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与经济运行机制
1
作者 解书森 陈冰 《经济科学》 1986年第4期1-7,共7页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模式转换过程之中。要顺利推进模式转换,就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经济系统自组织与组织机制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经济调节机制。这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系统优化的基本条件。一"机制"范畴,是经济学领域由生物学领域引... 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模式转换过程之中。要顺利推进模式转换,就必须根据社会主义经济系统自组织与组织机制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经济调节机制。这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系统优化的基本条件。一"机制"范畴,是经济学领域由生物学领域引进的无差异概念。早在一百多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机制 经济体制模式 自组织机制 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机制 经济系统 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运行 模式转换 组织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对毛泽东经济体制模式的新发展
2
作者 陆卫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13-16,共4页
苏式经济体制模式在我国确立后,对奠定我国"一五"期间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毛泽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探索的第一人,但由于时代局限,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整体框... 苏式经济体制模式在我国确立后,对奠定我国"一五"期间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毛泽东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探索的第一人,但由于时代局限,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整体框架,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模式的框架内进行修补和完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和吸收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摸索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经济体制模式,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经济运行机制、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根本上突破了苏式经济体制模式的框架,实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毛泽东 经济体制模式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体制模式转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3
作者 方民生 《探索(浙江)》 1985年第1期5-9,共5页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过去的产品经济(实质上是自然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的大转变。在这个大转变进程中,难免要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诸如“左”的思想影响,旧的习惯势力所带来的行为惯性,既得利益所造成的局...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过去的产品经济(实质上是自然经济)模式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的大转变。在这个大转变进程中,难免要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诸如“左”的思想影响,旧的习惯势力所带来的行为惯性,既得利益所造成的局部利益上的矛盾,等等。为了促使改革顺利进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並提出相应的对策,这是十分必要的。在经济体制模式的转变中,有这样几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 第一,可能出现管理上的“真空”阶段。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计划体制、经济调节手段、监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模式 问题和对策 消费资金 计划体制 职责分开 企业破产 真空 消费基金 价格改革 奖金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模式的构想分析
4
作者 徐业滨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8-10,共3页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创者,在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模式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公有与私有两种所有制可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社会主义还是商品经济的科学理论。这些科学论断... 毛泽东作为新中国的开创者,在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模式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首次阐明了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公有与私有两种所有制可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社会主义还是商品经济的科学理论。这些科学论断将载入世界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的史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经济体制模式 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历代领导集体经济发展观的演变与经济体制模式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红波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10,共2页
经济发展观是人们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经济发展的本质理解和根本观点。经济发展观对经济体制模式的选择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经济发展观入手,探讨经济发展观与经济体制模式选... 经济发展观是人们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形成的关于经济发展的本质理解和根本观点。经济发展观对经济体制模式的选择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指导意义。本文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经济发展观入手,探讨经济发展观与经济体制模式选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经济发展观 经济体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的经济体制模式
6
作者 郑炎潮 《改革》 1985年第3期1-7,共7页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举世瞩目,它的成功与否,影响着东方以至整个世界。成功的改革,取决于有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我们只能在开放与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中...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举世瞩目,它的成功与否,影响着东方以至整个世界。成功的改革,取决于有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我们只能在开放与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在理论上已经获得一系列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模式 体制目标 经济发展潮流 私有制经济 市场调节 动力结构 所有制结构 公有制经济 分配方式 计划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应该实行“大权集中 小权分散”的经济体制模式
7
作者 孙学文 《企业经济》 1983年第7期8-14,共7页
