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后患者便秘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曹梅杰 徐淑华 +3 位作者 周锐 周贤娅 韩美玲 谢伦芳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95-199,共5页
目的:探究相对腹部按摩与三维呼吸锻炼,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预防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TLIF)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常规护理干预外,A组给予腹部按摩法,B组给予三维呼吸训练,C组给予三维... 目的:探究相对腹部按摩与三维呼吸锻炼,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预防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融合术(TLIF)后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除常规护理干预外,A组给予腹部按摩法,B组给予三维呼吸训练,C组给予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训练,比较3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前及术后3 d和5 d患者的便秘总积分差异,患者锻炼的依从性及护理成本。结果:C组患者便秘发生率(48.83%)低于A组(75.86%),P<0.05;C组首次排气时间早于A组,C组排便时间早于A、B组(P<0.05);相对B、A组,C组患者的依从性较高(P<0.05);C组相对B组的护理成本更低(P<0.05);3组便秘症状评分比较,与A组比较,C组术后3 d和5 d治疗的效果更好(P<0.05);与B组比较,C组术后5 d治疗的效果更好(P<0.05)。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3 d和A、B组术后5 d症状更严重(P<0.05);与术后3 d比较,3组术后5 d症状更好(P<0.05)。结论:三维呼吸联合生物压力反馈仪锻炼可改善TLIF术后患者便秘症状、降低便秘发生率、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及缩减护理成本的效果更加显著,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呼吸 生物压力反馈仪 经椎入路腰椎融合术 腹部按摩 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崔新华 林东 +1 位作者 司天福 贺伟阳 《淮海医药》 202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效果及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某院112例LD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MIS-TLIF组(n=56)和TLIF组(n...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LDD)的效果及对影像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某院112例LD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MIS-TLIF组(n=56)和TLIF组(n=56)。TLIF组接受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MIS-TLIF组接受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比较2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影像学指标、组织创伤指标[血清磷脂酶A2(PLA2)、6-酮前列腺素E1α(6-keto-PGE1α)]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IS-TLIF组手术耗时为(198.81±17.42)min,长于TLIF组的(169.62±14.65)min,住院时长为(9.52±1.74)d,短于TLIF组的(13.25±2.28)d,术中失血量、切口引流量分别为(129.62±10.81)mL、(38.77±4.56)mL,低于TLIF组的(366.74±27.26)mL、(168.16±13.4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MIS-TLIF组ODI、VAS评分、腰椎冠状面Cobb角低于TLIF组,椎间隙高度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 MIS-TLIF组血清PLA2、6-keto-PGE1α水平分别为(29.66±5.37)%、(25.53±4.27)%、(69.24±8.45)μg/L、(59.48±7.32)μg/L,低于TLIF组的(35.54±7.19)%、(30.06±5.85)%、(78.16±10.09)μg/L、(71.96±9.7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57%,低于TLIF组的16.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正中入路TLIF治疗LDD患者相比,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虽会延长手术时间,但可进一步优化手术指标,促进伤椎解剖结构恢复,减轻疼痛感,提升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更具有微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疾病 旁肌 经椎腰椎融合术 疼痛 组织创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
3
作者 吴志朋 宋晓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2-288,共7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5~8月我科对18例腰椎不稳定采用Endo-TLIF完成神经减压,Kambin三角显露,终...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TLIF)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5~8月我科对18例腰椎不稳定采用Endo-TLIF完成神经减压,Kambin三角显露,终板处理等操作,全可视内镜下通过Kambin三角置入1枚超大融合器。结果手术时间(180.3±24.4)min,术中出血量(72.2±25.6)ml。术后1例大腿前侧麻木、无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住院时间(7.9±1.8)d。18例随访19~22个月,(19.9±1.1)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显著低于术前[(2.3±1.4)分vs.(7.7±1.0)分,P=0.000;(1.1±0.4)分vs.(7.7±1.0)分,P=0.000];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显著低于术前[(18.61±4.79)%vs.(52.78±8.08)%,P=0.000;(9.28±4.03)%vs.(52.78±8.08)%,P=0.000]。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12.56±1.62)mm vs.(8.28±1.27)mm,P=0.000;(12.11±1.45)mm vs.(8.28±1.27)mm,P=0.000]。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椎间孔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22.89±2.00)mm vs.(17.17±1.69)mm,P=0.000;(22.61±1.86)mm vs.(17.17±1.69)mm,P=0.000]。末次随访18例均达到骨性融合,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94.4%(17/18)。结论Endo-TLIF联合超大融合器治疗腰椎不稳定可以获取满意的临床疗效,具有操作安全、简单,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旁软组织损伤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经椎腰椎融合术 超大融合 腰椎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4
作者 杨奇峰 谭洪宇 张杨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193-1196,共4页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 目的:对比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汝州市骨科医院2020年6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92例LDH患者,随机分为PTED组和MIS-TLIF组,各46例,分别行PTED术和MIS-TLIF术。术后3 m,比较两组手术疗效和围术期指标;术后1 d和术后3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1m和术后3m,采用疼痛数字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术后随访3m,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m,PTED组手术优良率高于MIS-TLIF组(P<0.05);PTED组术中失血量少于MIS-TLIF组,切口长度、手术用时、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短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d、3 d,PTED组血清TNF-α、PCT、CRP水显低于MIS-TLIF组(P<0.05);术后1 m、3 m,PTED组ODI、NRS评分均低于MIS-TLIF组(P<0.05);PTED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MIS-TLIF组(P<0.05)。