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经济分化的生产网络根源
1
作者 王群勇 杜梅慧 蔡露露 《南开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73,共19页
地区的产业分工使得产业关联表现为区域关联。本文将生产网络纳入到生产函数,构建了包含生产网络中心性等网络指标的区域生产函数,探讨了生产网络与区域经济分化的理论机制。本文利用CEADs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区域间生产网络,验证了... 地区的产业分工使得产业关联表现为区域关联。本文将生产网络纳入到生产函数,构建了包含生产网络中心性等网络指标的区域生产函数,探讨了生产网络与区域经济分化的理论机制。本文利用CEADs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了区域间生产网络,验证了理论模型的结论,结果表明地区的生产网络中心性越高、后向关联越强,则经济也越发达;Shapley分解显示生产网络解释了区域经济分化的9%~22%,且生产网络的贡献度逐年递增。数字经济弱化了生产网络对区域经济分化的影响;本文利用反事实模拟考察了不同生产网络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网络结构呈现非均衡(偏度>0)、非极化(峰值<10)的特点。本文的结论为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分化 生产网络 Shapley分解 数字经济 反事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经济分化的再考察——经济均分线移动与增速贡献分解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4
2
作者 罗津 孙雅慧 李悦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74,共24页
文章从南北方经济差距视角探究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特征与成因。文章提出“南北经济均分线”反映南北差距动态变化,发现均分线大致在南京—上海一带徘徊,但其位置在2000—2013年缓慢北移、2013年后则迅速南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 文章从南北方经济差距视角探究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现、特征与成因。文章提出“南北经济均分线”反映南北差距动态变化,发现均分线大致在南京—上海一带徘徊,但其位置在2000—2013年缓慢北移、2013年后则迅速南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前南北方经济差距已超过东西部经济差距且尚无收敛趋势,已经成为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来源,因此必须深入探寻南北经济差距在2013年后出现趋势转折的原因。从区域-产业归因角度而言,文章创新性地提出增速贡献分解模型将南北经济总差距在产业和区域层面进行分解。发现南北经济差距在区域维度表现为“东北失速-失速现象扩散-区域经济分化”的发展规律,在产业维度表现为“工业失速为主-各行业普遍失速”的演化特征。为说明上述现象的产生原因,文章构造包含要素投入、技术进步、地域差距、产业结构和对外贸易五大驱动因素的经济增长框架,对南北方分别进行门槛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地区经济增长模式在2014年发生转折,转折点后北方产生投资增速下降、劳动力外流、人力资本弹性降低、地域不平衡性增大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可能是南北差距的主要诱因。最后,文章针对上述复杂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经济分化 经济均分线 增速贡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家精神与南北经济分化 被引量:2
3
作者 方逸韬 杨德才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99,共13页
伴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呈收敛之势,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日益凸显。基于2012-2021年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将南北城市企业家精神与相关经济指标进行两两配对分析,以直观反映企业家精神水平差异对南北经济... 伴随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呈收敛之势,以“南快北慢”为主要特征的南北经济分化现象日益凸显。基于2012-2021年26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将南北城市企业家精神与相关经济指标进行两两配对分析,以直观反映企业家精神水平差异对南北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南北城市企业家精神水平不同是导致南北城市经济分化的重要因素;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是企业家精神影响南北经济分化的重要渠道;相较于非中心城市,中心城市所享受的企业家精神发展红利更加明显。基于此,解决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实现区域企业家精神的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家精神 南北经济分化 区域协调发展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经济分化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春玲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4-73,共10页
基于广东深圳、安徽合肥、湖北汉川和贵州镇宁4个县市的抽样调查资料,我们描述了当前社会阶层经济地位等级分化现象,并探讨导致经济等级分层背后的主要动力机制。我们认为,目前已出现了以阶层为基础的经济地位等级分层,组织(权力)资本... 基于广东深圳、安徽合肥、湖北汉川和贵州镇宁4个县市的抽样调查资料,我们描述了当前社会阶层经济地位等级分化现象,并探讨导致经济等级分层背后的主要动力机制。我们认为,目前已出现了以阶层为基础的经济地位等级分层,组织(权力)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拥有量,决定了人们在经济分层中所处的位置,而导致这种经济等级分化的主要动力机制,是市场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以及原有制度体制的惯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 中国 社会阶层 经济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北经济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视角 被引量:17
5
