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经济周期协同性测度 被引量:2
1
作者 汪小愉 吴凯 孙焱林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7,共5页
文章从变量指标选取、周期特征估计、协同性测算三个方面提出一种关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新估算方法,分别测算了区域与全国的总体协同性以及区域间的双边协同性,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解读省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演化趋势,另一方面,... 文章从变量指标选取、周期特征估计、协同性测算三个方面提出一种关于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新估算方法,分别测算了区域与全国的总体协同性以及区域间的双边协同性,一方面,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解读省份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演化趋势,另一方面,探讨以东、中、西部板块的传统思路划分政策区域的合理性。结果表明:省份经济周期分化特征突出,处于同一板块的省份也表现出显著差异,且金融危机过后经济周期的区域分化程度加深;处于不同协同性水平的省份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地理位置分布特征,且大部分经济发达省份与其他区域的协同水平低于平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周期协同 双边协同 区域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对经济周期协同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喜艳 陈乐一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6-54,共9页
本文利用1998-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对经济周期协同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测度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最小,经济周期协同程度最高且较为稳定,发展中国家之... 本文利用1998-2014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通过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对经济周期协同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测度结果表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最小,经济周期协同程度最高且较为稳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程度最大且波动幅度较为剧烈,经济周期协同程度明显弱于发达国家。由实证结果可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对经济周期协同的直接影响平均约为-15.680,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的间接影响分别为8.222、1.037,总影响为-6.4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异 经济周期协同 联立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分工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支南 浦正宁 李明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124,共9页
为考察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宏观经济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4年全球102个经济体相关数据,探究了全球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贸易深化了国际垂直型分工,显著提升了国际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无论是制造业还... 为考察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宏观经济效应,本文基于2000-2014年全球102个经济体相关数据,探究了全球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贸易深化了国际垂直型分工,显著提升了国际经济周期的协同性;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侧面反映出服务业也在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贸易对国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应主要体现于发展中与发达经济体之间,发达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同性受其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经济周期协同 价值链参与度 马尔科夫区制转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贸易、空间溢出与省际经济周期协同:1987—2011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晶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7,共10页
将经济周期空间溢出用于解释1987—2011年期间中国省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变化,研究发现:省份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并且会通过周期空间溢出放大经济波动和形成周期协同。由时滞效应引发的周期协同在很大程度上会掩盖由空间溢出引... 将经济周期空间溢出用于解释1987—2011年期间中国省际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变化,研究发现:省份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空间关联,并且会通过周期空间溢出放大经济波动和形成周期协同。由时滞效应引发的周期协同在很大程度上会掩盖由空间溢出引起的周期协同。国内贸易作为省份间的风险分担途径之一,有助于平抑其他冲击引发的经济波动。随着中国与世界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增强,有必要进一步鼓励扩大国内贸易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协同 空间溢出 国内贸易 动态空间面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周期协同性的贸易传导研究--基于贸易关联与生产分割视角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会政 杨楠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71,共19页
国际贸易是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途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使国家间贸易关联程度与生产分割程度提高,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影响。本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间经济周期协同性为研究对象,探究贸易关... 国际贸易是经济周期传导的重要途径。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的发展使国家间贸易关联程度与生产分割程度提高,对经济周期协同性产生影响。本文使用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以中国与贸易伙伴国间经济周期协同性为研究对象,探究贸易关联程度以及生产分割程度对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贸易传导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附加值的复杂生产贸易活动带来的贸易关联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更大。此外,生产分割程度越高,垂直专业化分工传递机制作用更明显,对经济冲击的传递性更强。(2)全球价值链分工通过提高增加值贸易与产业内贸易的供给和需求,通过提高产业结构差异度,提高经济周期协同性。(3)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关联程度高于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且更多集中于附加价值高的生产与贸易活动中,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影响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协同 贸易传导效应 生产分割 贸易关联 全球价值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协同性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超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21,共3页
