调的政治稳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均衡发展 生产力布局 均衡 产业结构 资源配置 政治稳定 国民经济运行 发展需要 计划体制 政府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开放重心内移与经济再均衡
14
作者 李玉梅 向乐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3,共4页
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经济环境变迁过程中,我国区域开放重心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功不可没。在区域开放重心内移过程中,要防止先期开放的区域衰落,避免优惠政策重叠,注重统筹开放、发展与稳定问题。
关键词 国内经济环境 区域开放 重心 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均衡发展 变迁过程 地区转移 优惠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15
作者 崔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发展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 可持续发展政策 中国科学院 公平发展 简介 学科研究方法 西北少数民族 经济均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策略思考
16
作者 张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2-33,共2页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僻,距中心城市较远,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运转呈现边缘化倾向。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体之间明显存在正相关,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其消极影响是贫困地区缺乏可...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同问题。贫困地区大多地处偏僻,距中心城市较远,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运转呈现边缘化倾向。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体之间明显存在正相关,贫困的大面积存在及其消极影响是贫困地区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最根本原因。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陕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研究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对策,将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有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县域经济 经济发展策略 经济均衡发展 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济发展过程 和谐社会建设 经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林秀梅 周瑞红 宋晓杰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2-85,88,共5页
本文依据大量数据,建立各种计量模型,研究吉林省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变迁特征和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适合吉林省的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为未来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经济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吉林省经济快速增长提... 本文依据大量数据,建立各种计量模型,研究吉林省经济增长中的结构变迁特征和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适合吉林省的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为未来吉林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经济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吉林省经济快速增长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吉林省 实证研究 相关性 产业结构变化 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均衡发展 经济快速增长 对策和建议 计量模型 结构变迁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筹区域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
18
作者 张明喜 欧阳暐 《地方财政研究》 2005年第10期24-27,共4页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求政府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统筹兼顾,在继续积极...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共中央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求政府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统筹兼顾,在继续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同时,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综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选择 积极推进 经济均衡发展 欠发达地区 财政支出结构 地方政府 地区差异 转移支付 投资效率 统筹兼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西亚新经济政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19
作者 张国才 《南洋问题研究》 1993年第1期29-36,共8页
马来西亚有30多个民族,其中三大民族是马来族、华族和印度族,1985年分别占总人口的48.7%、30.9%和8.4%.1957年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后,马来族上层掌握着国家政权,在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但其经济地位却不如印度族,更不如华族.
关键词 英国殖民统治 马来亚大学 国家政权 股份资本 经济发展战略 高校学生数 经济均衡发展 工业为主导 八十年代 拉赫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国古典经济学的特色和意义
20
作者 陈淑珍 李薇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13-15,共3页
在经济学说史上,法国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不象英国古典经济学那样显赫、辉煌。然而,法国古典经济学却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成为深深扎根于法国国土的理论之树。从18世纪初——19世纪初的整整一个世纪里,法国古典经济学理论在法兰... 在经济学说史上,法国的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不象英国古典经济学那样显赫、辉煌。然而,法国古典经济学却处处散发着浓厚的民族气息,成为深深扎根于法国国土的理论之树。从18世纪初——19世纪初的整整一个世纪里,法国古典经济学理论在法兰西大地上发芽、生长、结出累累果实。纵观法国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古典经济 法国经济 资产阶级 世纪初 布阿吉尔贝尔 经济均衡发展 经济学理论 经济学说史 再生产理论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