作者 盛垒 张子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7-740,共14页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了南北经济分化的新特征,探明南北分化加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已变得十分迫切.该文在梳理南北经济分化态势和区域创新差异格局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大逻辑,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 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格局出现了南北经济分化的新特征,探明南北分化加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已变得十分迫切.该文在梳理南北经济分化态势和区域创新差异格局的基础上,基于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大逻辑,从区域创新能力差异的视角出发,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南北经济发展分化的成因.研究表明:1)2013年以来随着北方经济增长快速回落,我国南北经济分化走势愈益突出;2)北方与南方在创新能力上的落差同样较大,且区域创新鸿沟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3)造成南北经济分化加剧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地区创新能力差异,资本积累速度的快慢对南北分化的产生有较大贡献,制度因素也可以部分解释南北经济增长分化,但劳动力因素并不构成南北经济分化的主要原因.研究还发现,北方人力资本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南北经济分化的加剧.上述结论可以为促进我国南北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经济分化 区域创新能力 经济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国内区域经济分化的延伸风险发展态势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广建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103,共8页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分化的特征渐趋加剧,由此引发的延伸风险发展态势更需要密切关注。区域分化总体呈现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异系数逐年增大,四大经济区域板块经济增长进一步分化,经济结构诱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凸显,区域...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分化的特征渐趋加剧,由此引发的延伸风险发展态势更需要密切关注。区域分化总体呈现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异系数逐年增大,四大经济区域板块经济增长进一步分化,经济结构诱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趋凸显,区域间增长动能的变化更加显现,市场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更是充分发力等现状。区域经济分化带来了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附着民生之上的风险,区域两极分化风险以及潜在的金融风险等延伸性风险。需要科学理性地把握区域经济分化的本质,有效提升政府的调控水平,管控好风险凸显点,提升转型滞后地区的创新能力,深化区域间的分工合作,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来应对延伸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分化 风险 创新 民生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差异、要素流动与地区经济分化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巍 徐邵军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12,共10页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背景下,提出一个要素转移条件下的区域经济收敛性分析框架,发现地区经济分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由于经济演化中存在“要素追逐技术”的现象,要素始终朝着技术先进地区流动并导致地区间经济差距,而劳动流动的... 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背景下,提出一个要素转移条件下的区域经济收敛性分析框架,发现地区经济分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由于经济演化中存在“要素追逐技术”的现象,要素始终朝着技术先进地区流动并导致地区间经济差距,而劳动流动的拥挤效应使地区间差距持续存在且趋于稳定。采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并将空间关联效应纳入模型后,发现地区间研发要素流动并未带来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无论β收敛还是东中西部地区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在1995~2017年整个时间段上均不显著,说明地区间技术差距的持续存在导致地区间经济差距长期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要素 技术变迁 要素追逐技术 经济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经济分化对耕地效率的影响——基于浙江省的实证 被引量:1
8
作者 费喜敏 农梅 +1 位作者 王成军 刘龙青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0期341-347,共7页
