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3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着力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被引量:37
1
作者 蒋永穆 周宇晗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28,共9页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破解。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我们认为应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平衡,以及创新不充分、改...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我们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破解。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我们认为应通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来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平衡,以及创新不充分、改革不充分、开放不充分等问题,进而破解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现代化经济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平衡充分发展理论: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
2
作者 安虎森 荆克迪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9-187,共9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区域经济思想,是以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力布局弊端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生产力均衡布局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提出了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生产力非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区域经济思想,是以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力布局弊端为主要目标的社会生产力均衡布局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提出了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生产力非均衡布局理论、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平衡充分发展理论等充满时代性特征的创新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区域经济学的中国特色,就是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平衡充分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以区际分工为基础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和国土空间优化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区域经济 平衡充分发展 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国土空间优化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是否缓解发展不平衡而促进共同富裕?——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不平衡测度
3
作者 许永洪 苏冰杰 《统计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6,共14页
致力于从微观数据层面衡量地区发展不平衡,本文首先采用VIIR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份、293个地级市、2841个县的发展不平衡程度。其次,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及... 致力于从微观数据层面衡量地区发展不平衡,本文首先采用VIIR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份、293个地级市、2841个县的发展不平衡程度。其次,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构造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及其发展速度对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有助于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且相较于南方地区,数字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效应在北方地区更显著,但此影响效果不会因资源禀赋差异而不同。此结论在选择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时仍旧成立。传导机制检验显示,创新和创业水平是数字经济影响地区不平衡的主要传导机制。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不仅会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还有助于缓解地区发展不充分状况,从而为探索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路径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发展不平衡 泰尔指数 夜间灯光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测度及演化趋势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勇 岳依洋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40,共13页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日益凸显。文章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从地理空间格局、经济空间格局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评价,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探索省际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省际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日益凸显。文章采用熵值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从地理空间格局、经济空间格局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进行评价,并运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探索省际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空间特征、来源及演化趋势。研究发现:2015—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于内陆”的不平衡发展特征;省际不平衡程度呈降低趋势,但东西部、东中部区域间不平衡程度上升,数字产业化不平衡程度最高;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绝对差异增大导致不平衡程度上升,呈现“东快西慢”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 地理空间格局 经济空间格局 Dagum基尼系数 核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技术创新对县域平衡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彩红 李琳 廖斌 《当代经济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8,共15页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承担着赋能平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县域视角下,深入剖析技术创新能否发挥赋能作用,助力县域平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2006—2021年中国县域的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不同模式的技术创新对县域平衡发展... 技术创新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承担着赋能平衡发展的重要使命。县域视角下,深入剖析技术创新能否发挥赋能作用,助力县域平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利用2006—2021年中国县域的面板数据,系统探究不同模式的技术创新对县域平衡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异质性分析表明,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效应存在区位异质性和经济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能通过经济活力效应和产业升级效应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拉大城乡收入差距。据此提出要全方位增强县域技术创新能力,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技术创新路径,推动县域经济活力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自主创新 技术引进 县域平衡发展 经济活力效应 产业升级效应 城乡收入差距 区域发展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非充分发展的解决路径:创新资源配置方式的优化与重构——基于后发优势理论视角 被引量:16
6
作者 黄蕊 金晓彤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46,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资源配置模式。但在此模式下,不仅先发地区出现了创新极化过度、扩散不足的弊端,而且后发地区隐性的后发优势潜能也受到了严重抑制。故在分析传统资源配置方式缺陷的基础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资源配置模式。但在此模式下,不仅先发地区出现了创新极化过度、扩散不足的弊端,而且后发地区隐性的后发优势潜能也受到了严重抑制。故在分析传统资源配置方式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落后地区创新资源配置模式的可行路径。依托创新资源的跳跃式梯度转移模式、产业梯度转移模式和基于创新资源贡献度的补偿机制,不仅先发地区可以更好地将技术溢出效应辐射至后发地区,后发地区还能够借助政策引导,掌握更多的创新资源禀赋,从而实现经济赶超。因此,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机制进而释放落后地区的后发优势潜能,是解决我国区域经济非平衡非充分发展矛盾解决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后发优势 平衡充分发展 创新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鲁万波 江初娜姆 杨旭成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0-168,共9页
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基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实现西藏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两个... 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强调,必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基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要实现西藏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两个维度出发,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指标构建了西藏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平衡发展充分发展指标体系,测度了2006—2020年西藏自治区各地市经济高质量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状况,比较了西藏自治区各地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水平。其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导致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因素。最后,对2006—2020年西藏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平衡发展充分发展的收敛性进行了计量检验。研究表明,西藏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导致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经济优化、能源环境这四个领域以及产业结构和医疗卫生领域的部分层面;西藏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σ收敛、绝对β收敛以及条件β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收敛分析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市场分割、产业升级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基于门槛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
