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 被引量:51
1
作者 李广松 乔荣慧 +3 位作者 刘伟 牛菁川 易九云 汪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5月我院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资料。使用德国joimax GmbH公司椎间孔镜,局部浸润麻醉,透视下穿刺至病变节段的椎间孔外侧,应用四级扩张导管逐级完成椎间孔扩大成形,环锯逐级扩大椎间孔,置入椎间孔镜,摘除突出髓核,直至神经根和硬膜囊完全松解。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及日本骨科学会( 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40例均完成手术,未发生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38例下肢疼痛症状术后即刻缓解,2例术后无明显缓解,于术后1周行椎间孔镜下翻修手术。40例随访6~30个月,平均11.8月,优19例(47.5%),良15例(37.5%),可6例(15.0%),差0例。优良率85.0%(34/40)。 VAS术后即刻(2.8±1.3)、术后3个月(1.7±0.8)及末次随访时(1.9±0.8)均低于术前(7.5±1.1)(t=17.455,26.969,26.039,P均=0.000)。 JOA评分术后3个月(23.1±2.5)及末次随访时(24.3±1.7)均高于术前(12.1±2.3)(t=20.479,26.978,P均=0.000)。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管狭窄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 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治疗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志化 梁大宝 +1 位作者 胡伟 刘向阳 《淮海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290-292,共3页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TESSYS)技术治疗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48例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术前、术后1日、术后3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TESSYS)技术治疗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48例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术前、术后1日、术后3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全部完成手术,2例患者术后症状未见改善,3例患者复发,3例患者小腿外侧及足背皮肤麻木,2例患者手术后臀部皮肤出现灼烧样疼痛,1例患者术中出现术中惊厥,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术后1日、术后3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的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改良Mac Nab标准结果,优19例,良25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单阶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同样具有相应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45°穿刺与传统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技术在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3
作者 曹飞 姚佩恒 +1 位作者 苗晋军 焦娅洳 《中国内镜杂志》 2025年第4期65-73,共9页
目的 探讨经45°穿刺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30例L_(5)/S_(1)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 目的 探讨经45°穿刺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130例L_(5)/S_(1)节段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7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45°穿刺经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经椎间孔内镜脊柱系统(TESSYS)技术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于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采用腰痛和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和腰椎功能;于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总体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脊柱内镜减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X线透视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5);两组患者术后1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d和术后3个月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6和12个月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5.5%,与对照组的8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期间,对照组有6例(9.5%)因残留的突出物再次压迫神经根导致腰痛和下肢痛复发,观察组未出现术后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 经45°穿刺技术和传统TESSYS技术行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L_(5)/S_(1)节段LDH,均可取得满意的减压效果。但经45°穿刺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透视时间,术后早期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且术后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LDH) L_(5)/S_(1)节段 脊柱内镜 减压 TESSYS技术 45°穿刺 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JOA肢体功能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陈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4期49-51,共3页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TESSYS)治疗的效果。方法 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非手术治疗,观察组行TESSY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住... 目的 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TESSYS)治疗的效果。方法 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行常规非手术治疗,观察组行TESSY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93.9%)明显高于对照组(75.8%)(P<0.05)。与对照组的(15.37±2.15)d、(9.05±2.02)分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12.02±1.04)d更短、JOA评分(14.06±2.15)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的24.2%相比,观察组复发率3.0%明显更低(P<0.05)。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 TESSYS治疗可以获得显著疗效,可以显著改善其JOA评分,缩短其住院时间,并且复发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经皮脊柱内窥镜 住院时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7
5
作者 庄怀铭 徐耿填 黄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7月腰椎间盘突出症137例临床资料。均行TESSYS髓核摘除及神经根松解术,随访6个月。结...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窥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6年7月腰椎间盘突出症137例临床资料。均行TESSYS髓核摘除及神经根松解术,随访6个月。结果 137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9.7±14.1) min。1例术后下肢疼痛无明显缓解,1周后行椎间孔镜下翻修术。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Society of Orthopedics,JOA)下腰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24.2±3.9vs.9.3±2.6,t=-37.177,P=0.000),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显著下降[(14.9±5.6)%vs.(65.4±11.2)%,t=46.667,P=0.000],MacNab疗效评定,优98例,良32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94.9%(130/13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未出现复发。结论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窥镜 盘突出症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永锋 杨勇 程铭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032-1034,1122,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腰背肌生物力学、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孔镜组(30例,采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和开窗组(38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比术前1d和术后6m内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前降力矩(Peak torque,PT)、背部屈/伸比(Flexion extension ratio,F/E)、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腰椎功能障碍程度(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ore,VAS))、术后1 m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孔镜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开窗组(P<0.05)。与手术前1d相比,各手术组的AP、PT均明显升高,F/E降低,ODI、VAS评分降低(P<0.05),其中孔镜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腰背肌生物力学评分、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都优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启春 李全义 +3 位作者 郭晓昀 时志斌 卫文博 段大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探讨"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无视髂嵴"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92例L5~S... 目的探讨"无视髂嵴"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采用"无视髂嵴"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92例L5~S1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无腰椎不稳)。均在局部麻醉下手术,应用穿刺点更靠近棘突中线避开髂嵴对工作套管的阻挡的"无视髂嵴"技术,在离中线8~10 cm的髂嵴边缘上旁开,与身体水平面成25°~30°,然后采用TESSYS技术。分别在术后1周和1、3、12个月对腰和下肢疼痛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3例术中因水压过高出现颈部疼痛不适,降低水压后成功完成手术;2例因术中硬膜轻度撕裂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治疗后好转。9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65.9±21.5)min,术中出血量(2.5±0.2)ml,住院时间(2.3±1.1)d。2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分别在术后2、4周),再次相同手术后好转。术后1周和1、3、12个月疼痛VAS评分(腰、下肢)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00)。术后12个月MacNab疗效:优63例,良25例,可4例,优良率95.6%(88/92)。结论"无视髂嵴"经皮TESSYS技术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良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系统 盘突出症 髂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汪红亮 周捷 +3 位作者 李健 周涛 查本义 吴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9-103,共5页