本文中心是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模式,应该选择“以中央集权型体制为主”的体制,而不能采取“以地方或企业分散型为主”的体制。作者认为我国现行体制的弊病,不再是“中央集权过多”,而是地方、企业分权过散。我国之所以应该采取“以中央集... 本文中心是论述我国经济体制模式,应该选择“以中央集权型体制为主”的体制,而不能采取“以地方或企业分散型为主”的体制。作者认为我国现行体制的弊病,不再是“中央集权过多”,而是地方、企业分权过散。我国之所以应该采取“以中央集权型为主”的体制,作者从三方面进行论证:一、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决定适宜实行以中央集权为主的体制;二、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经济落后,资金、物资不足,幅员辽阔,虽然有要求分散的一面,但收入有限,要办的事情很多,不能平均分散使用资金,也有要求集中统一的一面。三、从我国历史经验来看,以地方或企业为主的分散型体制不适合我国国情。一是易于造成国家财政收支不能平衡,中央财政赤字,二是带来重复建设,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三是国家重点建设保证不了。发展下去,其结果是企业独宾,地方独本,计划经济组于一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模式 分散型 计划经济 经济体制改革 历史经验 集权型体制 企业 国民经济 中央集权型 社会主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增长格局和经济体制模式
8
作者 王积业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6期40-47,共8页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基本协调,工农业生产和国民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有较大的改善.在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生产增长很快,但...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比例关系基本协调,工农业生产和国民收入持续增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有较大的改善.在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生产增长很快,但不适应需求的增加及其结构的变化;积累和消费的关系趋于合理,但投资偏大,积累率逐步回升;消费需求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结余购买力过大,市场比较紧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收入 经济增长速度 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体制模式 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主义建设 产业结构 工农业总产值 经济 消费需求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模式”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向导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仁寿 杨晓光 林大跃 《浙江学刊》 1986年第5期6-12,共7页
本文认为,温州农村已经基本形成新型的经济体制模式的框架。这主要表现在温州农村以经营方式变革为先导出现了所有制结构的深刻变化,在分配方式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型的动力结构,随着市场调节的深化使经济机制先行转换。并认为,温... 本文认为,温州农村已经基本形成新型的经济体制模式的框架。这主要表现在温州农村以经营方式变革为先导出现了所有制结构的深刻变化,在分配方式多元化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新型的动力结构,随着市场调节的深化使经济机制先行转换。并认为,温州经济改革的超前性给人以启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可能是从区域改革的突破走向全国的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所有制结构 温州模式 分配方式 农村市场体系 市场调节 经济体制模式 区域改革 农村经济改革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几个理论问题
10
作者 尹文书 《改革》 1987年第3期3-7,共5页
经济体制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经济体制模式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经济学界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在1985年9月召开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上,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从经济协调机制角度,把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分为直接的行政协调(ⅠA)... 经济体制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经济体制模式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经济学界的认识是不一致的。在1985年9月召开的宏观经济管理国际讨论会上,匈牙利经济学家亚诺什·科尔奈从经济协调机制角度,把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分为直接的行政协调(ⅠA)、间接的行政协调(ⅠB)、无控制的市场协调(ⅡA)和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ⅡB)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模式 经济协调 宏观控制 科尔奈 基本构成要素 计划经济模式 经济管理 国民经济整体 物质利益关系 发展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国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的推进
11
作者 沈立人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书评 刘国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思想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归国 《理论学刊》 CSSCI 1997年第3期51-55,共5页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思想的历史考察罗归国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传统思想观念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正确地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的完整论述和思想脉络,从历史...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思想的历史考察罗归国我们在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传统思想观念进行重新审视,特别是正确地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问题的完整论述和思想脉络,从历史的认识论的角度探寻这些思想产生的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历史考察 商品经济 马克思主义 斯大林 经济体制模式 毛泽东 资本主义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发达地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与选择
13
作者 曹征海 郭凡生 《改革》 1987年第1期64-68,共5页
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重农轻商、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观念,加之多年来集中计划体制束缚,更助长了'等、靠、要'的思想。在我国经济体制模式转换时期,不发达地区旧的观念惯性极大,对商品经济的适应能... 我国西部不发达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重农轻商、自给自足的产品经济观念,加之多年来集中计划体制束缚,更助长了'等、靠、要'的思想。在我国经济体制模式转换时期,不发达地区旧的观念惯性极大,对商品经济的适应能力远不及沿海发达地区,不善于根据本地区实际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政策。而近几年我国制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时,对不发达地区的特殊性考虑不足,往往采取'一刀切'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发达地区 经济体制模式 中央政策 企业破产 地区经济 横向经济联合 样本企业 体制束缚 乡镇经济 重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的机制要素初探
14
作者 郭彩 《理论探索》 1986年第6期2-10,共9页
探讨新型经济体制模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本文试就构成中国经济体制的机制要素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一) 要想划分构成新型经济体制的机制要素,首先要明确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体制就是经济管理体制。