结论:PTED术治疗LDH患者疗效更好,可优化围术期指标,减轻炎性反应和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经皮镜下髓核摘除术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 腰椎功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入路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刘美富 吴秀锋 +2 位作者 丁思齐 陈彪 何从科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3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入路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8例,其中实施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入路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4年1月盘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88例,其中实施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患者34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疼痛、腰椎功能障碍评分低于术前,腰椎功能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Cobb角、椎间孔高度和椎间孔面积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手术指标,缓解疼痛度,提升腰椎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 微创通道 开放经椎腰椎融合术 疼痛度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凯 范喜荣 +2 位作者 赵常春 许广慧 薛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2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2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47~73(58.5±8.1)岁,病程2~12(6.6±2.8)个月,手术节段L4,516例,L5S110例。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TLIF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Brantigan-Steffee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5~109(150.8±24.1) min,术中失血量35~88(55.5±16.4) ml,切口长度1.4~3.5 (2.3±0.8) cm,术后引流量15~40(28.5±7.8)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5~30(22.8±4.5) h,术后住院时间3~7(4.2±1.3) d。26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6(14.0±1.3)个月。VAS和ODI术后1周[2.96±0.72)分、(41.63±4.79)%]、术后12个月[1.27±0.60)分、(13.11±2.45)%]较术前[6.69±0.93)分、(59.12±5.92)%]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椎间隙高度(11.95±1.47) mm和腰椎前凸角(57.46±7.59)°较术前[(6.67±1.20) mm、(44.08±7.79)。]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及融合器的移位,椎间均成功融合。根据Brantigan-Steffee分级:D级17例,E级9例。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TLIF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早期随访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微创脊柱外科 经椎腰椎融合术 骨科机器人 腰椎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7
作者 杨鸿川 黄应钟 +1 位作者 刘焱杰 黄豪杰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75-82,共8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继发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UBE-TLIF组...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继发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UBE-TLIF组(39例)和TLIF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血红蛋白、术后3 d硬脊膜囊截面积(DSCA)改善率、不同时间点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UBE-TLIF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UBE-TLIF组DSCA改善率明显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和7 d,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但UBE-TLIF组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和ODI明显低于术前,且UBE-TLIF组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TLIF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TLIF治疗继发性LSS的临床疗效较TLIF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实现腰椎充分减压,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经椎腰椎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1
8
作者 高敏 刘小兰 +3 位作者 袁枭 吴文聪 雷飞 刘小艳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2期1315-1321,共7页
目的 探讨影响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TLIF)后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SSI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目的 探讨影响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TLIF)后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SSI的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MI-TLIF的患者620例,按7∶3随机分为建模组434例和验证组186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SSI的危险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使用列线图展示模型。内部验证阶段利用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SSI风险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 620例MI-TLIF患者中SSI的发病率为4.68%。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白蛋白水平<35 g/L、腰椎旁肌肉脂肪浸润、手术持续时间≥4 h和糖尿病是患者发生SSI的危险因素。最终构建的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0(95%CI为0.855~0.961)。校准曲线显示:2组数据模型的预测曲线与实际曲线及理想曲线的偏差较小,模型拟合良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可帮助临床医护人员筛选出高危人群并辅助临床护理决策,降低MI-TLIF后患者发生SSI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 列线图 危险因素 护理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蓉蓉 徐兴国 +1 位作者 张红玲 黄新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1-387,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诱导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麻腰椎手术的173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方案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n=42)、低剂量瑞马... 目的探究不同诱导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麻腰椎手术的173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方案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n=42)、低剂量瑞马唑仑组(n=45)、中剂量瑞马唑仑组(n=46)、高剂量瑞马唑仑组(n=40)。麻醉诱导期丙泊酚组予以丙泊酚1.5mg/kg静脉推注,低、中、高剂量瑞马唑仑组对应予以瑞马唑仑0.2、0.3、0.4mg/kg静脉推注,均给药1min。比较四组麻醉诱导开始前2min(T_(0))、麻醉诱导至BIS值≤60时(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麻醉诱导后30min(T_(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指标[T_(0)、T_(2)、T_(4)(术后24 h)时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及T_(0)、T_(4)时刻TNF-α、IL-10水平,比较麻醉诱导起效时间、苏醒质量、补救镇静例数、不良反应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结果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T_(1)、T_(3)时刻的HR及T_(1)时刻的MAP高于丙泊酚组(P<0.05);T_(3)时刻,低、中剂量瑞马唑仑组MAP高于丙泊酚组,低剂量瑞马唑仑组HR低于高剂量瑞马唑仑组,MAP高于高剂量瑞马唑仑组(P<0.05)。四组麻醉诱导起效时间由快至慢依次为丙泊酚组、高剂量瑞马唑仑组、中剂量瑞马唑仑组、低剂量瑞马唑仑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低剂量瑞马唑仑组需补救镇静(11.11%)。丙泊酚组、高剂量瑞马唑仑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低、中剂量瑞马唑仑组(P<0.05),丙泊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最高(P<0.05)。仅高剂量瑞马唑仑组出现低氧血症(7.50%)。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T_(2)和T_(4)时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低于丙泊酚组(P<0.05)。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T_(4)时刻TNF-α、IL-10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组,中、高剂量瑞马唑仑组低于低剂量瑞马唑仑组(P<0.05)。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术后3d MMSE、MoCA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麻醉诱导中,瑞马唑仑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弱应激反应、降低TNF-α和IL-10水平及减轻认知功能损伤方面优于丙泊酚,且最佳使用剂量为0.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诱导剂量 后路腰椎融合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33
