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技术、产业、政策机理研究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史良
乔玉婷
曾立
孟斌斌
-
机构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国防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科学院
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
-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21-29,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GL055,18CGL0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7184103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JY036)。
-
文摘
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依靠投资、劳动力、自然资源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急需培育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现有成果主要围绕技术基础、产业载体及政策制度等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丰富内涵和多样化模式展开,针对内在机理的探讨较少。从新兴技术对产业结构优化起基础支撑作用、新兴产业载体释放经济新动能、市场与政府相结合的政策制度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大维度论述基本原理,系统梳理新兴技术聚合迸发新动能、传统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以及政策制度创新生成新动能3种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以推动技术引领发展、促进产业调整升级和出台政策“靶向支撑”为核心的“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对策建议。
-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新动能
新兴技术
新兴产业
政策制度
内在机理
-
Keywords
New Kinetic Energ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Emerging Technology
Emerging Industry
Policy System
Internal Mechanism
-
分类号
F061.3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环境规制对城市新动能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宋德勇
许奥林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51,共11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合的机制、路径和政策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ZDA050)。
-
文摘
本文参考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下文简称新动能指数)评价体系,建立并测算了263个城市2006~2019年的新动能指数,并比较了区域间的差异。之后使用FGLS估计方法与门槛模型研究了环境规制与新动能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可以显著增强城市新动能水平。使用门槛模型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动态演变规律后发现,随着环境规制强度提升,在大型城市以及中小型城市,环境规制强度对新动能水平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在超大型及特大型城市,该效应不显著。
-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经济发展新动能
熵权法
门槛模型
区域差异
虹吸效应
-
Keyword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he Neo-Dynamic
entropy weight method
threshold model
regional difference
siphonic effect
-
分类号
F20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424.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面向智慧社会的“新基建”及其政策取向
被引量:152
- 3
-
-
作者
李晓华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研究室
-
出处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4-48,共15页
-
基金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立项课题“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研究——基于新时代和新工业革命的视角”(18VSJ05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16AJY011)
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产业经济学)项目。
-
文摘
近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以数字技术为核心、以新兴领域为主体、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虚拟产品为主要形态、以平台为主要载体等特点,可以划分为数字创新基础设施、数字的基础设施化、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等类型。社会的技术经济形态需要与基础设施相适应,智慧社会需要新型基础设施作支撑,新型基础设施通过支撑创新的智能化、创造新能力发展所需市场、助力新动能的孕育壮大、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赋能政府治理能力等机制助力智慧社会发展。推进“新基建”需要依据新型基础设施不确定性高、价值折旧快、竞争性强的特点,处理好长期与短期、政府与企业、规制与竞争等方面的关系,坚持如下政策取向:面向未来,政府引导;适度超前,小步快走;放松准入,多元参与;合理分工,企业先行;需求引导,竞争推动。
-
关键词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智慧社会
经济发展新动能
-
Keywords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infrastructure
smart society
new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分类号
F28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创客文化的原生动力及其功能演绎
被引量:7
- 4
-
-
作者
王鑫
王荣
杨光飞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7年第4期107-113,共7页
-
基金
南京师范大学教改项目"基于创客运动的研究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批准号:1812000002A531)
-
文摘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崛起,在大众文化的基础上,创客文化应运而生。创客文化以创新性与个性化为内核,以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为原生动力,以草根性的"DIY"精神为基础内容,以开放、共享为人文价值观,具有去中心化、创新和教育功能,同时也在不断冲击精英文化。就大学创新教育而言,创客文化具有推动教育模式变革、促进校园文化融合以及探索科学研究创新等积极功能。
-
关键词
创客文化
创新创业
经济发展新动能
-
Keywords
creative culture, innovation and starting a business, new kinetic ener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
分类号
G633.7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