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张军 曹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7期49-50,共2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8月-2021年3月收治腰腿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8月-2021年3月收治腰腿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采取开放式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疼痛程度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腿痛患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疼痛感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 盘突出 微创技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瀚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8期99-99,102,共2页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35例,均经由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分析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VAS...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35例,均经由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分析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VAS评分差异。结果: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持续下降,不同时间点间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评分(P<0.05);术后即刻VAS评分稍高于术后6个月评分(P>0.05)。结论: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技术 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 临床研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45°穿刺与传统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在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3
作者 曹飞 姚佩恒 +1 位作者 苗晋军 焦娅洳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4期65-73,共9页
目的 探讨经45°穿刺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30例L_(5)/S_(1)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 探讨经45°穿刺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30例L_(5)/S_(1)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45°穿刺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采用腰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于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总体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脊柱内镜减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5.5%,与对照组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对照组有6例(9.5%)因残留的突出物再次压迫神经根导致腰痛和下肢痛复发,观察组未出现术后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经45°穿刺技术和传统TESSYS技术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LDH,均可取得满意的减压效果。但经45°穿刺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术后早期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LDH) L_(5)/S_(1)节段 脊柱内镜 减压 TESSYS技术 45°穿刺 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永锋 杨勇 程铭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32-1034,1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孔镜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和开窗组(38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前1d和术后6m内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腰椎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VAS))、术后1 m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孔镜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开窗组(P<0.05)。与手术前1d相比,各手术组的AP、PT均明显升高,F/E降低,ODI、VAS评分降低(P<0.05),其中孔镜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腰背肌生物力学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5
作者 宋启春 李全义 +3 位作者 郭晓昀 时志斌 卫文博 段大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无视髂嵴"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92例L5~S... 目的探讨"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无视髂嵴"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92例L5~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无腰椎不稳)。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应用穿刺点更靠近棘突中线避开髂嵴对工作套管的阻挡的"无视髂嵴"技术,在离中线8~10 cm的髂嵴边缘上旁开,与身体水平面成25°~30°,然后采用TESSYS技术。分别在术后1周和1、3、12个月对腰和下肢疼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例术中因水压过高出现颈部疼痛不适,降低水压后成功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硬膜轻度撕裂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好转。9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5.9±21.5)min,术中出血量(2.5±0.2)ml,住院时间(2.3±1.1)d。2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分别在术后2、4周),再次相同手术后好转。术后1周和1、3、12个月疼痛VAS评分(腰、下肢)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00)。术后12个月MacNab疗效:优63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5.6%(88/92)。结论"无视髂嵴"经皮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系统 盘突出症 髂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6
作者 李朝顶 张镇 张磊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行UBE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自体骨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3~12个月,术...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行UBE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自体骨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3~12个月,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出现患肢麻木肌力下降的神经根损伤症状,2周后恢复,1例轻微硬膜囊撕裂。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6.40±1.056、2.33±1.047、1.40±1.056、0.73±0.704)、ODI评分(51.56±4.816、29.06±2.768、16.69±2.600、9.88±2.419)均依次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的优良率为98%。结论:UBE技术腰背肌损伤少、创伤小,内镜下直视融合安全性高,镜下终板处理确切,融合率高、恢复快,可以替代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盘突出症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 被引量:2
7
作者 辛大森 程才 +3 位作者 王路 卢守亮 闫新彪 张晓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75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7~89岁,平均86.5岁。均有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为...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75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7~89岁,平均86.5岁。均有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为单责任节段椎间孔狭窄,责任节段L_(4/5)15例,L_(5)/S_(1)60例。术后1个月复查腰椎X线和CT,术前及术后1、6及12个月评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2个月按照腰椎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3±6.5)min,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显示椎体间水平位移值、成角位移值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椎间孔最大宽度及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00),椎间孔最大高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优48例,良2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3%。术后1、6、12个月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结论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满意,椎间孔扩大明显,神经减压充分,且不影响腰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可视环锯 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8