目的 探讨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8例C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目的 探讨侧方入路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TED)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CLDH)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脊柱骨科收治的48例CLDH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PTED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1年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长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PTED治疗CLDH的效果较好且PTED创伤更小、恢复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型腰盘突出症 侧方入路经皮技术 板开窗髓核摘除术 脊柱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9
作者 李伟 关健 张然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8期169-172,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来源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住院的80例青少年LDH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对比组(n=40)接受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来源于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住院的80例青少年LDH患者,根据抽签法分组,对比组(n=40)接受椎板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n=40)接受PELD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治疗优良率、ODI指数、VAS评分、并发症总发生率、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对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比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比组,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5.00%)高于对比组(75.00%),观察组术后7 d 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对比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6个月内复发率(0)低于对比组(20.00%、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手术可有效缩小青少年LDH手术切口,改善腰椎功能,缓解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降低复发率,近、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盘切除术 青少年 盘突出症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学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7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采用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改善(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靶向穿刺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下靶向穿刺盘切除术 盘突出症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辅助下经皮全内窥镜结合全可视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戴春岗 谢林 +5 位作者 康然 席志鹏 徐文强 张仕兵 邓蓉蓉 周小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如何提高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的操作安全性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文中旨在观察动力辅助下经皮全内窥镜结合全可视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1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如何提高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的操作安全性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文中旨在观察动力辅助下经皮全内窥镜结合全可视椎间孔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11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6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对患者进行动力辅助下经皮全内窥镜结合全可视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功能障碍指数(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1.10±0.60)、(1.03±0.26)、(1.07±0.31)分]较术前[(7.64±1.11)分]明显降低(P<0.05); ODI评分[(2.10±0.54)、(1.30±0.49)、(1.23±0.46)分]较术前[(34.46±3.57)分]亦明显降低(P<0.05)。患者优良率96.72%(59/61)。所有患者术后无神经根损伤、脊髓损伤、硬脊膜破裂等并发症,无复发患者。结论动力辅助下经皮全内窥镜下结合全可视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突出症 经皮全内窥镜 全可视成形术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张瀚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8期99-99,102,共2页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35例,均经由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分析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VAS...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35例,均经由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进行治疗,分析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VAS评分差异。结果:35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5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持续下降,不同时间点间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评分显著高于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评分(P<0.05);术后即刻VAS评分稍高于术后6个月评分(P>0.05)。结论: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技术 盘突出症 神经根管狭窄 临床研究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 被引量:2
13
作者 辛大森 程才 +3 位作者 王路 卢守亮 闫新彪 张晓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75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7~89岁,平均86.5岁。均有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为...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2月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75例的临床资料,年龄77~89岁,平均86.5岁。均有单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均为单责任节段椎间孔狭窄,责任节段L_(4/5)15例,L_(5)/S_(1)60例。术后1个月复查腰椎X线和CT,术前及术后1、6及12个月评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术后12个月按照腰椎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手术时间(50.3±6.5)min,术中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1个月腰椎过伸过屈侧位X线显示椎体间水平位移值、成角位移值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椎间孔最大宽度及面积较术前明显增加(均P=0.000),椎间孔最大高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按改良MacNab标准,优48例,良2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3.3%。术后1、6、12个月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结论脊柱内镜可视环锯技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疗效满意,椎间孔扩大明显,神经减压充分,且不影响腰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可视环锯 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疗效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贺 谢昌达 +1 位作者 王辰超 李展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3-816,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7月年龄>60岁且因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的患者46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9年7月年龄>60岁且因单侧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的患者46例,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疗效等指标评估疼痛、腰椎功能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术前、术后CT侧隐窝矢状径评估侧隐窝减压情况。随访至少1年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7~42个月,1例出现硬脊膜撕裂,2例出现一过性神经根刺激症状,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末次随访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估结果显示,优良率91.3%(优38、良4、可4)。骨性侧隐窝矢状径(mm)术后1年较术前显著改善(4.22±1.25 vs. 2.71±0.57,t=6.354,P<0.001)。矢状径平均增加55.8%。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下应用骨凿技术减压治疗老年单侧侧隐窝狭窄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隐窝狭窄症 入路 骨凿技术 经皮脊柱内镜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15