8
作者 刘晓玲 杨志文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177,共4页
打破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22年样本数据,建立门槛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从产业集聚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研究了商品市场分割与经济发... 打破市场分割,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2022年样本数据,建立门槛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从产业集聚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研究了商品市场分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一是商品市场分割会抑制长三角经济增长,但将产业集聚纳入到研究框架后,随着产业集聚水平的变化,商品市场分割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U”型影响规律;二是商品市场分割水平下降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平衡发展,并且产业结构高级化可以正向调节市场一体化发展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从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构建产业集群、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等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市场分割 产业集聚 产业结构高级化 经济平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与中国经济空间不平等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梦洁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8,共16页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因子法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和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对空间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具有降低空间不平等的总效应,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具有提升空间不平等的总效应。数字经济...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因子法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和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对空间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具有降低空间不平等的总效应,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具有提升空间不平等的总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间接效应降低空间不平等水平,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提高空间不平等水平,兼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且数字经济还具有削弱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水平进而降低空间不平等水平的中介效应机制。将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分解为高等教育的规模不充分发展、公平不充分发展和质量不充分发展,并采用共同因子法处理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 空间不平等 共同因子法 区域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设立能缓解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吗?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麦收 李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7,共12页
以设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冲击设计准自然实验,结合2013—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数据和县域夜间灯光数据,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后发现:设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改善了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大数... 以设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冲击设计准自然实验,结合2013—2021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宏观数据和县域夜间灯光数据,运用交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后发现:设立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显著改善了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平衡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在行政等级较低、中西部区域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通过促进城市产业非空间集聚、优化城市要素配置效率和提升城市创业活跃度等渠道缓解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结论表明,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在平衡经济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具有正外部性,这为政府加快大数据发展,推动数据要素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经济发展不平衡 双重差分模型 灯光数据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工产业发展与地质环境保护的平衡策略
11
作者 吴冬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79,共1页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重要。然而,化工行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化工企业的排放和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较大,这就需要化工行业和环境保护之间进行协调和谐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化工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重要。然而,化工行业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化工企业的排放和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往往较大,这就需要化工行业和环境保护之间进行协调和谐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化工企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共生,平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化工产业 平衡策略 地质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促进了平衡发展吗?——基于287个地级市各领域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刘博涛 涂正革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90,149,共15页
基于2011—2019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平衡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经济赋能各领域平衡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推进了各领域的平衡发展,这一效果在西部地区和市场化程度... 基于2011—2019年全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平衡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经济赋能各领域平衡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推进了各领域的平衡发展,这一效果在西部地区和市场化程度居中地区更为明显。相较于重点城市和中小城市,普通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数字经济对平衡发展的推动效果更好。进一步研究发现城市创新水平和创业活跃度是数字经济影响各领域平衡发展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平衡发展 城市创新水平 创业活跃度 服务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区域创新体系与经济不平衡的关联研究
13
作者 孙伟康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2,共7页
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本文以2016~2023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创新能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水平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且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创... 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本文以2016~2023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开展创新能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能力水平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且在1%显著水平上显著;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创新能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之间通过显著性检验,创新能力水平提高并不能显著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水平与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创新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而缓解我国区域经济不平衡现象。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缩小不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提出发挥创新能力水平对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正面促进作用;因地制宜制定工业产业创新发展政策;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创新体系能力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创新能力 经济不平衡 固定效应模型 政府支持 外资支持 金融发展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发展理念破解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杨嘉懿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深刻洞悉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方向、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指出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此,需深入分析我国经...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在深刻洞悉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基本特征、科学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方向、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指出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因此,需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征及原因,把新发展理念作为破解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推动发展动力的创新、发展布局的协调、发展形态的绿色、发展格局的开放和发展成果的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理念 经济发展 不平衡 不充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经济发展平衡充分的综合测度及时空演变 被引量:6