关键词 经济体制模式 经济管理 宏观控制 企业活力 信息变换 微观搞活 经济 经济活动 社会总需求 计划商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探索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评介于光远新著《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15
作者 晓亮 欧阳元松 《经济科学》 1986年第2期77-80,35,共5页
于光远《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趁此机会,我们对于光远关于改革观点做些介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于光远多次提到,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分清两个概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于光远《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书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趁此机会,我们对于光远关于改革观点做些介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于光远多次提到,谈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必须分清两个概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他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或者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时期都相同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于光远 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改造 实施改革 经济体制模式 基本特征 促进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理论
16
作者 吴光辉 《理论探索》 1984年第6期1-28,共28页
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一系列重要理论。为了很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地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 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一系列重要理论。为了很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地探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经济 市场调节 计划调节 经济活动 基本经济制度 全民所有制经济 经济体制模式 所有制结构 货币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经济信息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和任务
17
作者 刘家伟 陈莉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8-12,共5页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计划工作的重点要转到中期和长期计划上来,……并相应改革计划方法,充分重视经济信息和预测,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决定》第19页,人民出版社出版)表明我国以城市为重点...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计划工作的重点要转到中期和长期计划上来,……并相应改革计划方法,充分重视经济信息和预测,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决定》第19页,人民出版社出版)表明我国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改变我国过去因“条块”分割而造成的消息闭塞的状况,并进而在全国全社会建立起现代化的信息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信息 经济体制改革 重要环节 信息系统 经济活动 经济体制模式 现代化 经济现象 科学性 宏观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经济现代化要求的经济体制思考
18
作者 萧毅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4期41-50,共10页
一、两大体制板块之间的矛盾 (一)“十年改革”中存在着两种改革思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当人们对传统体制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时,大家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以政府直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国营企业制度方面,认为是这种企业制度导... 一、两大体制板块之间的矛盾 (一)“十年改革”中存在着两种改革思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当人们对传统体制开始重新认识和评价时,大家的注意力不约而同地集中在以政府直接经营企业为特征的国营企业制度方面,认为是这种企业制度导致国家对企业统得过死,企业没有自主权,缺乏应有的活力。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思路 经济体制模式 经济现代化 传统体制 自由企业制度 地方政府 企业承包制 总供给 总需求 决策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19
作者 支大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2期71-75,共5页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经过14年来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旧体制已发生多方面的显著变化,但市场经济新体制尚未建立,我国依然处在新旧体制交替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对原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一场深刻革命。经过14年来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旧体制已发生多方面的显著变化,但市场经济新体制尚未建立,我国依然处在新旧体制交替并存的阶段,不可避免地遇到新旧体制转换中的摩擦与矛盾。因此,要不失时机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培育和建立完备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转变政府职能,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与市场 国有企业 市场机制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高度集中 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模式 市场体系 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发展的层次性——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哲学思考
20
作者 冉昌光 《社会科学研究》 1985年第1期2-5,92,共5页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坚持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这个决定摒弃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理解上形成的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一个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坚持和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这个决定摒弃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理解上形成的许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固定观念,对许多问题作了新的理论概括和阐述。决定指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破除过去的僵化的经济体制模式,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在理论上提出了怎样理解发展和怎样理解破旧与立新的关系问题。本文试图联系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以作为学习《决定》的一点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层次性 有中国特色 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发展过程 经济体制模式 新事物 经济体制改革 实际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