作者 程伟 邵荣学 +3 位作者 朱承跃 王栋 张伟 潘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89)岁;记录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65(56.10±5.19)min;术后随访12~18(14.9±2.3)个月。术前腰腿痛VAS[(7.273±1.442)分,(7.697±1.447)分],ODI(69.182±9.740)%;术后腰腿痛VAS[(3.394±0.966)分,(2.818±0.727)分],ODI(17.30±4.78)%;末次随访腰腿痛VAS[(2.788±0.650)分,(2.394±0.704)分],ODI(14.33±3.50)%。术后腰腿痛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状况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优24例,良5例,可2例,差2例。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操作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在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医源性腰椎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 经皮内镜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Sublamina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
9
作者 阮立奇 陈惠国 +3 位作者 王玲 张伟 潘浩 胡劲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4/5间隙6例,L5/S1间隙1例,平均病程(8.6±2.5)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UBE下Sublamina入路进行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8.6±1.3)分,术后2 d(2.1±1.1)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10.1±2.4)分,术后2 d(17.3±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Sublamina入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 Sublamina入路 管狭窄 盘突出症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9
10
作者 廖鑫 陈瑞松 +2 位作者 熊墨梁 陈飞雄 刘好源 《中国内镜杂志》 2018年第10期26-33,共8页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诊断为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共65例,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组31例采用标准TESSYS技术行椎间孔成形,可视化组34例采... 目的探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脊柱内镜下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诊断为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共65例,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组31例采用标准TESSYS技术行椎间孔成形,可视化组34例采用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椎间孔成形,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术中C臂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及临床效果,利用术前及术后各时段随访时患者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末次随访时利用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变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视化组术中透视次数及手术时间明显低于TESS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临床疗效与标准TESSYS椎间孔成形技术相当,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具有术中透视次数少、操作程序简化、手术时间短、安全、对腰椎关节稳定性干扰小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可视化成形 侧隐窝狭窄症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贺 谢昌达 +1 位作者 王辰超 李展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7月年龄>60岁且因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的患者46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7月年龄>60岁且因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的患者46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疗效等指标评估疼痛、腰椎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术前、术后CT侧隐窝矢状径评估侧隐窝减压情况。随访至少1年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7~42个月,1例出现硬脊膜撕裂,2例出现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末次随访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估结果显示,优良率91.3%(优38、良4、可4)。骨性侧隐窝矢状径(mm)术后1年较术前显著改善(4.22±1.25 vs. 2.71±0.57,t=6.354,P<0.001)。矢状径平均增加55.8%。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侧隐窝狭窄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隐窝狭窄症 入路 骨凿技术 经皮脊柱内镜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凯 范喜荣 +2 位作者 赵常春 许广慧 薛文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50-755,共6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2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21年10月至2023年3月收治2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男14例,女12例,年龄47~73(58.5±8.1)岁,病程2~12(6.6±2.8)个月,手术节段L4,516例,L5S110例。采用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TLIF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比较术前、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及腰椎前凸角。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临床疗效,Brantigan-Steffee标准评估椎间融合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5~109(150.8±24.1) min,术中失血量35~88(55.5±16.4) ml,切口长度1.4~3.5 (2.3±0.8) cm,术后引流量15~40(28.5±7.8)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5~30(22.8±4.5) h,术后住院时间3~7(4.2±1.3) d。26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12~16(14.0±1.3)个月。VAS和ODI术后1周[2.96±0.72)分、(41.63±4.79)%]、术后12个月[1.27±0.60)分、(13.11±2.45)%]较术前[6.69±0.93)分、(59.12±5.92)%]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椎间隙高度(11.95±1.47) mm和腰椎前凸角(57.46±7.59)°较术前[(6.67±1.20) mm、(44.08±7.79)。]改善(P<0.01)。术后12个月所有患者无椎弓根螺钉断裂及融合器的移位,椎间均成功融合。根据Brantigan-Steffee分级:D级17例,E级9例。结论: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下全内镜化TLIF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早期随访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微创脊柱外科 经椎融合术 骨科机器人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被引量:51
13
作者 李广松 乔荣慧 +3 位作者 刘伟 牛菁川 易九云 汪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资料。使用德国joimax GmbH公司椎间孔镜,局部浸润麻醉,透视下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应用四级扩张导管逐级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形,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置入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髓核,直至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松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及日本骨科学会( 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40例均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8例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即刻缓解,2例术后无明显缓解,于术后1周行椎间孔镜下翻修手术。40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1.8月,优19例(47.5%),良15例(37.5%),可6例(15.0%),差0例。优良率85.0%(34/40)。 VAS术后即刻(2.8±1.3)、术后3个月(1.7±0.8)及末次随访时(1.9±0.8)均低于术前(7.5±1.1)(t=17.455,26.969,26.039,P均=0.000)。 JOA评分术后3个月(23.1±2.5)及末次随访时(24.3±1.7)均高于术前(12.1±2.3)(t=20.479,26.978,P均=0.000)。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狭窄 经椎脊柱内窥镜技术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薛文 王栋 +4 位作者 管晓鹂 刘林 王增平 杨阳 钱耀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LIF技术治疗1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在椎间孔镜系统下完成突出椎间盘切除,确认神经根走行,在套管下行椎间融合,经皮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1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4.8±33.5)min,术中出血量(156.4±46.1)ml。术后随访(15.6±3.9)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order index,OD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00),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2%。结论微创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系统 盘突出 微创经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3