10
作者 姜宇 袁磊 +7 位作者 郭昭庆 李危石 陈仲强 齐强 曾岩 孙垂国 钟沃权 孙卓然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后复发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8年12月46例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行TLIF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初次行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31例(PETD组),初次行经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15例(PEID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水平、围术期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等。结果PETD组翻修术中出血量(239.7±91.8)ml,PEID组(235.3±47.9)ml;PETD组翻修术后引流量(483.4±248.0)ml,PEID组(342.7±99.0)ml。翻修手术时5例发生脑脊液漏,均发生在PETD组。PETD组7例(22.6%)术后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加重,PEID组仅2例(13.3%)。46例术后随访(34.8±9.2)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症状复发和再次翻修手术,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29分法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PEID、PETD组改良MacNab疗效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3%(14/15)、93.5%(29/31)。结论TLIF治疗PELD术后复发性单节段LDH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腰椎盘切除术 经椎腰椎融合术 经椎入路经皮内镜盘切除术 经椎入路经皮内镜盘切除术 复发性腰椎盘突出症 翻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扩张通道系统辅助椎间盘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承军 唐福宇 +3 位作者 王力平 徐敏 娄宇明 梁柱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8期747-749,共3页
关键词 腰椎融合术 腰椎盘镜 通道系统 微创技术 隙高度 腰椎疾病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徐教 毛克亚 +5 位作者 王岩 肖嵩华 李鹏 毛克政 肖波 王义国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1026-1030,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 目的 探讨单侧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结合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混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不放置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5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资料,前24例(A组)采用双侧切口行MISTLIF手术,双侧置入椎弓根螺钉,并放置引流管;后31例(B组)采用单侧切口置入单侧椎弓根螺钉和对侧经椎板关节突螺钉,不放置引流管.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等指标及引流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92.2 ±25.1)ml,术后引流量(44.1±21.0)ml,引流管放置时间(1.1±0.2)d;B组术中出血量(56.3±22.8) ml,明显少于A组(t=5.543,P=0.000).2组术后3天超声或MRI均未见手术部位血肿或积液.2组伤口感染、血肿压迫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术后1天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优于A组(t=2.204,P=0.032),术后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t=9.368,P=0.000;t=9.541,P=0.000).结论 单节段腰椎MIS-TLIF采用椎弓根螺钉结合经椎板关节突螺钉的双侧混合内固定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腰椎融合术 单侧切口 微创外科手术 混合内固定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新 盛斌 +4 位作者 关蕊 王亦威 周金华 彭响元 吴城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2期74-77,共4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采用显微镜辅助通道下MIS-TLIF治疗34例(微创组),采用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31... 目的观察显微镜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5例,采用显微镜辅助通道下MIS-TLIF治疗34例(微创组),采用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31例(开放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住院时间、VAS评分、ODI评分、椎间融合情况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P>0.05;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伤口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第3天、术后第3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和ODI评分降低(P均<0.05);与开放组比较,微创组术后第3天VAS评分和ODI评分升高(P均<0.05)。术后末次随访时,微创组椎间融合率为32例(94.1%),椎间植骨未融合2例;开放组椎间融合30例(96.8%),椎间植骨未融合为1例;两组融合率比较,P>0.05。微创组与开放组均未出现神经根损伤及切口感染;微创组未出现硬膜撕裂,开放组有2例由于硬膜粘连术中显露不清而出现硬膜撕裂。结论显微镜辅助下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较好,且较OPEN-TLIF具有创伤小、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并且能有效改善术后早期的腰背部疼痛和腰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 显微镜 开放经椎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储诚煜 王峰 +4 位作者 张建华 陈斌 王正 梁文武 刘安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补中益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TLIF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补中益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TLIF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1个月末、3个月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下肢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量表评价腰椎疼痛程度。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末、1个月末和3个月末,两组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点VAS评分和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TLIF治疗相比,腰椎后路TLIF联合补中益气汤能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融合术 补中益气汤 腰椎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斌 田伟 +4 位作者 刘波 张贵林 李勤 胡临 孙玉珍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44期3-5,共3页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采用下肢疼痛VAS、ODI评分和腰椎JOA评分进行术后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34.9±44.1)min,估...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采用下肢疼痛VAS、ODI评分和腰椎JOA评分进行术后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34.9±44.1)min,估计出血量(386.6±199.1)m L,住院时间(13.0±3.8)d,随访(7.7±4.7)个月。术后出现脑脊液漏6例,一过性单侧肌力下降2例,随访时均有所恢复。与术前比较,随访时下肢VAS、ODI评分降低,腰椎JOA评分升高,P均<0.01。