15
作者 司秋利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71-75,共5页
文章以河北省133个县级行政区为例,综合测度平衡充分指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平衡充分指数受政策影响呈现逐年加快增长的态势,形成以迁安为首的唐山、以大厂为首的廊坊、以鹿泉为首的石家庄高平衡充分发展"三主峰"... 文章以河北省133个县级行政区为例,综合测度平衡充分指数并探究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平衡充分指数受政策影响呈现逐年加快增长的态势,形成以迁安为首的唐山、以大厂为首的廊坊、以鹿泉为首的石家庄高平衡充分发展"三主峰"和以武安为首的邯郸、以沙河为首的邢台、以黄骅为首的沧州等较高平衡充分发展"多次峰"的空间分布格局,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并存,"三主峰"格局在样本期内基本未发生变化。河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石家庄、唐山等大型中心城市对各县的辐射,其他中型城市的辐射作用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经济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 时序全局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驱动下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基于平衡充分发展水平的门槛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锴 周雅慧 +1 位作者 王嵩 张耀光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共8页
创新驱动是破解中国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破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采用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运用全局参比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构建指标... 创新驱动是破解中国区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突破口,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采用2003-2017年中国30个省市(因数据缺失,不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运用全局参比Malmquist模型测度了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分别对中国各省市的平衡发展和充分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然后通过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了在不同平衡和充分发展水平下创新驱动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①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②各省市平衡和充分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省市之间的变化情况差异较大,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③在不同的平衡及充分发展水平下,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当平衡充分发展水平较低时,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没有显著影响;当平衡充分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平衡充分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平衡充分发展 创新驱动 全局参比Malmquist模型 门槛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法促进——以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兵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31,共13页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理想载体,人形机器人技术及产品不仅需要新质生产力为支撑,而且随着相关基础技术集成创新的跃升,其有望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重... 作为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理想载体,人形机器人技术及产品不仅需要新质生产力为支撑,而且随着相关基础技术集成创新的跃升,其有望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视角看,人形机器人产业虽然在我国得到了一定重视,但是仍面临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间价值与功能需进一步适配、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安全风险与漏洞需解决、经济创新发展目标与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待协调等经济问题。为此,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济法治时代内涵,重视经济法推动新质生产力对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坚持以创新发展为目标、以安全可控为底线、以公平竞争为支撑、以包容开放为保障,推动负责任人形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的高质量发展。建议以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为前提,构建多元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体系,全面准确理解系统观念,以激励创新为导向,以市场公平竞争为支撑,建立和完善容错机制,有效促进人形机器人在包容开放的全球合作生态中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机器人 新质生产力 经济法治 安全发展 动态平衡 共商共建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近20年经济发展区域平衡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朱雁春 刘新有 曹洪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26,共5页
选取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三个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为分析对象,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分析单元,利用年均复合增长率、相对发展指数、基于"基尼系数"的区域发展平衡度、R/S分析法等方法,对云南省近20年来的... 选取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三个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为分析对象,以云南省16个州市为分析单元,利用年均复合增长率、相对发展指数、基于"基尼系数"的区域发展平衡度、R/S分析法等方法,对云南省近20年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平衡程度及其未来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省人均GDP、农民年均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稳步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16个州市间的人均GDP相对发展指数差异较大,而农民人均纯收入、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发展指数差异较小;(3)16个州市间的人均GDP的历年平衡度较低但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农民人均纯收入平衡度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职工平均工资平衡度最高但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4)未来各州市间人均GDP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区域差异将进一步缩小,职工平均工资区域差异仍将缓慢增大。研究成果对于客观认识云南省经济发展历程,以及为进一步研究其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平衡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 平衡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建设、生态平衡关系的乡村类型分类及发展策略 被引量:19
19
作者 董越 华晨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8-133,共6页
从经济、建设、生态的辩证关系出发,依据三者发展程度的相对平衡关系划分出8种乡村类型,结合全国多个案例,分析各类型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了乡村建设对经济和生态的杠杆作用及其作用的动力机制;... 从经济、建设、生态的辩证关系出发,依据三者发展程度的相对平衡关系划分出8种乡村类型,结合全国多个案例,分析各类型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了乡村建设对经济和生态的杠杆作用及其作用的动力机制;针对各乡村类型,提出了撬动经济的乡村建设策略及改善生态的乡村建设策略,并总结了8种乡村类型之间演替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类型 发展策略 建设 经济 生态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经济与雾霾治理的平衡机制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开琦 杨红梅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48,共7页
雾霾天气的形成需要从现行经济体制机制的反生态性缺陷上查找成因,因而治理雾霾不仅涉及体制改革,也影响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生活等宏观政策的调整,短期内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逻辑不... 雾霾天气的形成需要从现行经济体制机制的反生态性缺陷上查找成因,因而治理雾霾不仅涉及体制改革,也影响到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生活等宏观政策的调整,短期内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会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这一逻辑不变的前提下,雾霾治理极易沦为发展经济的附属品。寻求雾霾治理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平衡机制,不仅需要厘清二者内在的逻辑支撑关系,也需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外在条件。在不偏离发展经济这一中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常态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契机,避免传统的发展—污染—治理的发展思路,实现雾霾治理与发展经济的动态协调,并在动态平衡中寻求治理与发展的双重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治理 发展经济 平衡机制 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