作者 马蕾 李松坡 +1 位作者 王福寿 牛广续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22期54-56,共3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患者,均采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和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患者,均采用TESSYS技术进行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腰和腿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患者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腰VAS评分分别为(6.00±2.06)、(4.25±0.62)、(2.41±0.50)、(1.44±0.56)分,腿VAS评分分别为(6.64±1.75)、(3.79±0.82)、(2.39±0.50)、(1.30±0.53)分;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腰和腿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前ODI评分为(69.56±18.82)分,术后3 d ODI评分为(38.25±10.61)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为(25.59±6.81)分,术后6个月ODI评分为(14.48±4.20)分;患者术后3 d、3个月、6个月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末次随访时优36例,良8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8%。结论 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黄韧带骨化的效果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腰腿疼痛,恢复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系统 盘突出症 黄韧带骨化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 被引量:16
16
作者 王长昇 林建华 +2 位作者 许卫红 张立群 陈荣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设计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探讨在此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9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30例,在脊柱微... 目的设计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探讨在此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4年9月,对腰椎退行性疾病30例,在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TLIF。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及手术并发症;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JOA改善率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125.9±20.8)min,术中失血量(170.6±30.5)ml,术后引流量(110.6±25.5)ml,术后下地时间(4.5±1.1)d。随访12~1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腿痛VAS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末次随访JOA评分改善率65.0%~92.0%,平均81.81%;植骨融合率96.7%(29/30)。均无神经根损伤、椎间隙感染及内植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脊柱微创通道镜系统辅助下行改良TLIF,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内窥镜 经椎融合术 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薛文 王栋 +4 位作者 管晓鹂 刘林 王增平 杨阳 钱耀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56-759,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行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LIF技术治疗12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在椎间孔镜系统下完成突出椎间盘切除,确认神经根走行,在套管下行椎间融合,经皮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12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24.8±33.5)min,术中出血量(156.4±46.1)ml。术后随访(15.6±3.9)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order index,ODI)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00),均获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6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2%。结论微创脊柱内镜辅助套管内MIS-TLIF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系统 盘突出 微创经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结合康复训练促进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18
作者 祁燕霞 李静 赵广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2297-2300,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康复训练结合方案促进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6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33例。对照组采取椎管减压并... 目的:分析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康复训练结合方案促进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66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组33例。对照组采取椎管减压并椎体间或者后外侧融合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采取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后比较各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情况等,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术后2 w、术后4 w、术后8 w患者疼痛评分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对比术前及术后4 w、术后8 w患者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2 w、术后4 w、术后8 w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5)。术前两组的JOA评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4 w与术后8 w试验组的JOA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的手术治疗满意率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与康复训练结合治疗,能缓解疼痛,改善手术情况,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提高治疗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 退变性腰管狭窄症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永培 方尚志 +1 位作者 廖乐明 刘群铧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0期1400-1401,共2页
目的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指标和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观察组... 目的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应激指标和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窥镜下治疗 盘突出症 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孔镜BEIS技术用于60岁以上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琨 杨浩 +1 位作者 杨隆秋 胡美琴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47-652,共6页
目的:评价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60岁以上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中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60岁以上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 目的:评价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60岁以上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中期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0例60岁以上的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60~76岁,平均66岁,病程10个月~4年。根据两组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BEIS组和翻修组,BEIS组用BEIS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翻修组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进行腰椎翻修。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节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1个月、1年和3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JOA)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BEIS组的手术时间为(60.2±10.3) min、术中出血量为(60.1±4.5) ml、术后卧床时间为(2.2±1.5) d、住院时间为(4.04±1.40) d,均显著低于翻修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VAS、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BEIS技术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消融术治疗60岁以上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疗效较TLIF翻修手术更好,且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卧床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IS技术 手术失败综合征 老年人 经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