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蒋诗 石建飞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22,共11页
畅通数字经济双循环是保障数字产业链供应链稳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之举。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的发展情况与影响因素,以期为数字经济国内国际良性循环形成提供计量支撑,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采用熵值... 畅通数字经济双循环是保障数字产业链供应链稳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之举。研究旨在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的发展情况与影响因素,以期为数字经济国内国际良性循环形成提供计量支撑,从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采用熵值法系统测度2013—2023年中国30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水平;其次,借助Dagum基尼系数探究我国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发展差异;最后,通过空间杜宾模型考察识别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量化测度方面,我国数字经济双循环整体质量平稳上升。区域差异方面,我国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差异正在不断缩小,主要表现为组间差异;数字经济国内循环质量差异正在减小;数字经济国际循环质量差异呈上升态势。影响因素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财政金融支撑力度、市场化程度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均能促进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提升。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巩固数字经济国内循环主体地位、提升数字经济外循环影响力、增强数字经济双循环整体质量等建议,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双循环质量 循环发展格局 Dagum基尼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来自城市层面的经验证据
2
作者 李彦 章紫微 付文宇 《价格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4-53,共10页
自贸区是中国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011—2021年全国267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 自贸区是中国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重要作用。利用2011—2021年全国267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显著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且对经济内循环的促进作用较大,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自贸区设立能够通过促进科技创新、提升创业活力和推动产业升级来推动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调节效应检验表明,数字基础设施越完善,自贸区设立对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沿海和内陆地区设立自贸区的实施效果优于沿边地区,国家级城市群内城市设立自贸区效果要优于非国家级城市群城市。从批复时间看,自贸区设立批次越早,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驱动作用越大。由此,从推进自贸区差异化建设、发挥制度创新优势、提升片区创业活力、加快数字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区 经济双循环 数字基础设施 创业活力 准自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角下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分析
3
作者 张劲松 董嘉欣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10,共6页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出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发展格局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流通智慧化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可以通过数字化、智...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我国提出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发展格局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还可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流通智慧化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可以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升整体的经济运行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流通智慧化还可以提升消费体验,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消费者的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助力实现经济双循环的良性发展。此外,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重要方式。统一大市场旨在打破地区间的壁垒,减少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自由流动。在这一过程中,智慧化流通体系可以更加精准地对接生产和消费需求,促进国内生产、消费和投资的良性互动,最终助力经济双循环战略的成功实施。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视角下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旨在为经济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建议,以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智慧化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双循环发展;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内循环的影响系数>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外循环的影响系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随着流通智慧化水平的提升,流通智慧化对经济循环发展的提升作用呈现出非线性递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流通业 流通智慧化 经济双循环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经济双循环与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被引量:2
4
作者 袁瑞雪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6,共6页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能够有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文章以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对新质生产力、经济双循环与劳动力高质量... 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能够有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劳动力高质量就业。文章以2011—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对新质生产力、经济双循环与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内循环与经济外循环在新质生产力与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之间发挥中介作用,且经济内循环的中介效应更强;新质生产力对劳动力高质量就业存在产业异质性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在新质生产力与劳动力高质量就业之间存在单一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经济双循环 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经济双循环与中国式现代化 被引量:8
5
作者 张亚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126,共6页
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与新动能。选取我国2015—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 作为传统生产力的跃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与新动能。选取我国2015—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可显著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中介效应表明,经济双循环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发挥中介效应,且国内经济循环是核心驱动力。门槛效应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间存在新质生产力的单一门槛效应和经济双循环的双重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在东部地区更强。基于此,提出构建新质生产力多元化形成机制、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渠道以及实施差异化新质生产力推进方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经济双循环 中国式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颠覆式技术创新与经济双循环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雪琳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41-146,共6页