本文考察了199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间经济周期的协同性,并实证研究了协同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协同性;通货膨胀相似度、贫富差距对经济周期协同性有显著影响;针对通货膨胀相似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失业... 本文考察了1994-2013年中国31个省份间经济周期的协同性,并实证研究了协同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省区间经济周期具有显著的协同性;通货膨胀相似度、贫富差距对经济周期协同性有显著影响;针对通货膨胀相似度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失业率相似度、技术市场成交额相似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协同 C-M扩展指数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及其传导机制 被引量:19
7
作者 黄赜琳 姚婷婷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0-53,共14页
本文采用CM同步化指数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变化的动态特征,并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经历了波动上升期、逆转... 本文采用CM同步化指数测算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变化的动态特征,并运用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周期协同性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经历了波动上升期、逆转期和持续下降期三个阶段,且"脱钩"趋势明显。(2)中国与不同发展类型国家的协同性有显著差异,在波动上升期和持续下降期,中国与转型国家的协同性最高与发达国家的协同性居中与发展中国家的协同性最低,而在逆转期,协同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发达、发展中和转型国家。(3)双边贸易、双边直接投资、专业化分工、金融一体化是引起跨国经济周期协同性变化的主要传导路径。双边贸易和金融一体化会强化协同性,专业化分工和双边直接投资则产生弱化作用。此外,较大的制度距离和较低的货币政策协调性会降低周期协同性。(4)各传导渠道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相对重要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双边直接投资、金融一体化、专业化分工及双边贸易,但在后危机时期,全球价值链主导的国际分工使专业化分工成为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周期协同 传导机制 面板联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网络的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邱志萍 刘举胜 麦思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9-140,共12页
文章采用瞬时拟相关系数测算2000—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关系,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其经济周期协同网络的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网络的密度偏低,具备典型的“... 文章采用瞬时拟相关系数测算2000—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关系,并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其经济周期协同网络的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网络的密度偏低,具备典型的“小世界性”的结构特征;“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关系的紧密性和集聚性有所强化;沿线国家存在明显的个体特征差异,其相对影响力与中介作用并不完全匹配;中国在网络中拥有相对较高的影响力,但相应的枢纽作用仍偏弱;双边贸易强度、经济发展差异和历史类因素显著强化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关系,而财政政策差异、产业结构差异、政府治理差异和地理距离显著弱化了协同性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双边贸易强度、产业结构差异、经济发展差异、货币政策差异、政府治理差异和区域贸易协定对沿线国家经济周期协同性关系的影响日益增强。文章为加强沿线国家协同性关系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新的政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经济周期协同网络 瞬时拟相关系数 社会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运输通道的经济周期协同效应——来自中欧班列开通的经验证据
9
作者 张军 倪冰 +1 位作者 马晶 周亚虹 《浙江社会科学》 2025年第9期24-39,155,156,共18页
中欧班列作为亚欧大陆国际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本文以中欧班列的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国际运输通道的经济周期协同效应。研究发现: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中国与沿... 中欧班列作为亚欧大陆国际运输新通道和经贸合作新桥梁,为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本文以中欧班列的开通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国际运输通道的经济周期协同效应。研究发现:中欧班列的开通显著提升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周期协同性,有利于双边经济的协同发展;机制分析表明,中欧班列的开通通过贸易扩张效应、投资促进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提升经济周期协同性;进一步研究表明,中欧班列的开通对经济周期协同性的提升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和国别异质性。本文为有效促进中国与国际运输通道沿线国家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经济周期协同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市场一体化与世界经济周期跨国传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雷磊 宋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8-43,共6页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在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之外,金融市场一体化也日渐成为经济周期跨国传递的重要渠道。基于此背景,构建了2004~2012年间面板数据,分别采用OLS、固定效应和GMM动态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在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之外,金融市场一体化也日渐成为经济周期跨国传递的重要渠道。基于此背景,构建了2004~2012年间面板数据,分别采用OLS、固定效应和GMM动态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经济周期协同性的多层次关系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和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国家间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存在差异,金融市场一体化、贸易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上升都将增强中国和发达国家的经济周期协同性,但是金融渠道对中国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影响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金融一体化的程度制约着发展中国家,其还不能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分散投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周期协同 金融市场一体化 贸易强度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