以浙江省4县570份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主要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结合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农民经济分化和耕地效率的现状,以及农民经济分化对耕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浙江省耕地效率整体偏低并且农民经济分化程度较高;农... 以浙江省4县570份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主要采用DEA-Tobit两阶段模型,结合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浙江省农民经济分化和耕地效率的现状,以及农民经济分化对耕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浙江省耕地效率整体偏低并且农民经济分化程度较高;农民职业分化程度与收入分化程度均与耕地效率之间呈倒"U"形相关关系;农民工职业类别的耕地效率高于农民(纯农户)和私营企业主;同时发现,种植经济作物的耕地效率明显高于粮食作物,耕地资源禀赋和地域特征等因素都对耕地效率存在显著影响。从提高耕地效率角度,提出经济发达地区须要控制农民经济分化以及落后地区须要鼓励农民经济分化,注重"藏粮于地"而不要一味追求粮食产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经济分化 耕地效率 DEA-Tobit两阶段模型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经济分化与农村政治稳定:相互关联、自我平衡与国家治理——基于J村的观察
9
作者 唐鸣 李哲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一般而言,社会经济的分化,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社会经济分化也使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化,从而产生诸多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如何消解在经济分化过程中,因贫富分化而引发的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成为学者研究当前经济... 一般而言,社会经济的分化,对社会稳定和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社会经济分化也使社会结构更加复杂化,从而产生诸多不利于社会稳定的因素。如何消解在经济分化过程中,因贫富分化而引发的诸多的社会问题和矛盾,成为学者研究当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点。笔者通过对J村的调研发现,尽管随着J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的经济分化逐步增大,贫富分化现象开始显现,并且引发的诸多矛盾和纠纷;但这一过程中,J村社会内部却自发衍生出诸多平衡或者说是消解机制,从而实现村庄的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因此,探索J村在经济分化过程中这种独特的政治现象,对于推动农村的经济发展和保持村庄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分化 政治稳定 流动性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分化产业 金融分歧资产——2015—2016年国际金融市场分析与预测
10
作者 谭雅玲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7-54,共8页
2016年已经来临,这不仅是我国经济金融的重要年份,更是世界经济金融的关键一年。因为这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对经济方向与金融运行的准确与稳妥是至关重要的时期。世界经济金融将面临货币政策分化,伴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 2016年已经来临,这不仅是我国经济金融的重要年份,更是世界经济金融的关键一年。因为这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对经济方向与金融运行的准确与稳妥是至关重要的时期。世界经济金融将面临货币政策分化,伴随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转折,流动性过剩的环境将加剧资产与商品重组与分割新局面,投机分化与投资区别的个性将加大收益与损失的明显区分与差异。尤其是当今市场舆论的偏激十分严重,对美联储的评估与预期严重错位其特殊与特别,预期美元的愿景与结果完全背离现实与个性实际状况,这更使得全球发展思路与市场分析错乱严重,2016年始料不及以及凶多吉少显而易见,潜在的危机隐患值得高度重视与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市场分析 经济分化 资产 产业 预测 国际 分歧 经济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质量、区域经济分化和经济增长 被引量:5
11
作者 潘闽 张自然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85,共15页
本文选取18个环境质量指标,分析2003—2016年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个板块的区域环境质量分化、区域经济分化和纳入环境因素的区域经济分化情况,并使用1990—2016年数据检验环境质量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环境质量 区域经济分化 泰尔指数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分化与宗族的“外强-中干”——以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健民 董磊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102,共12页
由于特殊的工业化路径,珠三角农村在改革开放之初普遍形成“哥哥种地,弟弟进厂”的“一家两制”式分工,从而在家族内部产生“穷哥哥、富弟弟”的差异,割裂了最为亲密的社会关系。这种经济分化进而形塑为一种“不对等格局”,包含人情交... 由于特殊的工业化路径,珠三角农村在改革开放之初普遍形成“哥哥种地,弟弟进厂”的“一家两制”式分工,从而在家族内部产生“穷哥哥、富弟弟”的差异,割裂了最为亲密的社会关系。这种经济分化进而形塑为一种“不对等格局”,包含人情交换、生活面向、意义世界和彼此期待四个维度,造成宗族内部普遍的关系破碎化。同时,日益注入的资源使宗族得以重建和加强组织的结构和规范,进一步意外性地对内造成激化;但也因为宗族维系的存在,彻底的分裂或原子化得以避免,从而导致了珠三角地区宗族的“外强-中干”这一特殊的动态结构。其结果是走向貌合神离,结构与功能并不一致,甚至产生某种背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 经济分化 不对等格局 外强-中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经济分化和三期叠加下的广东经济:预测、分析与对策 被引量:2
13
作者 广东省经济监测与展望研究课题组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6-134,共19页
危机7周年之际,国际上美国一方独好,欧洲蹒跚滞行,日本深陷泥潭,分化格局呈现,世界经济总体表现悲观。国内,三期叠加效应正在展开和深入,经济步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课题组的预测表明,广东经济不仅很难实现今年的经济增... 危机7周年之际,国际上美国一方独好,欧洲蹒跚滞行,日本深陷泥潭,分化格局呈现,世界经济总体表现悲观。国内,三期叠加效应正在展开和深入,经济步入“新常态”。在此背景下,课题组的预测表明,广东经济不仅很难实现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且明年仍将表现出持续下行的严峻态势。这种情况下,如何把脉广东经济?如何应对不利局面?是摆在决策者面前最重要的经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经济 经济分化 叠加效应 预测 经济增长目标 世界经济 经济问题 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错落纷繁 经济低迷分化——2015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分析预测