结论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盘突出症 经椎融合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伟文 赖茂松 +4 位作者 熊浩 罗鹏刚 凌华军 夏雄超 吴增志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20期62-65,共4页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影像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4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23例。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MIS-TLI... 目的比较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影像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4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23例。单侧组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MIS-TLIF治疗,双侧组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联合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6、12、18个月)的影像学指标(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腰椎侧凸角、节段侧凸角、骶骨倾斜角),术后18个月的融合率;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8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明显优于双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角、节段前凸角、腰椎侧凸角、节段侧凸角、骶骨倾斜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术后18个月手术节段融合率87.0%(20/23)与双侧组的91.3%(21/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6.1±1.5)、(2.0±0.6)、(3.3±0.7)分,ODI分别为(57.8±11.6)、(30.7±7.6)、(33.9±8.6)分;双侧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和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6.0±1.7)、(2.3±0.5)、(3.2±0.8)分,ODI分别为(53.0±9.9)、(29.6±9.9)、(32.2±9.9)分。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18个月的VAS评分和ODI均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8个月VAS评分和OD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与双侧椎弓根钉联合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无论在临床疗效还是影像学表现上均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单侧椎弓根钉固定联合MIS-TLIF可以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治疗中起到可靠作用,但同时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不可盲目实施手术,单侧钉的优点在于节省经济花费、减少出血量,这对于有适应证的经济基础欠佳的患者是不错的选择,希望在今后的临床探索中能够继续改进这项技术,为更多的患者谋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脊柱微创 融合术 弓根螺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OD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鹏飞 贺海怿 +1 位作者 朱文辉 李想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实施...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腰椎滑脱症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统计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ODI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前ODI,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ODI,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5. 41%)低于对照组(27. 0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改善术后疼痛程度,降低OD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脱 腰椎 经椎融合术 微创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腰椎管狭窄治疗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彦伟 卫星 +1 位作者 吕宏乐 刘全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0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Oswestr...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69例腰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治疗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治疗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12.87±2.10)、临床治疗效果(85.71%)、术后并发症(2.86%)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0.74±0.1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15.32±2.41)、临床治疗效果(79.41%)、术后并发症(11.7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32±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用于治疗腰椎管狭窄,能有效提高该病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 疗效评价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向阳 胡伟 +1 位作者 吴建明 马成才 《淮海医药》 CAS 2014年第4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及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盘源... 目的:探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及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13例。结果本组1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10 ml;住院时间6~14 d(平均8 d);无神经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伤口感染。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8.3%,术后3个月平均为16.5%,术后6个月平均为14.0%,优良率97.5%。融合率100%。结论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及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短期疗效满意。较传统TLIF手术,具有切开小,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X-tube通道 经椎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不同切口减压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威 刘琦 朱中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4期2586-259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的不同切口减压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遂平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目的探讨基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的不同切口减压技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遂平县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基于MIS-TLIF,对照组接受单侧长切口减压技术,观察组接受双侧短切口减压技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生活质量评分、MacNab满意度以及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 a,两组腰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 a,两组腰部VAS评分、腿部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术前(P<0.05);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 a,两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生理评分、SF-36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 a,两组SF-36生理评分、SF-36心理评分高于术前(P<0.05);两组MacNab满意度及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术中采用双侧短切口减压技术与单侧长切口减压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相近,双侧短切口减压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长切口 双侧短切口 微创经椎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