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综述与展望 被引量:4
1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2-125,151,共5页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 随着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学者关注,环境经济地理学已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方向。环境经济地理学概念在2004年科隆大学环境经济地理学年会上首次明确提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经济地理学研究主要采用演化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两种研究范式,对环境变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经济活动特别是经济集聚对环境影响的地域性及区域经济活动的环境治理等议题作了相应的探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环境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区域环境、经济、地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经济活动环境效应内在机制研究和经济活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地理 研究范式 经济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经济地理的研究主题展望 被引量:11
2
作者 贺灿飞 毛熙彦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97-1504,共8页
全球环境变化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对"经济-环境"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但资源环境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淡出全球经济地理研究的视野。2000年以来,环境经济地理逐渐兴起并对此进行反思,但其发展仍处于混沌状态。中国经济地理... 全球环境变化与技术经济范式变革对"经济-环境"关系产生深刻影响,但资源环境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淡出全球经济地理研究的视野。2000年以来,环境经济地理逐渐兴起并对此进行反思,但其发展仍处于混沌状态。中国经济地理学科自身的人地关系传统和国家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环境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创造了理想条件。环境经济地理并非全新的领域,其可从经济地理理论出发拓展对"经济-环境"关系的认识,据此提出3组研究主题:(1)重新认识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解变化中的资源环境如何作用于传统与新兴经济活动;(2)建立对不同地理尺度下要素流动和主体互动的认知,理解资源环境风险如何在各类关系网络中传递,又将如何重塑各类关系网络;(3)考察多主体在多区域之间、多层级制度背景下的相互作用,理解绿色创新与转型的过程,实现对"经济-环境"关系在不同发展场景下协同演化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经济地理 全球化 绿色创新与转型 经济-环境”关系 资源环境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渊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尚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13-119,共7页
唐代对外开放盛世的出现是唐继承历代政权的必然结果。首先 ,唐继承了自西汉以来所形成的耕织结构与丝路贸易相结合的西北区域经济格局 ;其次 ,唐继承了西魏、北周的“关陇本位”政策 ,必然要对河西、西域进行经营 。
关键词 唐朝 对外开放 历史渊源 重商传统 经济地理环境 耕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国工业碳达峰路径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凡琳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34,共8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中国面临着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省际产业转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如何推动实现碳减排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双目标是“十四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基于产业转移视角,在梳理其理论及相... 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中国面临着一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省际产业转移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之一,如何推动实现碳减排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双目标是“十四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文章基于产业转移视角,在梳理其理论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得出产业转移影响碳排放的理论机理,并探究关于产业转移对碳排放影响的分析思路与方法。结合当前研究进展,进一步提出基于环境经济地理框架的理论模型构建、引入效率理论的产业转移影响分析以及关注产业转移结构变动异质性影响等研究前沿,为碳排放问题在产业转移视角下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产业转移 结构性减排 环境经济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