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颠覆式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对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双循环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推动经济双循环;颠覆式技术创新和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作用可正向促进经济双循环。进... 文章基于2010—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颠覆式技术创新为切入点,对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双循环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推动经济双循环;颠覆式技术创新和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作用可正向促进经济双循环。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覆盖广度与数字化程度均对经济双循环产生正向影响,其中使用深度的驱动效应更强。伴随颠覆式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双循环的驱动效应增强。数字普惠金融、颠覆式技术创新对经济双循环具有明显空间溢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颠覆式技术创新 经济双循环 前沿技术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双循环质量评价及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亚菲 洪聪恺 +1 位作者 刘昊 彭飞阳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7,共15页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是构建以双循环为重要内容的新发展格局。为了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双循环质量的影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指数并建立面板模型进行赋能效应分析。首先,创新性地从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出...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是构建以双循环为重要内容的新发展格局。为了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双循环质量的影响,采用综合评价方法构建指数并建立面板模型进行赋能效应分析。首先,创新性地从新发展格局下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出发构建双循环质量指数评价体系,采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CRITIC评价方法得到各地区经济双循环质量水平,结果表明十年间经济双循环质量水平呈波动上升,并且七大地理分区之内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通过分层聚类将各省级行政区划分为四类并分别进行分析。运用CRITIC评价方法构建数字经济指数,采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双循环质量水平的影响,选取1998年每万人移动电话用户数构造的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结果显示数字经济的发展对双循环质量有正向影响,且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此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在东、中部地区十分显著,在东北与西部地区并不显著,存在一定的门槛性质。此外,数字经济对双循环的赋能效应在互联网普及度高的地区和经济基础薄弱的地区更显著,具有普惠性质。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对数字经济促进各地区提升经济双循环质量水平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本研究为数字经济发展以及双循环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数字经济 新发展格局 循环质量 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康耀武 郑艳洁 秦烨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102,共6页
文章运用PVAR方法验证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存在互动效应,并利用物理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度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经济双循环存在显著互动协调发展关系,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 文章运用PVAR方法验证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存在互动效应,并利用物理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度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经济双循环存在显著互动协调发展关系,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高中平西低”布局。此外,省际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受科学技术创新、科研经费投入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协调发展 耦合关系 技术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经济双循环:全球化结构新走向与中国应对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跃生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69,共10页
20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结构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标志走到尽头,其本身固有的稳定性差、机制僵化、原则偏狭、包容不足等结构矛盾和缺陷,使其难于成为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疫情后国际战略的结构矛盾与俄乌冲突后相互制裁带来的规则破... 20世纪的经济全球化结构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标志走到尽头,其本身固有的稳定性差、机制僵化、原则偏狭、包容不足等结构矛盾和缺陷,使其难于成为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基础。疫情后国际战略的结构矛盾与俄乌冲突后相互制裁带来的规则破坏、信心缺失、价值链衰落、国际货币体系碎片化等效应则使各种修补这一结构的努力成为不可能。在未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结构的可能发展方向中,全球经济的“双循环结构”成为一种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是有利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次优方案。而中国的对策选择就是将自身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全球经济“双循环结构”有机结合,推动“双循环结构”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经济双循环 经济全球化 结构缺陷 俄乌冲突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双循环:现实依据、实践路径与价值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姜英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5-91,共7页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际国内的最新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做出的科学研判和战略部署,逆全球化的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考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以及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际国内的最新政治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做出的科学研判和战略部署,逆全球化的新挑战、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考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以及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中国经济发展以问题为导向,以痛点为契机,以堵点为关键,以未来为指向,协调平衡新供给新需求、培育创造新优势新动能、统筹兼顾稳定性前进性以及升级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从而为中国经济发展开辟新道路,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人类未来发展提供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全球化 新冠肺炎疫情 对外开放 经济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双循环格局下农村金融监管困境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晓磊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14,共2页
激发农村市场需求是形成经济双循环格局的内在要求。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经过多年探索与改革后,农村金融监管却滞后于农村金融的发展速度,金融监管成为制约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 激发农村市场需求是形成经济双循环格局的内在要求。农村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金融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经过多年探索与改革后,农村金融监管却滞后于农村金融的发展速度,金融监管成为制约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不利于防范农村金融风险,发挥资金对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支持作用。本文立足于经济双循环格局对农村市场的要求,论述了金融对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并通过系统性阐述农村金融监管的短板,给出激发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农村金融 金融监管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农村金融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武英芝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28,共2页
针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现实条件,重点关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对农村金融在制度、标准、运行服务等方面的困境做出研判。农村金融发展需要依托正外部性,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用平台搭建,最终适应经... 针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现实条件,重点关注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对农村金融在制度、标准、运行服务等方面的困境做出研判。农村金融发展需要依托正外部性,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信用平台搭建,最终适应经济环境发展需要,借助优秀金融服务支持,实现高质量农村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农村金融服务 正外部性 信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基于全球化背景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小兰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31,共6页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双循环的作用机制,并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全球化对“双链”数字化经济双循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链”数字化可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并与经济外循环呈“U”型曲线关系;在不同“...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双循环的作用机制,并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全球化对“双链”数字化经济双循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链”数字化可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并与经济外循环呈“U”型曲线关系;在不同“双链”数字化及全球化门槛区间内,“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外循环的作用逐步由抑制转变为驱动;较低的全球化水平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提供更多可能,提升“双链”数字化的经济内循环效应;实现经济外循环发展则需适度提高全球化水平,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以提升“双链”数字化水平,打破经济双循环面临的国际性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链”数字化 经济双循环 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区域创新效率 被引量:17