15
作者 叶永松 陈德龙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3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行U...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行UBE,对照组行传统PLIF,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VAS、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JOA评分及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后路腰融合术 疗效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结合康复训练促进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16
作者 祁燕霞 李静 赵广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97-2300,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康复训练结合方案促进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6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33例。对照组采取椎管减压并...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康复训练结合方案促进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6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33例。对照组采取椎管减压并椎体间或者后外侧融合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采取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术后2 w、术后4 w、术后8 w患者疼痛评分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对比术前及术后4 w、术后8 w患者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2 w、术后4 w、术后8 w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术前两组的JO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 w与术后8 w试验组的JOA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的手术治疗满意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能缓解疼痛,改善手术情况,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入路的脊柱内镜技术中椎下切迹的测量的作用研究
17
作者 蒙德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0-20,22,共2页
目的了解椎间孔入路的脊柱内镜技术中椎下切迹测量的作用。方法根据20~30岁、40~50岁、60~70岁3个不同的年龄段,随机地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入住我院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90例分成A、B、C组展开实验。观查他们腰椎侧位X线片、MR... 目的了解椎间孔入路的脊柱内镜技术中椎下切迹测量的作用。方法根据20~30岁、40~50岁、60~70岁3个不同的年龄段,随机地选取2019年2月~2020年10月入住我院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90例分成A、B、C组展开实验。观查他们腰椎侧位X线片、MRI等影像学信息,描述L3~4、L4~5、L5S1椎间孔的结构及其变化特点,检测椎下切迹的高度和宽度。结果椎下切迹宽度3组的均值依次为(16.22±0.16)mm、(13.82±0.14)mm、(13.71±0.15)mm;相应的高度3组的均值依次为(10.25±0.36)mm、(8.72±0.12)mm以及(9.82±0.13)mm,且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L3~4、L4~5以及L5S1的椎间孔从上至下趋于变小;A组病人上关节突的尖部处在椎体的下缘偏下部,而B组病人上关节突出现上移的症状,至椎体后逐渐地进入到椎体下切迹,C组病人的上关节突则进入到椎体的下切迹偏后处,对应的椎间孔空间呈现出变小的趋势。结论基于椎间孔入路影像学研究椎下切迹的宽度和高度,能够替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提供更为准确的椎间变化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路 脊柱内镜 下切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18
作者 杨鸿川 黄应钟 +1 位作者 刘焱杰 黄豪杰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75-82,共8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继发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UBE-TLIF组...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继发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UBE-TLIF组(39例)和TLIF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血红蛋白、术后3 d硬脊膜囊截面积(DSCA)改善率、不同时间点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UBE-TLIF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UBE-TLIF组DSCA改善率明显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和7 d,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但UBE-TLIF组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和ODI明显低于术前,且UBE-TLIF组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TLIF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TLIF治疗继发性LSS的临床疗效较TLIF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实现腰椎充分减压,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 经椎融合术 管狭窄症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红亮 周捷 +3 位作者 李健 周涛 查本义 吴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目的 探讨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8例C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8例C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PTE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1年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PTED治疗CLDH的效果较好且PTED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型腰盘突出症 侧方入路经皮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脊柱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椎间孔入路的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勇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0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用经皮椎间孔入路的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武胜县人民医院接诊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这些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的脊柱内镜手术进行治疗... 目的 :探讨用经皮椎间孔入路的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武胜县人民医院接诊的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这些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的脊柱内镜手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本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住院的时间、术毕至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的时间、术毕至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的时间、术毕至恢复正常工作的时间,比较其治疗前后的NHP评分和腰椎功能障碍的评分。结果 :1)治疗后,本组45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35例,为有效者有10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本组患者的NHP评分更高,其腰椎功能障碍的评分更低,P <0.05。3)本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术毕至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的时间、术毕至疼痛症状基本消失的时间、术毕至恢复正常工作时间的平均值分别为(7.02±0.12)d、(1.01±0.51)d、(1.21±0.21)d、(22.25±1.26)d。结论 :用经皮椎间孔入路的脊柱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改善其腰椎的功能,促进其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入路 脊柱内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