14
作者 谭雅玲 《国际贸易》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54-58,共5页
2015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在各国经济分化严重状态下运行,主要价格指标的同步下跌趋势明显,各国货币政策再宽松论调再起,美联储焦点话题错综复杂,美元利率与汇率动向、人民币SDR趋势、欧元区希腊命运以及新兴市场危机等关注依然... 2015年第三季度国际金融市场在各国经济分化严重状态下运行,主要价格指标的同步下跌趋势明显,各国货币政策再宽松论调再起,美联储焦点话题错综复杂,美元利率与汇率动向、人民币SDR趋势、欧元区希腊命运以及新兴市场危机等关注依然突出,全球不稳定与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金融市场 市场分析预测 经济分化 经济低迷 货币政策 美元利率 市场危机 美联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经济利益分化对农民政治心理的影响分析——基于欠发达地区贵州和发达地区江苏的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谢治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8,51,共8页
以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和家庭耐用消费品存量作为农村经济利益分化的主要测量指标,基于欠发达地区贵州省和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的调查,对农村经济利益分化背景下农民政治信任心理、政治选举心理、政治参与心理状况进行描述,对经济利益分... 以农村居民的现金收入和家庭耐用消费品存量作为农村经济利益分化的主要测量指标,基于欠发达地区贵州省和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的调查,对农村经济利益分化背景下农民政治信任心理、政治选举心理、政治参与心理状况进行描述,对经济利益分化对农民政治心理的影响进行深入解读。研究表明,农村居民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经济利益分化,且该分化对农民政治信任心理、政治选举心理、政治参与心理有较大的影响。为此,第一,应正视农村的经济利益分化,积极扶持弱势群体,推动农村中间阶层的发展。第二,完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第三,应加大农村社会的改革力度,健全农村利益表达、利益整合、利益平衡和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利益分化 农村政治 政治信任 政治参与 利益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升级、消费率变动与经济发展分化--基于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史琳琰 张彩云 胡怀国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4-85,共12页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中国向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举措。基于高消费率及消费升级异质性下各经济体发展的差异化事实,利用全球59个不同收入组别国家(地区)1995—2018年的面板数据,在统计...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是“十四五”时期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实现中国向发达国家迈进的重要举措。基于高消费率及消费升级异质性下各经济体发展的差异化事实,利用全球59个不同收入组别国家(地区)1995—2018年的面板数据,在统计描述消费升级及消费率演变的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验证了消费升级、消费率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变化,并对消费升级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及其内在作用机理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果:第一,1995年以来,消费率对各经济体的发展显现出一定的负向作用,继续提升消费率反而抑制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消费升级对经济发展表现出较强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随发展水平的提升在逐步增强;第三,消费升级主导了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是造成不同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分化的主要原因;第四,机制分析表明,消费升级不仅对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人力资本的中介效应间接促进经济发展。整体而言,高收入经济体后期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消费率下降及消费升级的双重促进作用;消费升级对中低收入经济体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过了消费率对其发展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率 消费升级 经济发展分化 人力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经济发展分化了吗——基于地级城市生产率的证据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容 张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4-117,共14页