14
作者 梁若浩 冯均科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2,共12页
国家审计的经济秩序治理功能在助力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联合检验方法,研究了国家审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以... 国家审计的经济秩序治理功能在助力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以2006—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简单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的联合检验方法,研究了国家审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审计综合效能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发挥了双重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国家审计通过助力形成新发展格局来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过程中,应当格外注意政府债务风险和区域数字化建设差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区域创新效率 经济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国内统一大市场 国内大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RCEP驱动经济双循环的理论机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7
15
作者 许唯聪 杨婷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22,共11页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有望为中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文章以“经济双循环推进脉络梳理—内在机制与风险约束—路径探讨”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从强化内生稳定性、实现供...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有望为中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文章以“经济双循环推进脉络梳理—内在机制与风险约束—路径探讨”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从强化内生稳定性、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均衡、解决“低端重复建设、高端空心失位”及推动内外循环多元化联动等方面分别梳理了内循环和外循环的推进脉络,探寻了RCEP签署与实现经济内外循环联动之间的契合性;其次,从明确既有困境,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提升内外循环张力等方面分析RCEP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内在机制;再次,从激发国内市场“内源式创新”、强化对外贸易纽带、搭建衔接内外循环的桥梁及提升经贸规则话语权四个层面探索了RCEP驱动经济双循环的关键路径;最后为中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提出可行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RCEP 新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双循环背景下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重心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鹏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17-20,共4页
2020年以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愈发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呈现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 2020年以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愈发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呈现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加速商流、物流、信息流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和目标任务。本文在梳理经济循环与流通体系建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战略重心、战略关键点和政策选择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经济双循环背景下,流通体系需从以往以生产和消费服务为导向转型为服务经济循环,打造以线上线下融合、反向定制的方式增强信息服务及供应链赋能,继而引导和服务生产流程升级,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畅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颠覆传统流通业发展方式,从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畅通微观经济循环;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阻滞点方面疏通宏观经济循环;适应全球化经贸开放新格局,畅通"国际-国内"经济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现代流通体系 战略重心 流通发展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下小微企业的融资对策研究
17
作者 张靖榆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0期262-263,共2页
指出了2020年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目前,我国已经将建设国内经济循环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实施。对于小微企业融资来说,其既能带来资本供给总量增加、信用基础改善、渠道更加丰富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也会面... 指出了2020年初,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目前,我国已经将建设国内经济循环作为一个重要战略来实施。对于小微企业融资来说,其既能带来资本供给总量增加、信用基础改善、渠道更加丰富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也会面临金融机构与市场竞争方面的风险与挑战。为此,探讨了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的选择策略:合理确定融资规模,优选融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企业 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 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中小企业的机遇、挑战与成长的着力点 被引量:118
18
作者 陆岷峰 徐阳洋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3-82,共10页
经济双循环是党和国家根据国内外复杂政治经济形势而提出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一方面给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新消费需求扩容增效以及新一轮基建将给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小企业依附核心企业发展的... 经济双循环是党和国家根据国内外复杂政治经济形势而提出的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一方面给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新消费需求扩容增效以及新一轮基建将给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小企业依附核心企业发展的动能增加,小微金融有望得到快速发展,内贸型中小企业将迎来更加稳定的发展环境。但另一方面双循环战略也给中小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其中出口型中小企业可能发生断单与断链现象,传统落后行业的中小企业将加速被市场淘汰,不积极参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将难以持久。为此,中小企业应该积极转变观念;外贸型中小企业积极将出口产品转内销;跨境电商打通消费通道,挖掘新的消费需求。政府部门继续加强固定资产投资,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度;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企的密切度;持续扶持中小企业,提高员工收入水平。金融机构应加强产品研发,积极推出线上化产品,深入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中小企业 产业链 供应链金融 小微金融 新型消费 新基建 跨境电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19
作者 刘超 赵跃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选取涵盖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2007—2021年面板数据,将“贸易—经济”关系研究视角拓展于知识产权贸易,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 选取涵盖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2007—2021年面板数据,将“贸易—经济”关系研究视角拓展于知识产权贸易,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经由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旧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通过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深入作用于经济“双循环”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循环 知识产权贸易 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流动双循环系统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柯江林 孙仁斌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5,共9页
人才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流动对人才存量聚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构建包含管道系统、动力系统、辅助系统在内的人才流动双循环系统,能促进内需扩大升级、供给环节优化、区域协同发展与对外开放深化... 人才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流动对人才存量聚集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不可替代的显著作用。构建包含管道系统、动力系统、辅助系统在内的人才流动双循环系统,能促进内需扩大升级、供给环节优化、区域协同发展与对外开放深化,助力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回应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人才流动双循环系统在现实中尚存在思维观念、地理文化、信息平台、政策制度等诸多障碍,阻塞了人才从供给侧向需求侧充分有序循环流动。应借鉴政策制度、平台机构、流动模式和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国内外实践经验,通过传统理念革新、数字技术运用、人才政策重塑以及外部循环再布局等治理策略变革,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流动双循环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经济双循环 人才流动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