中国南北板块是否存在经济发展分化,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且具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从中国地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发现,中国南北板块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距,并且从2012年左右差距逐步扩大,为中国南北板块经济发展分化现象提供... 中国南北板块是否存在经济发展分化,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且具有争议的话题。本文从中国地级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研究发现,中国南北板块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差距,并且从2012年左右差距逐步扩大,为中国南北板块经济发展分化现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地,本文发现中国北方板块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落后于南方板块,要素市场扭曲效应是导致中国南北板块全要素生产率发生分化的核心机制。相比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要素市场扭曲效应对中国北方板块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更为突出的抑制效应。这些经验证据验证了中国情景下的政府干预行为理论假设,特别是政府对关键要素的干预和控制行为理论假设,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南北板块经济发展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南北经济发展分化 政府干预行为理论假说 要素市场扭曲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的三个特点和规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志彪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2,共6页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既有排序上的轻重缓急,也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必须以长远的眼光来联动考虑、统一施策。如去产能、去库存就是去杠杆,而补短板又要适度加杠杆。目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其生存空间受到了以房地产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项重点任务,既有排序上的轻重缓急,也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必须以长远的眼光来联动考虑、统一施策。如去产能、去库存就是去杠杆,而补短板又要适度加杠杆。目前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其生存空间受到了以房地产和金融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严重挤压。缓解这一矛盾的关键,除了要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根本的是要让虚拟经济回归本源,始终把它定位于服务实体经济,让实体经济获取社会平均回报率,让创新性企业获取超额报酬。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分化不可避免,分化有利于中国经济进入最佳的增长轨道。推动经济加速分化,也是推进发展新动能崛起的出发点和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常态 去产能 去杠杆 实体经济 经济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北经济差距扩大:基于产业分工的解释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富胜 王小军 施佰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3-83,178,共12页
近年来,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迅速扩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形成了“北方多上游、南方多下游”(下文简称“北上南下”)的产业分工布局,这促成了21世纪前10年南北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但之后的全球金融... 近年来,中国南北经济差距迅速扩大,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突出表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形成了“北方多上游、南方多下游”(下文简称“北上南下”)的产业分工布局,这促成了21世纪前10年南北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但之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外需疲软、供需错配等问题,成为南北经济差距快速扩大的重要前提。在“北上南下”的分工布局下,北方企业调整生产资料投资的难度大,“效率提高式”的创新只能加剧产能过剩,且内生于其产业的科层组织架构不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南方企业能较为灵活地调整生产资料投资,具有多元化的创新角度以及富有弹性的水平组织架构,成功解决了供需错配的难题,经济转型比北方更为成功。解决南北经济差距扩大问题需要改变以往“北上南下”的垂直分工,重构国内产业分工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经济分化 国内产业分工布局 创新 组织架构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自治分化的发展困境与突破——基于权力-资源关系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18
20
作者 李松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8,112,共14页
中国乡村现行的民主自治制度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革,乡村经济发展出现分化,导致了村民自治发展的不均衡,也制约到村民自治作用的发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当前村民自治发... 中国乡村现行的民主自治制度是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革,乡村经济发展出现分化,导致了村民自治发展的不均衡,也制约到村民自治作用的发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当前村民自治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权力-资源"理论的分析视角,厘清现行村民自治模式的基本类型:汲取型自治、分配型自治、法人型自治和项目型自治。要突破村民自治"悬浮"的困境,必须根据不同经济情况,发展多种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坚持他治与自治互动,继续推进自治重心下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经济分化 村民自治 自治类型 权力-资源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